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2636000000016

第16章 西安商人(2)

以市场为准绳,随行就市,按质论价就是一条很重要的营销原理。其核心的意思是根据市场与商品质量确定价格,确定营销措施。

明代西安商人在江南广阔的空间里选购土布,因各地棉花质量有别,纺织技术精疏不齐,土布质量、品种、规格五花八门,要求陕西商人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随行就市,按质论价。

比如同是浙江的稀布,“出于三林塘的布匹为最精,周浦的次一些,邑城的布质最差”,同是刷线布,有“泗泾扣布”、“纪镇扣布”。这些布以长短阔狭来区别。同是棉布,松江布与无锡布的质量就有差别,书上说:“邑布轻细,不如松江,而坚致耐久,则过之,故通行最广。”这便要求西安的收布掌柜在购布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工有精细,织有厚薄,价有低昂的收购原则,随行就市,“精粗不一,价亦不同”,由于质量不一,有时为了收购价格便宜的布,西安商人一早就爬起来了,到广福、石岗、戬滨去赶早市,可谓极尽商人精明之能事。

销布方面,西安商人也是手法灵活,不拘一格。在原有甘肃布商来驮布,便就地批发,加快周转;在偏远地区,西安商人就背着布匹,搞起上门推销,一匹一匹地卖给别人。

在设立商号方面,西安商人也是很灵活的,如南翔、枫泾、朱泾等镇。它们大都处于农村贸易中心并且水陆交通发达,如南翔镇既有横沥、上槎浦、走马塘、封家滨相交于镇中心,又有太平、泰康、吉利、隆兴四桥相连,形成与邻近市镇四通八达的贸易联系,因此“布商各字号俱在镇”,又如朱泾镇,它是两浙交通要津,隶属它的有大小村庄30个,都盛产花布,遂使朱泾镇成为一个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心,因此“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其他如月浦镇“陕西巨商来镇设庄,收买布匹”。这些中心市镇由于布商突破牙人从中阻隔,少去中间盘剥,掌柜们让利织户,抬高棉布价格,所以“关中贾来价更高”、“来年布价高于帛”,织户竞相将棉布售予掌柜,购销两旺,因此市面极为繁盛。

西安布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还善于变通,在苏州、无锡等大城市设“字号”,既在产布市镇设坐庄收布又在都市雇觅踹匠、染匠进行加工整染,形成购销加工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这是陕西布商在江南购布最完善的经营方式。

西安商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不仅能细心体察市场的实际,还会本着方便生产、舒畅流通的原则,放下架子,追踪生产者的足迹,把生意做到人家的家门口,因此,很受江南民众的欢迎。

例如,西安布商最初为了摆脱当地商人的从中把持,他们投资在江南产布中心城镇设布庄、字号,派人坐庄收布。但后来他们发现,来的人越来越少,原因是布庄设在城镇,乡人往返城乡又耽误农时,其次是当地商人见陕西布商在城镇设庄,于是派人到通往乡镇的路上收购。考虑到这二点,西安商人遂顺应市场需要,主动出击,在市镇郊外或乡间道路僻静之处设“外庄”,派人迎接持布前来的小农,就地购买。

文人张春华在《沪城岁时衙歌》中描述上海附近的布市交易:“耐晓寒白健踏霜,隔宵结伴趁星光。竭来指认春风里,远郭灯红早出庄。”这首诗歌写出了出庄收布的原因是:“布肆列城市,售取每不便,于郊外静处觅屋半间,天未明,遣人于此收售为‘出庄’。”说明出庄是西安布商因市制宜,顺应江南棉纺织业的市场需要而采取的变“等客上门”为“迎客收布”的服务措施。

同时,西安商人在经营中很注意货物的销售情况,他们进货买货时,宁愿少一点也不愿积压,在长期的经营中。他们总结出以销定产的经营法则。

优秀的商人都能根据货物的供求规律来组织购货、销货,根据供求规律来设定价格,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一年,湖北安陆持续下雨竟达数月,陕西的棉布行掌柜闻讯迅速做出“棉花肯定减产”的判断,令各庄广收棉花、棉布,这一举动惊醒了其他省份的棉布老板,等他们醒悟过来时,已经晚了,棉花、棉布已入西安商人库房。第二年,其他省份的老板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西安商人挣钱。

还有一个小故事反映了西安商人善于顺应供求,于时论价的特点。

西安商人田金瑞,咸丰、同治年问在汉中执掌典当业,太平天国运动波及陕西南部时,田金瑞藏账册钱财入深山免遭混战时之不测。蓝朝柱起义军退出汉中,田金瑞即挖出财产以期重整经营,不幸身染重疴,只好抱病回乡,路宿客店时,他躺在店里面的大厅里,正欲入睡的时候,听到旁边的一个客人说:“唉,这里的烟叶可真便宜,才十五文一斤。”

