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价值为王
618600000034

第34章 巴菲特的智慧法则五:远离市场 (2)

费雪提出了能力范围相关的理论,这一理论告诫投资者要亲身去研究一家公司的方方面面,正因为要花时间去研究公司运营,而不是只关注市场价格和公司财务,这才使得巴菲特不得不远离市场。试想一个成天关注财务报表和股价运动的人能有多少时间去做实地调查,去访问公司的管理者、竞争者、员工、客户。每当股市开盘的时候,交易者就需要盯住价格运行,为价格的上下起伏而心潮迭起,这样一个投资者能够远离市场吗?能够去亲自实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全身心研究一家公司的方方面面吗?当然不能。

格雷厄姆的远离股市,与费雪的亲近公司是两种不同程度的投资过程。仅仅远离股市,只能保持投资者的心态平和而已,未必能找到能够值得投资的对象,同时仅仅是形式上远离市场未必能保证投资者不“身在曹营,心在汉”,而费雪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将空出来的注意力集中于公司经营,则一个费雪式的投资者可以比格雷厄姆式的投资者更能远离市场。

菲利普·费雪提供了一条比格雷厄姆更为彻底的远离市场之路,这就是亲近公司,无论是巴菲特还是彼得·林奇甚至费雪之子都很好地走上了这条道路,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和肯尼斯·费雪在2000年跻身于美国最伟大的8位在世投资者之列。格雷厄姆远离市场的方法还不够坚决,他最主要的手段是数量分析,正是因为这样证券之父的现代后裔们都陷入了倒退的境地,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格雷厄姆式的办公室投资法,而且由于办公室中,办公室之间你往我来使得这些人早就把格雷厄姆关于“市场先生”的言论弃之脑后了。正是由于菲利普·费雪更为坚决地远离市场,这才使得今天的巴菲特、林奇没有遗忘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论调。

肯尼斯·费雪是菲利普·费雪的三个儿子之一,也是父亲衣钵的唯一传人,其父亲65岁时,肯尼斯·费雪才进入证券投资界。肯尼斯·费雪是一个与父亲一样特立独行的投资者,他以公司实际运营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市场的波动高度免疫。

1973年肯尼斯·费雪开始了自己的独立投资生涯,他开办了费雪投资公司,这家公司处在加利福利亚州的伍德塞得,这里有一大片森林保护区,这样就满足了他研究森林的个人爱好。通过森林,肯尼斯·费雪将自己与金融世界隔离开。肯尼斯·费雪习惯于将办公和居住地点选在森林附近,那是他年轻时候学习和热爱的事物。肯尼斯.费雪专门开了一个伐木时收藏馆。从费雪将自己的投资事业帝国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我们可以看见他身上有着与巴菲特一样的因子,毕竟肯尼斯·费雪是菲利普·费雪的唯一家族传人,他的所做所言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菲利普·费雪的灌输。

我们就用肯尼斯·费雪的一段名言来总结菲利普·费雪对巴菲特的影响吧,毕竟从肯尼斯·费雪的肺腑之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巴菲特同样的心声:“在投资界中,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有一种令我感到恐惧的倾向,那就是每个人思考的对象完全相同,而由此得出的结论也相差不远。要在大城市和金融中心建立其独特的投资文化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通过将费雪投资公司建立在僻静之处,我们更容易建立起独特而自主的投资文化和行为。”

特立独行者才能战胜市场

从学术上而言,投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从实践出发,投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股民和股票书籍都在大谈“一个好的投资心态”,甚至还有书专门打出炒股就是炒心态这类惹人眼球的名字。但在实际的证券投资中,真正做到平心静气决策的投资者简直是凤毛麟角。巴菲特是其中的一位特立独行者,只有特立独行的投资者才能战胜市场。特立独行者战胜了群体行为,同时战胜了内心的情绪波动。

很多个人投资者都想找到一个保持好心态的秘诀,其实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到一个平和的投资心态,做不到“活在当下”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胜己者,胜天下。一个战胜自己的人,才能战胜市场。

普通股票之所以不能战胜自己,最为关键是不够独立,没有养成独立思维和行为的习惯。同时,那些不能战胜自己的投资者还习惯于站在行情屏幕前盯着看,习惯于与大伙一起谈论行情,习惯于往投资者最多的地方挤。

著名的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佛洛姆认为人具有天生的惰性,不想承担责任,所以具有“逃避自由”的倾向。从众可以使得投资者减少精力支出,同时可以避免承担亏损后对自尊的伤害。听从他人的投资意见,可以使得投资者在亏损时将责任推向外界,在赢利时则将功劳归结于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盲目从众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甚至还有好处,毕竟一个遵守社会习俗和大众行为模式的人面临的社会压力要小得多。但是在金融市场上,盲目从众则会带来不知名的危害。

这类投资者往往不根据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选择投资对象,金融市场可以将人类行为的结果瞬间反映出来,这使得投资者害怕马上看到如此直接的后果,所以很多投资者采取了盲从群体的决策和行为方式。无可否认的是,无论是旅鼠还是人类,我们在群体中都会觉得安全。股票市场将人类的天性放大了,无论是你恐惧还是贪婪,股价都会与你交流,并欺骗你的判断。著名的混沌交易大师比尔·威廉姆认为交易是人心的放大器,同时也是治疗心理异常的最好良药。不过他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很多人虽然从市场中看出了自己的心理异常,却并没有因此治好。要想治好交易中的各类心理异常,需要从环境、行为、习惯、心态、价值观和信念一起入手。只有在所有这些层面上取得了胜利,才能将盲从和心理异常赶出交易过程。只有在上述层面进行了彻底的改变才能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

