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天堂
966400000018

第18章 “苏”是地球人的向往(3)

“小巷使双脚越走越深,城河让橹桨越划越远……”苏州人从此有了从容、内敛的天人合一的意境——心灵的和自然的。

但他们又马上发现,从容太多了就会散乱,内敛过甚便是闭塞,于是苏州人立即给自己提了个醒——我的祖先们开始在小桥流水人家旁和巷子的端头与城河的岸边修起一座座高高的寺塔,好让自己随时随地抬头知道天外的更大世界。于是,苏州人在有了小桥流水人家和巷子与城河,又添了一座座高耸的寺塔之后,便实现了平远、深远和高远的全部……于是,他们的自然家园和心灵家园都成为了“现实之最美”。

现在我有了一个重要发现——对故乡苏州的本质认识:你看,苏州人为什么把城市的商标注册为那座雄伟的虎丘了!那是他们在暗示一种登高远望、永不止步的追求和心境以及一览世界的胸怀。

“先见虎丘塔,再到苏州城。”这句旧时俗语,我听后,觉得似乎还应有一句:欲知苏州城,先登虎丘塔?!

是的,你想真正了解苏州和苏州人,就必须站在一个高度。

那一天,我来到繁华热闹的观前街,在街道中央被一个新景观所吸引:一座印有2006年十佳“新苏州人”手印的纪念墙,巍然屹立在那里。它用坚硬的青灰色金砖做底,墙端十双烫金的手印散发着灼热的光彩,令游人无不驻足仰望。古时有帝王名人碑刻匾额,有捐建寺庙者的铭记;时下有星光大道明星足迹,有官员题字墨宝。但为外来的打工者群体“树碑立传”,苏州是首创。一如媒体所评论的那样,外来创业者用自己的双手,为苏州这座城市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是一种见证,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站在“新苏州人”手印纪念墙面前,我感慨良多:这墙不仅仅体现了苏州市政府和人民对“外来工”这一群体的尊重和感激,也折射了我的父老乡亲们的一种胸怀和境界,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未来的一种最明智的选择。

因为这座手印墙,我随即获得了一个数据:至2008年,苏州本地户籍人口与外来务工和外来创业者的总人数之比正好是1∶1。也就是说苏州现在有两个600万,一个是本地户籍人口600多万,一个是在此工作和生活的“新苏州人”约600万。

呵,我一下感觉对自己的故乡、对现在的父老乡亲们不再是那么的熟悉了!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都是“苏州人”。

“新苏州人”,这是多么亲切而新鲜的名称。

“我愿意带着家属、孩子和亲戚迁移到这里,就是因为这里的政府和老乡不把我们当外人。”一位在我故乡小镇上安家落户十余年的河南籍老乡这样对我说。他就住在我妹妹家的对面,他说他现在已经把20多位亲戚从河南老家带到苏州工作。“有四家户口也迁来了。”

这就是我的新老乡。望着他坚实而宽阔的背影,我想到了另一个原籍河南的新苏州人,他叫罗延银,是前年“五一”期间我们一起参加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劳模表彰”大会认识的“苏州老乡”。现年刚40岁的罗延银,老家在河南商城县,1992年他来到苏州务工,1997年他被聘为苏州城市排水服务公司疏通班的管道养护工。2006年,他以最高票当选为苏州市首届“十佳新苏州人”之一,并成为苏州有史以来首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农民工。

“罗延银是我们苏州人的光荣和骄傲。”这话是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同志对我说的,从他的表情和语气中我感到了一位领导者的真情与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