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2
2697000000016

第16章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被认为是北宋朝廷软弱无能,退让妥协的标志。

寇准力主抗战

真宗继位以后,宋朝也曾攻打过辽国,但都失败了。此后不敢再主动出击,完全采取了守势。公元1004年,辽国又调动了20万大军,南侵直打到靠近黄河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这已威胁到宋朝的都城汴京。这下,宋真宗可慌了神,立即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如何对付。当时有不少朝臣主张迁都,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在群臣议论纷纷的时候,宰相寇准义愤填膺地说:“主张迁都逃跑的人,应该杀头!现在最需要的是,上下齐心合力,与敌人决一胜负,力保大宋京都。京都万万不得丢弃,京城一失,人心崩溃,敌人便长驱直入,大宋就危在旦夕了。现在,陛下应当机立断,抓住机会,亲自出征,以鼓舞士气和民心。”

寇准性格刚强果断、为人正直,曾受到宋太宗的信任和器重。到宋真宗即位,由于参知政事毕士安的鼎力举荐,就在辽军大举入侵的前夕,宋真宗任命寇准和毕士安为宰相。

真宗亲征

就在这年的十一月(宋真宗景德元年),在寇准的极力劝说下,宋真宗亲自率领大军,从汴京出发,直达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这里距离澶州已不远了,驻守在那里的宋军听说皇上亲自出征,士气高涨,军心鼓舞,一气打退了辽国的进攻,还打死了一位辽国的大将——萧挞览。被打死的这位辽将,有名气,地位也很高。他的死,使辽军的锐气大挫。这一仗,狠狠打击了辽军的嚣张气焰。

软弱的皇帝让寇准心急如焚

这时,若能乘胜追击,定能大败辽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可是,就在此时,宋朝统治集团内的主和派又提议迁都金陵。本来就没有决心抗敌的宋真宗,在吃了远途行军的辛苦后,在主和派的极力怂恿下,又对抗敌发生了动摇,派人找来寇准商量迁都之事。

寇准据理力争,他铿锵有力地对真宗说:“陛下,如今敌军迫近,虎视眈眈,情况十分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群臣胆小无知,他们不忧国而为自己,陛下万万不能听信他们之言。”说到这里,寇准见真宗没有话说,又接着说:“如今在河北前线的我军,日夜盼望陛下前去,他们信心百倍。倘若这时撤军后退,百姓失望,军心涣散,敌人乘机杀来,我军势必不打便瓦解溃散,那时,恐怕连金陵也难保啊!还请陛下三思!”

软弱的真宗,听寇准这一番话,觉得有道理。但是,他对抗敌还是信心不足,意志不坚。后来,寇准找来殿前都指挥高琼,他俩一道去再次劝说真宗,以坚定抗敌之信心。这样,宋真宗才答应带领大军到了黄河边上,这是很勉强的。一路上,他胆战心惊。登上黄河大堤,举目一望,北面密密麻麻,全是敌军的营垒。看到这情景,宋真宗又惊慌起来,不敢渡河。回顾中华历史,英气浩然长存,哪有这样软弱无能的皇帝!寇准见状,心急如焚,急忙上前催促说:“陛下速速过河,若再拖延时间,迟迟不过河,人心惶惶,后果将不堪设想啊!”一旁的高琼也上前说道:“请陛下赶快去澶州。全军将士愿意保驾保国,敌军不难破。”

就这样,宋真宗才只好下令进军,渡过黄河,进入澶州城。进城后,在寇准的督促安排下,真宗在澶州北城门楼上,很快召见了众将。

宋军的将士听说皇上来到了澶州城,精神大振。远近将士望见宋真宗的御盖,欢声雷动,士气高涨。真宗见了,多少增加点抗辽的信心。于是,把军事大权交给了寇准。

不多时,数千名辽军骑兵,挥舞大刀、弓箭,飞奔前来攻城。寇准分析了敌情,下令开城出战。宋军个个奋勇冲杀,誓死报国。城门一打开,宋军犹如决堤之洪,迅猛异常,势不可挡。宋军一鼓作气,消灭敌军大半。辽军纷纷溃散四逃,宋军士气更加高涨。

放弃大好形势的议和

宋军得胜后,宋真宗回了行宫。寇准命令宋军严密把守,以防辽军再次侵袭。这时的寇准与将士说说笑笑,谈笑自如。真宗回行宫后心里仍不踏实,就派人来看寇准在干什么。真宗听打听消息的人说寇准与别的官员饮酒,还有说有笑,他这才安心上床休息。

辽军吃了大败仗,暂不敢轻易出兵进攻宋军。寇准主张乘胜收复燕云16州,以除后患。就在寇准考虑如何说服真宗出兵与辽决胜负的时候,在宋真宗出征以前就已被派到辽国去谈判的宋官员,正与辽国进行谈判。

因辽军吃了大败仗,处境很不利,就同意了和宋朝议和。辽国同意与宋议和的消息传来,一些主和派死灰复燃,谣言四起,说寇准想利用军队,夺取权势,有野心等等。

主和派势力强,再加上宋真宗始终就没有抗辽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寇准无法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好同意议和。

澶渊之盟

议和是有条件的,要每年给辽国一些银子和丝绢等。宋真宗曾对去议和的宋官员说:“只要讲和,不得已,即使每年给一百万也答应。”这真是卖国求和啊!但寇准对派去议和的宋朝的官员道:“皇上虽许诺百万银绢,可是,你答应的数目不得超过30万,成败在你。超过这个数,我就杀你的头!”这样,宋辽议和谈判各执己见,反复多次,最后终于在公元1005年初,双方订立和约,规定北宋每年要给辽国白银10万两,丝绢20万匹。这已是不小的数目啊!无疑这将加重宋朝人民的负担。因为这次和约是在澶州(即澶渊)订立的,所以史称“澶渊之盟”。和约订立以后,主和派们以为天下无事,自此太平了,他们奔走相告。殊不知,这是屈辱的和约啊!接着宫内又误传为每年给辽国300万银绢。宋真宗听了,开始也大吃一惊,认为太多了。很快,他又说:“姑且了事,这也可以。”当他知道确切数字后,竟然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宋朝的谈判的“胜利”,还亲自写诗以示庆祝。这一心妥协无能的宋真宗,真不知天下还有屈辱和可耻之说。

此后,宋朝统治者加紧向人民榨取更多的钱财,以付给辽国。宋朝人民的生活更加痛苦了。而辽国统治者,虽每年得到大量银绢,但仍不满足,经常骚扰宋的边境。后世人们,视“澶渊之盟”为北宋朝廷软弱无能、在外族入侵时只能退让妥协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