巴菲特没有学过神经语言程式学,但是他下意识地运用了其中的知识,通过在各个层面上实行格雷厄姆和费雪的主张,他成功地建立起来了健全的投资模式。我们就用来使用神经语言程式学的理论来模仿巴菲特的成功模式吧。

环境层面,巴菲特采用了在空间上远离金融市场的措施,居住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小城市,在办公地点中看不见关乎短期价格波动的任何材料和设备。

行为层面,巴菲特不参与那些热闹的投资论坛和各类与当下投资决策相关的聚会活动。

习惯层面,巴菲特坚持关注公司,而不是股票价格,定期查看公司的基本面情况,而不是随时盯着股价的变化。

心态层面,从容淡定,对于大众的不理解保持淡然的态度。

价值观层面,听小道消息,在意市场传闻和大众看法是没有价值的,投资的成功取决于对公司价值的把握,所以财务分析和实地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念层面,投资而不是投机,长期持有那些具有市场专利的公司。

我们建议本书的读者有空可以找些NLP方面的书来看看,从中学会如何掌控自己的投资模式,这种模式关乎身心各个层面。我想巴菲特已经从查理·芒格那里得到了类似的建议。

远离市场与巴菲特投资步骤

出版了《沃伦·巴菲特之路》一书的R.G.海格史度姆对于巴菲特的投资法则有过很详细的归纳。我们这里根据他的描述将巴菲特的投资步骤与“远离市场”法则结合起来看。

巴菲特的投资步骤分为四步,这是R.G.海格史度姆总结出来的,从巴菲特的年报和言论,已经过往的可查历史来看巴菲特实际采取的步骤与此没有非常大的差异。

第一步,远离股票市场。格雷厄姆告诫投资者要远离歇斯底里的市场先生,这促使了巴菲特从理念上认识到证券市场的非理性。股票市场是一个躁狂的年轻人,总是徘徊在极度乐观和极度悲观之间,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保持则非黑即白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巴菲特远离市场,这是为了避免被市场利用,同时也是为了利用市场。市场希望所有交易者都交出更多的学费,而交易者们都希望从市场中分一杯羹。市场的癫狂经常为巴菲特提供低价买进优质公司的机会。要识别这些机会,就必须与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证券投资中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情况。为了不被市场影响,同时也为了识别出那些市场提供的机会,投资者必须远离市场。这是巴菲特投资的第一个步骤,其它的步骤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巴菲特在奥玛哈这个小城市进行投资业务,他的办公室里面没有及时行情可以查看,这使得他可以避免陷入市场的催眠之中,要知道癫狂的股价和癫狂的群众都是让投资者陷入恶性催眠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回避那些能够引发短线交易冲动和非理性决策的因素,巴菲特可以长期持有良好的公司,而不会被市场引诱卖出。巴菲特在年报中给出了这样一段话:“没有必须天天查看我们手头持有的西斯和布朗鞋业公司的股价变化,股市的变动无法影响我们手头持有这些好公司的价值。”远离市场是巴菲特投资步骤的开始,从这里巴菲特就隔绝了外部的影响因素,他已经在环境层面上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因素。

第二步,不为宏观经济状况所困扰。除了金融市场本身的价格变动会影响投资者决策之外,媒体和交谈中的经济信息也会影响投资者。巴菲特知道很多企业会受到经济周期和通胀水平的影响,但是他知道自己和他人都无法对这些问题作出有效的判断,也就是说不管短期股价变化处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外,宏观经济状况也处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为了避免自己的投资对象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摆布,巴菲特坚持投资那些具有“市场专利”的公司,这些公司因为拥有经济商誉而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可以抵御通胀,并且能够在大环境出现问题时度过艰难时期。正是因为巴菲特寻找那些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所以他不必去在乎那些不可掌握的宏观经济变化。

第三步,买入公司,而非股票。无论是格雷厄姆还是费雪都强调投资的对象是公司,而非股票。而且费雪比格雷厄姆走得更远,因为他强调投资是对处于动态中的公司进行立体式的研究,而非对静态中的公司进行平面式的研究。所以,费雪比格雷厄姆更加强调投资是买入公司,而非股票。同时,费雪的方法要求巴菲特“亲近公司”,这就必然使得巴菲特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股价。

第四步,管理投资组合。在这一步骤当中,巴菲特坚持“集中投资”原则,从中又可以看到费雪的影子,可以说巴菲特早年所谓的“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早已经变成了“15%的格雷厄姆,85%的费雪”。很多描写巴菲特的书都是采纳了几十年前的材料,对于巴菲特思想的变化没有及时归纳,要知道巴菲特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投资者,这点与肯尼斯·费雪差不多,后者认为投资方法处在变动之中。正因为巴菲特从菲利普·费雪那里获得了公司定性分析方法,所以将“集中投资”用得如此顺手,而“集中投资”又要求巴菲特做好公司的立体式调研,这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商业分析和调查,这些都使得巴菲特远离了证券市场,而亲近了商业运作。所以,巴菲特认为自己更像是一个商业分析家,而非证券交易者。

巴菲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是R.G.海格史度姆下的定义。“远离市场,亲近公司”,这就是巴菲特投资步骤的核心,我们就用这八个字来给巴菲特的投资步骤进行概括。巴菲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因为他远离市场,亲近公司,而那些平庸投资者则亲近市场,而远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