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314700000047

第47章 历史典故——点缀历史夜空的耀眼明星

历史典故(外国卷)

条条大道通罗马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公里。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公元8世纪起,罗马成为西欧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圣者络绎不绝。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

相传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最早出自罗马皇帝尤里安(julian the apostate, 331-363)之口。他博学多才,集学者、作家和将军于一身。在位期间(360-363)允许宗教信仰自由,并允许犹太人在耶路撒冷重建圣庙。其本人信奉异教,是君士坦丁之后唯一的非基督教徒帝王。因此教会称他为“叛教者”(apostate)。 条条大道通罗马可喻采取多种方法或选择余地很多。与汉语成语殊途同归,或俗话水流千里归大海相似。 

“太阳神”烧敌船

公元前3年,罗马帝国派大批战船开进地中海的西西里岛,想征服叙拉古王国。几次水战下来,叙拉古王国被打得大败,只得固守叙拉古城堡,等待罗马的进攻。 

这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阿基米德和国王站在城堡上观察着海面。远处那一只只仅露出一些桅顶的罗马战船慢慢地越变越大。 

城堡中兵力很少,国王把希望的目光投向聪慧无比的阿基米德,询问道:“听说您最近叫人做了很多的大镜子,这里面有些什么名堂?” 

阿基米德朝遥远的敌船一指说:“只要我们把罗马的战船消灭掉。他们就彻底失败了。而今天,他们灭亡的日子就要到啦,因为我们有太阳神助威。”他指着头顶的火盆般燃烧的太阳兴奋地说。 

国王说:“您一向不信神,怎么今天倒对太阳神这么感兴趣?” 

阿基米德认真地对国王讲了一番话,国王将信将疑,不过,最后还是点头说:“那么,就照您所说的试试吧。” 

阿基米德让传令兵通知几百名士兵搬来几百面取火镜。大家在阿基米德的指挥下,用镜子往一艘艘战船的白帆上反射去灼热的阳光。不一会儿,白帆冒出缕缕青烟,海风一吹,“呼”地起了火。火势一会儿就变大了。罗马侵略者狂叫起来,纷纷往海里跳,有的烧死,有的淹死。后面的战船以为叙拉古人施了什么妖术,吓得调转船头便逃。 

叙拉古国王兴奋地问阿基米德,“你这取火镜怎么真能向太阳神取来火呢?” 

阿基米德说:“这镜子是凹面的镜子,它反射出的阳光,能集中到一点,这叫做焦点,焦点的温度很高很高,从它那里发出的光,射到易燃物上就能点着火。不过,假如没有太阳的帮忙,我们是无法取胜的。”

马拉松

马拉松作为一项体育赛事,早就为人所熟悉,但它的起源却很少为人所知。

马拉松这项体育赛事,早已被世人所熟悉,但是它的起源却鲜为人知。

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国大举入侵希腊,强大舰队横渡爱琴海,在雅典城东北60千米的马拉松平原登陆。

雅典人立即派出快跑能手斐力庇第斯,向邻邦斯巴达求援。这位使者以惊人的速度,在两天之内跑了150千米路程,来到了斯巴达。不料,斯巴达统治者根本不想出兵。

快跑能手把这个不愉快的消息带回雅典。雅典在著名统帅米太亚得的率领下,到马拉松平原和波斯军决战。雅典军队只有一万人、而波斯军据说有10万人,激战开始了,雅典军队凭借着勇猛顽强,战胜了波斯军。

米太亚得又让斐力庇第斯把胜利的消息迅速告诉雅典人。这位长跑能手虽然已经受了伤,还是毅然接受了任务。他以飞快的速度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广场,对着盼望的人群激动地说了一声“大家欢乐吧,我们胜利了”之后,就因过度疲劳而倒地牺牲了。

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和英雄斐力庇第斯的精神,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定了一个新的竞赛项目——马拉松赛跑。运动员从马拉松起跑,大致沿着当年斐力庇第斯经过的路线,到达雅典。

