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448600000016

第16章 认识自我 锤炼自我 完善自我 (7)

别让外在力量影响你的行动,虽然你必须对他人的惊讶,和你面对的竞争做出反应,但你必须每天以你的既定计划为基础向前迈进。用你对成功的想像来滋养你的强烈的欲望,让你的欲望热情燃烧,最好能烧到你的屁股,随时提醒你不可在应该起来行动时,仍然坐待机会。

每当你完成一件工作时就应做一番反省:这是你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成绩吗?如何能做得更好?何不现在就使自己更进一步?是否能够发挥个人进取心,应视你对于每次机会的觉醒程度,以及你是否能在发现机会时立即行动而定。

卡耐基曾说:有两种人不会成大器,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点点,而且做得比别人预期的更多。

个人进取心,是你实现目标不可少的要素,它会使你进步,使你受到注意而且会给你带来机会。

培育进取心理应强化一些进取特质,由这些特质可以看出培育进取心理是一个较庞大的心理工程。

卡耐基所说的这些特质包括以下23个方面:

1)制定明确目标

2)不断追求明确目标的动机

3)成立智囊团以期获得达到目标的力量

4)独立

5)自律

6)以“赢的意志”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坚毅精神

7)有所节制和导引的丰富想像力

8)迅速且明确的决策的习惯

9)以事实为根据发表意见而非猜测

10)要求自己多付出一点点的习惯

11)激发热忱和控制热忱的能力

12)要求细节的习惯

13)听取批评而不动怒的能力

14)熟悉十项基本的行为动机

15)一次致力于一项工作的能力

16)为自己的行为负更多责任的能力

17)为属下的过失承担所有责任的意愿

18)对属下和朋友付出耐心

19)随时保持积极心态

20)运用信心的能力

21)贯彻到底的习惯

22)强调彻底而非强调速度的习惯

23)可信赖性

你现在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是反省一下,你是否具备这些特质,并思考如何增加以及强化这些特质。

强化交流心理

1语言交流五要素

我们须由经验(发生的事情)、行为(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及感受(随经验及行为而生的感觉与情绪)来叙述自己的事情,或倾听别人的事情,才能真正掌握语言沟通的几项要素。

1)经验,指遭遇的事件。

①外在:其他人可以观察到的事件

“他不断告诉别人我不诚实。”

“过去五年间,我换了七个工作。”

②内在经验,别人无法看见

“我有高血压及严重的头痛脚痛。”

“夜里睡觉,我经常梦见被卡在故障的电梯里。”

2)行为。指表现或拒绝表现的行为。

①外在,别人能观察到的行为。

“我对他生气时,就撕他的画出气。”

“当他说我不是男子汉时,我气得不吭一声。”

②内在:在想像世界中表现的行为。

“我在心中复述着我对他说的每一句话。”

“我每天都想着怎么把他顶回去,痛骂他一顿。”

3)感受,指在行为表现之前、当时、之后或潜藏在心中的感觉与情绪,并使经验与行为添上了色彩与强度。

①外在:形之于外或谈及的感觉与情绪。

“当他说我做得很好时,我高兴得眉开眼笑。”

“他没有打电话来,我觉得好失望。”

②内在:心中的情绪与感觉被刻意地压抑住或不表示出来。

“当他当众卖弄自己时,我心中气得半死。”

“他伤得我好深,可是我装作没事。”

若我们以具体的方式来说明经验、行为及感受,并叙述事情,则沟通的过程将更明朗、清楚与完整。

4)“自我”信息,它的沟通技巧,可以协助沟通的双方更能认清感受、传接反馈以及要求对方改变行为。

当双方关系重要而又互相信任时,传达“自我”信息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如果对方的行为难以忍受,而且彼此之间有极大的困扰时,便有必要表达出来。我们往往都是假设对方知道我们的感受,可是没有人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如果要别人了解,我们必须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以及对他的期望。

“自我”信息包括几个部分:

