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温柔的挣扎
3212100000005

第5章 昔日重来(1)

喜欢一遍遍地听卡伦·卡彭特的《昔日重来》,去体验那一份惆怅和感动。我曾问自己,为什么对这首歌如此钟情?最初的答案是,这首歌如同少女的梦幻,歌者真切自然的嗓音,听来仿佛女性的心灵一样深,深得让人感到幽微的伤感。而在这次大学同学毕业10周年聚会后,我找到了更理想的答案,人们明知时光不能倒流,但却又执著地希望昔日能够重来。所以,我们才愿意和着歌声,在无尽的怀想中去重温过去的好时光。

从未想到,就在这个阳光明媚的5月,我们曾经拥有过的青春时光竟然重新来到我们身旁,让人如同身处梦境。最初,当有同学提议举办毕业10周年聚会时,我不大相信它能成为现实。经过这么多年人生旅途的颠簸,我们还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吗?在人们忙着下海、跳槽,忙着去回应接不暇的BP机的今天,昔日的同窗们是否还愿意从喧嚣中抽出身来,参加这样不会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聚会?再说,仅是要穿越空间的跨度,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啊!

我错了!当5月1日上午8时在母校门前相聚时,我欣喜地发现,我们全班40个人竟到了30个!最远的是从美国飞回的文倩,征尘未消,脸上还带着淡淡的倦容。没有一点拘束,没有一点隔阂,我们相互叫着绰号,说着当年种种的趣事,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已是某市经济台台长的明南,“体积”比当年整整“扩”了一圈,自以为是“脱胎换骨”了,见人就问:“我是谁?”大伙还是毫不费力地就把他认了出来。多数同学平时甚少联络,但一见面彼此的名字还是脱口而出。

我们相拥着来到了北大楼前的草坪上,我们入学时就曾在这里自我介绍。北大楼依旧,草坪依旧,归来的我们心里却是潮起潮落。我们各自介绍着毕业后的经历。我们当中,有的已成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有的当了副教授,有的经商有成,多数人都拥有一份安宁祥和。但不管际遇如何不同,我们发现,谁都没有染上市侩气,彼此间没有一丝傲慢和漠视,大家只是轻松随意地聊着天。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到欣慰的呢?一个同学说得好,这么多年来看惯了世态炎凉,尝遍了人情冷暖,才知道只有同学情最值得珍惜;无论我们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一眼就能在茫茫人海中认出自己的同学。

我们虔诚地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走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经过礼堂、教学楼和操场。一切都是那样熟稔和亲切,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说来也怪,平时在南京的同学也经常来母校,但却从未产生过这样心里湿漉漉的感觉。我想,这是因为,母校的一草一木只有和同学联系在一起才是一个有情的整体,旧日景物是因为有“故人”才具体鲜活。在文科楼前,我们巧遇著名语言学家鲁国尧先生,这不期然的惊喜使我们的聚会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这位我们当年的古代汉语老师,动情地叫着我们的名字,和我们一一握手,合影留念。我们走出很远,他还在原地伫望。历经人世沧桑的先生,此时一定比我们有着更多的感慨。

在当年中文系的小楼前,我们不约而同地站住了。这座原是赛珍珠居住的小楼曾是我们的系办公室所在地,如今已移作别用,但在我们的心中,她永远是我们的系小楼。毕业前的那一个夜晚,我们曾在这里对歌,通宵达旦。我相信,此时平平静静、默默无语的我们,都在缅想那个有着月光、微风和歌声的离别之夜。

华灯初上时,我们在秦淮河畔欢宴一堂。无论平时喝不喝酒,我们都端起了满斟着“今世缘”的酒杯。人偶然地来到世上,能跨过千山万水、穿越熙熙攘攘的人群而同窗共读,这是我们一世的情缘啊!我们都难以自持,散席时,好几个同学已是步履踉跄。兴犹未尽的我们,在校门前的歌厅,用歌声来表达重逢的喜悦。文勇别出心裁地伴着《把根留住》的画面和音乐,朗诵起我们年少时最喜欢的舒婷的诗《致橡树》,引起我们悠远的回想。我唱了自己最喜欢的歌《情网》,我愿意被同学情这张网密密地笼住,让这一刻成为永恒。

第二天,在母校门前的合影送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惊愕了,尽管各人站的位置不同,但这张照片活脱脱是10年前毕业照的翻版!我们的头顶还是青春的蓝天,我们的脸上仍是青春的笑颜。

仍然喜欢静静地听卡彭特的《昔日重来》,但却少了一些感伤,多了几分欣慰和憧憬。因为,这个充满青春气息的5月让我知道,昔日可以重来,昔日还会重来,只要你永远怀有一颗年轻真纯的心。

情愿就这样守在你身旁

大年初一,我独自在小街上漫步。街上冷冷清清,行人稀少。而当转入附近的大学校园,却发现了许多留守的学生,心里不由生起了温暖的感觉。春节,本是应当回家与亲人团聚的,选择留在校园,或是为了考研,或是为了勤工俭学,或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看书,总之,是为了一种守候。这些坚守在校园里的学子,让我看到了我和我的同学们的昨天。

