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308100000017

第17章 能力教育:历代皇室子女的能力教育(2)

在生活中,有些父母总是给孩子准备最好的食物和衣物,总是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想星星就一定要给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要给他月亮,自己辛苦一点没有关系,但是绝对不能委屈到孩子,其实父母这样做是并不妥当的。一旦父母的所作所为让孩子感到很正常了,那么孩子也就不会再有所谓的感恩之心了。尽管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孩子仍然会觉得这一切都很容易,他会认为这是本来就应该拥有的。所以,在某些时候,父母应该学会给孩子创造一些吃苦的条件,让他们学会吃一点苦,给他们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争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他们还不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准备好了。当孩子通过努力获得他所需要的东西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作为父母,千万要记住,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也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如果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多,孩子就会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就会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所谓感恩,也就无从谈起了。

父母需要适时地给孩子讲一讲自己工作的艰辛。比如工作一天回到家坐到沙发上休息一下,让孩子给你送杯茶,借机向孩子说一下工作的辛苦与劳累。这是必要的,我们不可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毫无压力的真空状态,而且孩子最终也是需要走向社会的,我们没有理由给孩子营造一个虚幻的世界,因为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如果父母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孩子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感恩。

教育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一个社会现象。要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唐太宗为我们教育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的“遇物则诲”的教育理念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尤其符合家庭教育的特点。值得父母们借鉴。

1.“遇物则诲”体现了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家庭教育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广,大到做人的道理,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习惯,无一不是教育的内容。另外,家庭生活本身也是丰富多彩的,而家庭教育并不像学校那样按规定时间,地点进行教育的,而是寓教育于家庭生活中,因此,其教育内容自然也是丰富的。

2.“遇物则诲”体现了家庭教育过程的连续性。教育,学习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更是有一种天然的连续性,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即便孩子独立生活了,也会受到父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长期连续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

3.“遇物则诲”体现了家庭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限制,完全可以由家长自然安排,做到“遇物则诲”,“相机而教”,方法上则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文武并重,全面发展——明成祖朱棣的“全人”教育法

明成祖朱棣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关系上,指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要以宽厚仁义之心对待他们,并且要信任他们。不可先挑起事端,不可贪利邀功。不要因其归顺而松弛边防,也不要因其衰微而忘记武备。但是,朱棣又反复叮嘱子孙,不要穷兵黩武,“夫兵者,圣人制之以备不虞也,盖不得已而用之……兵不可以黩,黩则玩,玩则败”。总的原则是“不可以武而废文教,亦不可以文而弛武备。文武并用,久长之术”。

朱棣“文武并用,久长之术”的教育,其实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对一个帝王来讲非常重要,一个合格的帝王,不应该是一个专业的人才,而应该是一个全才。开创大唐盛世的唐太宗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

唐太宗的诗文水平很高,可以说是个能文能武的皇帝,但由于他的谦虚,在世时一直没有让人编他的诗文集子,所以后人对他的诗文水平了解较少。其实,在《全唐诗》和《全唐文》里都收有他的作品,而且都有相当的水平。

唐太宗还精通骑射,所以他对于骏马和弓尤其喜爱,为此还写了诗,如《咏弓》:“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掠,啼猿映枝转。”唐太宗的弓箭比一般人的要大一倍,而且箭法极好。有一次,突厥人在战场上得到了他的一支箭,纷纷称奇,对他佩服不已。

对于马,唐太宗更是偏爱,因为对骏马偏爱至深,在临死前唐太宗还要求在昭陵里刻上六匹骏马,这就是有名的“昭陵六骏”。多才多艺的他更明白做一个好皇帝最重要的是为人民,以民为本的思想,让他更具魅力。

当然,现代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与古代应当有所不同。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从这几方面着手,青少年的综合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是针对人本身的教育,它注重身心的均衡发展,不偏倚某一小部分。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对于家长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担负的责任,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1.自身的文化素养需要及时地提高。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营养学和社会学的一般知识,这不但能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还可以广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以广泛地指导孩子的生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掌握爱与严的分寸,树立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和荣誉感,尊重别人,善意待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自身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

3.要具有自信、自尊、自制的良好心理。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满怀信心,全面正确评价自己,以健康的心理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4.要尽心建立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整洁有序的家庭物质环境,建立平等的家庭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家庭气氛,进而塑造出有团结、协作、民主、开放与进取精神的健全个性。

溺爱不是教育——康熙帝的子女教育

康熙向诸皇子指出:“父母之于子女,谁不怜爱?然亦不可过于娇养。若小儿过于娇养,不但饮食失节,且不耐寒暑之相侵,即长大成人,非愚非痴。尝见王公大臣子弟中每有痴呆柔弱者,皆父母过于娇养之所致也。”

娇养看似爱子女,实际上是害他们。要真正爱他们,就必须对他们及早教育、严肃教育。康熙常常天未明就起床,亲自监督、考核诸皇子“背诵经书,至于日昃”,直到太阳西斜;“还令习字、习射、覆讲,犹至宵分”,直到傍晚。一年到头,天天如此。因为“进修之益,必提撕警诫”,才能领会真切。他对皇子与皇族说:你们生长在深宫之中,年纪还小,熏陶涵养正是时候,要爱惜光阴,勤奋勿怠,“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穷理格物,多识前言往行,是惟作圣之功”。你们“今日为子弟,他日为人父兄”,应当知我心、思我言。康熙督促、考察诸子读书、习射十分严格,不仅自己劳顿,而且诸子也颇勤奋刻苦。

成功的教育不是否定对孩子的钟爱,但不能溺爱,很多名人的教子经验值得父母借鉴。

董必武的小儿子董良翮,是在他60岁时出生的。可谓是老来得子,董必武对他十分钟爱。当时,董老在武汉工作,夫人带着孩子在延安。董老写信回家说:“小孩子不要穿得太好,只要洗得干干净净就可以了。穿得破一些,人家不会见笑,穿得脏,人家会笑话的。我们栽果树,不浇水,不精心培养,就会枯死。教育人比栽树难啊。”

董老喜爱儿子,但对他从不娇惯,更不溺爱。1969年,大批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董老让良翮到河北晋县插队落了户。走之前,董老把一条在战争年代用了多年、打着补丁的毛巾送给了良翮,说:“你是革命后代,要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上不能高人一等,要和群众同甘共苦。”他还说:“你只知道吃粮食,不知道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下去后要拜老百姓为师,从头学起,要做一个普通农民,要听老农的话,听生产队长的话。”

在董老严格的教育下,董良翮积极进取,很快便成为党的一员,受到群众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