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314700000049

第49章 悬疑秘闻——探索历史的万千奥秘 (2)

那么,鬼谷子究竟是谁呢?相传他是我国战国时代楚国人,因为曾在鬼谷隐居,则自称“鬼谷”,别人尊称他为“鬼谷子”。有古籍说他是纵横家的鼻祖。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主张合纵的苏秦与主张连横的张仪都是他的学生。秦王赢政正是采纳了张仪的建议才统一了中国。

但是,这样一位声名赫赫的人物,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却并无定说。

持否定论者认为,《史记》所记,得之传闻,本不足据。唐朝人李善在注《文选》时说:鬼谷的名字,是隐士的通称。清代学者翁元圻在注《国家纪闻》时更是毫不含糊地说苏秦与张仪就是鬼谷子。

持肯定论者则认为,现在虽找不到系统地、完整地介绍鬼谷子的可靠文字,但是散见于古籍中的大量资料仍可证明历史上确有鬼谷子其人。两汉至三国时期的著作中,有六家九条之多的材料皆明确有鬼谷子其人。此后数百年中,未出现过否定或怀疑的材料,后来,可能有些可靠资料亡佚了,才有人产;生怀疑。另外,在湖北当阳附近还有许多鬼谷先生的遗迹。如鬼谷子隐居的鬼谷洞和鬼谷子曾与人下棋的棋盘山。

以上各种说法都各具其道理,令人是非难辨。

玄武门之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喋血宫门,杀戳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及其家属数百人于皇宫玄武门内。这一闻名于世的事件,被称之为“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也堪称中国古代史上夺嫡谋位的一个杰作。

有历史学者曾断言:“太宗以功业声望卓越之故,实有夺嫡之图谋,卒酿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事变。”

然而,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事变起因,大多说成李世民是被迫所致。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建成、元吉设毒酒陷害李世民的事件。据称:武德九年六月建成、元吉邀世民入宫饮酒。酒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升”,由淮安王李坤通扶世民“还西宫”。

还有说,建成故意选一匹劣马赠与李世民作猎骑,目的是残害李世民于马下。只是因李世民识破诡计才幸免遇难。

至于元吉拟行刺李世民或请高祖赐死李世民等各类说法,因无可靠的证据,很难让人相信。

凡历史大多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就是个胜利者。有关他是遭迫害而策动事变,这点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吴三桂降清的真正原因

李自成进京推翻明朝,统治之后,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迅速招降吴三桂统领的官军。

据《明史》记载:“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诏之,三桂欲降。至滦洲,闻爱姬陈沅(即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

李自成招降吴三桂似确有其事,那么,吴三桂的反应又如何呢?

据说吴三桂在给其父吴襄的信中称:“儿已退兵至关,预备来降,”并有赴京“朝见新主”之意。但是行至半路,突然变卦,原因何在呢?原来是半路途中,吴三桂听信讹传,爱姬陈圆圆被闯王部将刘宗敏掠为己有。吴三桂愤恨至极,转而乞降清兵,吁请清军“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

著名诗人吴伟业作诗《圆圆曲》,其中“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就是吴三桂因失去陈圆圆,而与李自成不共戴天。

在吴三桂欲引清兵二十万进犯京城之际,李自成迅速带兵赴山海关,并将陈圆圆和吴三桂的两个女儿作为人质,随队一齐出征,逼迫吴三桂就范。吴三桂在重兵重围之下,与李自成谈判议和,并约定:“如北兵侵寺犹掠,合力攻击,休戚相共。”李自成相信了吴三桂的允诺撤军回师。

之后,李自成败离京城,盛怒之下,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及其亲属全部杀掉了。

史书记载中认定李自成与吴三桂曾达成联合抗清协议,但依具体事实来看,吴三桂完全是一种诈降。就吴三桂而言,只因陈圆圆被掠,就转而投靠清兵,这似乎并不是他的真正理由。

雍正是篡改遗诏继承皇位的吗

雍正皇帝究竟是非法篡位还是合法继承,这一直是历史上探讨的问题。

据《清官遗闻·清世家袭位之异闻》记载:“圣祖弥留时手中遗诏:朕十四皇子即缵承大统。世宗侦知得遗诏所在,私改‘十’字为第字……”

而广泛流传的篡改遗诏情节是,康熙帝临终前留下遗诏曰:“传位十四子。”将此诏交国舅隆科多。而隆科多系雍正死党,二人合谋将遗诏中“十”字改成“于”字。雍正得以“合法继承”皇位。

而有一种观点则认为雍正篡改遗诏一说似不可信,有凭空捏造之嫌,其理由有三。其一,“于字”在当时并不使用,只写成“於”字;其二,诏书均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满文中不可能如汉字一笔改动:其三,清朝文书中对皇子的书写规范为前加皇字,如“皇四子”。

有些学者对雍正继位持肯定态度。因为以当时的一些现象分析,康熙皇帝对皇四子胤禛欣赏倍至。胤禛是皇子中参与政事最多,受到皇帝赞扬也最多的一个。康熙赞誉雍正“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

康熙于病危之际曾对老臣有言,“第四子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如果情况属实,雍正继位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在历史学家的眼里,雍正却是一个狡诈、奸猾、凶残、卑劣之人,篡权、夺位的事是完全能做出来的。

有关这个问题的定论,还需要有关学者人士继续探索下去。

“清末四大奇案”究竟指的是什么

“清末四大奇案”曾以各种形式流传至今,但真正能说清楚这四大奇案究竟是哪四个奇案的人并不多见。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大陆学者张瑞初在其《西神遗事》一书中阐述,所谓“清末四大奇案”,即“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张文祥刺马案”:“换肋骨案”;“告忤逆案”。作者如此认定,完全是“幼年曾闻父老讲过,至今犹盘于脑际”。

