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307700000074

第74章 颜之推:千载终不为小人

名人简介

颜之推(531~595年),字介,琅琊临沂人,被称为6世纪后期“最博学而有思想”的学者,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字音韵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用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事例阐发深刻的道理,把封建士大夫的立身、治家、修学、处事等等问题都包括在其中,使它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训的集大成之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

心法探源

颜之推认为“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即读书钻研学问是为了启发智力,开阔视野,使人恭敬省俭,谦卑自持,清心寡欲,趋利避害。他不仅旗帜鲜明地提出读书的目的是修身养性,充实自我,提高能力,而且还将读书作为安身立命的资本,“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从而有力的批驳了当时的“读书无用论”。

颜之推青年时期博览群书,好学不倦,晚年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所以他对读书学习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一、广泛阅读,注重眼学

在《勉学篇》中,颜之推以大量的篇幅说明要博学唯有广泛阅读,博览群书有助于人们开阔眼界,并帮助解决知识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问。颜之推认为:“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即只有尽可能地扩大阅读的范围,并通过比较阅读和积极的思考,才能获得准确无误的知识和学问。因此,“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他还批评“世人多蔽,贵耳贱目”,反对那种不重书本知识,反而把道听途说作为学问的浮夸文风,提出要注重“眼学”,也就是自身务实的阅读。

颜之推不仅强调广泛阅读,也十分赞同古人所说的“多为少善,不如持一”。一个人不可能穷尽一切知识,所以读书要有的放矢,专于一处,万不可贪多求大,囫囵吞枣。

二、切磋相起,学有所得

颜之推认为读书学习绝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过程。他引用《礼记·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的话,并解释说:“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所谓“切磋相起”,就是必须经常与人交流,通过共同探讨、相互启发和长善救失的方法来读书,才会释惑通达,学有所得。孔子说:“起予者商也”。《尔雅》说“如切如磋,道(导)学矣。”颜之推继承和发展了这些思想,承认切磋在读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他指出切磋相起,离不开相互问难。《尚书》曰:“好问则裕”,只有多问,善问,敢于向师友请教,不怕批评,才能解决疑惑,丰富知识,纠正谬误,使学到的知识更为确切、牢固。

三、领会精要,学以致用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学不可以不博;人生有涯,时光易逝,学不可以不精。颜之推认为读书应该广博而且精要,必须抓住主旨,切中重点,才能学有所得。“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因此死抠章句、不得要领的读书简直是浪费光阴。此外颜之推反对空谈,认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然而“世之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所以他提出读书要务实,要学以致用,不能“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并用“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的谚语来讥讽那些脱离实际、不能学以致用的读书人。

四、剖析文字,融会贯通

文字是构成文章的基础。作为著名的文字音韵学家,颜之推深知文字的重要性,他认为读书应从文字入手,通过剖析文字,才能避免望文生义,使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文字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所以阅读时要通过上下文融会贯通。

五、技虽可贵,勿尽信书

“技之可贵,莫过读书”,读书可以获得技艺和才能,可以提高谋生的本领,可以充实自我、修身养性。但并非所有的书都是好的,一个人不仅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要有去伪存真的眼光。颜之推认为自秦始皇焚书以来,典籍错乱的现象很多,又因传抄有误、版本有异,所以读书时要选好的版本,注意鉴别,勤于思考,对于质疑的地方要进行校勘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