①确认自己的感受。

②说明产生感受的原因。

③说明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④说出我们希望对方的行为作何改变。

例如:当,我,因为,我希望你。

有时候双方沟通的信息不清楚,左耳进右耳出,毫无进展。打破沟通障碍需要冒一点风险,而“自我”信息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清楚,帮助你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侵犯他人,同时也是取代被动攻击行为的好方法。

5)小心你的权益被侵犯。在被动的互动过程中,个人时常提供对方侵占自己的权益或占自己便宜的机会(“我想你不会愿意教我怎么做这个进度表吧!”“你想不想去跟这个客户联络呢?”)。在这种情境中,对方很容易便拥有控制权而侵占你的权益。你有权利要求对方,当然,对方也有权拒绝。可是,当要求十分具体清楚且合理时,成功的可能性便增加。

在攻击的互动过程中,个人以牺牲他人的权益来获取自己的利益(“你是一个粗鲁的莽夫,做事从来不用大脑”“我已经厌烦你自以为是的高傲姿态,你嫌我做不好,那以后你自己来”)。攻击性的互动,经常弄僵了沟通的气氛,很可能导致激烈的争执。

在沟通过程中,如果能充分了解双方的经验、行为与感受,又能以“自我”信息来陈述自己的情况,则沟通将能具体而顺畅。

2引导交流的方法

1)引导对方说出“经验”的示例

A我看得出来你很生气,但我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B我知道只要你一看到他就变得十分烦躁,但我还是不了解,他究竟做了什么事,让你这么生气。

C你说你工作很不愉快,你是否愿意告诉我,办公室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什么因素使你不愉快。

2)引导对方说出“行为”的示例

A两个星期前,年终考绩报告出来了,你说你觉得轻松了不少,因为结果还算理想,只是比老王稍差,你觉得有点沮丧,因此生活变得较杂乱,告诉我你最近都在做什么。

B当经理把你的报表丢回你的桌上之后,你做了什么,或想做什么?

3)引导对方说出“感受”的示例

A你暗中发现他获得了你失去的工作,你怀疑这是因为你是女性。可以想像得到,在过去的一星期,你内心感受一定十分复杂,愿不愿意说出来呢?

B当你的主管当着其他同事的面指责你的错误时,你呆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我想你的感觉可能相当尴尬难堪吧?

4)交流角色讨论

A在团体角色压力下及被角色化的情况下,有什么感受?

B当别人以他的“刻板印象”对待你时,你要如何反应?“自我”信息是否有助于沟通?或是你会采取逃避、攻击等反应?

C了解别人的“经验”“行为”“感受”对你的沟通有什么益处?在刚才的过程中有哪些状况可以运用?

D生活中哪些时候我可以用“自我”信息及语言沟通三要素来互动。

E对“交流与不”的体验,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其中的有效沟通结果?

3交流角色清单

1)无知者:命令、控制、指挥我。

2)伙计:警告、威胁我。

3)犯错者:训诫、说教、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4)迷途羔羊:给我忠告、提供解决的办法或建议。

5)重要人物:依顺我,听我教导、谈论、推理。

6)小人物:判断、批评、责备我或对我不以为然。

7)攻击者:中伤、归类、揶揄、大家都躲着我。

8)专家:请我分析、诊断,我学有专长。

9)受挫者:给我肯定、赞美及正面的评价。

10)土地公:向我寻求同情、安慰、支持及解决烦恼之道。

11)嫌疑犯:对我质问、探询、盘诘。

12)小丑:要我讲笑话,拿我寻开心,挖苦我。

13)经验者:请我叙述事情的大概。

14)感受者:请我说出我内心的感觉。

15)行动者:请我说出我想怎么做或做了什么。

16)对焦者:请我说出我的意见、想法,但不评价我。

17)坦诚者:请我说出我的需要、感受,不嘲笑我。

18)催化者:请站在我的立场体会事情对我的影响。

这个清单有助于理清我们在沟通过程中的所扮演的公众角色,从而去认识自我,塑造自我。

悦纳自我心理

现代社会里,经济在高速度地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到经济生活中,投入到追逐利益、权力、金钱、荣誉等等中去以后,他们或者成功,或者失败,或者不成功也不失败;成功者不免喜气洋洋,失败者则不免垂头丧气;成功者看不起失败者,失败者却嫉妒成功者。可是如果他们蓦然回首,他们也一定会大吃一惊:我到哪里去了呢?

