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2611600000016

第16章 虚实篇(4)

西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晋司空刘琨派遣姬澹率兵10余万讨伐石勒。石勒做好了迎敌准备。有人劝谏说:“姬澹兵马精良,其锋不可挡,我可凭借深沟高垒以挫其锐,那时攻守势异;必获万全。”石勒说:“澹军远来,体疲力竭,犬马乌合,号令不齐,一战可擒。怎能谈得上强大呢?我援军马上就来到,又怎能让他们回去?况且大军一动,是不易中途折返的。假若姬澹乘我退军之机,毫不顾忌地追击我,我哪里还有什么深沟高垒呢?这是不战而灭亡的办法啊。”于是斩杀了劝谏的人,并任命孙苌为前锋都督,下令凡三军中行动缓慢、畏敌萎后者斩。又设疑兵于山上,分为二伏。石勒率兵与姬澹交战,伪装败退。澹纵兵追击石勒,石勒伏兵夹击,姬澹大败而退。此战,石勒因敌而论,根据敌兵弱点先据险要,设伏待敌;交战中又灵活运用收兵佯败、诱敌人伏,结果大败姬澹,出色地体现了因敌而制胜的指挥原则。

1950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第二次战役。战役开始后,美军集中兵力,分东西两线向我全线发动攻击,企图全面夹击消灭我军。志愿军首长及时识破敌人阴谋,调查了作战策略,利用敌人恃强骄傲和轻视我军的心理特点,打击敌人。因此,当敌人向我军发动试探性进攻时,我军东线主动撤退,西线也撤至规定区域,构筑工事,隐蔽待机,并以小部分兵力,节节抵抗,故意示弱,诱敌深入。东线9兵团32个师也在敌毫无察觉情况下秘密完成了战役集结。敌人把我军的行动错误地判断为“怯战退走”,于是更加骄纵,进一步加快了进攻速度。我军诈退假败之计,牵住了敌人的牛鼻子。当敌人进入我军有利作战区域后,我军采取穿插迂回,分割包围,迅速向敌人发起猛攻,给狂妄的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这个战役志愿军不仅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从而稳定了朝鲜的战局。这个战役打得干净漂亮,就在于能因敌骄横制定策略,并在实施中又因敌而制胜。

在生产经营中,“践墨随敌”,依照“敌人”情况而制定取胜战略,可称为“跟随而超越”的策略。世界上的有胆识的企业家,总是追踪先进企业的首创产品或技术,并针对其弱点进行攻关、革新、再创造,从而尽快为企业赢得发展机会。

八、走为上计,以退为进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此段讲“进”与“退”都要牢牢掌握主动权的问题。提出“退”要快速,使敌人追赶不上,无法攻击自己。

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纵观历史,此言至真至诚至善,道出了人世中一个真理。无论哪个领域,多种势力接触与较量,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等,“进”很重要,但很多情况下退更为必要,这就是说“走为上策。”

要“走”的情形千百种,这里指出几种突出的:(一)在双方较量中,如果我方处于劣势,硬拼是“以卵投石”,没有出路;屈服受制于人,当然不利。那么,“走”而待机,寻求生存复兴,总有卷土重来之时。(二)建功立业,功成身退,免于招祸,“走”也是上策。要认清个人历史使命和社会处境,该“进”时努力进;该退时,不可“恋战”。历史上建功立业之人,不能“见好就收”、“激流勇退”,最后招致杀身。从今天积极意义讲,个人历史使命完成,就应退居二线、三线,甚至彻底退下来,让贤任才。(三)“弃权”的走计。常用于国际国内各种激烈斗争场合,甚至在评比、竞争、选举、决策制定中,或因自己无主见,或因自己弱小得罪不起多方面,或因强者强行自己意志,或因某种不同意的表示,等等,宣布“弃权”,保留自己意见;保留了一些东西,保不定能坐收渔利。总之,人们从积极方面理解也好,从消极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也好,从现实实际处境考虑也好,“走为上策”是一个可多方面借鉴的谋略。

