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主管不要太老实
2788700000008

第8章 主管太老实等于失人心(1)

让能干的多干,不能干的走人

没有智慧的主管经常会做这样一件傻事:员工甲能干,我很器重他,那就让他尽量多做吧,还有,那些难度大的工作也交给他去做吧。

员工甲会不会对这位主管的器重倍感荣幸?一开始可能会,毕竟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嘛。可是,当他发现自己总是多干,总是干难干的活,却和别人拿相同的报酬,甚至比那些不能干的人还少时,就会怨气重重,甚至采取消极怠工的方式表示反抗。

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前面的一匹走得很好,而后面的一匹常常停下来。于是主人就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挪到前面一辆车上去。等到后面那辆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后面那匹马便轻快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要折磨你。”

来到车马店的时候,主人说:“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我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只喂养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拿到一张皮吧。”于是,他便这样做了。

对于马的命运我们只能怜悯,但对于主人的用马艺术问题,更值得老实的主管们反思。

“能者多劳”表面上看合情合理,但你不要忘了,每个员工在付出之后都是需要收获的。老实的主管只知道“能者多劳”,却不知道“多劳多得”,这就是他们总是失人心的致命之处。

老实的主管只知道“能者多劳”,却不知道“多劳多得”,这就是他们总是失人心的致命之处。

不会用魅力保卫权力

优秀的领导,大多具有迷人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这种魅力比他的职位光环要重要很多。老实的主管迷信“有权力必然有魅力”,他们从来不承认:魅力远胜于权力。

有一位著名企业家曾经在一个报告会上说:“在现实世界里,众所皆知的一流领导者无一例外地都具有一种罕见的人格特质,他们处处展现出魅力领袖的风范。他们不但能激发下属们的工作意愿,又具有高超的沟通能力,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浑身散发出热络引人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带领团队屡创佳绩,拥有一连串骄人的辉煌成就。运用奖赏力与强制力来领导,也许有效,但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领导魅力,赢得众人的尊重和喜爱,就要尽最大的努力以影响和争取下属的心。谁能做到这点,谁就能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人,而且也可能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是啊,下属为什么为他的主管或组织努力工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主管所拥有的个人魅力征服了他,激励他勇往直前。你可能会听到一个下属说:“你和他在一起呆上一分钟,你就能感受到他浑身散发出来的光和热。我之所以卖命努力,正是因为他强大的魅力,深深吸引我所致。”

我们不得不承认:主观的魅力或影响力,才是真正促使下属发挥最大潜力、实现任何计划和目标的魔杖。

与其做一位实权在手的主管,不如做一位浑身散发无比“魅力”的领导者。就是说主管们需要更多的是令人慑服的魅力,而不是令人生畏的权力。因此,是否拥有这种魅力,是一个领导者或主管能否成功的关键。

老实的主管迷信“有权力必然有魅力”,他们从来不承认:魅力远胜于权力。

不注重自己的形象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别人有了需求,就需要有人供给,而要想在诸多供给者中脱颖而出,你就必须要向别人证明你是最好的。传统社会的供求模式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代社会则转而变为“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形象的意识,就没法把自己推销出去。

老实的主管来不注重自己的形象,总是穿着随便,以至于别人不能将他和“领导”一词联系起来。老实的主管要想成为让人一望便知、众所瞩目的亮点,就要注重维护自己的外在形象。这就是所谓的“包装”。包装并非是造假,也不是不诚实,它是符合人的本性和习惯的一种手段,只不过它带有非常明显的利益动机而已。目前,在大型企业中非常热门的“企业形象策划”其实就是一种包装。

老实的主管不懂得包装的重要意义,更不会想办法去包装自己。他们不仅在思想意识上缺少包装自己这根弦,而且往往由于缺乏技巧而不能发挥包装自己这种优势。

商品需要包装,企业需要包装,人同样也需要包装,因为一个人被别人所接受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包装的目的无非是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修养、气质、风度和身份。