是的,现代人大都有一种通病,就是普遍不了解自己,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认识自己,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

我们知道,认识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接受和悦纳自己相对来说则更为困难。悦纳本身含有喜欢的意思。通常人们会认为喜欢自己应该是普遍的现象,难道世界上还有不喜欢自己的人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换个字眼,说不少的人都具有自卑心理,大家会更容易地同意这个观点。其实“自卑”就是对自己某方面不满意的心理状态。通常人们总以为自卑者必然在生理或心理方面具有某种缺陷或短处,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必要的条件。许多身心各方面并无明显缺陷的人,仍然可能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因为他虽然各方面并不次于他人,甚至比别人还优越些,但他仍然可能不满意,仍然可能不喜欢他自己。

不能悦纳自己的人,由于对自身的某方面或全部不满意,可能会拒绝认识自己,不承认或者不接受自己的真正面目,而要装扮成另外一个形象。比如有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穷困,因而恣意挥霍,装成很富有的样子;有的人不愿意正视自己有限的能力,盲目去从事力所不及的工作;有人出身贫寒,却极力想跻身权贵的行列;有些人青春已逝,却仍然要浓妆艳抹,装作妙龄少女的样子。这些人把自己的真正面目藏在伪装的后面,希望在别人眼中建立另外一个形象。这一类的行为并不罕见,也不难被人理解。但对于当事者而言,这些行为有时并不是在完全有意识的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他可能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装腔作势”。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其实连自己也蒙蔽在内。希望自己所看见的,也不是(或不完全是)他本来的面目。

不能悦纳自己的人,可能会运用许多方法,来避免认识自己的真正面目。其中一种常被采用的方式,就是离群索居,不去和别人接触,就看不见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了。远离人群还有一层作用,就是减少了与别人比较的机会。他可以看不到别人的辉煌成就,也看不见别人高兴满足的样子。因为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具有威胁性,能够反映出他自身的渺小,这自然是一种不健全的态度,但却是自卑者所用以防卫其自我的手段。这样,自然也无从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还有一种比较复杂一点的自我防卫方式。当事人将其对自身不满意甚至自责的态度,全部转嫁到外界,移植到别人身上。这样,原来“我不喜欢自己”或“讨厌自己”等心理,就转变为“别人不喜欢我”,或是“别人在讨厌我”了。当事人心理上所感受的压力,将可大为减轻。但他与别人的关系,却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影响。一个人既然认为周围的人在谴责他,轻视他,他自然也不容易喜欢其周围的人。而且他常常会更进一步,对别人表示不友好,甚至敌对的态度。许多心理疾病患者的妄想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也说明了一个重要事实:不能悦纳自己的人通常也不能悦纳别人。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喜爱自己的人才会喜欢别人。

不能悦纳自己的人,不仅难于接受别人,有时还会在其他方面产生适应上的困难。因为喜悦自己的人,常常会努力保护自己,爱惜自己。他会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和名誉,不肯陷自己于不义,也不会无端地把自己暴露于危险之中。他会洁身自爱,以取得别人的喜悦和尊敬。他会设法适应于所处的环境,并且会努力谋求自身的充分发展。而不能悦纳自己的人却不是这样。由于他不觉得自身有什么可贵可取的地方,就不时地表现出自暴自弃的行为。他对于自己的身体、名誉、地位、前途等等,都不加以重视,因而也不肯在修身、养性、求知、服务等方面作任何努力,以求发展自己的潜能。他不求别人的敬重,也不注意别人的批评,甚至还会把自己陷于不利的情况,或是表现出危害自身的行为,甚至暴露出“自我毁灭”的倾向。

现在一些年轻人的日常行为中,已经充分显露出“不爱惜自己”的倾向。比如他们时常会为极细小的事故与人争斗,丝毫不知道珍惜自己。而那些懂得自爱的人通常是不会这样做的。从这些事实上,我们不难看出,不能悦纳自己的人,是难以对其所处的环境作健全的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