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急,我家孩子也曾是中等生
825200000029

第29章 起跑线上比什么 (2)

这次谈话以后,我很注重教育路路的策略,我会特别注意保护和激发路路的好奇心。对待路路的问题,即使我知道答案,也会尽量理智地克制住脱口而出的冲动,然后与他一起去探索。比如路路问我蜜蜂住在什么地方,我不会直接告诉路路是蜂房,而是和路路一起“跟踪”一只小蜜蜂,直到那只蜜蜂回到家,路路自然知道蜜蜂住在哪里。而且在“跟踪”的过程中,我还可以趁机告诉路路很多有关蜜蜂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教育策略,我发现路路果然很少再重复问同一个问题了,而且有时候,走在路上看见什么,引起他回忆时,他还会忽然念叨起那些我曾经教给他的知识。看来,尽管有爱,教育还得讲点策略。

家有中等生小提示

成绩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中等生成绩虽然中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求知欲应该受到“中等”的待遇。可以说,越是成绩中等,父母越要关注孩子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当孩子因一个问题迷惑而询问父母时,即使知道答案,也要克制住脱口而出的冲动,尽量给孩子留下思考、讨论的空间。记住,对孩子的提问,父母最好总是以“让我们一起去……”开头。

倾听,给孩子尊重

你还能像孩子小时候那样知道他那么多的小秘密吗?他还经常跟你说学校里发生的好玩的事情吗?你们是不是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如果这些问题都发生在你的身边,那么自问一下,你跟孩子有多久没有聊过天了?你是否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

“每当我和爸爸的意见不一致时,他都以势压人,不让我说话,报兴趣班的时候都不过问我,直接就给我报了。”“我妈也是这样,从来不愿意听我说话,也不允许我插嘴,她总是说‘小孩子懂什么?学这个以后有好处。’”“就是,有好处能怎样,我又不喜欢,我妈要是喜欢的话那让她去上好了,我就不去上。”几个孩子在一起唧唧喳喳的,都在说自己父母的不是之处,语气里流露出对父母的不满。我静静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而就在转角之后听到几个妈妈们的交谈:“你说我们家孩子都在想些什么啊,给他报的兴趣班也不去上,回家就待在房间里,也不和我们聊天。”“是啊,我家孩子也这样,小时候天天‘妈妈妈妈’地喊,现在几乎都不怎么跟我说话。”我一边走着,一边想着刚刚听到的两种不同的话语,内心不由自主地感慨起来,因为缺乏交流和沟通已经是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

楼下的小王经常跟我诉苦,说孩子一点也不听话,让他去上兴趣班每次都拖拖拉拉,有一次小王因为有事没有去送他,结果没过多久老师就打来电话,询问孩子为什么没有来上课。结果小王着急得工作也没做好,就急急忙忙找孩子去了。为了这事,他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抱怨,终于有一次我问她:“你了解孩子吗?你知道他想要什么吗?”然后小王愣愣地看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很多家长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都会觉得奇怪:“我一手拉扯大的孩子,怎么会不了解呢?”其实不然,这里说的了解,并不是停留在一般表象的了解,而是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动态的了解,它包括孩子所处的大小环境(社会、学校、家庭)对他们有哪些影响;孩子心灵深处会藏着哪些为大人所始料不及的奇思妙想,以及什么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路路刚上小学,我因为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给路路报了钢琴班和美术班。平时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周六、周日上午上钢琴课,下午上美术课,等到他四年级的时候,当我准备继续给他报兴趣班的时候,他却很严肃地跟我说:“妈妈,你能听我说一句话吗?”“什么话,你说?”我心不在焉地回答他。“我不想学钢琴和美术了,我想学我自己喜欢的。”我看着平和、充满期待眼神的路路,再加上路路爸的支持,默默地点了点头。

兴趣是孩子的兴趣,他们想要学什么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父母们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愿望,于是从小就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上完学校里的文化课之后,还要接着上兴趣班里的课,孩子在这种模式之下成了学习机器,久而久之就会因为和自己兴趣不搭而产生逆反心理,和家长的矛盾也日渐增深,变得不愿和父母说话,甚至在家时常争吵。其实,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倾听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倾听孩子的心声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父母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让孩子拥有自我表达的空间,同时也会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许多父母虽与孩子朝夕相处,却对他们并不了解,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也是大包大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不考虑孩子内心的想法,这种不听取孩子心声的做法很难让孩子言听计从。孩子眼里的世界和成人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不能耐心、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就难以理解他们。即使我们能用威严镇压孩子一时,也不能镇压他一辈子,孩子总会有反抗的一天。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难有效地应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在路路说出想法的那一天,我才意识到,原来学习了好几年的钢琴和美术并不是他的兴趣所在,脑海里回想起这几年路路去上兴趣班的情形:上课的时候经常迟到,回到家也没看见过他练习,一个星期就周六、周日上课的时候摸一下钢琴和画板,平时照样在学校踢球踢到很晚。

