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446000000028

第28章 世界上最好的爱来自“知性”妈妈 (2)

我母亲经常说:“不要急于评论其他母亲是如何养育孩子的,免得在最后你发现也许你还没有她们做得好。”对于一个家庭正确的东西对另一个家庭也许是行不通的。因为孩子们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个性,家长也有不同的要求与习惯。只要不存在虐待与冷淡孩子,我们就不要去絮絮叨叨地评价别人家的教养方式。

6.不要老是坐在电视机旁

我母亲限制我看电视的时间和电视节目的种类。她常常说童年时光很珍贵,很美好,不要只坐在那“方盒子”前。因此我的童年不仅有电视卡通,还有野外早餐、攀登翠绿的山冈、玩耍和交谈。

现在我也是一个母亲了,我继承了这种很少看电视与录像的教养方式,结果是我和我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唱歌、烹任、交谈与去图书馆。我们家也更安静,没有电视吵吵闹闹的声音。我的孩子们被“强迫”通过看书读报去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7.充分享受二人品茶的欢乐

和孩子一起饮茶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以前当我神情忧伤地从学校回到家,我妈妈总是彻上一壶茶,然后我们边喝边聊。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没有电视的打扰。在这安静的时刻,我乐于说出心里的任何想法、看法,甚至小秘密。无论是她给我劝告还是只让我去诉说,这都能使我慢慢平静下来。我们现在还保持着这种方式:无论何时,当我看到妈妈有些神伤时,我都会沏上一壶热茶。现在每当我的两个孪生小女儿与我谈论她们的问题时,也都将有一壶好茶陪伴着我们。

8.庆幸孩子们的差异

我的母亲并不对我们强求一致,现在我试着对我的孩子做得更好一些。我母亲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与兴趣,绝不能统一要求孩子们,应该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帮助他们去发展他们的潜能——无论他们选择了什么道路。最重要的是,要记住平等并不意味着给你的孩子们绝对相同的东西,而是给每一个孩子他所需要的东西。

看了上述人们心目中对好妈妈的样子,现在你是不是不再迷茫,不再彷徨了呢?知道自己该朝哪方面努力了吧!我们一定要记住,好妈妈是学出来的。只有向优秀的母亲学习,和优秀的母亲接受,我们才能变得越来越优秀。

现代教育制度下母亲教育方式的冷思考

为什么家长总是在做自相矛盾的事情,一边说着这样的话,一边又做着那样的事。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对我们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思考。尤其是作为孩子第一老师的妈妈,不要总是在爱孩子,为了孩子着想的旗号下做伤害孩子的事情。

台湾著名漫画家几米有一本漫画,叫做《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其中有很多“金玉良言”带给我们深刻的启发:

有些父母喜欢教训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但她们自己吃尽了苦头,也么没有变成人上人……

大人喜欢吹牛,

却要求小孩诚实。

所有的孩子都爱吹牛,

说他们的爸爸从来不吹牛。

大人喜欢对小孩说:

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梦想。

但为什么放弃梦想的都是大人?

这些既简单又直白的语言,把大人问得哑口无言了。对啊?为什么家长总是在做自相矛盾的事情,一边说着这样的话,一边又做着那样的事。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对我们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思考。尤其是作为孩子第一老师的妈妈,不要总是在爱孩子,为孩子着想的旗号下做伤害孩子的事情。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认知规律。

程君今年7岁了,刚开始读小学。一次,程君在姨妈家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玲玲,她比自己小半岁,但是已经学习舞蹈三年了。玲玲在家长的鼓励下表演了一段拉丁舞,这下刺激了程君妈妈的神经。“我们的女儿成天像个男孩子,和小区的孩子们打打杀杀,不成样子。我看见老马家的女儿去学舞蹈了,跳得很有气质,不然我们也送女儿去学习?”和爸爸商量之后,妈妈马上就给程君报了舞蹈课的名。

