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新注
668300000015

第15章 七言古诗 (2)

① 张功曹,张署,河间(今属河北)人。② 纤云,云丝。卷,收敛。河,指银河。③ 月舒波,指月光如水,光波向四野舒展。④ 属(zhǔ),原义为倾注,这里意为劝酒。苏轼: 《赤壁赋》:“举酒属客。”⑤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九疑,即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从这句起至“天路幽险”句,都是张功曹的话。⑥ 猩,猩猩。鼯(wú),也叫“大飞鼠”。⑦ 十生九死,犹九死一生。官所,指张署贬地临武(今属湖南)。⑧ 幽居句,指谪居时的心情。⑨ 药,指蛊毒,旧说是一种用毒虫制成的害人的药。⑩ 湿蛰,蛰伏在潮湿地方的蛇虫。熏腥臊,蒸发出腥臊之气。 昨者,犹云昔者。州,指郴州衙署。搥大鼓,唐制,颁大赦令时,击鼓千声以集百官。 嗣皇,指唐宪宗。登,进用。夔、皋,以舜时任用贤臣夔和皋陶,比喻宪宗继位后必能任贤举能。 赦书句,这次大赦令于八月初五日颁发,在十五日前到达郴州。

一日行千里,极言递传之快速。 罪从两句,大辟者免死,谪迁、流放者也召回、放还。大辟,处死刑。迁,降职。 涤瑕句,革除积弊,清理朝政。瑕,玉斑。 州家,指州刺史。使家,指观察使(朝廷派赴各道访察吏绩民隐的大员)。州家、使家都是当时的方言。申名,将姓名申报上去。抑,抑制他们不使回到朝廷。 坎轲,困顿失意。移荆蛮,指调往江陵(今属湖北)府任职。江陵古曾为楚(荆)的郢都。 判司句,当时张署调任江陵府功曹参军,韩愈为法曹参军。唐之参军,常为贬职官虚衔,故受人轻视,有过即受笞杖。杜牧《赠小侄阿宜诗》:“参军与簿尉,尘土动劻勷。一语不中治,鞭笞满身疮。”判司(判一司之事),对诸曹参军的统称。 捶楚,鞭打。尘埃间,指伏地受刑。 同时流辈,指同时迁谪诸人。上道,指往京城长安。 天路,指进身朝廷之途。 殊科,不同类。 多,最值得赞美。因这天是中秋。 奈明何,意谓如何对得起明月。末句实是解嘲。

【说明】

贞元十九年(803),韩愈和张署都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时天旱,即以言官身份,向德宗进谏数千言,极论宫市等之弊,遂触德宗之怒,贬为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贬临武令。二十一年,顺宗即位,大赦天下,乃离任所至郴州待命,因湖南观察使杨凭的阻抑,未能调任,即诗中所谓“使家抑”。八月,顺宗因病传位宪宗,又颁大赦,始得改官江陵。此诗是在郴州时作,虽未正式到任而职分已定。

由于先因直谏而遭贬,后又受抑于杨凭,这时身处客馆,举头望月之余,只得强作譬解,自叹命运如此了。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①

韩 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②, 四方环镇嵩当中③。

火维地荒足妖怪④, 天假神柄专其雄⑤。

喷云泄雾藏半腹⑥, 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 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 岂非正直能感通⑦?

须臾静扫众峰出⑧, 仰见突兀撑青空⑨。

紫盖连延接天柱⑩, 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 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 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 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 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 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 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 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 星月掩映云朣朦。

猿鸣钟动不知曙, 杲杲寒日生于东。

【注释】

① 谒,进见。衡岳庙,在今湖南衡山县西。②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祭秩皆三公,祭祀的等级都照祭三公的礼节致祭。秩,次序。三公,历代官制不同,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世遂用以称人臣之最高官位。《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唐五岳之神都封王号,衡岳神封司天王。③ 嵩当中,以嵩岳为中心。④ 火维,古以五行分属五方,因以“火维”指南方,又以赤帝祝融氏为衡岳之神,摄位火乡。维,隅落。足,多。⑤ 假,授予。柄,权力。⑥ 半腹,山腰。⑦ 正直,指岳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⑧ 须臾,一会儿。静扫,安详地吹开了云雾,含有对岳神的肃敬意。⑨ 突兀,高耸突出貌,指众峰。⑩ 紫盖、天柱,与下石廪、祝融,都是山峰名,加上芙蓉峰,为衡山最高山峰。 腾掷,犹言腾踊,形容山势逶迤上延之状。

魄动,敬畏意。 一径,一路。趋,朝向。灵宫,神宫。 粉墙两句,指墙上、柱上都画着彩色的鬼怪图状。动,闪耀着。 伛偻(yǔ lǚ),曲身示敬。荐,进献。脯,干肉。 菲薄,指祭品。明其衷,表明自己的诚敬。 庙令,唐五岳皆设庙令以管理之。 睢盱(suī xū),这里是凝视的意思。侦伺,窥察韩愈祭神的用意。能鞠躬,惯于鞠躬。 杯珓,也作“杯教”、“杯校”。占卜用具,形似蚌壳,共两片,占时合而投空掷地,视其俯仰以定吉凶。 云此句,旧说以半俯半仰者最吉。余难同,言其他卦象难以相比。一说这三字似是趁韵。 窜逐蛮荒,指迁谪阳山事。阳山今属广东,古以为南蛮荒僻之地。 衣食才足,刚够衣食之需。 神纵句,神虽欲赐福,使其富贵,也无能为力。此系承上句自述对功名富贵已经断念而来。实际都是牢骚话。 朣朦,隐约不明的样子。 不知曙,也不知天是何时亮的。 杲杲(gǎo),形容日色明亮。