路路爸曾经跟我说起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在成名之后被他的高中母校邀请回去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作一次讲座。在谈到谁对他影响最大的时候,他的答案不是一直陪伴着他的母亲,而是市医院里一位已经退休的医生。当时全场哗然,大家都彼此疑惑地看着,都想知道这背后都发生了什么。原来这位画家的母亲曾经是一位终生都没能成名的钢琴家,于是她的愿望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名优秀的钢琴家,但是在孩子10岁的时候,医生告诉她,她的孩子手部骨骼出现问题,今后不能再弹钢琴了。当时这位母亲几乎痛不欲生,而孩子再也没有触及钢琴。十几年过去了,当时那个无法弹钢琴的孩子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但他的手当初并没有出现问题,只是他不喜欢弹琴,喜欢画画,但他的妈妈丝毫不顾及孩子个人的喜好。于是,孩子就私下找到医生上演了一场“苦情戏”。听完这个故事,我开始觉得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么的重要。很多家长就像故事中的母亲一样,强行把自己的意愿加在孩子身上,没有关注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画家当时没有很机智地采取了这么一个迂回的方法来让母亲放弃,那么很多年以后可能他也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倾听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和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聊聊天,听一听他们的内心是怎么想的就好。有的时候,父母的意愿并不代表孩子,而孩子内心的想法若是不能及时传递给父母,那么就很容易造成隔阂,引起家庭里不愉快的发生。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可以帮助父母打开孩子那扇一直关闭着的心门,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也让整个家庭都充满了温馨的气息。

家有中等生小提示

平时大人忙工作,孩子忙学习,亲子之间恳切谈心的时间本来就不多,于是一家人在一起进餐的好时光,就会成为交流的好时机。有些父母本想好好听听孩子的想法,可是听着听着就觉得孩子的想法跟自己的完全不相符,于是就火冒三丈,原本是倾听孩子心声,结果却变成了对孩子的拷问和教训,如此一来,更加深了彼此的误会。在倾听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放松心情,安安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说完,不要随意中止、打断话题,等到孩子说完之后再适当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若孩子一直坚持,那就按照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不要强行压制孩子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

给孩子一点“冷”教育

“冷”是一个淡漠、冰冷的名词,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却非常好用。孩子无缘无故发脾气了,冷处理;孩子太兴奋了,想办法让孩子冷静。孩子因神经系统发育以及对世界认识不完全等原因,很容易出现头脑“发热”等情况,适当地让孩子冷一冷,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星期五的晚上,路路坐在沙发上吃水果,看电视,而我正在电脑前查询资料,偶然看到一位教育专家的博客,博客里记载了她和女儿的点点滴滴的小故事,其中有自豪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我看到的那篇是她女儿和女儿同学的故事。

那位教育专家的女儿13岁,每天早上起床后自己做早餐,自己整理去上学,而她的爸爸妈妈可以继续睡一会儿。一天天气骤然变冷,女儿依旧自己起床做早餐,打理衣物上学,等她妈妈起床上班的时候才发现,当天天气骤然变冷,需要多穿一件衣服才能保暖。不过,这位大意的妈妈并没有想到女儿是否添加了衣物,而是自己添加了一件长衣上班去了。当天下班后,女儿已回到家里,见到妈妈非常高兴,愉快地与妈妈分享学校一天的见闻。女儿跟妈妈说:“今天不是变冷了吗?我们班那个莉莉竟然因为妈妈没给她准备厚衣服,就问她妈妈‘是我亲妈妈吗?’你说搞笑不搞笑。”

听到这里,那位专家才猛然醒悟,竟然不知道女儿有没有添加衣物,她赶紧问女儿,结果女儿给了她一个放心的眼神,说自己早添加了衣物,而且还专门换了一双厚一点的鞋子。那位专家稍微放了一点儿心,不过又很担心自己的女儿也会像那位同学一样埋怨妈妈,于是她小心地问女儿,会不会觉得妈妈太不近人情了?没想到女儿根本就没这样想过,她甚至还以一个孩子的观点嘲笑了那位同学一下,她甚至觉得那位同学那么大了,竟然自己不知道要添加衣物,还要妈妈提醒,真是奇怪。

这件事原本就这样过去了,但那位专家却在这两个孩子截然不同的态度中看到了问题:为什么那位同学的妈妈,辛辛苦苦为孩子忙了十几年,什么都为孩子准备好,而孩子就因为一次没有提醒她添加衣物而质疑是不是亲生母亲呢?自己从未为孩子如此做过,甚至在孩子的生活上做了“甩手掌柜”,孩子反而没有埋怨、质疑母亲呢?最后专家也提出了疑问:到底怎样做才是一个孩子心目中的好妈妈呢?

我把这篇博文当成一个笑话讲给路路爸听,路路在旁边也伸长了耳朵,当我开玩笑一样的问路路:“为什么那个什么都给孩子做的妈妈却得到了那样的结果?”路路啃了一口桃子,笑着说:“让她妈妈服务得习惯了呗!”说完这句话他自己先“嘿嘿”地笑了。我看着路路嬉笑的样子,问他:“你还记得,你10岁那年,妈妈为什么和你冷战吗?”路路一脸茫然地问我:“还有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我给他讲了他10岁时的一件事。路路10岁上四年级,成绩有一点点儿提高,那时我和路路姥姥费尽心力地照顾路路的饮食起居,所以他在这方面从来没有操过心。10岁的路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原本是好事,但是很多时候开始挑路路姥姥和我的刺,认为我们这个东西没给准备好,那个东西没给准备好。那年初秋,路路姥姥很好心地为路路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运动服。那套运动服样式确实有些过时了,一般我都不会给路路穿,那次姥姥看见了,老人觉得这衣服没有坏,也没有其他的不好,就放在路路的床头了,然后就去给一家人准备早餐。

结果那天路路起床起晚了,比平常晚了20分钟,当他知道自己起晚了之后,脾气就来了,唧唧歪歪生气姥姥没有叫醒他,害他要迟到了。姥姥赶紧为他准备洗漱用具,他一直发脾气,拉着个脸,也不和姥姥说话,也不说谢谢。姥姥叫他吃早饭,他也不吃了,到自己房间穿衣服时,发现床头的运动服是那件不好看的,大发脾气,当着姥姥的面把姥姥给准备的衣服扔到了地板上,而且还说了一句特别伤姥姥心的话:“你什么都不知道,以后别住我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