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2575500000009

第9章 现代戏剧(2)

剧本以甲午海战为背景,写亲政不久的光绪皇帝欲整顿朝纲,抵御外侮,召翁同龢。他与李鸿章商议,并将宣战诏书交慈禧。垂帘听政的慈禧,大权独揽,撕碎了光绪的宣战诏书,并害死了珍妃。正当颐和园举行慈禧六十庆典大宴时,日寇已将战火燃烧到天津。慈禧被迫派遣李鸿章与日本签订卖国条约,由此引起举国上下反对。慈禧威怒之下召见中枢重臣,却逼光绪装病不得参加,光绪只得屈从。

于是慈禧一手左右了和议,并辞退罢免光绪亲信恭亲王和翁同龢,从而宣告光绪亲政的失败。但此时中兴会革命己兴起,维新改良的要求势不可当。

全剧历史感浓重,首演时曾轰动山城。

风雪夜归人

中国3幕话剧《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代表作品,1943年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首演,剧本于1957年3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剧本描写京剧名伶魏莲生与法院院长苏弘基的宠妾玉春邂逅相遇,真诚相爱。经玉春的点拨,魏莲生醒悟自己只是权贵们的玩物而决定与玉春出逃。由于逃跑的失败,魏莲生被逐出境,玉春被送于盐运使做洒扫之妇,远配边陲。20年后,魏莲生破衣褴褛落魄归来,在他们当年定情之地,未遇玉春,遂死于风雪之中,玉春却不知所往。而苏弘基在金碧辉煌的佛堂中,依然姬妾侍绕,恣意寻乐。

全剧富有浓重的浪漫色彩和诗意,揭示了一个平凡小人物对人生意义的觉醒和自身价值的追求,有着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同志,你走错了路

中国4幕6场话剧《同志,你走错了路》是姚仲明、陈波儿等的作品。1944年由延安中央党校在延安首演,1947年由华北光华书店出版单行本。1960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次演出。同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再次出版,并在《剧本》月刊发表。

剧本描写抗战初期,八路军某部联络部长吴志克执行错误路线,对国民党右派只联合不斗争,致使八路军蒙受重大损失;以政治部主任潘辉为首的八路军指战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策,与吴志克的错误路线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挽回危急的局势。戏剧通过两条路线斗争的描写,形象地向观众揭示了执行正确路线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全剧戏剧冲突惊心动魄,生活气息浓郁,是首次以党内路线斗争为题材的剧目。

升官图

陈白尘,生于1908年,江苏淮阴人,主要作品有剧作《石达开的末路》、《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等。

现代讽刺喜剧《升官图》,是陈白尘的代表作,1945年11月发表于《华西明报》副刊《艺坛》,1946年先后在重庆、上海等地上演,轰动一时。全剧除序幕、尾声外,共分三幕。

剧作写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两个盗贼为了躲避追捕,闯入一所古老的住宅。其中一个盗贼做了一场升官发财的黄粱美梦。梦中两个盗贼在一次群众暴动后,乘知县受伤、秘书长丧命的机会,浑水摸鱼,冒充为知县和知县的朋友。

衙门里利欲熏心的诸局长和知县太太,从各自的私利出发,竟然承认了假知县,并且让那个“知县的朋友”接任了秘书长,真知县则被卖去当了壮丁。两个冒牌官吏和原来的官吏勾结起来,借镇压群众暴动之机,大发了一笔横财。但在如何分配这笔赃款问题上,大家又勾心斗角,互相争吵,特别是假秘书长与财政局艾局长,更是争执得相持不下。