如果你是千里马,就一定要跑起来,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让别人信服,不要秀于内而拙于外,表现得像匹庸马、劣马。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在你看起来非常优秀的情况下,你才有机会证明这种优秀,进而别人才接受你的优秀,你才会获得发展,从而变得更加优秀,更具有魅力。

老实的主管来不注重自己的形象,总是穿着随便,以至于别人不能将他和“领导”一词联系起来。

一味地让员工适应自己

不讲究方式方法的主管一味地让员工去适应自己,而不是寻找自身的缺陷,却积极配合员工。他们宁肯让几十个几百个甚至更多的人去适应自己的步伐,也不做自己简单的改变就可避免此种情况的丝毫努力。

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后,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后,又被主人提出来杀了。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还是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邻居不解,问:“这些公鸡每天报晓都挺准时的,你杀它们干什么?”

那人说:“早晨我有晚起的习惯,它们却叫得很早。”

邻居说:“这不是它们的过错,报晓是公鸡的天职。”

那人说:“这个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鸡交配的公鸡,而不是报晓的公鸡。”

邻居说:“可公鸡是不能不报晓的,你难道不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吗?”

“这个很难,”那人说,“我曾想割掉它们的嗓子,后来又想扎上它们的嘴,可这样太麻烦,而杀它们却很省事。”

“那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睡觉的习惯呢?”邻居疑惑地问。

“改变我的生活习惯,这怎么可能呢?”那人说,“我有这个习惯已几十年了,怎么会为几只公鸡而去改变呢?芽再说我是主人,它们应该符合我的需求,它们的行为与我发生矛盾时,受损失的只能是它们,怎么会是我呢?”

于是那人一直保持着杀鸡的习惯。

在与下属的相处过程中,尊重和适应是极其重要的,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请首先尊重他人。

不讲究方式方法的主管一味地让员工去适应自己,而不是寻找自身的缺陷,却积极配合员工。

管不住自己的“情绪”

常言道:盛怒之下,成事者少,败事者多。人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作出的决定很难保证正确。老实的主管大多性情耿直,他们经常因为管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失人心。

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赛事。台球世界冠军已走到卫冕的门口了。他只要把最后那个8号黑球打进球门,凯歌就奏响了。就在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了一只苍蝇。苍蝇第一次落在握杆的手臂上,有些痒,冠军停下来。苍蝇飞走了。冠军俯下腰去,准备击球。苍蝇又飞来了,这回竟飞落在了冠军锁着的眉头上。冠军不情愿地只好停下来,烦躁地去打那只苍蝇。苍蝇又轻捷地脱逃了。冠军作了一番深呼吸再次准备击球。天啊!他发现那只苍蝇又回来了,像个幽灵似地落在了8号黑球上。冠军怒不可遏,拿起球杆对着苍蝇捅去。苍蝇受到惊吓飞走了,可球杆触动了黑球。按照比赛规则,该轮到对手击球了。对手抓住机会死里逃生,一口气把自己该打的球全打进了。

卫冕失败,冠军恨死了那只苍蝇。可惜的是他后来患了不治之症,再也没有机会走上场。临终时他对那只苍蝇还耿耿于怀,一只苍蝇和一个冠军的命运胶着在一起,也许是偶然的。倘若冠军制怒并静待那只苍蝇的话,故事的结局也许应该重写了。

心有静气,善于控制自己情绪才会较少出差错。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得到的又岂止是冠军?

如果你控制不住脾气,或者长期陷入沮丧的状态,那么你永远也控制不了别人。实际上,你永远也得不到下级的忠诚和尊敬。他们对你的处世态度感到心中无数,尤其是在遇到什么困难的问题想找你商量解决的时候。作为他们的上司,必须表现得沉着冷静并且言行一致,否则就不可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当你矫正别人错误的时候,绝不要把感情带到言词之中来。在进行批评的时候,要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在你为改正某人的错误而发火的时候,正是问题的症结变得模糊不清的时候。结果除了在两个人之间喊叫了一通之外,于事丝毫无补。

