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牟宗三说儒
278500000016

第16章 名家与儒家:去外在的雕饰,树纯净的内心 (2)

第二篇 第七章 名家与儒家:去外在的雕饰,树纯净的内心 (2)

正在这只蚂蚁急匆匆地向前快速的爬行之际,一条蚯蚓来到了它的身边,这条蚯蚓看上去神情自若,蚂蚁问它:“这么早,你出来是有什么急事吧?”

蚯蚓说道:“是啊,我是有急事,我得到在中午之前挖一条三百米的通道。”

“可是我看你好像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蚂蚁疑惑的问道,随后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蚯蚓听后,哈哈一笑,说道:“呵呵,你这样做,说不定心愿没打成,自己的生命却空空耗掉,到头来可能连欣赏到沿途风光的机会也没了。这不是得不偿失吗?其实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又何必急于一时,把现在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今天爬一百米,明天爬一百米,把心思放下,充分享受每一天的爬行过程,你看我,虽然今天任务繁重,但其实我昨天已经挖完了一百米的通道,我这么早出来,其实是为了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你没闻到吗?”

蚂蚁摇摇头。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执著地追求平淡的生活,希望自己能享受心灵的宁静,田野的芬芳和生活的美好,但是他们往往习惯于像那只蚂蚁一样拼命向前爬行,流干了汗水,蹉跎了岁月,在毫无章法的空耗中错过了清晨的鸟语花香,人生若是被空空无用的奔波填满,又何来平淡可言,所以,要真正做到平淡,除了在通往自身理想的路途中抛弃杂念,专注一处,更需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掌控好每一次的步伐。

牟宗三先生曾经有言,儒家的平淡讲的是一种自我的超越,是对自己有清醒认知的生活智慧,这种平淡是意境,更是生活方式。牟先生是推崇平淡的生活方式的,在牟先生的身上,或许我们能够领悟到更多关于平淡的真意。

儒音凡录

君子坦荡荡:据江阳杂记记载,一次,江阳县主簿的小儿子独自去南山游玩,在南山看到一座古庙便走了进去,庙里除了几个打扫卫生的小和尚,别无他人,他转了一会,正欲离开,突被一个小僧叫住,小僧指着大雄宝殿的香案说,是他拿走了香案上的苹果,此人也不争论,掏出几文钱交给小僧,然后离去,没走多远,身后传来喊叫声,这回不是那个小僧,而是一个老年僧人,他说是自己拿了苹果,因为摆在香案上已经很多天了,今天就将苹果收了起来。老僧问他为什么不争辩,他淡淡言道:君子坦荡荡。

名落孙山:宋朝时,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参加举人的考试。这次考试,孙山中了举人,而同乡的儿子却落榜了。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诗来:“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名,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名”,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人无诚信如树无根本

有个年轻人在一座小城找了份批发店的工作,这个年轻人工作非常勤奋,每天都是起得最早,睡的最晚,迎来送往都很让老板满意,日子一久,老板便将管理批发店的工作全部交给了他,自己只是每到月底来看看进出账目而已,对这个年轻人极为信任。

这个年轻人自从接手批发店后,工作的劲头依然很高涨,把小小的批发店打理的井井有条,老板每次查完账都会对这个年轻人夸赞一番,说自己运气真好,找了个这么能干的帮手。但是在这个老板第三次来杂货铺检查账目的时候,他发现这个月的收入比起以往来少了很多,但是看出货记录却是有增无减,他问年轻人,这是怎么回事。年轻人回道:“老板,货物确是发出去了不少,但是我为了快速销售本店的货品,采取了双月结账的方式,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这样做不仅能抓住老客户,也会争取到新客户。“

经他这么一解释,老板还是有些疑惑,但并没再问这个年轻人。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个月,老板陆续接到供货商和销售商打开的电话,说自己的货款和订购的货物迟迟没有收到。老板听后十分震惊,他意识到肯定是那个年轻人在这上面动了什么手脚。挂下电话,他来到批发店,悄悄的靠近门口,里面的那个年轻人正在将一捆捆的钞票装进一个黑色的皮箱里,那个年轻人一改往日朴素的装扮,穿着一身名牌衣物,很是扎眼。老板已经明白了一切。

