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751000000003

第3章 前世今生—一枝人间富贵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公元1682年的秋末,纳兰性德受康熙帝派遣前赴黑龙江侦察敌情。这个时期黑龙江正是冰雪交加的季节,纳兰性德爬冰卧雪,不畏严寒,圆满地完成了军事任务,并写下了《采桑子·塞上咏雪花》的著名词章。

有人说,这首采桑子写尽纳兰一世感慨,一句“不是人间富贵花”道尽纳兰的无奈,政治的风云变幻让人琢磨不透,他通过诗词苦苦追寻灵魂的印迹。然而纳兰又何尝知道,就在这一年,大清版图的最西面——西藏,也面临着一场政治变幻的风波。

这场风波,还要从藏传佛教开始说起。

藏传佛教是在我国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地区流行的一种宗教,又称喇嘛教,是佛教三大体系之一。

7世纪中叶,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为妻,文成公主带去了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尼泊尔公主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分别建小昭寺和大昭寺供奉两位公主带来的佛像,还派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家经典,这些大臣回来后创造了藏族文字并且翻译了佛经。松赞干布还制定了法律命令人们信奉佛教,佛教开始在吐蕃传播。

在古西藏,很多僧众信仰本地的苯教。苯教最初是西藏藏王治理西藏的工具。到了赤松德赞时期,信奉苯教的大臣借苯教教义凌驾于藏王之上,赤松德赞为了巩固藏王的权利,将古印度佛教引入西藏,作为打击苯教的工具。

佛教入藏后,一直到11世纪才形成不同的流派,佛教分支主要有宁玛派(红教)、噶当派、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四大派别,一直到15世纪格鲁派形成,藏传佛教的派别开始定型。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派别之一,格鲁有“善归”之意,该派别戒律森严,僧人都戴黄帽,故又称“黄教”。1409年,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巴喀在地方政权的支持下在拉萨大昭寺举行祈愿大会,并在拉萨兴建甘丹寺,且亲自担任主持。这些活动标示着格鲁派正式形成。

格鲁派走向兴盛,源于活佛转世制度的采用。活佛藏语叫“朱古”,本意为“化身”。是佛教灵魂不灭、生死轮回之意。佛教认为佛会以种种化身来红尘普度众生。这一制度在青海、蒙古受到了信众的认可,加速了格鲁派的传播,到17世纪,格鲁派在这两个地区已经成为主导宗教。

然而,在西藏地区,格鲁派的发展却是一波三折。噶举派作为藏传佛教另一支重要的派别,受到西藏地方政权的支持,格鲁派发展十分艰难。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五世达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