不要在自己的下属面前流露悲观的情绪,否则他们不但不会以你为榜样,反而会看不起你。

老实的主管要把这条戒律写在自己心上:不辱骂下属,也不对他们发火喊叫。

老实的主管大多性情耿直,他们经常因为管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失人心。

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很多老实的主管只有下属,没有朋友。他们的下属可能每天围着他们团团转,并且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态度。老实的主管以为让下属对自己毕恭毕敬就是管理的成功,他们不知道,其实下属正在和他玩猫和老鼠的游戏。

作为森林王国的统治者,老虎几乎饱尝了管理工作中所能遇到的全部艰辛和痛苦。它终于承认,原来老虎也有软弱的一面。它多么渴望,可以像其他动物一样,享受与朋友相处的快乐;能在犯错误时得到哥们儿的提醒和忠告。

它问猴子:“你是我的朋友吗?”

猴子满脸堆笑着回答:“当然,我永远是您最忠实的朋友。”

“既然如此,”老虎说,“为什么我每次犯错误时,都得不到你的忠告呢?”

猴子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说:“作为您的属下,我可能对您有一种盲目崇拜,所以看不到您的错误。也许您应该去问一问狐狸。”

老虎又去问狐狸。狐狸眼珠转了一转,讨好地说:“猴子说得对,您那么伟大,有谁能够看出您的错误呢?”

和可怜的老虎一样,许多老实的主管也时常会体味到“高处不胜寒”的孤独。由于组织结构上的等级制度,主管和部属之间隔着一道深深的鸿沟。所有的部属对你的态度,都像对待老虎一样敬而远之,因为指出你的错误容易,可万一你恼羞成怒,他们不是自取其祸吗?更何况,由于立场不同,有些部属不仅不会阻止你犯错,反而会等着看你的笑话!尤有甚者,个别员工可能等的就是你倒台的那一天,他正好可以取而代之。

老实的主管以为让下属对自己毕恭毕敬就是管理的成功,他们不知道,其实下属正在和他玩猫和老鼠的游戏。

公私不分

“公”与“私”分指集体与个人两种价值利益,形成矛盾关系。一般讲,每个人身上都有“公”与“私”两种欲望,关键是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公私兼营是错误的,大公无私是可能的,圆满的做法是克己奉公。但是由于人本身的需要层次,“公”与“私”常发生尖锐矛盾,出现因私而害公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公与私把握的程度如何,是检查管理者是否称职的尺度之一。如果一名主管混淆公私界线,必定会因私而害公,从而违背了“公私分明”的用权戒律。

公私不分、假公济私或欠缺公正的主管很容易失掉人心。因此切忌假公济私,而公私分明是主管用权的标准,惟其如此,才能正己立身,才能管好下属。否则,就会完全掉进私欲的陷阱之中,终不能自拔,毁灭自己的前程。公私分明,为古已有之的用权戒律。

对一个主管而言,公与私是不能同时满足的,只顾私必然害公,因私害公的领导者,在下属眼中毫无威信可言。人一旦做了主管,自尊心就会随之提高,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感到自己被忽视,别人一说悄悄话,或在暗中商讨事情,就会觉得很不是滋味,像某信息公司的李经理就是这样的:

“经理,请你在合同修改书上签字。”

“为什么不事先和我商量?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

“可是我现在不是来告诉你了吗?”

“你早就自己决定了?可见你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里,我不能签字了。”

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老实的主管身上。的确,未经事先商讨,对经理而言,可能是不太礼貌。但经理也大可不必因此心怀恨意,如此阻碍工作进行,除了让人觉得你摆架子外,于己何利?

作为主管,“不知道”和“不了解”是自己的过错,不应责怪下属。在平时,主管就应该多做调查,听取下属报告,或巡视各部门的工作现况,以了解他们实际的工作情形。不能掌握下属行事的主管,是一个差劲的主管。

对于一些老实的主管来说,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公私分明的重要,只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才算“公平”。

如何判断自己对待下属是否公平呢?判断的要诀是无私,即不可考虑自己的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