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446000000033

第33章 做一个聪明而有创造性的母亲 (4)

“我的儿子毕业在家,不是愁眉苦脸地看着简历不说话,就是一头钻进屋子里,在网络游戏的厮杀中逃避这个世界。20几岁的大男孩还一直待在家里,别说他难受,我看着也是又心急又心疼。后来我给了他10万块钱让他去找工作,就这样还是不行。你说该咋办呀!”

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太爱孩子了。他们不愿意让孩子受一星半点儿的委屈,面对一星半点儿的困难。虽然这种爱出于善意,出于保护,但妈妈不知道正是因为这种不忍心,才造就了孩子现在不愿意面对工作的局面。如果家长继续保护,那么,孩子的将来就会十分危险!只有放手的母亲,孩子才有未来。敢于让孩子追求梦想的母亲才是优秀的。无疑冼星海的母亲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

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出生在一个海员家庭,在他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这样养育冼星海的重担就落在了他母亲一个人身上。童年时的冼星海虽然家境比较贫困,但是母亲的爱和无限的希望陪伴了他度过了艰片而温暖的时光。

为了让冼星海接受好的教育,母亲节衣缩食把他送进了学校。就在这个时候冼星海爱上了音乐,但是让母亲伤心的是她自己没有能力让孩子去学习音乐。后来日子越来越艰辛,冼星海深知母亲的困难,主动提出要去基督教主办的义学里半工半读,母亲答应了。她知道孩子早晚要独立面对这个社会。冼星海就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生活总是优待肯吃苦、有准备的人,在经过了一番苦练之后,冼星海终于在音乐上有所成就,他成了一名小提琴家和“南同箫手”。于是,冼星海中学毕业后就被岭南大学聘请去当了音乐教员。终于可以分担母亲的艰难,这时的冼星海是高兴的但随着对音乐的深入学习,冼星海不满足于只做一名音乐教员,他想在音乐上有更好更广的发展。

当母亲知道了儿子的理想后,她没有阻拦孩子的前进的脚步,没有勉强把冼星海留在自己身边,而是积极鼓励冼星海到外面去闯荡,看看外面的世界,在经过了一番挣扎与斗争后,冼星海决定到外面求学,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

就这样冼星海的音乐之路越走越宽,而母亲的鼓励和大胆的支持成了他圆自己梦想的动力。有追求,有梦想的孩子,人生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想决定着人生的成就,而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所要做的就是要鼓励孩子向着目标前进,而不是轻易打碎孩子的梦想。

一位成功人士回忆他的经历时颇有感慨地说:“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出于奖励,老师送我一本世界地图,我真的特别高兴和兴奋,跑回家就开始认真地看这本世界地图。很不幸,那天轮到我为家人烧洗澡水。于是,我就一边烧水,一边在灶边看地图,看到一张埃及地图,想到埃及一定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神秘世界。埃及有金字塔,有埃及艳后,有尼罗河,有法老王,还有很多令人着迷的东西,心想长大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埃及,去体味一下那里的神奇和美妙。

“正当我看得入神的时候,妈妈突然进来怒气冲冲地跟我说:‘你在干什么?’我猛地抬头一看,原来是妈妈,我理直气壮地说:‘我在看地图!’妈妈很生气,说:‘火都熄了,看什么地图!’我继续有恃无恐地大声说:‘我在看埃及的地图。’我妈妈跑过来给了我两个耳光,然后愤怒说:‘赶快生火!看什么埃及地图。’最令我伤心的是,她还用很严肃的表情跟我讲:‘我向你保证!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赶快生火吧!整天想入非非,你以为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呀。’

“我当时看着我妈妈,呆住了,心想:‘她怎么给我这么奇怪的保证?真的吗?我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吗?’他的保证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伴随着我成长。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去埃及的梦想。20年后,我第一次出国就去了埃及,我的朋友都问我:‘到埃及干什么?’那时候还没开放观光,出国是很难的。我说:‘因为我的生命不要被保证。’于是,我自己跑到埃及旅行。

“有一天,我坐在金字塔前面的台阶上,寄了张明信片给我妈妈。我这样写道:‘亲爱的妈妈,我现在在埃及的金字塔前面给你写信,记得小时候,你打我两个耳光,还踢我一脚,保证我不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吗?现在我就坐在这里——埃及金字塔前面给你写信。’写的时候找感触颇深。我妈妈收到明信片时跟我爸爸说:‘哦!这是哪一次打的,怎么那么有效啊?一脚踢到埃及去了。’”

孩子小时候往往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想,例如,长出一对天使般的翅膀、长出一只犀牛那样的犄角,或者是自己有三条腿,能够跑起来更快……这个时候,妈妈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的想法光怪陆离就嘲笑打击他们:“宝贝,你的梦想永远也不可能实现。”“宝贝,你能想点儿实际的吗?”