这时又传来了省长要来视察的消息,于是众人又忙成一团:笨拙的假知县死背“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的欢迎词;警察局长大抓乞丐充实警察队伍;工务局长向每户居民收取10万元粉刷墙壁,以“表示廉洁坦白”;艾局长趁机要挟假秘书长增加自己的赃款份额。省长是一个标准的伪君子。他口口声声标榜自己“平生讲究廉洁,最恨的就是贪污”,但他却患有一种头痛病,非用金条熏烟做药不能治愈。他用这种方式勒索了大量金条。这时,假秘书长又将艾局长的情妇、原知县太太送给省长作了夫人,既取悦了省长,又报复了艾局长。艾局长则以到国外发表文章揭露真相要挟他们,以便获得报偿。最后省长枪毙了从壮丁营里逃回来的真知县,提升假知县为道尹,提升艾局长为知县。正当他们皆大欢喜,省长、知县合并举行婚礼时,愤怒的群众怒吼着冲向了他们。假知县被从梦中惊醒过来。而这时追捕的人也赶到抓住了两个盗贼。

《升官图》虽然运用的是近于荒诞的梦幻形式,却相当真实地暴露了国民党时期官场的黑暗现实,收到了“假中见真”的艺术效果。同时剧作又使用隐喻手法,将盗贼与官僚合为一体,辛辣地讽刺了专制制度下官僚的强盗本质。可以说,《升官图》是一部艺术上相当成功的讽刺喜剧,是一部用戏剧形式写成的《官场现形记》。

丽人行

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主要着作有话剧剧本《名优之死》、《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等。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中国话剧《丽人行》,1947年由抗敌演剧9队在无锡首演,1961年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再次公演。剧本发表于1957年《剧本》月刊第5期。1959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单行本,1980年11月第4次印刷出版。

剧本以抗战末期的上海为背景,以刘金妹、梁若英、李新群3个不同经历的女性命运为主线,反映在日伪黑暗统治下工人的悲惨生活和人民曲折的斗争。纱厂工人刘金妹借债回家途中遭日寇蹂躏,欲寻短见,恰巧被地下工作者孟南救下。少妇梁若英原是作家章玉良的妻子,章离家抗日,梁即与投敌分子、“银行家”王仲原同居。后章回上海工作,与梁在新群家重逢,不料被敌特误认为是孟南夫妇而逮捕。此时工厂关闭,金妹借债摆摊,不料货被抢,丈夫友生被流氓致瞎双目而住院。为生活所迫,金妹被迫卖身养家,不料被友生发现,金妹投江自杀,幸被孟南之妻新群救起。在新群的帮助下,金妹鼓起了生活勇气,若英也认清王仲原的真实面目,决心与工人群众一起与黑暗社会作斗争。

全剧采用多场景、多时空交替结构,有所创新,情节曲折,生动感人。

桃花扇

欧阳予倩(1889~1962),湖南浏阳人,主要作品有剧本《天涯歌女》、《木兰从军》、《桃花扇》等。他的代表作品中国话剧《桃花扇》,1947年由新中国剧社首演于台湾。1957年和1962年由中央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和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公演。本剧原是清代孔尚任编写的传奇剧本,1937年欧阳予倩改编为京剧。1939年由京剧改编为桂剧。1947年又改编为话剧。

剧作通过秦淮歌妓李香君与复社文人侯朝宗的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反映明朝崇祯末年的政治形势和社会风貌,贬斥朝廷的荒淫昏庸和阉党官吏的祸国殃民,歌颂李香君的民族气节。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文人侯朝宗相识相爱。定情后不久,李自成攻占北京,福王在南京登基,大权重落奸臣之手。侯朝宗被迫出走。香君在师傅柳敬亭帮助下,避身扬州史可法部下,并矢志守节。在无耻文人杨文聪一再威逼下,以首触柱,血染定情诗扇,杨就血在扇上画桃花一幅。不日南明灭亡,清兵渡江,香君隐居山中。一日侯朝宗身着清廷官服来山中接香君,香君知侯已变节,即以死明志。

全剧情节曲折,哀婉动人。

反“翻把”斗争

中国独幕话剧《反“翻把”斗争》是李之华的作品,1947年由东北文艺工作团第二团在黑龙江宾县首演。剧本在1947年7月10~23日《东北日报》上发表。1960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收入1979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独幕剧选》(第二册)等选集。

