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村夫野话录
657900000002

第2章 重举轻落官员笔

重举轻落官员笔

几年前云南省某县,要建一条仿古旅游街,竟然要拆掉众多老宅。理由是破烂不堪难以吸引游客。而这个县前几年的旅游业,之所以会兴旺发达,很大程度得益于这些老宅。建假古董拆真古物,自然在群众中引起议论,于是有人写信给省里,最后才抢救出未拆的老宅。

在今天的中国,无处不建设,到处要发展,必然要这儿拆那儿建,这是好事情。关键是批示拆什么时,要多调查情况更要慎重,千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脑门子一热大笔一挥,以为自己干了件好事情。“拆”字易写不易收。“拆”字里边有是非。云南某县发生的事,起初以为是个别情况,后来读了一篇报道才知道,原来无独有偶,同样的遭遇让民间艺人阿炳摊上了。阿炳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据说,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经说过:“此曲只能跪着听。”毫无疑问,阿炳是位世界文化名人,可是阿炳在无锡的故居,一夜之间被人掀掉了屋顶拆除了门窗,如果不是群众及时向无锡市文化局举报,很可能又一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夷为平地。负责拆除的地区改造指挥部的人员,解释这件事情时说,既然要打出文化品牌就不应该破破烂烂。看,理由跟云南省某县同出一辙。

值得注意的是,干这种笨事的人,大都是大大小小的掌权者,举报的人都是一般群众,这就使人不禁要问:官员的文物保护意识,难道还不如群众吗?即使不理解欲拆房舍的文化含义,总还得翻翻国家文物保护法吧?如果连这样的意识都没有,国家管理权掌握在这样官员手中,能让老百姓真正地放心吗?官员尤其是主管官员,懂得自己分管事务更好,实在不懂问问专家也行,最怕的是不懂装懂。

稍微上点儿年纪的人都记得,那场“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不仅使众多的好人受了苦,而且也让许多名胜古迹遭了殃,因此,在今天如北京、天津等地,不得不对仅存的古迹,进行抢救性的修复或重建。这说明各地的领导人开始认识,承载着千百年文化的古迹,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多么重要。重修重建的这些文物,尽管提出“修旧如旧”“建旧如旧”,但是毕竟少去了原来的魂魄,充其量只能是个外形的相像,在文化含量上总要退色些。我们只能惋惜地表示赞赏。

像云南省某县领导人、无锡市某区改造指挥部负责人,时至今天还要干这种笨事,听后让人不只是感到不解,更有着难以抑制的气愤。经济发展是衡量地方官员政绩的尺度,但绝不能以破坏生态和古迹为代价,这早已是各界人士的共识,而且国家还有明文保护规定。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身为国家官员做这种事,都是于情于理于法所不容。何况靠古宅吸引游客的街道,被拆除以后再建造假古董,并不见得能够再让人感兴趣。

那么,这些官员为什么会这样干呢?目的当然是为了所谓的“发展经济”。这样的理由好像很堂皇,对上说是执行正确路线,对下讲是改善人民生活,干好了还可以借此荣升,其实这恰好暴露了干此事的官员,没有创造性和开拓性,只会按现成套路做事,或者吃老祖宗的剩饭。把一个单位或地区交给这样的人,闹好了只会守摊儿,闹不好还会添乱子,我们有些事情政策蛮不错,下边官员做起来就走了样子,问题正是出在拿着好号吹跑调。

那么,这些官员为什么又这样敢做主呢?原因恐怕出在自己手中的权上。他把权只看成了权力的象征,而轻视了权力的社会责任。昆曲《十五贯》说的是苏州知府况钟办案的故事,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况钟手中的笔,为怕错判人命他的朱笔三起三落。因为他知道这手中笔一落下,活生生的人命不会再生。云南某县拆除的几栋古宅,尽管不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但是却也是不可再生的古物,难道这些官员连这点儿常识都没有吗?

