书城哲学灵动之欲
2530900000006

第6章 历史篇(4)

六、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法美等国就企图把亚、非、拉三洲变成它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之欲,它们在全球范围展开了扩张。那么,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抗斗争也就提上了日程,掀起了“亚洲革命风暴”,其中包括爪哇、阿富汗、伊朗、中国、印度等国的起义。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率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被迫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五大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这样就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和中国人民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巨额的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使得原本就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趋于激化,再加上广西闹灾,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一场革命运动正在酝酿之中。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并定为都城,还颁布了体现绝对平均主义空想的《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争夺权势的斗争,即“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尽管天王洪秀全起用了洪仁玕、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一批杰出的将领,形成了新的领导核心,并通过了顺应历史潮流的《资政新篇》,但也未能挽救天国失败的命运。1864年夏,洪秀全病势后天京陷落,这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这次革命,历时14年之久,势力达18个省,是亚洲其它四国起义所无法比拟的。它颁布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也反映出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及其领导革命失败的必然性。它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给予中外反动势力以十分沉重的打击,加速了腐朽清王朝的崩溃。这次革命堪称是19世纪中期被侵略国家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典型。它给后人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教训和启示。

七、埃塞俄比亚抗意革命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同时它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意大利对位于红海西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了疯狂的侵略,并迫使其签定了带有欺诈性的《乌西亚利条约》。接着,意大利进一步占领了埃塞俄比亚的北部领土阿斯马拉,将其并入意大利的厄立特里亚殖民地,这就激怒了包括国王在内的埃塞俄比亚人。国王孟尼利克与法国签定协定,加强了军事力量,并平息了国内分裂活动,加强了中央集权。当时机成熟时,孟尼利克宣布废除不平等的《乌西亚利条约》。于是在1894年7月,1.4万意军在巴拉蒂埃里将军指挥下对埃塞俄比亚发动了战争,曾经8次打败埃塞俄比亚的一些封建主。但是,国王孟尼利克二世率领的12万军队,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形成了高度的团结。在1896年3月的阿杜瓦会战中,埃军击溃意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会战中,埃军共打死打伤意军1.1万人,俘获4000人,取得了辉煌战果。意大利被迫在亚的斯亚贝巴缔结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的独立,并赔款1000万里拉。埃塞俄比亚抗意卫国战争的胜利,首次彻底打败嚣张的帝国主义军队,堪称是“非洲之角反殖民斗争的成功范例”。它不仅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获得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赔款,还大长了非洲人民的斗志,显示了殖民地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决心和勇气。在这面旗帜的感召下,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风起云涌。埃及、苏丹人民举行的抗英大起义,西非人民进行的多次反法斗争,东非乌干达和肯尼亚人民进行的抗英斗争,坦噶尼喀反对德国的武装斗争,坦桑尼亚人民举行的著名的马及马及起义,以及西南非洲大规模的反德起义等,在非洲大地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革命高潮。

八、中国辛亥革命: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同时,帝国主义的高压统治和大棒政策,激起被压迫民族的强烈反抗。在非洲以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的反帝斗争为代表;在拉丁美洲以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最为典型;而在亚洲,朝鲜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等,掀起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高潮,该时期也被称为“亚洲觉醒时期”。其中,辛亥革命纲领之完整、组织之严密、声势之浩大、意义之深远是其它革命所无可比拟的。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已完全确立。可想而知,革命所面临的中外反动势力是十分强大的。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创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阐述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坚定信念,为革命呕心沥血、奔走呼号。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胜利。到11月下旬,全国24省区中有14个宣布独立,腐朽的清朝统治顷刻间土崩瓦解。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然而,在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代表的封建势力狼狈为奸的情况下,由于形势所迫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结果清帝退位后政权落入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失败后,不像其它革命那样失败后立即偃旗息鼓或余部日益萎缩,反而是革命洪流一浪高似一浪,孙中山又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以及第二次护法运动,直到1924年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可谓功绩巨大。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无论谁再复辟都不可能成功。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梦就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气绝身亡,而张勋拥立溥仪复辟的丑剧仅仅上演了12天即草草夭折。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许多障碍,民国成立之后的民族工商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它首开的民主共和之风及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所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永远照耀着中国人民的前行之路。