剧本以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为背景,描写地主孙桂阁勾结农会副主任马奎五,阴谋制造事端,并栽赃农会主席刘振东,煽动农民撤换农会干部,企图暗中把持农会和自卫队。土改工作队方队长发动群众,终于查明了孙桂阁的“翻把”复辟阴谋。

剧本深刻地反映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斗争。结构严密、语言生动,具有浓郁的东北乡土气息。剧本获1947年东北局宣传部奖励。

红旗歌

中国4幕话剧《红旗歌》是刘沧浪等集体创作的作品,鲁煤执笔,由华北联合大学第3文工团首演,1949年5月天津新华书店出版单行本。

剧本写刚解放的北方某城纺织女工马芬姐,由于不理解“工人是工厂主人”这一阶级地位的变化,在红旗竞赛中,依然旷工、怠工、打击积极分子,并愤而离厂。最后在说服和事实教育下,唤起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责任感,成为突出的生产积极分子。

全剧通过劳动竞赛和落后人物的转变,及时地反映了历史巨变对工人思想感情和生活劳动的深刻影响。这对于阶级地位发生变化的城市工人具有现实认识作用和教育意义。

全剧语言质朴,有生活气息。曾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各大城市上演。

龙须沟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舍作品甚多,有16卷《老舍文集》问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中国3幕话剧作品《龙须沟》是老舍的话剧代表作,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首演。

剧本写在臭水沟龙须沟边的一个小杂院里住了四户人家:

文弱胆小的旧艺人程疯子,因被黑社会势力欺凌成了“疯子”,他妻子娘子善良、耐劳,靠摆香烟摊支撑这个家;车夫丁四脾气暴躁,妻子丁四嫂是个刀子嘴豆腐心,于是在生活重压下夫妻间常有摩擦;王大妈的女儿二春一心只想早日离开这个臭水沟,可王大妈虽也恨这龙须沟,却因为这里有活干,饿不死人,死活不准二春离开龙须沟;还有刚直敢说的瓦匠赵老头。这些大杂院里的小人物,年年交钱盼修沟;可龙须沟依然臭气熏天,沟边泥泞不堪。解放后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彻底治理龙须沟,不仅沟水清澈,而且大杂院的人吃上了自来水。剧本通过龙须沟人民新旧社会的生活变化,热情地歌颂了新社会新政府。

全剧形象生动,语言精炼,蕴含着现实主义的思想光辉。作者因创作此剧获北京市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妇女代表

中国独幕话剧《妇女代表》是孙芋的作品,1952年在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剧本在1952年2月26日~3月3日《东北日报》上发表。后又刊登于1953年《剧本》月刊3月号。

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收入中国戏剧家协会编辑的《独幕剧选》。1956年译成英文,收入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妇女代表——三个独幕剧》中。

剧本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农村妇女张桂蓉冲破习惯旧风俗,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引起婆婆不满,产婆牛大婶因被桂蓉没收假药,也对她有意见。丈夫王江性格粗暴,男权思想浓重,威逼桂蓉辞去所有职务。桂蓉在翠兰帮助下,以自己劳动和学习的成果教育了牛大婶,说服、感化了婆婆和丈夫,家庭重归于好。

剧本深刻揭示了农村中新旧思想的矛盾,成功地塑造了张桂蓉这新一代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万水千山

中国6幕话剧《万水千山》是陈其通的作品,195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工作团话剧团在北京首演。剧本发表于1954年10月《解放军文艺》。1955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49年曾以《铁流二万五千里》为剧名,由沈阳部队政治部文工团公演。

剧本描写中国工农红军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业绩。它截取长征中攻占娄山关、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过藏民区、过草地等几个片断,概括地反映了长征的战斗历程,着力塑造了李有国、罗顺成、赵志方等红军指战员的形象。

全剧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为革命历史剧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刘莲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