官员手中的笔是人民给的,在关乎国家规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上,一定要三思而后再下笔批示,即使不能像况钟那样三起三落,起码也得先掂量一下利弊。权笔重千钧,起落皆有情。你大笔随便一挥不难,出了问题检讨也容易,可是有些事情如拆除建筑,造成的损失却无法弥补。就算是所谓的“交学费”,这“学费”也得以人民利益为代价。提醒官员不要轻看手中的笔,举起来难,落下更难,关键是你的心中得有个是非标准。切记切记。

2007年8月18日

领导者的话语权

几乎是在同一时段,有两位青年朋友,说了相似的事情,我听后颇感震惊。

事情很简单:因为对某项工作,当面提出不同意见,冒犯了单位领导的尊严,领导觉得没了面子,于是“龙颜大怒” ,脱口说出“你不愿意干就滚蛋!”结果,这两位青年朋友,一位天性比较倔犟,真的拂袖而去;另一位却吞声屈忍下来,只是再没有了锐气。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位朋友所在单位,都是国营事业单位,而不是私人的买卖,更不是外企港台公司。一个国有单位的领导人,对于意见不同的属下,竟然说出“滚蛋”二字,在我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这还是第一次听到。惊奇的同时不免有些疑问:这些领导人说话这样冲,张口闭口就让人“滚蛋” ,他的话语权到底是谁给的?如果对他的作风不满意,有没有人可以对他说“滚蛋”?

关于领导如何对待部下,如何接受群众意见、批评,这都是老掉牙的话题了,每个头头都会说出一大套,我就不想再过多的饶舌。不过说到领导者的话语权,就不能不说他的权力哪里来。尽管这样发问有点儿“小儿科”,因为再笨的官员也会说,权力当然是人民赋予的,而且还会讲出一些大道理;但是他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我们却并不能真正地知道,这就需要局外人做些揣摩了。我亲耳听一位官员私下说过:“考察干部听群众意见,其实也无太大作用,群众公开不敢说实话,背后提意见又不公布,说好说歹还不只是个参考?干部的升迁最后还是得上边决定。”言外之意不难猜出,说白了就是,把相关部门和领导“侍候”好了,群众再怎么着也还是没辙。有这样想法的官员,自然也就会认为,他们的权力来自上边,对于不驯服不听话的部下,说声“滚蛋”也就无所谓。因为对于下属来说,他也是“上边”,自然决定下属命运。

当然,就干部整体的素质来说,说话如此蛮横霸道的人,在今天属于非常个别,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却有警示作用,起码它在告诉领导者们,说话做事不要忘记自己身份,当时说出来是痛快了威风了,作为领导者的威信却会有所丧失。谁都知道老祖宗造汉字时,形象声韵都是很有讲究的,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这“领导”二字的组成就颇有提示。你看,“领”字左边是一个“令”字,右边是一个页字,仿佛是在提醒领导者,你说的话发的文件,就是不折不扣的“命令”,因此说话做事要多加思考,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那么如何做才算负责任呢?那就请看这“导”字的组成,按繁体字“导”的上边是个“道”字,下边是个“寸”字,仿佛是在提醒领导者,道(说)出的话要有分寸,千万不可随便乱讲啊。领导和群众的区别也就在于此。

我这样因形生意的解释,或许有点儿牵强附会,犹如相声的《乱批三国》。可是跟我这篇小文的看法,似乎还多少有点儿贴近呢。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对于群众的意见批评,听不听且不说,让我不明白的是,竟然说出“滚蛋”二字,其张狂恶狠的态度,不是亲历者也可想见。这说明这样领导的潜意识,早把国家单位当成了私人买卖,钱随便支配人任意呵斥,已经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这里,不妨再冒犯一下这样的官员,你也太把自己当成个人物了吧,要知道,单位是国家的,你只是个负责人,张口就让人“滚蛋” ,请问你不觉得羞吗?自己的位置摆得也太不是个地方了。

这几乎成了事物的规律,能跟属下说“滚蛋”的人,十有八九对于他的上级,或者可以决定他官运的人,一定是个百依百顺的家伙,就是通常说的,对上奴气十足对下霸气冲天。让这种人掌握一个单位或部门,是否能够领导得好另说,起码在作风上不会民主,当然也就谈不上团结群众,齐心协力愉快地做好工作。那么,如何让这种蛮横的官风收敛呢?我想只有等到某一天,群众有权跟他说“滚蛋”,那时他才会懂得为官之礼。