九、俄国十月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虽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但其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而且俄国帝国主义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又强,这些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因此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为薄弱的环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时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沙皇专制制度,政权落入资产阶级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大战,使人民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彼得堡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由此可见,一战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催生剂。大战结束后,英、法、美、日等国组成干涉军企图把俄国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国内的白匪军也企图颠覆苏维埃政权,结果均被苏维埃红军粉碎。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为俄国从较为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格局,显示了无产阶级以及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它使人类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力量大大增强,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成一体。因为这次革命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所以被看作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十、中国反法西斯抗日民族解放战争:1931年,日本利用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之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实行野蛮的殖民统治。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抗日斗争。1935年,日本又发动了华北事变,企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在这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在中共及国民党亲英美派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最终接受了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了十年对峙的局面。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紧接着又发动了意在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八一三”事变。在此情况下,国民政府发表了由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筑起了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在抗战防御阶段,国共两党密切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凇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四大会战,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在相持阶段,日本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而集中主力进攻中共的敌后战场。于是,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摩擦,曾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共则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重建新四军军部,维护统一战线直至抗战最后胜利。1945年8月,在苏、美等国的协助下,中国人民展开了大反攻,直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反侵略斗争屡战屡败的耻辱,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中国人民抗击着大部分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相提并论的世界五大国之一,在战后成立的联合国中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些都大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的变革往往是由那些具有革新思想的进步人士和执政集团中政治觉悟较高的开明人士以及强烈要求变革的人民群众结成统一战线,采取革命或改革的手段来完成的。革命虽然像推土机一样,推翻了旧的统治秩序,但革命只是一种除旧布新的手段,而并非目的。革命的目的最终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只有改革、改革、再改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除旧布新,从而使历史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作为改革者而言,必须具备优良的素质、超人的胆识和顽强的毅力,能因时因势巧妙而务实地设计改革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把国家和人民引向正确的轨道,否则就会误入歧途。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改革,值得后世研究和借鉴。在此,仅对其中十次著名而成功的改革予以列述。

一、雅典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邦的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政局动荡不安,平民暴动一触即发。被时人誉为“七贤”之一的梭伦当选为“执政兼仲裁”。他采取了四项重要措施进行改革。第一,他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以及因负债所要遭受的奴役,从而在雅典公民中取消了债务奴隶制。第二,他规定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了以前贵族、农民、手工业者的三级划分。这使得拥有财产较多的工商业奴隶主成为第一或第二等级,从而获得了掌握政权的机会。虽然贵族阶层也位居第一或第二等级,但其特权却被削弱,不能再对政权实行独占。第三,他设立了新的政权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机构是“四百人会议”,它享有原属贵族会议的众多权力,这就使贵族会议丧失了原有的权威。另一项重要机构是陪审法庭,相当于最高法院。它是以陪审员当法官,人数在百名左右,各级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任职,审案时以投票的方式作出判决,既公正又民主。这就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权的弊政。梭伦还制定了一些进步的法律。比如,规定除杀人罪外其他罪犯不得处死,任何公民都有权提出控告,禁止买卖婚姻,保护孤寡妇孺等等。第四,他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比如,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禁止除橄榄油以外的其它粮食出口;对度量衡和币制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发展对外贸易等等。梭伦改革,对于解放雅典平民、消除贵族特权以及提高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对于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工商业的发展,对于雅典日后的繁荣昌盛并跃居为希腊城邦的领导地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波斯大流士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大流士执政时期,曾征服了印度河流域以及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使得波斯成为世界古代史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面对辽阔的疆域以及帝国境内尖锐复杂的种种矛盾,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加强帝国的统治。首先,他确立了君主专制,加强了王权,并调整了国王与贵族的关系。他还笼络被征服地区的统治阶级。比如,他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他参照当地原有法律制定法律;他对当地原有宗教宽容相待等等。其次,他把帝国划分为二十多个行省,加强对全国的行政管理。各个行省都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并形成了一套对被征服者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制度。再次,在军事上,他把整个帝国划分为五大军区,每个大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各军区长官都由国王亲自任命。波斯军队分设常备军和战时临时征召两部分。他还组建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万人“不死队”。复次,他统一了帝国的铸币制度。只有中央政府有权铸造金币,金币名为“大流克”。行省只有权铸造银币,自治市只有权铸造铜币。另外,为了传达政令、传递信息和调动军队的方便,他建立了驿道制度,最长的驿道长达2400公里。他还开通了埃及法老未能完成的从尼罗河到红海的运河。大流士改革,措施全面而有效,不仅有利于帝国统治的巩固,并且对于帝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