斯芬克司谜语

在金字塔畔一块露出的巨大岩石上雕刻着一个匍伏的狮身人面石雕,据说它就是传说中的斯芬达克斯。关於它还有一个猜谜故事。 

这个狮身人面怪盘踞在一条通往开罗的必经之路上兴风作怪,凡遇到的人他都要提出一个谜语,凡是猜不著的,都作了它的美餐。但那条谜语非常奇特,没有人能够猜著,所以人们都不敢再走那条路了。要去开罗有非常急事的人都只好绕千里而去,或者乾脆不去。 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公子听说了这件事,他决定去试一试,别人都劝他不要去,因为去无异於送死。但他抱著为民除害的坚定信念执意要去。 

斯芬达克斯一见有人来了,非常地高兴。看来又有一餐好吃,他照例出了那条谜语:“什麼东西早上是四条腿,到了中午是两条腿,当太阳落山时又变为三条腿?”

“这个……”年轻人确实感到难猜。 

“快点!”说著他就张开那血盆大口。恨不得一口把年轻人吞下。但他想这一顿是跑不了,还是看一看他有什麼办法。 

“是人。”

“什麼!”他感到万分的惊慌,但仍不死心,“那是为什麼?” 

“因为人刚生下来还不会行走,所以他两手在地爬著走,这不是四条腿吗?当人长大些学会了走路,不是两条腿吗?当人老年迈之时走路必须拄著拐杖,这不就是三条腿吗?” 

斯芬达克思被气得哑口无言,只得承认答对了,由於羞愧难当,他举手自尽了。从此这条路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潘多拉的盒子

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火种送给人类,人类学会了使用火,主神宙斯十分恼火,宙斯决定要让灾难也降临人间。 

他命令他的儿子火神赫淮斯托斯用泥土制作一个女人,名叫潘多拉(Pandora) , 意为“被授予一切优点的人”。每个神都对她有所赋予以使她完美。阿佛洛狄忒(Aphrodite)送给她美貌,赫耳墨斯(Hermes)送给她利嘴灵舌,阿波罗(Apollo)送给她音乐的天赋。宙斯给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满了祸害、灾难和瘟疫,让她送给娶她的男人。宙斯将这位丽人遣送到人间,众神和凡人正在大地上休闲游荡,其乐融融,大家见了这无以伦比的漂亮女子,都十分惊奇,称羡不已,因为人类从未有过这样的女人。 

潘多拉立即去找“后觉者”厄庇墨透斯,他是普罗米修斯的弟弟,为人老实厚道。普罗米修斯深信宙斯对人类不怀好意,告诫他的弟弟厄庇透斯不要接受宙斯的赠礼。可他不听劝告,娶了美丽的潘多拉。潘多拉双手捧着她的礼物,这是一只密封的大礼盒。她刚走到厄庇墨透斯近前时,突然打开了盒盖。(一说是由于潘多拉好奇而打开了盒子)厄庇墨透斯还未来得及看清盒内装的是什么礼物,一股祸害人间的黑色烟雾从盒中迅疾飞出,犹如乌云一般弥漫了天空,黑色烟雾中尽是疾病、疯癫、灾难、罪恶、嫉妒、奸淫、偷窃、贪婪等各种各样的祸害,这些祸害飞速地散落到人地上。而智慧女神雅典娜为了挽救人类命运而悄悄放在盒子底层的美好东西“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盒子,奸猾的潘多拉就把盒子关上了。后来,人们就常用“潘多拉的盒子”这一典故比喻灾祸的来源。

达摩克利斯之剑

公元前四世纪西西里东部的叙拉古王迪奥尼修斯(公元前430-367)打击了贵族势力,建立了雅典式的民主政权,但遭到了贵族的不满和反对,这使他感到虽然权力很大,但地位却不可靠。有一次他向宠臣达摩克利斯谈了这个问题,并且用形象的办法向他表明自己的看法。他为了满足一下宠臣达摩克利斯的贪欲,把宫殿交托给他,并赋予他有完全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任何欲望。这个追求虚荣、热中势利的达摩克利斯在大庆宴会时,抬头看到在自己的坐位上方天花板下,沉甸甸地倒悬着一把锋利的长剑,剑柄只有一根马鬃系着,眼看就要掉在头上,吓得他离席而逃。这时迪奥尼修斯王便走出来说道:“(达摩克利斯头上)这把利剑就是每分钟都在威胁王上的危险象征,至于王上的幸福和安乐,只不过是外表的现象而已。”因此,人们用“达摩克利斯之剑”借比安逸祥和背后所存在的杀机和危险。