【说明】

这诗是韩愈从贬所阳山北归,中途游衡山时作。他的求神问卜,恐也只是借此解嘲消闷,从末段“侯王将相”及“猿鸣钟动”等句看,也反映了他这时对现实冷淡的心情。

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韩吏部歌诗数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类似本篇这些古风,就使人有这种印象。

石鼓歌

韩 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①, 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②, 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陵迟四海沸③, 宣王愤起挥天戈④。

大开明堂受朝贺⑤, 诸侯剑佩鸣相磨⑥。

蒐于岐阳骋雄俊⑦, 万里禽兽皆遮罗⑧。

镌功勒成告万世⑨, 凿石作鼓隳嵯峨⑩。

从臣才艺咸第一,  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  鬼物守护烦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 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  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 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 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 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 《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  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  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  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 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 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 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 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 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 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 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  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 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 谁复着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 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 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 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  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 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  呜呼吾意其蹉跎。

【注释】

① 张生,旧注多以为是张籍。钱仲联先生《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云:“按张籍时不在东都,此张生当是张彻。本年《李花》诗有‘夜领张彻投卢仝’句可证。”② 少陵,杜甫。谪仙,李白。③ 周纲,周朝的政治秩序。陵迟,衰败。沸(fèi),动荡。④ 宣王,姬静,厉王之子,旧时称他为周室中兴之主。挥天戈,指宣王对淮夷、狁等用兵事。⑤ 明堂,天子颁布政教,接见诸侯,举行祭祀的场所。⑥ 诸侯句,喻入朝的诸侯之多,以致剑佩相摩擦而发出声响。剑佩,剑上的玉饰。⑦ 蒐(sōu)于岐阳,《左传·昭公四年》有“成(成王)有岐阳之蒐”语,这里却以为是宣王。按《诗经·小雅·车攻》,起句有“我车既攻,我马既同”语,《诗序》以为为宣王田猎而作。此八字适又与石鼓文起句相同,韩诗或即据此。蒐,打猎。岐阳,岐山的南面。山南曰阳。⑧ 遮罗,拦捕。⑨ 镌(juān)功,将功业刻在石上,与勒成为互文。勒,刻。成,成就。⑩ 凿石句,意谓凿破嵯峨的山石而作石鼓。

隳(huī),毁堕。嵯峨,高峻貌。 山阿(ē),泛指山陵。 雨淋两句,意谓因有鬼神的守护,石鼓始能经雨淋日炙不至毁没。(huī),通“挥”。呵(hē),呵叱。意思是不令他物侵犯。 公,指张生。 不类,不像。隶,隶书。蝌,指蝌蚪文,相传是一种古文字,因其字形像蝌蚪而得名。按石鼓文所用为籀文,即大篆,古书中所谓蝌蚪文,当指籀文。 缺画,笔画残缺。 快剑句,这句似也是写石鼓文的残缺。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八分(指隶书)一字值千金,蛟龙盘拏肉屈强。”斫(zhuó),砍。蛟鼍(tuó),犹蛟龙,因押韵故用“鼍”字。 鸾翔凤翥(zhù)句,形容字体的活泼,犹龙飞凤舞。翥,飞。 珊瑚句,形容字体的交相纵横。柯,树枝。珊瑚形状也像树枝。 金绳铁索句,喻字体的遒劲而勾连。 古鼎句,传周显王时九鼎沦没泗水,秦始皇时,派人入水求之,龙齿啮断绳索而不得出。见《水经注·泗水注》。

龙腾梭,陶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梭挂于壁;有顷雷雨化为龙而去。见《晋书·陶侃传》。 诗,指《诗经》。 二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小雅》。褊迫,狭小。委蛇,即“委佗(tuó)”,庄严而又从容貌。《二雅》中多称颂宣王征伐事,石鼓文韩愈以为也是记宣王功业,却未收入《二雅》,故讥为眼光狭小的陋儒所为。 孔子两句,意谓孔子因未到秦地,故采诗未收石鼓文,就像只取星宿而遗漏日月。秦,石鼓唐初在天兴(今陕西宝鸡市)三畤原出土,春秋时为秦地。掎摭(jǐ zhí),采取。羲,羲和,日之驾车人,这里指日。娥,嫦娥,这里指月。以上四句,都是在提高石鼓文的地位,其实有些夸大。 滂沱(pāng tuó),形容泪下如雨。 忆昔两句,元和元年(806),韩愈自江陵召为国子(监)博士。元和,唐宪宗年号。 右辅,即右扶风。汉武帝时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所辖皆京畿地,约当今陕西中部。至唐犹沿此称。

右扶风在渭城西,即凰翔府(今属陕西)。从军在右辅,指凤翔节度府从事。旧注以为郑余庆。但郑余庆虽曾将石鼓移至凤翔,又曾为国子祭酒,此时却无从军右辅事。 度量,设计。臼科,坑穴,指埋石鼓所在。 濯(zhuó)冠沐浴,表示诚敬。祭酒,学官名。本为首席之意。唐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当时是郑余庆任此职。 立致,立刻办到。 荐,进献。太庙,皇家的祠堂。郜鼎,《春秋·桓公二年》:“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这里的意思,是把石鼓比为可进献太庙的文物。 光价,犹声价。 太学,古代的大学,唐属国子监。 切磋,钻研。 观经句,汉灵帝光和元年,置鸿都门学士。鸿都门是藏书之所。又,灵帝熹平四年,蔡邕奏请正定六经文字,使工刻石,立于太学门外,即熹平石经。来观看、摹写的人,每天极为拥挤。这原是两件事,因都在灵帝时期,便合在一起了。填咽(yè),阻塞。 坐,即将。 剜(wān),刀挖。节角,文字的棱角。 颇,歪斜。 期无佗,意谓免得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