2006年5月19日

别都拿“官话”说事儿

先做个注解,何谓“官话”?就是时下官方官员,经常不离口而又有号召性,或者具有指导作用的那些话。这些话又有可能颇得百姓欢心。

读者诸君,明白了吧!那我就先来说说,我碰到的两件小事。

有天去看望一位朋友,他家住北京北三环的马甸,我乘坐公交车怕坐过站,特意跟售票员关照了一下,请她到马甸站告诉我一声。售票员倒还算负责,在马甸前一站就提醒我,到站车停我顺利地下了车。下了车我一看站牌,竟然写的是“北太平庄” ,立刻心里犯了嘀咕,以为是售票员告诉错了,就又看了另一个站牌,写的确实是“马甸” ,这时才忽然醒悟,原来,北太平庄就是马甸,马甸就是北太平庄。既然如此为何不统一地名呢?统一了百姓乘车不是更方便吗?我这样想。

此事过去没几天,一位官员在电视新闻里,讲北京市交通发展情况,一口一个“以人为本” ,一口一个“求真务实” ,说的都是当前文件里的话,颇为顺畅颇为动听颇为庄严,由于听了十分感动,不禁联想起那个同站不同名的事。当然也就在心里自问了句:“说的跟做的,怎么总是对不上号呢?”

还有一件事,就发生在身边。上街时路上遇到一位师傅,主动跟我搭话,问我清不清洗抽油烟机,说他们是某某公司的,用新生产的一种产品清洗,可以派人上门清洗试用。我家厨房的抽油烟机,用了一冬弄得油乎乎的,的确得好好清洗了,既然是新产品又上门服务,我自然也就心动了。当晚来了两位年轻人,穿着整洁时尚,一看不像清洗工人,我就问穿这么好的衣服,怎么能清洗抽油烟机呢?他们说,我们只是给您试试新产品,买后您自己按这方法清洗。噢,原来如此。心想,如果我自己清洗何必找你们呢?我这才发现要上当。他们马上解释说,我们这个产品,一是环保,二是便宜,现在政府不是提倡保护环境吗?北京又要建绿色城市,这个产品正好适合市民用。我问怎么证明你的产品环保呢?既然产品这么好,为什么政府不出面推广呢?他们语塞了。他们走后我就想:看来老百姓真是好糊弄啊,谁都想拿听话的百姓挣钱 。

这两件亲历的小事,让我忽然想起上世纪60年代挨饿时,总是盼望哪天吃顿正经饭。有一天单位食堂大师傅说,今天中午让你们吃顿“二米饭”,大家一听自然非常高兴。好容易盼到中午开饭,大师傅把蒸饭锅揭开,大家立刻傻了眼,原来名义上的“二米饭”,只是大量杂菜上铺的那层饭。大家空欢喜一场。利用官话说事儿的人,好像颇得往日真传,今天也来搞这一套了。有的官也许会升,有的钱也许会挣,可是政府的威信商家的信誉,恐怕也就在百姓中打了折扣。因此我也想说句官话:“群众利益无小事”啊。小事在百姓中失去信任,官话再说得顺畅动听庄严,反而会遭百姓厌恶。因此请不要都来拿官话说事儿。

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每天睁开眼睛,考虑最多的事情,大概很少是国家大事,而是如何过好日子。如买什么菜去哪儿买省钱,去哪儿逛逛坐什么车,这月的钱怎么用、储蓄多少,如此等等。那现在就来问您,您是不是跟我一样,属于普通的老百姓,如果是,请问您过得踏实吗?自在吗?在这些“官话”的关照下呵护下,您有何感触?反正我是时时提醒自己警惕,不要看谁如何说官话,更要看谁真正按官话认真做事。是吧?

还有一件事,跟官话有关。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这当然是个非常好的想法,令我奇怪的是,口号才提出来没几天,电视报道中立刻就有官员说,他们那里的社会如何和谐,好像他比提倡者还高明有远见。这种离谱做法最后造成的后果,只能让百姓认为官话只是个时髦用语,可以随便听听不可以真正相信。这样一来官话也就很难成为行动指南。

为了统一思想步调,在某一个时期内,提出个行动口号,这在我国早成惯例,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已经完全适应,有的也确实起到作用。问题是千万不要成为官员口头禅,更不要动不动就拿官话说事儿,把正经的行动指南庸俗化了,就会失去它的真正的意义。会说官话是好事,但是更要按官话做事,而不是单纯地说事儿。

2005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