另一位客人说:“是吗?那你不多买几斤,以备急用。”

“设有钱呀,有钱的话,当然要多买一些……”

田金瑞一边听一边分析,陕南各地烽烟四起,受战乱的影响,烟叶歉收,这一带是陕南惟一没有战乱的地方,何不拿出资金在当地购买烟叶,然后带回家中去倾销。

他叫来店主。气喘吁吁地对他说:“掌柜的,你看我现在是病入膏肓了,走路都走不动了,你能不能帮我办一件事,帮我在这里收购烟叶五十万斤,事后我给你十两银子。”

掌柜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连说好办好办。田金瑞于是将收购的镊子给他。

半个月后,掌柜帮他完成了任务。田金瑞谢过他之后,躺在拉烟叶的车上回到了故乡。

该年夏秋季节,陕南遇到了天灾,烟叶几乎绝收,价钱从收购时每斤15文涨到50多文。田金瑞悉数抛售囤积的烟叶,两个月时间,得到几万两白银。

可见,西安商人的经营之道是如此的厉害。

4.注重品牌效应,打造名牌

善为商者,只有注重品牌优势,迎合民盘的购买心理,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除了以市场为准绳外,西安商人在生产货物与购买货物的时候,十分注意产品质量。用质量来征服顾客,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西安商人在以销定产、树立品牌方面做得最彻底的是茶叶生意。

在中国,茶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最大。各地民众因经济和文化条件不同,对茶叶在品种、规格和价格方面的需求各自有别。而中国又是一个茶产极丰、品种繁多的同度,须熟练掌握市场供求变化,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于细微处发现商机,方能在激烈竞争中求利谋财。

西安商人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练就了这样的一套本领。

明代,西安荣业掌柜以敏锐目光发现湖南安化所产黑茶“多而值下”,并且“味苦,于奶酪为宜”,觉得这种茶更能适合西北游牧民族的饮食需要,便不顾明朝朝廷“不许越境私贩”的禁令,大量贩运湖茶到西北各地,大受西部人民的欢迎。

西安商人除了善于发现茶的价值所在,还善于推销不同的茶叶,他们能因地制宜地对茶叶进行设计,让它更符合百姓的需求。

例如,陇青藏蒙牧区民众,他们以奶酪为主要食物,西安商人从他们的饮食习惯出发,主要经营味重宜存的黑砖茶;对陕西和陇右半农半牧的民众,从其对荣叫为解渴牛律之饮料的需要出发,主要经营经过炒制而不压砖的散湖茶:对达官贵族、士绅地主以饮茶为人生享受、显示地位尊卑的需要出发,义经营经过认真筛选、质地优良的安化“花卷茶”和陕西紫阳细茶。

除了采用因地制宜、以销定产的经营谋略,西安商人还富有品牌意识。

茶叶贸易是量大、市场稳定的经营项目,茶商做的都是大生意。如裕兴重茶行每年要卖掉45万斤茶叶。西安商人深知,要取得稳定的销路,非得树立品牌不可,而要树立品牌,又非得在质量上下功夫不可。因此,一些著名的西安茶商很注重产品质量。

如马合盛,是一家老商号,专营茶叶,不做别的行业。业务发达之后,他们不求数量增多,不求增加票数,一直努力保持质量。他们保持质量的办法是对采购、加工等程序严格要求,买茶必在春天,收购产于高山的头茶七八成,子茶不过两三成,区别于一般商号头、于各半,使其原料质量胜过别家。在泾阳制茶必在春秋季节,因夏季太热,冬季太冷,都不能加工出优质茶叶。制茶时一定要合乎规格,从不掺杂次茶,所以马合盛的茶叶质量好,民众有口皆碑,每封比别人高出二角,仍然畅销不滞。

创造了名牌后,西安商人还注重树立商誉。

在中国,饮茶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又是一种文化,人们受地域文化和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往往形成对某一产品的购买偏好,这在茶业经营上尤显突出。因此,善为商者,只有注意形成品牌优势,迎合民众的购买心理,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马合盛”茶号的成功是一个例证。

庚子年间,慈禧逃亡陕西,马合盛贡奉“百峰骆驼”茶,得到西太后的奖励。“马合盛”商号便利用封建时代人们崇拜皇权的思想,在茶砖的包装上印刷“大引商人马合盛”七个字,这种名随货走的宣传方式使马合盛在民众中树立了很好的信誉,民众们都说:“马合盛大引商人,是慈禧太后金口玉牙封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