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佛陀: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这六个字,修行之人要牢记
866259

佛陀: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这六个字,修行之人要牢记

读书号2023-05-10 13:16:200

全文精华,耐心阅读

人们常常认为,说到佛法、就与行善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释迦牟尼佛并不提倡做好事。

还有,很多真正得道的高僧,对佛理的理解是正确的,不主张行善。

“善行”是凡夫不明佛法精髓,歪曲佛经,天天说“善行”“福报”,在乱世中。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是《六祖坛经》上说的。

“不思善不思恶”的心,是指真心,真心就没有善恶,讲善讲恶是普通心,它是相对的,有善就有恶,有恶就有善,这是一般众生心。

《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明确告诉世人,一切世相就是梦幻泡影,不可执着。

同时佛教又教导佛弟子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任何坏事都不做,任何善事都要做。

于是,有人反问:既然佛教强调“不执着”,为何许多学佛修行人又执着行善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这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反问。

殊不知,学佛修行过程中对善念善行的“执着”恰恰是为了后来证到“不执着”而铺垫的。

没有这种初始时对善念善行的执着,也就无法证到后面不执着的成就了。

所有一切主观上去做的事、究其本质,不过梦幻泡影,不过镜花水月,不过海市蜃楼。

佛祖不主张有意去干什么事,包括善事;因为那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修行者来说,要想成佛,首先要“懂法”,这个法,不是指法律,是指佛法。你懂佛法了,领悟了、顿悟了,就是佛了;

不是整天去干些没意义的事情。

我们种下善念、善行得到善果,就积累了福慧资粮,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从执着再进入到不执着的境界。

但是在进入这种“不执着”之前还是先要多行善,当行善成为我们日常的一种习惯时,也就没有“执着于善”的念头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本质如此。

有的人为了获得“福报”,去行善;

认为可以带来好事、好报。

孰不知,有的时候行善未必可以带来好报,反而会带来灾祸、麻烦。

我们在行善的时候不可起分别心。

意思是说,我们不要有意识地去选择去对个别人做善事。

比如,你看到一个人,你看到他有麻烦,你会出手相助,而你看到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你会选择无视,然后离开。这样的行为就是起了分别心。

在佛教的观念里,这是不可接受的,不管是什么人,有难时,我们都应该义不容辞地伸出援助之手。

你不能按照自己的喜欢,去做一些人为的选择,去做一些不同的好事,那样对你的阴德、福报都不利。

经常可以看到听到人们行善,却收获的是恩将仇报,反咬一口。

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这些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故事,不仅仅是寓言,更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

总有人为了一时的利益,忘却了良心,耍一时的聪明,遭一世的报应。

恩将仇报的人,为了自己想要的,往往因小失大,失去人们的信任,自认为是聪明的,其实是最最愚笨的行为。

所以说,你施了恩,就不要图报答,而且往往是“仇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的;可是很多时候善未必有善报。

至于“恶报”,那是因果关系、因果报应,是必然会有的。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论修行还是怎样,要做的是:“不思善,不思恶”。既不行善,也不干坏事;

这样,才是佛祖的本意,才符合佛法精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