要知道,飞机发明之前,人们一样相信人不可能飞上天空。孩子伟大的梦想总是由一个个小小的梦想组成,而母亲无情的打击,只会像他们的想象退步,变得不敢憧憬未来。

有梦想的孩子是很难得的,无论他是想成为一个政治家,还是想成为航天员,无论他的梦想多么幼稚可笑,妈妈一定不要像上文中的母亲那样,扼杀孩子的梦想。我们要做一个呵护孩子梦想的妈妈,为他们的梦想护航。

爱因斯坦之母:早期教育开启智慧之门

不管是爱因斯坦母亲早期对他的音乐启发,还是斯托夫人对女儿的感官训练,都是为了开发孩子早期的潜能和智力做准备。只有注重早期智力开发的母亲,才能为孩子开启一个美好的明天,为孩子成名未来的精英做好充足的准备。

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但是,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对人类科学作出巨大贡献,与他学习小提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音乐无处不在的张力能使人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发挥到极致。

母亲的音乐熏陶开启了爱因斯坦的智慧之门,爱因斯坦的母亲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女性,她爱好音乐,在钢琴和小提琴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她是爱因斯坦的小提琴老师,也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6岁时,爱因斯坦学拉小提琴,他的妹妹玛雅学钢琴。稍后,爱因斯坦也学习弹钢琴。随着时光的流逝,爱因斯坦对音乐渐渐入迷。7年之后,当他懂 得了和声学和曲式学的数学结构,当他体会到演奏莫扎特作品的技巧和奥妙时,琴弦和心弦一起共鸣了,他一生中的科学和艺术生涯也开始了。

母亲的音乐教育不但开启了爱因斯坦的音乐之门,也为他开启了一个智慧之门。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他的母亲也是伟大的,她母亲的伟大就在于用适当的方式对爱因斯坦进行早期智力的开发,并为爱因斯坦的成功奠定了根基。

从爱因斯坦母亲那里给我们的启发是,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是很重要的,要用恰当的方式对其智力进行开发。

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变化。在伟大的教育家卡尔·威特看来,儿童潜能是递减的,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潜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

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儿童智力发展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妈妈们千万不要错过。妈妈教育孩子的第一要旨就要是杜绝这种递减。而且由于这种递减是因为未能给孩子发展其潜在能力的机会致使枯死所造成的,因此,教育孩子的最重要之点就在于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发展其能力的机会,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尽早发挥其能力。

对孩子早期智力开发,需要提前对孩子感官训练,这样是孩子学习语言和其他知识的基础。这方面斯托夫人的教育法很值得妈妈们学习。

斯托夫人这样描述她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我从训练五官开始对女儿的教育,首先使她学会使用耳、目、口、鼻等,首先应该发掘耳朵的听力。因为对婴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听到母亲轻柔悦耳的歌声,可我感到为难的是自己不会歌唱,因此就对孩子朗读诗歌,我朗诵的是《艾丽依斯》,这是威吉尔的诗,结果发现效果很好。在我轻轻地朗读时,小维尼雷特很快安静下来,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这个方法我后来在别的孩子身上试验过多次,效果都很好。有时候摇篮曲并不能够催婴儿入睡,可是《艾丽依斯》却屡试不爽。因此,在我看来这部出色的叙事诗同时也是一首了不起的摇篮曲。

斯托夫人热爱音乐,而且天才地把颜色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开发小维尼的感官功能。她给七音分别标以不同颜色,在墙壁上用三棱镜制造出美艳的虹光,教授她弹奏乐器。小维尼长大后十来岁自己可以写曲,自娱自乐,陶冶情操。为了使孩子辨认节奏,她还教小维尼和着诗歌的音节舞蹈。舞蹈可以塑性强身,同时也增强了小维尼对于文学和音乐的通感才能。

维尼雷特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球和木片,这些玩具五颜六色,很适宜孩子玩耍,她的布娃娃都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斯托夫人就是借用这些玩具尽力发展她女儿的色彩感觉。

蜡笔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斯托夫人经常和女儿做一种“颜色竞赛”游戏。游戏一般是这样进行的:她先在一张大纸上用红色蜡笔画一条3厘米左右的线,然后让女儿用蜡笔平行画出一条同样的红色线,接着她用蜡笔在自己的红色线之后接上一条青色线,再让女儿模仿自己用青色蜡笔画出一条线,游戏就这样进行下去。要是女儿没有用和自己线条相同颜色的蜡笔,女儿就输了,游戏就中止。

斯托夫人对女儿进行训练,没有任何勉强的成分。因为她知道孩子的天性,她的目的是要使孩子的潜能得以发挥。她进行各种引导,就是为了不使女儿的某种潜在素质被埋没。与此同时,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之中,总会有事可干,不会因为闲得无事犯常见的毛病,比如咬手指头、哭叫。

以上感官的开发使小维尼在学习知识前已蓄势待发,在正式开始学习语言和其他知识时,便如鱼得水。

所以,不管是爱因斯坦母亲早期对他的音乐启发,还是斯托夫人对女儿的感官训练,都是为了开发孩子早期的潜能和智力做准备。只有注重早期智力开发的母亲,才能为孩子开启一个美好的明天,为孩子成名未来的精英做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