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战胜青春的敌人: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之道
2790400000015

第15章 扼杀青春的帮凶--僵化的学校教育与管理(2)

其实,经过考察不难发现这些青少年压力的根源在哪里,原来是学校追求高“升学率”惹的祸!目前,升学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惟一标准。升学率高能够给学校带来好的名声、教育部门的高投入、企业的投资、好的生源、高额的赞助费、老师的优厚待遇等直接利益。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升学率成了学校的“命根子”,也不难理解青少年为何这么累了。

范某,湖南隆回县桃洪镇人,现年22岁,系精神病患者。范某初中毕业后以“计划外收费生”进入隆回一中就读高中,他原本是千辛万苦的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也曾满怀理想,背负家人的殷切期望艰难爬行在通向大学的“独木桥”上。然而越是“众望所归”,范某越是不堪重负,1997年高考,他没能如愿以偿。

望子成龙的父亲并未放弃,花重金把他送进了湖南师大理学院数学系就读自学考试班。命运之神似乎老与范某过意不去。据湖南师大数学系自考办反映,范某自1997年9月19日入校以后,本班同学就发现他存在明显的异常行为:在寝室里用黑布把自己的床围起来,极少与同学交谈;在墙上乱写乱画“严禁参加巴勒斯坦猛虎组织,严禁私自与坤沙联络,严禁向外星人索取钱财,严禁在洗澡时睡觉,严禁自称为耶稣”等等;他有时把自己的拖鞋用胶布粘着倒挂在寝室的天花板上;有时甚至在寝室门口随地大小便。诸如此类不可思议的事情立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自考办马上写信告知他的父母,并送他进湖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精神科诊断,医生诊断他患了“精神分裂症”。

把范某看做全家希望的范父傻眼了:“儿子呀,你可是我们范家惟一的读书人,你可千万别吓唬爸爸啊!”范父把眼泪咽到了肚里,带着儿子四处求医。在治疗的过程中,范某的病情并不见多大好转,而钱倒是花了不少,范父常常因此整日抽着闷烟。儿子怎么会突然变成个疯子呢?肯定是受到某种巨大打击才会有如此结果。范父终日思考着发病的原因,最终把责任确定在范某曾就读的隆回一中,他认定是1996年3月隆回一中给儿子的处分引发了儿子的精神分裂症。于是,范父开始走上向隆回一中索赔的诉讼之路。

1998年1月,范父以范某的名义向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隆回一中赔偿54.75万元!范父为何把这笔账全算在隆回一中头上?原来竟是由一纸“勒令退学”的处分引发的。

据高中212班当时的班主任陈某和有关当事人回忆:那是1996年3月间的事。3月1日,是寒假后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学校按惯例布置全校大扫除,而高中212班的学生范某则我行我素,丢掉卫生工具擅自回家了。第二天,班主任陈某老师将未搞卫生的范某、易某、张某三人叫到办公室,询问其理由,易、张二人认识态度较好,惟独范某一言不发,并且气冲冲地自个儿跑回教室。陈某到教室叫了范某多次,范竟置之不理,陈某只得走到座位前拉了范一下,不料范竟猛地站起来,一掌打在陈某脸上,而且抓伤陈某的脸,陈某也就顺势推了范某一下,于是他操起扫帚追打陈某,幸被班长徐某和体育生孙某及时制止。陈某受伤后,含泪来到学校政教处,范跟随其后。当时政教处副主任宁某正在处理一位姓李的学生违纪一事。陈某上前诉说了上述情况,范某则面向墙壁沉默不语。宁某对范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1996年3月5日,学校根据范某一贯表现差、违纪频繁并且两次动手殴打老师(一次未遂)等情况,拟对其作勒令退学处分。

1998年3月初,邵阳市中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庭审中,原告方提供了邵阳市精神病医院的一份鉴定书,该鉴定的结论是:范某患有精神分裂症,隆回一中勒令退学的处分对其精神分裂症的产生起了诱发作用。在提交了鉴定书后,原告方宣称:1997年3月6日,隆回一中以“不打扫卫生,打骂老师”为由,对范某做出勒令退学的处分,这对一心想考大学的范某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心理打击。被处分后转入隆回二中学习的他逐渐变得孤僻、固执、性格怪异。由于一审结果原告败诉,双方将官司打到了省高院。省高院经审理查明,原告范某事发当天在政教处曾受到政教处老师的体罚、训诫,在寄读期间出现过头痛头昏、自言自语、无故发笑和失眠等现象,1996年10月18日经隆回县人民医院诊断为中度神经官能症,后来在1997年12月,邵阳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对范某鉴定结论为:范某患有精神分裂症;勒令退学对精神病发作起了诱发作用。据此,省高院认为,隆回一中体罚学生违反了教育法,此行为超出了教育规定,勒令退学、转学,连续对原告构成精神压力,其中尤其指出,隆回一中没有证据能排除范某患精神分裂症与其过错行为无关,故应一次性给予酌情赔偿。