三国时,魏将曹爽进攻蜀国,司马懿同曹爽一道西出骆谷,屯兵于兴无。蜀将王平夜间率军袭击魏军,司马懿命令部下不得出战。事后他对诸将说:“费袜占据险要关口,我军出战不一定会有交战机会,因此一定不会取胜,所以我们不必急于进攻;现在应当把队伍先撤下来,然后再想进攻办法。”于是曹爽等人便领兵向后撤退。费祎听到魏军撤退,果然派兵迅速抢占骆谷附近的三岭。曹爽撤退时,按照司马懿计划,暗暗越过这些地方才撤退成功。这一撤退司马懿审视形势,以走为上,决策是正确的,也是成功的;否则,将招致失败。

1864年,清朝的蒙古首领僧格林沁集中了大批精良的武装,妄图消灭北方农民起义军——捻军。捻军在赖文光领导下,有计划地组织退却,采取“以走制敌”的运动战,有时昼夜急走,几天就是一千里;有时则在百里之内盘旋活动。僧格林沁带着队伍尾随其后,昼夜穷追,追到河南罗山以南的万家店时,已精疲力尽了。这时赖文光军分两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抄敌人,向敌人猛烈冲杀,义军情绪高昂人欢马叫,敌人见此情形乱了阵脚。抱头鼠窜,自相践踏,被捻军消灭大部。僧格林沁稍加整顿后,又去追击捻军。捻军为诱敌深入即行撤退,从汶上县过河到达军城西北的水套,和宋景诗的黑旗军会合,集中步骑,预设埋伏,等敌军进入包围圈。捻军发起攻击,把僧格林沁部队团团围住在麦田里,击毙了僧格林沁,并消灭了他的全部军队,获得了大批蒙古马匹和其他物资。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际上是一个“走为上计”的典型范例。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前的“走”不是主动的“走”,而是被动的“走”,是一种“逃”,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敌人围追堵截下,红军连续突破了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付出了惨重代价,人员损失过半。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向敌人空虚的贵州进军,争取主动。红军进军贵州,攻克黎平,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并在二渡赤水时,在遵义歼敌20个团,这一系列主动的“走”,是我调动敌人,争取了主动,使我军甩掉了几十万敌军的尾追堵截,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从此红军战略转移由被动走向主动。从此战例看,走为上策是要主动的“走”,而不是被动的“走”;不但要“走”,还要“攻”,还要在“走”的中间伺机歼敌。

企业为了拓展生产经营领域,求得长远和更大的效益,不得不放弃眼前一些小利,这也是“走为上策”。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放眼长远,同时对自身实力有一个正确估量。

雀巢公司为了将系列低卡路里冷冻食品之一的“瘦熟肉”打人西欧市场,不惜花高价从加拿大进口大部分原料,而且要支付高额关税,这是“走”。原料之一的加利福尼亚式的花茎甘蓝,在欧洲市场根本买不到,雀巢公司便雇请农民在西班牙种植,更是远“走”。公司经理表示为了使“瘦熟肉”在大西洋彼岸立足,公司宁愿经受4年严重亏损,这是困难地“走”。1985年,“瘦熟肉”进入欧洲第一站——英国市场,正合英国人口味,尽管价格较贵,还是大受欢迎。1989年销售额为1亿美元,利润相当可观。雀巢公司现已拥有英国冷冻食品市场的33%,在欧洲其他市场销售也不错——达到了“走”的目的。

江苏省常熟不锈钢制品厂生产的不锈钢制品属现代高档生活用品,在欧美已流行,但在国内才刚露头角,目前销售需求仅为生产能力的。70%。如果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虽然有利于企业生产,但利润较薄。该厂权衡利弊,决定眼前让利(“走”),花钱买机遇,创造美好前景。该厂采取现代化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使企业在出口和进口两方面都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机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在商业谈判中,以退出谈判胁迫对方作出让步,可以采取“走为上策”的策略。在商业谈判中,有时双方条件相当,谈判很成功。而有时对方要价太高,条件苛刻,使己方难以接受。此时,如果无休止地纠缠下去,势必闹得更僵而毫无结果。但己方中止谈判,撤身而“走”,则可另辟新路,找到解决僵局的办法。中途撤身而退,一方面可以结束谈判中无休止的纠缠,让双方都能冷静地考虑问题;另一方面,让条件苛刻的对方感到如不答应某些条件就会有破裂的危险达不到目的,为了他的自身利益,也会接受己方某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