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康熙(1654~1722)姓爱新觉罗,名玄烨,清朝第二代皇帝。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同时,屡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反清思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死于畅春园,葬于清东陵之景陵。享年六十九岁,在位六十一年,庙号清圣祖。
心法探源
康熙帝曾言:“读书一卷,即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即有一日之益。”明清两代皇帝,在登极之后,除处理政务、躬身祭祀之外,读书是其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在作为嗣君继位之前,曾受到良好的教育,老皇帝为其延请名师,并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但是,总的说来,清代皇帝出身满族,入主中原后,为统治全国,更需如饥似渴地学习。清代皇帝的读书好学,以康熙帝为最。康熙帝的教子读书,可以看作是他读书好学的影子。康熙帝太子胤秖,四岁时皇父就教他读书、写字,六岁时皇父为他请了两位大学士作师傅。胤秖十四岁出阁读书,请了满、汉师傅,在学堂读书学习。从《康熙起居注》中一天的记载,能够看出康熙帝是如何教子读书的。
这一天的卯时(上午五至七时):皇子进入学堂,师傅行过礼后,皇子开始背诵儒家经典《礼记》。遵照皇父“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规定,每背一遍,画一记号,背足遍数,师傅检查,一字不错之后,另划一段背诵。辰时(上午七至九时):康熙帝御门听政之后,来至学堂,拿起书本,令子背诵,果然一字不错。巳时(上午九至十一时):皇子伏案写字,书写汉字数百、满文一章。午时(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皇子吃午饭并赐师傅饭食,饭后不休息,继续危襟正坐,背诵新课一百二十遍,然后由师傅检查。未时(下午一至三时):至户外庭院弯弓射箭,既为体育,又能习武。申时(下午三至五时):康熙帝再至学堂,令诸皇子进前背书、疏讲。西时(下午五至七时)康熙帝命诸皇子在庭院较射;并亲自弯射,连发皆中,以为示范。时天色已晚,一天课业结束。据官书记载,皇太子读书,不论寒暑,无一日间断。
康熙帝不仅严于教子读书,而且自己好学不辍。康熙帝5岁开始读书,8岁读《大学》、《中庸》。他在少年时曾因读书而致吐血。康熙帝33岁时(康熙二十三年),在南巡的船上,仍然苦读不倦,当侍臣奏请要注意休息时,他说:“深味古今义理,足以愉悦我心。予之不觉疲劳,以此故也”。他到晚年时,仍然孜孜不倦地坚持学习。正如他在《庭训格言》中所说:“朕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犹手不释卷。诚以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靡可寡过。”
康熙帝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除经、史、子、集四部以外,天文、地理、历法、算术、军事、法律、音乐、美术、医药,无不涉猎,经他“钦定”的图书有《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渊鉴类函》、《古文渊鉴》、《子史精华》以及《朱子全书》等。他一生临摹的法帖,多达一万多张;为庙宇题匾,多达一千多件。他还特别注重学习自然科学,他向法国传教士张诚等学习欧几里得的《初等几何》和阿基米德的《应用几何学》,学习来自西方国家的天文、地理、生理解剖等方面的最新科学知识。
试想,一个皇帝,日理万机,照一般人的理解,哪有精力读书?康熙帝“活到老,学到老”,抽出那么多时间读书,而且知识面如此之广,古今罕见。他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功业卓著的政治家。他在统一祖国、发展生产、加强民族团结和抗击外来侵略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样的文治武功,与其从青少年时代起直到老年,整整一生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正如他在《庭训格言》中所说:“……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即欲使古昔治化,实现于今。”抱着从中求得治国之道的读书目的,再如此努力,哪能没有很大的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