至此,全国首例学生以学校处分不当致其损害为由而提起的民事诉讼案就这样终结了,一审遭到原、被告双方反对,二审又与一审相去甚远,尤其是“隆回一中因处分学生而要赔偿学生8万元”的结局无疑是告诉我们,学校的不当处分直接诱发了悲剧的发生。对于一个正处于美好青春时期的青少年来说,精神分裂症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范某患精神病是一个青少年的悲剧,是值得人们同情的,其美好青春的消逝也是令人遗憾的;而作为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宗旨的学校因不当处分学生而惹上官司,则是教育的一个悲剧。

在这样的悲剧下,很多人可能会问学校处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所谓学校处分就是学校对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守则以及学生行为准则的学生所进行的处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它是挽救学生、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运用得好,可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到威慑、警告作用,使之下次不敢再犯,改掉不良习性,重新做人,奋发向上;对其他一般学生可以起到教育作用,使他们懂得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可违背,违背了就会受到制裁,从而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专心攻读,遵守纪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但是运用得不好,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乃至影响身心健康;还可能会使青少年从此一蹶不振,在邪道上越走越远,最终不可自拔,甚至沦为违法犯罪者。

当前,部分学校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全部工作的重心,一切为了升学率,一切围着上大学转,由此,把一切力量和精力都放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对成绩较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动辄给予处分,轻则记过,重则开除,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推向了社会。显而易见,这些学生到了社会上由于一时找不到事做,带着原有的不良习性,整天无所事事,东游西荡,渐渐地极易由原来的行为失范者发展为偷盗抢劫之徒。据调查,在对哈尔滨市郊的一所少年犯管教所98名少年犯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13%的人就是在被学校除名或开除后在社会上游荡,被坏人拉下水而犯罪的。其中抢劫犯马某说:“我一犯错误老师就往外撵我,不让我听课,我又不敢回家,所以就经常在社会上玩,接触了一些坏人及成了今天这样……”

青春的花朵需要学校耐心和悉心的呵护

由于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场所?熏又是塑造人格的地方,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熏学校教育搞好了就会对青少年成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青少年来说?熏在学校接受教育这个年龄阶段?熏正是他们长身体?熏求知欲强烈?熏精力充沛?熏最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时候?熏学校通过教育?熏可以遏制青少年不良心理的产生?熏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知识结构与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校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格、信念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力。首先,在学校这个环境中,青少年学生与教师是上下纵的人际关系,与同学是左右横的人际关系。在学校,青少年可以学到在家里学不到的东西,也可以渐渐地体验自己的社会地位,并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其次,学校通过在文化知识、职业道德、心理、社会诸方面培养孩子,使他们在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中,可以比较顺利地完善个体的人格,提高个体综合素质,从而奠定抵御不良诱惑的基础。

学校教育时期是塑造人的重要时期,也是青少年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由于本身幼稚,缺乏必要的知识与经验,容易受到各种不良行为及现象的影响,而学校作为一个教育环境,既可以抵制不良影响,又可以给予正面指导,使青少年按照正确的方向全面发展。而且,在正常状态下优秀的教师对于模仿能力很强的青少年来说还具有榜样的作用。优秀的教师由于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格水平,在青少年对教师有一种权威崇拜心理存在的情况下,对青少年的成长是很有利的。另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常常会表现一种“反叛”意识,即对周围事物的怀疑或不信任,而教师则可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所以,从种种方面来说,学校这个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学校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广州市政协2003年就“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展开大规模调研,其中“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谁的影响力最大?”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更让人出乎意料。与上世纪80年代影响青少年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学校、传媒、社会人物、同伴的顺序完全不同,经调查发现,现在的顺序则是传媒、社会人物、同伴、家庭、学校。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对一所重点中学、两所普通中学和两所职业中学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只有40%的学生表示老师关心、留意自己,52%的学生认为和老师的关系不密切,在“你受谁(传媒、家庭成员、教师、同学、朋友、社会人物)的影响最大”一栏,只有6.2%的学生表示受教师的影响最大。这反映出当前学校教育的效果令人担忧。

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少年人生第一、第二课堂的“缺位”,将使青少年过早地直接面对社会不良影响。在广州市政协的问卷调查中: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诱因,56%的人认为是社会环境原因;在对1000名中学生的调查中,有46%的学生填“社会环境对人生观的影响最大”。虽然这些调查也只是一家之言,甚至可能还存在着可待商榷之处,但在孩子们的“社会”中,除了家庭,就是学校占主要了,所以学生在学校尤其在老师和同学身上受到的影响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而且种种类似调查结果无疑透露出学校应该注意反思其在现代青少年成长中的定位:在社会逐渐多元化的背景下,学校应当以更多更大的耐心去悉心呵护我们的青少年,以使他们顺利地战胜一个个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青春的敌人,走向健康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