而据台湾版《清末四大奇案》(赵雅书著)一书称:“清末四大奇案”即“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张文祥刺马案”;“清代大狱戊午科场舞弊案”;“咸丰户部宝钞处贪污舞弊案。”

1985年北京出版的周楞伽著《清末四大奇案》一书则把这四大奇案解释为:张文祥刺马案:杨月楼诱拐逃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杀子报案。

历史上最早提出“清末四大奇案”之说的是清朝末年题为《十叶野闻》的笔记。文中认为:逆仆包祥弑主李毓昌案、木工妇杀夫案、冤狱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人所共知”的“清末四大奇案”。

“清末四大奇案”究竟指的是哪四大案,至今都尚无定论,我们所见到的各种解释都只是不同历史时期研究人员或大众百姓各自不同的理解而已。

八旗是什么时候创建的

八旗是何时创建的,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种说法说八旗创建于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其根据来自清太宗皇太极时纂修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该书在乙卯年(即1615年)条下记载:“原旗有黄、白、蓝、红四色,将此四色镶之为八色,成八固山。”固山是满族人的称呼,八固山即指八旗。这《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是清朝第二个皇帝太宗核准的,参加撰写的大多都是创建八旗时的当朝人氏。因此,这个说法应该是有很高的权威性。

而有种说法则说称八旗创建于1614年(明万历四十二年)。

这种说法是根据乾隆皇帝钦定的《大清会典则例》。该书记载:“甲寅年(1614年)……增设四旗,以初设四旗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增设之旗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合为八旗。”

而这《大清会典则例》偏偏又是编在专门记述八旗历史的《八旗通志》一书里,并且又是得到乾隆皇帝的钦定。因此,这种说法也不容置疑。

两种说法都有皇帝的恩准,那到底是哪个准确呢?有人指出,《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出书在先,而《大清会典则例》出书在后,这第二种说法有可能是有误。但这也只是怀疑而已。

北京猿人头骨化石失踪之谜

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开始在周口店挖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

“北京人”化石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1940年12月26日,日军占领了北平,美日战事一触即发。“头盖骨”若继续留在北平很不安全,于是有关人员经过多方努力决定,由领事馆安排、由美国人带出中国,暂存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据当时公布的档案资料记载,北京人头盖骨转移行动按计划开始,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护卫,乘北平到秦皇岛的专列到达秦皇岛港,在那里登船,船名“哈德逊总统号”,预定12月8日抵秦皇岛。8日上午,列车抵达秦皇岛。此时,日本对珍珠港的空袭已经开始,随即,驻在秦皇岛山海关一带的日军突然行动袭击美军,美海军陆战队的列车和军事人员包括美在秦皇岛的霍尔姆斯兵营的人员顷刻成为日军的俘虏,包括头盖骨在内的物资和行李也从此不见踪影。 

之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之谜一直在破解之中,直到现在都未能如愿。1998年,包括有“北京人”之父之称的贾兰坡院士在内,14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发起的“世纪末大寻找”同样无果而终。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到底在哪里呢?

有人认为它在运抵美国途中就已遗失;有人认为它已经成功送达,应该就在美国;也有人认为运送之时在秦皇岛落入日军手中,现在很可能在日本。但是,这些猜测都没有充分的证据令人信服。

《金瓶梅》的作者是谁

旷世奇书《金瓶梅》以西门庆、潘金莲为代表的人物和故事被无数中国百姓津津乐道。然而,化名为“兰陵笑笑生”的作者究竟是谁,却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

多年来研究者们产生了以下六种说法: 

王世贞说。有的研究者主要根据《明史·王世贞传》和《万历野获编》以及有关王世贞的身世、生平、籍贯、爱好、文学素养、社会经历、思想风貌、创作时间、生活习惯等,"与《金瓶梅》全书对勘",认为王世贞的影子完全摄在《金瓶梅》中",他应该是最有条件写此书的作者。

李开先说。有的研究者认为,李开先的身世、生平和"对词曲等市井文学的极深的爱好和修养"等,与前人对《金瓶梅》的说法不谋而合;作品本身证明它同李开先关系密切;把《金瓶梅》和李开先的《宝剑记》作比较,就会发现有不少相同之处。

贾三近说。有的研究者认为"笑笑生"是贾三近。因为在嘉、万年间贾三近的生平经历、文学素养、世界观和精神气质、笔名和《金瓶梅》全书所反映的内容较为相符。贾三近所作《左掖漫录》当是《金瓶梅》的原稿。

"吴侬"说。所谓"吴侬",是"生长在吴语地区,或是受吴语影响较深的人"的昵称。有的研究者从《金瓶梅》书中多次运用吴语词汇这一点来证明"改定此书的作者当为一吴侬",并一定是山东人。  

民间艺人集体创作说。有的研究者认为此书是由许多民间艺人参加的、经过多人加工整理的作品。  

屠隆说。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明代万历年间文学家屠隆创作的。屠隆在《开卷一笑》中曾用过"笑笑先生"的代名,"笑笑先生"当为"笑笑生",而"兰陵"应为江苏武进,是屠隆祖先居住过的地方。他的书斋是"婆罗馆",正是取名于武进的古巷。并且从屠隆的籍贯和生活习尚看,也符合著《金瓶梅》的作者条件。他的遭遇和身世以及对社会的认识,都和《金瓶梅》中所揭露、鞭挞的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