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305700000020

第20章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

真正的智者是言语的讷者,行动的敏者

智慧点金石

孔子说:“一个君子你看他表面好像是很笨拙,不会说话,但是他做起事情来却很敏捷。”所以,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过多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人家以为他很笨,这才是他过人的地方。否则你滔滔不绝地胡侃,别人却从你的话语中看透你的一切信息,你等于自己把自己的命运拱手交给他人。

朱熹曾在《朱子语类》中说:“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其意就是告诉人们“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把心腹之言都掏出来,固然真诚可敬,但往往会触犯别人身上的逆鳞。把话说得太满,就会印证那句“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金玉良言,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把话说满了往往会掐断自己的退路,毕竟人无法保证每一句话都说得滴水不漏,这很容易在交际场上招来误会,为自己留下隐患。所以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说话的时候多思量一下,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这是处世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故事苑:曲径通幽

言语的讷者,行动的敏者,才是真正的智者。

身为律师的小刘在多年前参加过一场很不轻松的国际谈判,最后一天从晚上八九点钟,一直谈到深夜一点钟,双方还在谈判桌上僵持不下。对方有一个人出言不逊,小刘想,我们怎么可以让他这么放肆呢?

于是,小刘马上回敬一句,同样略带讽刺的意味,于是,气氛马上僵硬了起来。还好,对方有一个人呼叫说:“大家累了!休息5分钟吧!”他这一句话不仅化解了尴尬的场面,也使己方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同时,小刘立刻惊觉自己犯了兵家大忌,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把谈判的有利位置拱手让给了别人。当然,经过了5分钟的缓冲时间,协议后来很快便达成了。

“话到快时留半句,理从真处让三分”,从此以后,小刘将它装框搁在办公桌上,以时时警醒自己。

“说理三分”,讲的其实是一种技巧。你若有理,聪明人一点就通,不用十分,三分足够了,不必画蛇添足;碰到蠢人或一时走进死胡同的人,你费再多口舌也无用,何必执著,不妨假以时日,让他自己慢慢去悟;至于蛮汉,他本不讲理,你即使讲上十二分,也无异于是对牛弹琴——岂止是对“牛”呢,说不定像在对“虎”弹琴,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弦外有音

“说理三分”,实在是大智慧、大修养、大气度、大学问。现代人多半都“敏于行”却很少有人“讷于言”,大概大家都以为“木讷”是不够聪慧的表现吧,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笨”、“愚”。

古人讲写作时有一大诀窍,“含而不露,便是好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见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其实这也是做人的一大诀窍,做人不能太露,太露了就是“晚唐之作”,不可取。含蓄是一种大气、一种教养、一种风度,真正会做人的,总是含蓄的,总是懂得明明占理十分却只说三分,总是记着“得理也让人”。

言多必失,须把住嘴巴的“关”

智慧点金石

《周易·系辞》上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认为制造混乱可以借言语为媒介。刘向在《说苑·谈丛》中说得更具体,“百行之本,一言也。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可见言语的厉害,因此要把好嘴巴的“关”,否则言多必失。

应该怎样把好这道关卡呢?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的人。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总是少不了舌头比脑子跑得快的情况,而愚蠢正是在这时产生的,要知道,脱口而出的蠢话有时会贻害终生。

故事苑:曲径通幽

祸从口出,说话不经大脑思考者,终将后悔莫及。

古时候,有一个皇帝认为自己开创了世界上最强盛的王国,国家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世界第一流的,尤其制作的绳子更是举世无双。但是一群外国商人认为他们的绳子不结实,而自己的绳子才是第一流的,于是他们就四下里散播中国绳子不如外国绳子的言论。这个皇帝知道后异常愤怒,盛怒之下,派兵把这群商人全部抓了起来,同时判处商队的首领以绞刑。

就在行刑的那一天,商队首领被绑在绞刑架上,绞刑开始的时候,他拼命地挣扎,左摇右晃,不肯乖乖就范。突然,用于绞刑的绳子被他弄断了,他猛地摔在了地上。在当时,如果行刑时遭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被认为犯人受到了上天的庇佑,必须将犯人赦免,否则是对上天的大不敬,将受到惩罚。

商队首领确信自己将会得到赦免后,得意忘形,向着围观的人群大声喊叫道:“ 看到了吧,你们王国的绳子就是这么差劲,连个人都吊不住!你们总是自诩为大国,可是你们连个绳子都造不好!”

监斩官将绞索断裂的消息回报给皇帝,皇帝一听虽然心中很是气愤,但祖宗传下的规矩不能轻易破坏,于是就御笔亲题赦免商队首领。

就在这时,皇帝突然问道:“绳子断了以后那个家伙说了什么没有?”