假期与校园的相守是别有一番滋味的。临近放假时,同学们总会互相问:放假回去吗?留守的同学便会为假期作种种打算。最普遍的想法是,假期宿舍里人少,可以更宽松、更安心地读点书;没有了考试,可以更广泛自由地阅读;图书馆也不会太拥挤,不用担心阅览室没位置,可以安安心心地坐拥满室的资料。相比而言,夏天的留守更为惬意。我们往往将宿舍门大开,让夏日的风畅通无阻。冲凉后也并不把身上的水擦净,带着水珠滴落的凉爽看书,真是无比畅快。而回家的同学,离校时是归心似箭,返校时也是只争朝夕。我们都感到,回到家中自是开心,然而在安逸松弛之外,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却又说不清楚。回到学校才明白,少了的,是校园的气息,是大学的氛围。

一个城市,如果仅有物质的繁华,而没有大学的存在,总会让人觉得有所缺失。所以,就大学和文化而言,我爱南京甚于爱家乡。南京的大学之多,真可以成文化的瑰丽景观。而南大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我们上学的时候得以便利地去附近的大学串门。沿汉口路出陶谷新村,便可到南师大,出南师大的边门,便可到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而从广州路踏上珠江路,行不多远就可到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一路行走在大学里的安适感是无以言喻的。我更知道,南京还有二十几所大学,虽然我不一定会迈进它们的大门,但它们的存在足以让我沉醉,知识和思想的芬芳会浸润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使这六朝古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愈显深邃的内蕴和不凡的品位。大学对城市和人精神品格的影响,就是杜甫笔下春雨那样的润物细无声。所以,毕业时,我发现自己离不开南京了,我要守着这个无处没有大学校园的城市。

也许是上天的青睐,我所居住过的地方,都离大学不远。所以,虽然不能与校园作昔日的长久守候,却仍能作经常的殷勤探望。住在半山园时,住地就是海军的最高学府海军指挥学院不说,出了南门就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了南航的西门沿着御道街南行,便可到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我现居住在卫岗,住处的楼下便是南京农业大学,不远处便是南京理工大学。我常常出童卫路,沿长巷行至理工大学西门,穿越校园后,经由北门出,再经南农北门入,从西边门出,回到家中。这一路几乎就是沐浴在校园中,耳闻目睹无不触动情思,对学校和同学的回忆纷至沓来,心灵会感到雨后的异常清新。

对校园的感情总是会感染同道。李湘曾问何炅,兼差那么辛苦,何不把学校的工作辞了。何炅回答说,他每次走在学校里的感觉是外面找不到的,他需要那种力量来支撑他。重回大学当了客座教授的李湘真正懂得了他的话。对校园的感情也总是会被人们深深理解。理工大学门卫甚严,但当听说我也曾是学生,只是想到大学走走时,老师傅慨然放行,出门时又朝我挥手告别,仿佛老友。对文化的深情,是世界上一切门户的通行证。

对大学的热爱,也会被聪明的商家用作商机。不少楼盘的宣传资料上都会赫然标明附近的大学,以提升楼盘的品位。最让我动情的是在成贤街上看到的一则楼盘广告,只是“南大以东,东大以南”八个字,就尽得风流,让人怦然心动。这样充满浓郁文化情韵的地理位置,是足以让人在泛起感动和向往时,忽略楼盘其他种种不如人意之处的。当过学生的人,更可以在这样的居所中感受与大学的近在咫尺,身居闹市而仍保宁静致远之心,人在江湖而犹存独善其身之志。这种淡泊高远、修身内敛的心志,也许就是何炅所谓校园外面找不到的感觉吧。

不再是学生,却永有学生的情怀;离开了校园,却长有精神的流连。“情愿就这样守在你身旁,情愿就这样一辈子不忘”,校园就是一张无边无际的情网,永远把我笼在网的中央……

我会在这样的时刻想起你

大年初一,又是我的生日。四十二个寒暑,对于生日的记忆淡薄之极。然而,这个寒风凛冽的清晨,想起的却是前年今日,你们三个人发来的短信:明兄40岁生日快乐。那一刻,正在冰凉的键盘上敲击的我,顿感暖流漾满全身。

又要查一篇古文。家中的古文选本不下十数种,但我仍然拿起这本早已破旧的《古代散文选》,只因为这是你送我的,上面有你的名字。上大学时,常见你诵读这本书中的文章,我也向你借过。毕业时,你说:送给你作个纪念吧。从此,它一直陪伴着我。看到它,就想起我们的友谊,也想起你今天令人难过的境遇。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如何排列,成了难题,妻说,按书名首字的拼音排吧,好找。但只有你送我的书,我单独排在了一起。十七八年了,不断收到你寄来的书。而难以忘怀的,是在我心灵最寂寥的时候,你一次次地给我寄书,让我通过读书排遣忧伤。书已排成长长的两列,但同学的友情岂非更长?

