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② 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参见《登楼》。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③ 风尘,比喻战乱。诸弟,杜甫有四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杜占从他入蜀。④ 天涯,极远的地方。⑤ 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⑥ 涓埃,犹言丝毫,微末。⑦ 跨马句,点出“野望”题。⑧ 人事,世事。
【说明】
诗当是肃宗上元二年(761)作。诗中思弟忧国,哀己伤民,感情都很真实。时西山三城列兵戍守,百姓疲于奔命,故末有“不堪人事日萧条”之句。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攻陷三城,又作五律《西山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①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②, 初闻涕泪满衣裳③。
却看妻子愁何在④, 漫卷诗书喜欲狂⑤。
白日放歌须纵酒⑥, 青春作伴好还乡⑦。
即从巴峡穿巫峡⑧,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① 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② 剑外,剑门以南称剑外,这里指蜀地。蓟(jì)北,指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根据地。③ 初闻,应上忽传。④ 却看,回看。愁何在,不再愁。⑤ 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⑥ 放歌,放声歌唱。⑦ 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⑧ 即从两句,想象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指洛阳)即,立即。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说明】
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田承嗣、李怀仙皆举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乃作此诗。
延续七年余的安史之乱总算结束了,这种喜极而涕的激情正是人所共有的,诗题特标“官军”,也是含有深意,犹陆游的“王师北定”。全诗没有一点虚饰。凡是好诗,作者的感情也一定是自然的、真实的。前人说,杜诗强半言愁,其言喜征者唯寄弟数首及此诗而已,浦起龙乃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
登 高①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③,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④。
艰难苦恨繁霜鬓⑤, 潦倒新停浊酒杯⑥。
【注释】
① 登高,古有重阳日登高风俗。② 渚(zhǔ),水中的小洲。回,回旋。③ 无边两句,应上风急天高。落木,落叶。④ 百年,犹言一生。⑤ 艰难,指时世艰难。苦恨,甚恨。繁霜鬓,耳边白发日增。⑥ 潦倒,犹言困顿,衰颓。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说明】
代宗大历二年(767)重阳日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作。原诗总名《九日五首》,唯此诗另加“登高”二字。全诗八句皆对,开头两句,对举中仍复用韵。此诗为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云:“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骤读之,首尾若未尝有对者,胸腹若无意于对者。细绎之,则锱铢钧两,毫发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势,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又云:“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但他觉得结句似微弱。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①,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②, 玉垒浮云变古今③。
北极朝廷终不改④, 西山寇盗莫相侵⑤。
可怜后主还祠庙⑥, 日暮聊为《梁甫吟》⑦。
【注释】
① 花近两句,施补华《岘佣说诗》曰:“起得沉厚突兀,若倒装一转,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便是平调。此秘诀也。”② 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③ 玉垒,山名,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变古今,与古今俱变。④ 北极句,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⑤ 西山寇盗,指吐蕃。
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⑥ 可怜句,蜀先主(刘备)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祠,东边即后主(刘禅)祠。意谓后主虽庸下,赖诸葛亮之辅佐,故至今还有祠庙。虽如此,总觉可怜。⑦ 《梁甫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甫吟》。但现存《梁甫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甫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说明】
约代宗广德二年(764)在成都作,伤时而又自伤,也是杜诗七律中的绝唱,叶梦得以为自“锦江”一联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见《石林诗话》)。胡应麟《诗薮》说是《登高》、《登楼》、《秋兴》等皆“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
宿 府
杜 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①, 独宿江城蜡炬残②。
永夜角声悲自语③, 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断④,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⑤, 强移栖息一枝安⑥。