“陛下,”太监说,“他说我国的绳子很差劲,连个人都吊不住,我国什么都不会制造……”

皇帝怒从心生,把赦免令撕了个粉碎,大声说:“好,既然这样,就让我们用事实来证明吧!”

第二天,商队首领再一次被绑上了绞刑架。这一次,绳子没有断。

古人讲慎言,就是说人说话时要多加考虑,切不可信口开河,不知深浅,没有轻重。

弦外有音

“言多必失”的教训实在太多,所以,不要再希冀用言辞来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说得越多,你所能控制的也就越少,说出愚蠢的话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昆德拉说过,所有你所说的,都将被用来反对你自己。

花不可开得太盛,盛极必衰;话也不可说得太满,满必有所失。给自己留些余地,才不会常受“坦率”之害。在人生路上,一言一行都关系着个人的成败荣辱,所以言语谨慎对一个人立身、处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智慧点金石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听。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成语“道听途说”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孔子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道听途说、散布流言是可怕的,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故事苑:曲径通幽

亲眼看见的事情不一定就是真相,更何况是道听途说呢,在向别人传递信息时,记得先认识几位筛选信息的老朋友。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苏格拉底,边喘气边兴奋地说:“告诉您一件事,你绝对想象不到的……”“等一下!”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他,“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他的学生察觉情况不妙,不解地摇了摇头。苏格拉底继续说:“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时,至少应该用三个筛子过滤一遍!第一个筛子叫做真实,你要告诉我的事是真实的吗?”“我是从街上听来的,大家都这么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就应该用你的第二个筛子去检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你要告诉我的事是善意的吗?”“不,正好相反。”他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来。苏格拉底不厌烦地继续说:“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检查看看,你这么急着要告诉我的事,是重要的吗?”“并不是很重要……”苏格拉底打断了他的话:“既然这个消息并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你又何必说呢,说了也只会造成我们两个人的困扰罢了。”苏格拉底接着说:“不要听信搬弄是非的人或诽谤者的话!因为他不会是出自善意告诉你的,他既然会揭发别人的隐私,当然也会同样地对待你。”

苏格拉底给出了说话前的三个筛子,不做始作俑者,当然也不要受人利用,成为是非的传播者。流言比剑可怕,可以伤人于无形,道听途说的人,等于是把自己的快乐加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说话反映一个人的智慧,谨言慎行、言之有物是说话的基本原则。

弦外有音

有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确实,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只能助长流言飞语的危害。记住,用睿智的筛子将获得的信息筛选过后,才能讲出来,谨言慎行,才能接近真理。

失人与失言

智慧点金石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该你提醒别人的时候,你没有把话说到,这是失人。不应该你说的时候,你却跟人家说了,这就是失言。一个智者,既不会失言也不会失人。有人天生一副热心肠,对谁的问题都爱过问,这样的人常常犯了失言的错误;有的人很谨慎,说话生怕说得造次,得罪他人。于是对什么人、什么事都不开口,明知道自己该提醒对方注意,但是就是因为自己的这一点自私而迟迟不肯开口,这样的人容易犯失人的错误。这个分寸怎么拿捏才较好呢?这真的很难,需要智慧。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应该提示他人的时候,还是要守好自己的本分,否则失人比失言更可怕。

1909年,布洛亲王是当时德国的总理大臣,他在交往中一贯主张谦卑的态度和关心、赞扬的方法。而傲慢自大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却说了一些狂言和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话,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引起了世界各地一连串的风潮。更为糟糕的是,这位德国皇帝竟然公开这些愚蠢自大、荒谬无理的话。他在英国做客时也这么说,同时不允许伦敦的《每日电讯报》刊登他所说的话。例如,他宣称他是和英国友好的唯一的德国人;他说,他建立一支海军对抗日本的威胁;他说,他独自一人挽救了英国,使英国免于臣服于苏俄和法国;他说,由于他的策划,使得英国罗伯特爵士得以在南非打败波尔人,等等。

在这段和平时期内,从没有一位欧洲君主说过如此令人愤怒的话。整个欧洲大陆立即沸腾起来,英国尤其愤怒,德国政治家惊恐万分。在这种狼狈的情况下,德国皇帝自己也慌张了,并向身为帝国总理大臣的布洛亲王建议,由他来承担一切的责难,希望布洛亲王宣布这全是他的责任,是他建议君王说出这些令人难以相信的话的。

“但是,陛下,”布洛亲王说,“这对我来说几乎不可能。全德国和英国没有人会相信我有能力建议陛下说出这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