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314700000023

第23章 军事经纬——指点江山的豪情

天下要塞(中国卷)

安息四镇

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 

贞观十四年(640)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於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古城址)﹐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见都护府)。二十年六月﹐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请和亲﹐唐使其属下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五国作为聘礼。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後﹐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同时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 

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对於唐朝政府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

阳关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函谷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始建于春秋战国之际,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

公孙白马”、“终军弃繻”、“唐玄宗改元” 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

崤关

古关名,又名古崤关。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西。据说周穆王射猎鸟兽于郑圃,有人献虎给他,于是他就下令置柙养于此地,因此此地又被称作“虎牢”。这里秦时设关,始称虎牢关,汉朝设县,以后历代都在此地设防,也几经易名曾一度有汜水关、成皋关之称。

此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更因三英战吕布而名声大震。中国东西部之间的战争常在这里发生。楚汉战争期间,此关成为刘邦与项羽争夺的焦点。另有,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郑败燕师于此;鲁襄公二年(前571年)晋悼王会诸候于戚以谋郑,用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之计,开始在此筑城;唐代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宋代岳飞大破金兵于竹芦渡,一直到元、明、清仍是鏖战纷繁,时闻杀声。

襄阳重镇

现在湖北襄樊就是由古时的襄阳、樊城两城组成。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居汉水上流,三面环水,一面傍山,是控制南北交通的要地。自古襄樊就有“七省通衢”、“南船北马”之称。

它历来就是中国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远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

古人讲如果拿下的襄阳进可以取中原,退可以保江南。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光是在这个地方发生的战斗就达200多次。可见襄樊战略位置之重要。南宋王朝在长江一线与北方各王国对峙,把襄樊,尤其襄阳城视其为朝廷根本,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地,开府筑城,储粮屯军,经多年经营,建成为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 

蒙古人在攻打南宋之时就认识到,只有拿下襄阳才能打倒南宋,所以他就(举)全国之兵来攻打襄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襄阳大战,发生在十三世纪宋末元初,这场战役使蒙古迅速灭亡了南宋,建立了版图辽阔的元朝。

何谓“内外三关”

“内外三关”指的是万里长城的“内三关”和“外三关”。

“内三关”

1居庸关,又名军都关。位于今北京市北面的军都山峡谷——关沟中部,古属“居庸”地。《吕氏春秋》就称它为天下九塞之一。汉代开始在此设居庸县并置关,即称居庸关。

2紫荆关,位于河北易县城西四十五公里的太行山脉紫荆岭上,以山上多紫荆树而得名。它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有九关九门之称。

3倒马关,位于今河北省唐河县西北,太行山东侧的唐河谷地内,关城筑于谷地山坡上。因山路险峻,马为之倒而得名。战国时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后通称倒马关,在“内三关”中位置居于最南面。

“外三关”

1雁门关,又名西径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公里雁门山腰,享有“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之称。为历代戍守要地。现关城为明洪武七年所建,万历年间复筑门楼。今存关门3座。自古以来,雁门关为兵家必争之地,许多征边大将战于此。李牧、李广、卫青、霍去病、杨继业等名将在这里出生入死,写下光辉的篇章。

2偏头关,又名偏关,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城,黄河东岸,外长城以南。偏头关东衔管涔山、西濒偏关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关。现关城为明洪武二十三年改建,明代文人诗曰:“黄河曲曲涛而下,紫塞隆隆障北环”。该关也为古今防守要地。

3宁武关,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当年曾破此关,直捣京师(北京),该关同为内长城要口之一。

围绕幽云十六州的争夺

“幽”是今北京,“云”是今大同。幽云十六州是指幽州、蓟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妫州、儒州、新州、武州、云州、应州、朔州、寰州、蔚州,共十六个州的总称。幽云十六州所辖土地东西约六百公里,南北约二百公里,全部面积差不多为十二万平方公里。幽云十六州的区域,包括今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大部,及今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的部分地区。古今对应顺序大体上是:幽州(今北京市)、蓟州(今天津蓟县)、瀛州(今河北河间县)、莫州(今河北任丘县北)、涿州(今河北涿县)、檀州(今北京密云县)、顺州(今北京顺义县)、新州(今河北涿鹿县)、妫州(今河北怀来县东南)、儒州(今北京延庆县)、武州(今河北宣化县)、蔚州(今河北蔚县)、云州(为旧时云中郡,今山西大同市)、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北)、朔州(今山西朔县)共十六个州。

幽云十六州地区是古代汉民族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在防御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重大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它是我国宋辽时期重要的战略要地,它的得失直接影响到了宋辽的国运和国势,四百年间,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的历史变迁。

什么是九边

九边是明代北部边塞的九个军事要镇。明朝建立後﹐逃亡北方边塞以外的北元仍不时骚扰﹐严重威胁著明朝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北部边防﹐屡次派将北征﹐同时﹐还分封子朱棣﹑朱权等将重兵驻守北部边塞。明成祖朱棣五出漠北﹐又於沿边设镇﹐派兵驻守。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山西﹑固原两镇﹐是为九边。

九边各镇设镇守总兵官﹑副总兵官﹑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等官﹐无品级﹑无定员。其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分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此外﹐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等官。各镇都驻有重兵。万历中期﹐各边仅主兵就有六十万左右﹔还有为数甚多的客兵。如蓟州镇﹐隆庆时﹐主兵原额为三万人﹐万历初连客兵在内达十六万五千馀人。 

九边之设﹐使明朝北部边塞形成一条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广袤万里﹑烽堠相望﹑卫所互联的北方防缐。对加犟北部边防﹐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明朝为此加饷加税﹐尤其在明中叶以後﹐使人民负担沉重﹔而各级军官的残酷盘剥﹐又使饷银短绌﹐军士往往因生活无著而发动兵变。

琉球和中国原是什么关系

现在的日本冲绳县,是由冲绳、宫古、八重山三个群岛为中心,总共14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目前只有40个岛屿有人居住,总人口约120万。原本的“琉球王国“,或地理概念的“琉球弧“、“琉球文化圈“地区,远比现在的冲绳范围还大。 

冲绳不仅土地远离日本本土,历史、文化、风土也与日本本土迥然有异。最大原因,琉球原本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国家,由于地理位置使然,使它跟隔海的两个强邻,即泱泱的文化大国中国、推行武家政治的封建国家日本,不得不经常打交道。 

琉球历代国王就通过与中国“朝贡“与“册封“的关系,与当时的中国建立起紧密的外交与贸易关系,也从频繁的贸易往来过程中,受到中国文化,特别是福州人的风俗习惯强烈影响。而日本早期给琉球的主要影响,一是海盗“倭寇“的骚扰,二是强邻“萨摩“的武力支配。由于有这些历史背景,使琉球人至今还跟日本本土人,显得气质不同,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

琉球未统一之前,也有过三国分立的时代,即以冲绳岛为中心,从北到南,划分为北山、中山、南山三个国家。三山的“世主“,都曾主动向中国明朝皇帝“进贡“,而明朝也来者不拒,分别给他们“册封“承认。琉球王国虽然换了几个王朝,它向中国“进贡“,而中国则给它“册封“,这种关系前后维持了500年,直到琉球完全被日本吞并为止。 

琉球就通过这种关系,不仅从中国获得大量的物资供应,还发展成为当时锁国中国的海上对外贸易“总代理“。琉球的船只,不仅往来那霸与福州之间,还北上日本、朝鲜,又南下安南(越南)、吕宋(菲律宾)、暹罗(泰国)、亚齐、爪哇(印尼)、马六甲等,遍布整个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