【注释】
① 幕府,军队出征,须施用帐幕,后因称将帅的府署为幕府。井梧,井边的梧桐树。② 蜡炬,蜡烛。③ 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长夜。④ 风尘荏苒(rán),喻战乱不绝。荏苒,犹辗转。⑤ 已忍句,指自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活。伶俜,飘零之意。⑥ 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强,勉强。
【说明】
代宗广德二年(764)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作。时杜甫任节度参谋,但他对幕僚生活很不习惯,僚属间又猜忌排挤,如他在《莫相疑行》中所说,“当面输心背面笑”。诗的末句不难看到他的心事,故至次年,就辞去幕府职务了。
阁 夜①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②, 天涯霜雪霁寒宵③。
五更鼓角声悲壮④, 三峡星河影动摇⑤。
野哭几家闻战伐⑥, 夷歌数处起渔樵⑦。
卧龙跃马终黄土⑧, 人事音书漫寂寥⑨。
【注释】
① 阁,即夔州(今四川奉节县)西阁。②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③ 天涯,这里指相对于故乡的他乡。霜雪霁寒宵,霜雪初霁之寒宵。④ 鼓角,更鼓和号角,二者相互起伏。⑤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星河,星辰与银河。⑥ 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⑦ 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⑧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⑨ 人事句,意谓既然贤愚同尽,则自己的遭遇与远地的音讯,也聊且任它寂寥了。
【说明】
代宗大历元年(766)冬作。当时蜀中有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互相残杀,十分混乱,故诗中有“野哭几家闻战伐”句。三四两句,正是霜雪初霁后才更觉分明,也为杜律中之伟丽者。
咏怀古迹五首①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②, 飘泊西南天地间③。
三峡楼台淹日月④, 五溪衣服共云山⑤。
羯胡事主终无赖⑥, 词客哀时且未还⑦。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⑧。
【注释】
① 咏怀古迹,即借古迹以咏怀之意。② 支离,犹流离。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风尘,比喻战乱。③ 飘泊句,指入蜀后居无定处。这一时期,杜甫曾往来于成都、梓州、云安、夔州。这两句是五首总领。④ 三峡,注见《阁夜》。楼台,泛指屋宇。淹日月,指留滞多时。⑤ 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后汉书·南蛮传》:“武陵五溪蛮,好五彩衣服。”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⑥ 羯(jié)胡,指安禄山。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无赖,意即狡猾反覆。⑦ 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且未还,漂泊异地,欲归不得。且,尚。⑧ 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其意。这里把安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萧瑟,《哀江南赋》有“壮士不还,寒风萧瑟,提挈老幼,关河累年”句,这里是凄凉的意思。
【说明】
代宗大历元年(766)作。诗中的古迹,指江陵、归州、夔州的宋玉宅、庾信故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其中有才士,有国色,有英雄,有名相,而其生平,又多可感慨可崇敬处。由古迹追怀古人,由古人又感怀自己。
五首中的这第一首,除了是一组诗的总冒以外,一开头就咏庾信,而庾信住宅在荆州,那时杜甫尚未出峡,其所以首及庾信,据王嗣奭《杜臆》说,是因为将有江陵之行,流寓等于庾信,故咏怀而先及之。杜甫对庾信诗赋极为倾倒,所谓“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曾一再言之。本诗末两句,实际也含“老更成”之意,即艰苦曲折的生活实践,更使庾信的诗赋达到深刻遒练的成就。
这五首诗可与《诸将五首》、《秋兴八首》参看,都是七律连章诗,每首虽自为一章,又互为消息,也是杜诗七律中独创的形式。
摇落深知宋玉悲①, 风流儒雅亦吾师②。
怅望千秋一洒泪③, 萧条异代不同时④。
江山故宅空文藻⑤, 云雨荒台岂梦思⑥?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⑦。
【注释】
① 宋玉,战国楚人,《楚辞》作家,所作《九辩》开头,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句。深知,很同情宋玉所以悲秋的原因,因他也是怀才不遇。② 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③ 一,加强语气的助词。④ 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⑤ 故宅,江陵与归州(今湖北秭归县)都有宋玉故宅。此指归州宅。空文藻,枉留下文采。⑥ 云雨句,宋玉曾作《高唐赋》,述楚王游高唐(楚台观名),梦见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四川巫山县。岂梦思,意谓宋玉作《高唐赋》,难道只是说梦,并无讽谏之意?沈德潜云:“谓《高唐》之赋,乃假托之词以讽淫惑,非真有梦也。”⑦ 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说明】
宋玉的《高唐赋》,后人的理解取用不尽相同,李商隐就说“襄王枕上原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杜甫更是从崇高的意义上来评价他,也真正是宋玉的“深知”者。
论者也以为杜甫之怀宋玉,其实是悼屈原。如黄生曰:“前半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所以,说宋玉“亦吾师”,实即以屈原为师。此说也不为无见。
群山万壑赴荆门①, 生长明妃尚有村②。
一去紫台连朔漠③, 独留青冢向黄昏④。
画图省识春风面⑤? 环佩空归月夜魂⑥。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⑦。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