犹大的亲吻

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弟子十二门徒之一。“犹大的亲吻”是犹大出卖耶稣的一个暗号。据《新约全书》说,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但却引起了犹太教长老祭司们的仇恨。他们为除掉耶稣,就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因一般人都不认识耶稣,犹大就同他们定下暗号:“我见面后亲吻的人便是耶稣。”当耶稣带领自己的门徒从大尼出来在橄榄山麓客西马尼园停留时,犹大就带着犹太兵包抄了上去。见到耶稣后,他假装请安,走过去跟耶稣亲吻。犹太兵随后一拥而上把耶稣捆绑起来。后来,人们就常用“犹大的亲吻”这一典故,来比喻可耻的叛徒。

橄榄枝与和平鸽

据《圣经》中的《创世纪》载,上帝降洪水灭世时,诺亚制作成方舟避难。洪水泛滥了150天后逐渐消退,方舟被搁浅于山巅。诺亚为了探测洪水究竟是否已经退却,放出了一只乌鸦,但乌鸦却没有飞回来报信,于是就又放出了一只鸽子,鸽子很快就飞回来报信。七天后再放出鸽子,飞回来的鸽子嘴里竟衔着一段新折下来的橄榄绿枝。诺亚由此断定洪水已退,这才从方舟里走了出来。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把橄榄枝与鸽子当成了和平的象征,并把鸽子称为“和平鸽”。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的旧译,是古代阿拉伯文学的宝贵遗产。现在我们形言那些夸饰的议论和荒诞不经的说法之时就用“天方夜谭”一词。

相传古代东方某国王山鲁亚尔残暴成性,因为王后与人私通,便将王后与其情夫一并杀死了。从此以后,他每天娶一女做王后,第二天早晨就将其杀死。国内已有许多女子惨遭杀害,老百姓苦不堪言,人心慌慌,生活不得安宁。许多未曾被害的女子,大多背井离乡逃亡。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看着于心不忍,便立志拯救自己的姊妹们,于是自愿嫁给国王。

山鲁佐德进宫后,她了解到国王对听故事很感兴趣,便用讲故事的方法引起国王的兴趣。每当故事讲到最动人的地方,天已亮了,国王急于去上朝,就让她留到明天讲完故事,然后再杀掉。可是第二夜,她又把另一个故事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停住了。这时,天又快亮了。国王真的被山鲁佐德的精美的语言,生动的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总想听她再接着往下讲,一夜又一夜,就这样,山鲁佐德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她感化,放弃了残酷的行为。

山鲁佐德在这一千零一夜连续讲的故事里,内容丰富,其中有冒险故事,有爱情故事,有历史故事,有寓言,有童话,等等。故事的背景也很广阔,有时在巴格达,有时在埃及,有时在法兰西,有时在中国。故事充满了瑰丽奇妙的想象,却又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气息。故事的语言明白流畅,结构完整谨严,在叙述中穿插的一些抒情诗至今脍炙人口。

《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真正来源,现已无从考查。大多认为是在印度与波斯民间故事的基础之上,逐渐吸收了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民间故事,在公元8~16世纪这个漫长的时期内,经过不知多少人的手,不断地丰富内容,加工润色,凝聚了人民的智慧,逐渐定型的。

《一千零一夜》是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学的璀璨明珠,是人民口头创作的“最壮丽的纪念碑”。由于其内容丰富充实,艺术表现上也绚烂多彩,它不仅为阿拉伯人所喜爱,也为世界许多国家人民喜闻乐见。

沙龙

“沙龙”是法语的译音,它原为意大利语,17世纪传入法国,最初为卢浮宫画廊的名称。后来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当时,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会交际场所。进出这里的人,多为小说家、诗人、画家、戏剧家、哲学家、音乐家和评论家等,他们志趣相同,欢聚一堂,或作诗绘画,或欣赏典雅的音乐,或就各种感兴趣的问题促膝长谈,无拘无束,各抒高见。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形式的聚会称为“沙龙”。正宗的“沙龙”有以下特点:要定期举行;时间要在晚上;人数不能太多。现在,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借“沙龙”一词来表述某项活动,如“文学沙龙”、“音乐沙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