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律《登兖州城楼》读记
杜甫五律《登兖州城楼》读记
(小河西)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据杜甫《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杜甫父亲杜闲的终职为兖州司马,时间当为开元最后几年。此诗当作于期间,具体作年难考。兖州在今山东济宁,唐时隶属河南道。【《元和郡县图志》卷10:“兖州,鲁郡。中都督府。…武德五年,讨平圆朗,改鲁郡置兖州,贞观十四年,改置都督府。”《旧唐书-地理志》:“兖州,上都督府。…天宝元年,改兖州为鲁郡。乾元元年,复为兖州。”】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东郡: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前106)在全国设十三州,兖州为其一。东郡为兖州所辖郡之一。秦、汉东郡治濮阳。北魏、北齐、北周郡治滑台城。隋废。《送李邕之任滑台》(唐-李隆基):“汉家重东郡,宛彼白马津。”
趋庭:《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鲤,孔子之子伯鱼。后因以“趋庭”谓子承父教。《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唐-王维):“旧里趋庭日,新年置酒辰。”
海岱:指渤海和泰山。二者都在青州境内。《拟古诗》(南北朝-鲍照):“海岱饶壮士,蒙泗多宿儒。”
青徐:青州、徐州。《后汉书-齐武王縯传》:“今赤眉起青徐,众数十万。”
大意:俺来兖州看望父亲期间,初次登上兖州城楼放眼远眺。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伸展到青州和徐州。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嶂:如屏障的山峰。《广韵》:“嶂,峰嶂。”《渔家傲》(宋-范仲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孤嶂:孤立的山峰。此指峄山(济宁邹城东南)。《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此“东山”即峄山。
秦碑:秦始皇登峄山时命人所记的歌颂功德的石碑。《史记-秦始皇本纪》(汉-司马迁):“始皇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山川之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五次东巡,登临的第一座山即峄山,并在山上立下第一块记功碑,由丞相李斯以小篆撰写。
鲁殿:鲁灵光殿。由汉景帝子鲁恭王在曲阜所建。《鲁灵光殿赋》(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者,盖景帝程姬之子恭王余之所立也……遭汉中微,盗贼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隳坏,而灵光岿然独存。”后因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古意:思古之意绪。《赋得长城斑竹杖》(唐-李频):“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怀灞上游》(杜甫):“眼前今古意,江汉一归舟。”
大意: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山峰仍然屹立,鲁恭王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俺从来多有怀古伤感之情,在此城楼远眺,感慨万端独自踌躇。(“古意”承“秦碑”。“临眺”承“纵目”。)
此诗首联点题。因看望父亲来到兖州,初次登兖州城南楼。次联写登楼远望所见。泰山东海浮云相连,平原旷野一望无际。三联写登楼所思。想到了峄山的秦碑想到了曲阜的鲁灵光殿。这个当年可与长安未央宫、建章宫比美的鲁灵光殿早已荒废,只“余”下一座荒城。当然秦碑尚“在”,但秦朝二世而亡。“孤”立于峄山的秦碑早成为后世劝诫好大喜功的反面教材。比杜甫略晚的诗人张继在《读峄山碑》一诗中写道:“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杜甫或许也是这个意思,只是更加委婉含蓄些。末联表达庆绪。自己常有怀古伤感之情,今天目睹壮丽的山海辽阔的平野,想到不远处的秦碑鲁殿,又不仅动了感情,独自“踌躇”起来。杜甫没告诉我们他“踌躇”啥。他只是告诉我们“秦碑”尚在,请后人切忌好大喜功。“鲁殿”已荒,也请后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时三思而行。
杜甫作此诗时正逢大唐盛世。按理没啥好踌躇的。但此时虽为盛世,已埋下安史之乱的种子。玄宗在开元中之后,日益好大喜功。开元二十三年(735)李林甫任宰相是重要标志。开元二十四年(736)已不受重用的张九龄给玄宗送了《千秋金鉴录》作为生日礼物,也颇有意味。年轻的杜甫未必了解朝廷的整体状况。但朝廷的腐败,皇帝对内对外的好大喜功也不一定就没一点感觉。
- 0000
- 0000
- 0002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