女儿爱吃盐水鸭,每次买鸭子的时候,你知道我想起什么吗?想起读书时,有一天傍晚忽然去你家,面对这不速之客,你母亲二话没说,扔下围裙,就出门去了。回来时,她手上端的是一盘盐水鸭!她是觉得家中的菜不够好,怕招待不好客人,她是把我们当成贵客了。时光荏苒,现在到哪里能吃到那么美味而充满情意的盐水鸭呢?

家门口开了一家无锡蠡园馄饨店,按说,我该因此而想起家乡的正宗无锡馄饨了。可是,我想起的却偏偏是你家的馄饨。刚入校的我们,以家访为名去你家。“思想工作”没做多少,倒吃了两大碗你妈包的馄饨。以后,我就成了到你家蹭饭的常客。

到女儿的学校给她饭卡充值时,总会想起大一刚入学时,我们俩合用饭菜票的情景。是同乡更兼好友,家境都不宽裕,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开源节流,互相支撑。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很久。

中午时分,在农大的校园里散步,食堂的菜香饭香总让我想起你。你的条件比我稍好一些,在饭堂相遇时,你会说:今天我请你吃蛋炒饭。或是,你会买一份小排,分一些给我。这是我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买的,这是我学生时代吃到的最奢侈的美味了。

在菜场买鳊鱼时,总会想起你父亲带来的那两条鳊鱼,是个冬天,用塑料袋扎着。南方人都喜欢吃这样冻起来的鱼,于是,你叫上我们几个苏南的同学,到门前的小吃部,又炒了几个菜,我们就把那两条鱼一扫而光。

早晨去买烧饼时,我就会想起你老家的黄桥烧饼。那一次,同乡给你带来两箱黄桥烧饼,给家境不富裕的你当早饭吃。可你却“充公”了,这几十个烧饼变成了那个月我们五个弟兄的早饭和夜宵。

喝着啤酒时,我又会想起那年你请我们喝的啤酒。到上海实习,中午时分,饥肠辘辘。我们三人进了一家饭馆,囊中羞涩,只能要了两盘青菜,三份米饭。天真热,渴得要命。于是,作为大哥的你,咬咬牙点了两瓶啤酒。这在学生是何等奢侈啊。就着青菜喝啤酒!这样的经历永难忘怀。

每次经过南芳园,都会想起你请我吃的那顿晚餐。那时候,陷入感情痛苦中的我足不出户,你打来电话说:来学校坐坐吧。于是,在南芳园温暖的灯下,你听我述说着心中的忧伤,用暖人的话语、微醺的友谊之酒,熨平着我的苦闷,我便永远记住了这个温热的夜晚。

每当到大学生毕业的季节,看到他们在店里买各式各样

的留言簿,我就会翻起我们的毕业纪念册。重温着那些振奋、幽默、感人的话语,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在眼前浮现,一段段潮湿的往事在胸中奔涌。忍不住问一声:亲爱的同学,别来无恙否?

会在所有这样的时刻想起你,只因为,你是我亲爱的同学;会在所有这样的时刻念起你,只因为,你是我永远的同学。

(注:本文所记之事依次为:华逸松、华林泰、李特南在我40岁生日时发来的短信;倪雷赠我《古代散文选》;王元赠书;某日到郭茜家蹭饭;第一次去陈薇薇家;与楚宏合用饭菜票;华逸松为我改善伙食;朱益民请吃家里带来的鳊鱼;丁新伯将黄桥烧饼“充公”;程奇立请喝啤酒;赵国方请我南芳园一聚。)

关于同学

(一)

同学感情之所以深厚,是因为彼此不存在任何世俗功利性的利益关系,生活内容相对单一,人际交往相对纯净。即使是有些摩擦、争吵,甚至很长时间互不理睬,也无非是为学习、日常生活或恋爱中的一些小事——这些事在生活圈子非常狭小的学生看来,即为大是大非的事了,而当经历了社会上不形于色但却深入骨髓的明争暗斗,回望学生时代那些鸡毛蒜皮的事,还值一提么?

同学感情之所以深厚,还在于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一直保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学生,因为学校氛围、教育理念和老师潜移默化的浇铸,价值取向多半大抵相同,在对人、对事的看法上会有许多共同语言,在做人、做事上会显示出相类的姿势和风格。这种青年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对许多人来说会影响终身,多少年不见的同学相见后仍感亲切,表面上是因为旧模样仍在,共同的往事仍在,骨子里是身上显示的熟悉的气质和素养在起作用。我甚至在火车上凭短暂的谈吐即认定了两个校友,虽然他们没有提及“南京大学”四个字——相见甚欢。

(二)

同学感情之所以美,美就美在它的晶莹澄澈。学生时代的人,不会掩饰和作伪,内心洞透,不含杂质,喜怒形于色,爱憎咏于言。说通俗点,还有孩子气;说雅致点,这就是童心呢。同学感情之所以美,还在于隔着时间的水晶珠帘,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劳碌奔波、身心俱惫的我们,更觉得那种像无鱼至清之水一般的人际关系永不会再现,它只出现在菁菁校园中。校园,也是最后的廊桥啊!同学,也是最后的牛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