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散文集2
2640300000010

第10章 论佛骨表

【名篇鉴赏】

唐宪宗崇奉佛教,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宪宗派宦官到凤翔法门寺,把释迦牟尼佛的遗骨迎入宫,供奉三日,又送回寺院。于是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王公士民们奔走相庆,纷纷前去瞻礼施舍,惟恐落下自己。韩愈认为佛教的教义和儒家学说相悖,并鉴于“迎佛骨”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危害,而写了《论佛骨表》,指出历史上那些“事佛求福”的国君,不仅没有得福,反而“乃更得祸”,甚至亡国,因此,“佛不足事”。现在“迎佛骨”以供养,使人民“老少奔波,弃其业次”,为害不浅;况且佛教“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所以应当把所谓的“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韩愈的意见在当时是应该得到重视的,但他却因此获得罪名,被贬至偏远的潮州。【经典句章】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原文】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译文】

臣某进言:臣谨慎地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的一种道法而已。在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时期不曾有过。以前黄帝在位一百年,享年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享年一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享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零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帝舜和禹都享年一百岁。那时候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可是中国那时候还没有佛教啊!从那以后,殷汤的君王享年也一百岁,他的孙子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们的年龄,推算他们的年龄,大概不会低于一百岁;周文王享年九十七岁,武王享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这时候,佛教也还没有流入中国。可见,这些帝王长命百岁并不是由于侍奉佛的缘故啊!

汉明帝的时候才开始有佛法,可明帝在位只有十八年。从那以后,社会长期混乱,国运不长,朝代更迭。自宋、齐、梁、陈等朝以来,侍奉佛的越来越虔诚,但立国的时间和皇帝的寿命更加短。只有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在此期间,他三次为佛舍身,宗庙的祭祀不用牛羊牲畜,白天吃一顿饭也仅限于蔬菜和水果。可后来武帝被一个叫侯景的人所逼迫,被活活饿死在台城,国家也随着灭亡。恭敬地侍奉佛,祈求好运,反而招来更多的祸害。从中可以看到,佛是不值得侍奉的,也就可以明白了!【原文】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下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译文】

高祖刚接受了隋代皇帝的禅让登上王位时,就商议要废除佛教。但当时,群臣的才识有限,眼光短浅,不能深刻地理解先王立国的道理以及古代与现在应该做的事,推广并解释高祖的英明主张,来挽救由于信佛而带来的弊端,废除佛教的措施逐渐停了下来,因此微臣常常感到遗憾。微臣认为,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几千年以来,没有一个可比得上的。陛下登上王位的初期,立即禁止度人为僧尼道士,也不允许建立寺庙道观。臣常常以为高祖的志向,必然会被陛下亲自推行,现在纵然不能立即施行,岂可以放纵它而让它繁盛起来?

现在,听说陛下让僧人到凤翔法门寺去“迎佛骨”,亲自登楼观看。于是僧人把“佛骨”送进宫内,又让众多的寺庙轮流供养。微臣虽然很愚蠢,也知道陛下不会被佛事迷惑,进行如此虔诚的活动来祈求幸福和吉祥啊。刚好今年丰收,人民安乐,民心顺应,为京城的官员和百姓设置奇异的景观,提供游玩娱乐的东西罢了。陛下如此圣明,却怎么肯相信这样的事呢?然而百姓愚昧,很容易被迷惑,要了解它非常难,如果见到陛下做出这样的事,他们将会认为陛下真心向佛,都会说:“天子非常圣明,尚且一心恭敬地事奉佛,百姓是什么样的人,怎么能更加吝惜自己的性命呢!”他们焚烧头发和手指,大约百个一群、十个一堆,从早到晚,施舍衣服,散发钱财。百姓互相仿效,惟恐落在后面。老老小小一起奔波,放弃了他们的职业。假如不能立即加以禁止与遏制,再让“佛骨”经过寺庙,肯定会有人砍下自己的手臂、切割身上的肉来敬奉“佛骨”的。伤风败俗,作为笑谈传到四方,这并不是件小事啊。【原文】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译文】

佛原本是外国人,他的语言跟中国的不同,衣服的样式也不一样,不会说合乎古代圣王礼法的语言,身上不穿合乎古代圣王礼法的衣服,不知道君臣之间的义、父子之间的情。假如他的身体到现在还存在,奉他的国王的命令,到京城朝见皇上,陛下包容他并且迎接他,只不过是在宣政殿召见他,设宴招待,赐一套衣服,命令卫兵保护他们过境,不让他迷惑众人。何况他已经死了很久,枯朽的骨头不过是不祥的污秽的死尸的残留物,让他进入皇宫禁地,这怎么可以呢?

孔子说:“敬重鬼神但需离它远远的。”古代的诸侯,在他们自己的国家进行吊祭的时候,尚且命令巫祝先用桃枝、扫帚等物来掸去不吉祥的东西,然后再进行吊祭。现在无缘无故取回腐朽的脏东西,亲自到现场观看,巫祝没有先行,也不让人用桃枝、扫帚等物来掸去不吉祥的东西,许多大臣没有说出这是不对的,御史也不列举它的过失,臣确实为这件事感到羞耻。请求陛下把这些骨头交付给司法部门,把它投到水中或火中,永远地根除祸害的源头,断绝让天下人及后代产生这种疑惑的根,使天下人知道大圣人的所作所为,超出一般人的万万倍,这岂不是很好的事么!岂不是大快人心的事么!佛如果有灵魂并制造祸害,一切祸殃,都应加在微臣身上。有上天作为明证,臣绝不抱怨后悔。臣不胜感激,极其恳切,谨奉上这表让皇上知道。微臣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