但是天生好动的程君根本不听老师的指挥,不仅上课讲话,学习也不专心。不到两周,程君就说什么也不上辅导班了,妈妈在家里急得直跺脚,但眼前的“假小子”一点改观都没有。

妈妈将程君送进学校,本来是想早点培养女儿的气质,但孩子就这样被糊里糊涂送进了培训班,属于自己的课余生活突然被打乱了,因而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妈妈想要达到的效果也完全不能达到。程君现在正是好动的年纪,要让她安静下来,除非把她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寓学于乐。不考虑孩子的兴趣,不尊重孩子天性,盲目地将孩子送进培训班,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孩子的家庭教育过早地夭折。由此看来,改变母亲的教育方式刻不容缓。

当下,学校的教育正在逐步走向正轨,家庭教育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关于家庭教育、亲子游戏、儿童心理辅导的书籍品种越来越多,西方的教育观念正在涌向我们的家庭,名家讲座和名校招生都是专职妈妈生活中的新焦点。除此之外,电视上最新的文曲星、学习机,商城里最好的玩具、药店里最好的健脑补钙产品等,都在考验妈妈们的钱袋和心理,很多年轻的妈妈也感到自己快要“连一个孩子都养不活了”。

自己曾经经历的清贫童年,做母亲的不想再让孩子经历;用财富来衡量一切的社会标尺,也逐渐走进家庭。妈妈们越来越倾向用金钱来衡量爱的深度,买的东西越贵就越显得真心,对孩子的各种要求的满足成了母亲应对教育的救赎良方。

小艾的父母都是上班族,爸爸常年出差在外,妈妈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他们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对小艾也有很高的期望。爸爸常年出差在外,教育小艾的工作就落在了妈妈一个人身上,但是繁忙的工作常常让母亲留下小艾独自一人在家,为了消除小艾的孤独感,妈妈给小艾买各种各样的玩具,光是宠物玩具,小艾就有好几十个。

独自一人在家的时候,小艾最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她一会儿扮成医生给各种玩具看病,一会儿又成为英语老师给它们上课。她还喜欢扮演爸爸妈妈,教育小玩具们要懂道理。但是,当妈妈回来以后,小艾就变得安静了,或者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出来。

其实,小艾以前很喜欢和妈妈讲每天发生的事情,但是妈妈下班后直接进厨房,然后是洗衣、打扫,没有人听她讲话。渐渐的,小艾越来越不喜欢和妈妈聊天了。

如果你的小孩也出现不愿意交流的倾向,妈妈们就要警醒了。当孩子不愿意和你分享自己的故事的时候,说明妈妈是失职了。小艾并不是天生内向的孩子,只是因为长久没人听她讲话,因此她慢慢就变得孤僻了,妈妈精挑细选的各种玩具不但没有帮她赶走孤独,反而将孤独的种子种在了孩子的心中。

那么,什么样的爱才是父母应该给孩子的真正的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是孩子最贴心的伙伴,要善于聆听孩子说话。只可惜很少有母亲愿意聆听他们的想法,有的妈妈即使听了,也没有进一步思考孩子的内心想法。比如,一个长期单独睡觉的孩子突然想和父母一起睡觉,也许是感到害怕,也许是感到不被重视,这些心理的情绪和信号,需要父母来解读。

今天的繁忙生活已经让人们感到不安和浮躁,在社会中如此,在家中也在所难免。然而,面对当下孩子的需要,妈妈们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孩子身上,从自身找原因,让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日臻的完善,为了孩子能有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而完善自己。

与时俱进,提倡性别教育的双性化

“双性化教育”绝不是让孩子混淆性别角色的教育,一定不能走极端,切忌过了头。要是男孩学过了头,就会显得“娘娘腔”;要是女孩学过了头,就会变成“假小子”——这就有悖于“双性化教育”的初衷了。