当警察将手铐戴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的时候,老板对他说了这么一句:“你太让我失望了。“

一个失去起码诚信品德的人,或许不仅仅是让原本对其有无限寄托的人感到失望吧,将自己的批发店全权交给年轻人打理,换来的却是被人欺骗,这心中的滋味恐怕一时很难诉说。在牟宗三先生看来,失去诚信的人,如同树木失去根基,养料不足,花叶散落,最终只能枯死。

生活是一面镜子,能映照出千姿百态的人生图景,事实上,这个人生图景是壮丽辽阔还是萎靡灰暗,全在于自己的手笔。孔子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铿锵落地之声,这种声音代表着一种高贵的品质,尤其在人人言而无信的时候,倘若有人依然秉持诚信的品质,那无疑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在牟先生看来“人的一生绝不能没有诚信做依傍。”人物质上可以贫困,但精神品质不能贫困,儒家讲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人生在世,如若失却了这个“本”,远离了这个“天”,那与孔子说的“禽兽”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秉诚信之心,所以不做尔虞我诈之徒,所以立意高远而可亲,不弄虚作假,不虚与委蛇,有言必行,有行必果,作为个人的一种标签,让外人一目了然,所以牟宗三先生说,同心之人相聚而来,生出根本,让更多的人入其境界,是一种“彻底的影响”。它犹如春风拂面,吹去困苦失落,留下坚定的人生意义,使我们没有一丝的虚伪和急功近利。

一个美丽的小镇来个几个遥远的游客,这些游客很想品尝一下当地闻名世界的啤酒,但是他们太累了,他们决定先进预订好的旅店休息,然后让旅店里的人帮忙去买啤酒。他们找来了一个二十来岁,像是刚走出校园的小伙子,交给他一笔钱,委托他去买啤酒,这个小伙子爽快的答应了,一个多小时候,这个年轻人买回来了四瓶游客想要的啤酒,这几个游客很高兴,留下他一一吃了晚饭。

第二天,游客们又委托这个小伙子去买啤酒,这个小伙子依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是当游客们第三次委托他去买啤酒后,那个小伙子迟迟不再出现,到了晚上八点还没回来。游客们认为这次是被那个小伙子骗了,因为信任这个小伙子,这次给了他很大的一笔钱。游客们悲观地认为,那个人可能早拿着钱跑了。他们决定报警,就在其中一个游客准备拿起电话的时候,那个小伙子敲开了游客们的房门。大家都很奇怪,问小伙子这次为什么回来的这么晚。

原来,这次当小伙子去小镇买啤酒的时候,小镇唯一的超市只剩下了一瓶,超市老板告诉小伙子,新酒要三天后才能运到这里来,小伙子很着急,因为他向游客们保证过,一定会买回四瓶他们所需要的啤酒,超市老板给他出了个主意,也许现在到各家各户问问,也许还剩下些啤酒。小伙子急忙一个个去敲开小镇居民家的房门,折腾了三个多小时,才凑齐四瓶啤酒。

当听完小伙子的解释后,这些游客们非常感动,他们决定给这个小伙子一百美元的小费,但是小伙子却拒绝了,他腼腆的说,自己只是帮忙而已,说过的话自然是要做到的。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毫无疑问,他是一个诚实而又讲信用的人,其实这样的人在我们周围也不乏其人,可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诚信”在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甚至远离我们固有的思想?牟宗三先生说,所有的“无灵魂者”都是自然生命的敌人,他们本身没有诚信的意识,故而对别人也不会有诚信的举动,在他们看来,“诚信”这东西永远是书里的童话故事,现实世界充斥着各种争斗与矛盾,他们无力改变,唯有随波逐流,正因如此,说过的话可以出尔反尔,做过的事可以视而不见,虽能一时得意,到头来也不过如牟先生所言,成为高山下弱弱可怜的野草。

儒音凡录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于《论语》。《论语》提到,有一次,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

尔虞我诈: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大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欺骗子反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但誓死不降因为长期攻打不于宋国,子反也想撤军,于是两军讲和。华元到楚营中去订立了盟约,并作为人质到楚国去。盟约上写着:“我无尔诈,尔无我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