现在随着商业广告、现代传媒和娱乐工业的蓬勃发展,“男色”消费时代来临,中日韩那些长相俊俏、气质柔美的男性几乎霸占了整个电视荧屏和娱乐期刊。但人们似乎更欣赏《集结号》中的谷子地、《士兵突击》中的元朗、《闯关东》中的朱开山以及《亮剑》中的李云龙。他们代表的是整个社会对男性气概的要求和向往。他们的名字和绅士风度、责任、担当、冒险、独立、自我、自信、勇敢……等词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透过社会文化,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法律、制度、教育等,我们将男性或女性视为不同的族群而分别对其有所规范或期待。一般的讲,人们对男孩寄予更高的期待,认为男孩对社会和家庭都有比女孩更大的贡献和作用。因此,给予男孩更多的关注,包括身体上和智力上的关注,经济和机会方面的投入。在我们身边,如果一个人性别界限模糊,或者越了界,会有人说他/她娘娘腔,或者男人婆。曾经有一个叫叶永志的学生,因为说话‘娘娘腔’,在课间上厕所时被人打死了,由此可以看出,不符合传统规范的个体,受到社会多大程度的歧视。“适者生存,优胜劣态”这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告诉我们:既然存在这种差异,做妈妈的希望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在社会上得到最大的认可,发挥出最大的能量,那么就只能顺应这种观念差异的潮流,根据这股潮流教育子女。因此,对待子女对好的教育方式应是:根据男女天生的不同特征,进行与其特征相适应的教育。

但是由于男孩女孩不同的性别特质,他们对事物的反应不一样,性别虽没有优劣但各有其特色,很多母亲就认为: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因此,孩子们从小就被告知,女孩喜欢玩娃娃而男孩应该喜欢玩火车。如果男孩哭就会被视为“女孩子气”,他们被告知:只有女孩子才这样。父母经常给他们的男女婴儿和蹒跚学步的儿童提供不同类型的玩具。女孩子得到的常常是洋娃娃、绒毛玩具、厨房用具、珠宝和漂亮打扮的服装;而给男孩子的则是轿车、卡车、球类和运动器械。

在这种教育氛围中,孩子们把世界分为男人和女人。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这些性别定式,例如,在起初的18个月里,男孩和女孩具有同一水平的侵犯行为,但是到了2~3岁的时候,女孩的行为就比男孩少侵犯性。男孩和女孩似乎都知道侵犯对于男孩的行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而对于女孩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他们甚至给颜色也划分了性别:粉红和紫色的绒毛玩具被认为是女的,黑色和棕色材料的玩具被认为是男的。这是一种性别单一化即性别身份及性别气质的认同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只会限制孩子智力、个性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也曾对两千余名少年儿童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往往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都较为片面,智商、情商也较低。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少了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也难以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以及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等科的成绩均较好,而且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喜爱。显然,这和我们提倡的针对男孩女孩不同的生理心理特性对他们进行不同教育的观念是不同的。

心理学领域对于男女双性化气质进行了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双性化气质更可取,具有双性化气质的男人和女人更受人喜欢、更能够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应对压力时更灵活,极端的女子气、男子气在社会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创造力需要敏感——这是女性特质,而同时又需要自主性和独立性——这又是男性特质。

现代社会,男性气概加上相应的女性气质,才能真正的适应主流文化。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势,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因此妈妈在性别教育中应提倡性别教育的“双性化”。

“双性化”发展重在保留本性固有特征的基础上,糅合异性优秀特征的发展。因此,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适时进行双向化教育,提供孩子与已习惯玩耍、自然交流的机会,使男孩从中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及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女孩则培养了勇气、自立精神及刚强的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既能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性别,又能善于吸收异性的有点。

当然,“双性化教育”绝不是让孩子混淆性别角色的教育,一定不能走极端,切忌过了头。要是男孩学过了头,就会显得“娘娘腔”;要是女孩学过了头,就会变成“假小子”——这就有悖于“双性化教育”的初衷了。

爱读书的母亲,熏陶出爱学习的孩子

闲下来的时候,如果孩子在身边,先不要着急打开电视,看看书吧。一个人陷入阅读中的状态是美丽的,也是吸引人的。不管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多多读书都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