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东顾,勤奋好学,品行端正,在邻里间有很高的威望。他待人接物,和蔼平易,从不恶声恶气,给人脸色看。有一次,邻居夜里喝醉了酒,到他家门前骂街。仆人告诉娄东顾,娄东顾说:“他骂他的,与我有什么关系?”醉人又指名道姓地骂他,仆人又告诉了娄东顾。娄东顾说:“同名同姓的人多了,怎么知道他骂的一定是我?”丝毫也不在意。邻居酒醒之后听说此事,非常惭愧,登门道歉。娄东顾好心宽慰他,对他很有礼貌,当时人们被他的美德所感动,互相劝戒,一心向善。
韩琦、富弼、娄东顾等人可谓大度之至,大度为他们赢得了好名声,更重要的是感化了一批人。
5. 正直——最美的品质之花
正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一个人的精神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根本。
处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中,人们不知疲倦地寻找理想的人才。然而,伯乐们将目光放在什么地方了呢?他们是关注被选对象的智商、外表还是实际能力?三者都很重要,但除了这些以外,伯乐们还希望这个人才具备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具备了这个因素的人就好像有了神仙帮助,他的能力会超水平地发挥。这是什么因素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直品质。
正直是一种标准,或者称作是识人的标杆、标尺。拿这个标杆衡量人的行为、品格的高下,为人的优劣会立时显现。在此标杆之上,我们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受人尊敬的人,也可以获取长久的成功;在此标杆以下,会显得猥琐、渺小,纵然是偶得一时风光,但总是不能长久。
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正直的人,实际就是有信念、懂原则的人。只有正直的人才是有良知的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知,才有可能位于正直者之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美国部队正在设法冲出敌人的包围,就在这时,一位美国陆军上校和他的吉普车司机中士拐错了弯,迎面遇上了一支德军的武装小分队。于是,两个人立即跳出车外,就地隐藏了起来。中士躲在路边的灌木丛里,而上校则藏在路下的水沟中。
其实,刚开始德国人只是发现了中士,向他的方向开火,并没有发现上校。但是,上校却跳出来还击。勇敢的上校就这样被杀害了,中士也被捕入狱。上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在他的心中,尽管没有任何人勉强他,正直无私的精神也比他自己的安全重要。这件事让这位中士难以忘记,当他再次回到美国时,便对人们讲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很多人认为,正直是一件很难的事,一种艰难的活法,也很难真正做到。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正直的人站在我们面前时,才显得有力,才能让我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仰慕感。
正直者可以做到心地坦然,使自己轻而易举地化解生活的波折和事业的挫折。
林肯在1858年参加参议院竞选活动时,他的朋友曾经警告他不要发表某一次演讲。林肯答道:“如果命里我会因为这次演讲而落选,那么就让我伴随着真理落选吧。”他是坦然的,虽然最后他确实落了选,但他也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而是又重新振作了起来。两年之后,他就任了美国总统。
正直还可以给人们带来友谊、信任和尊重。正直者理所当然会成为公众崇拜的偶像。美国曾经数度评选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从结果上来看,名列前茅的人,并不是才能出众的,他们往往是以正直的品格取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亚伯拉罕?林肯、华盛顿总是榜上有名。而中国最近几年推选的感动中国的人物,有很多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良知和正直才入选的。
正直是最美的品质之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孟子笔下正直的人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千古绝唱锻造出正直的铁骨铮铮。
正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可以让人在生活中变得出色。正直,也是人的一种生存态势。就像是一块纯净而又有棱角的玻璃,不管放在哪儿都是洁净、透明的。
6. 真诚架起友谊之桥
真诚的全部道德力量在于真情与诚实的凝聚,在于正直与无私的结合。在物质文明比较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推心置腹的真诚态度,提倡互信的精神文明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对此,很多有识之士从内心呼喊:人与人之间应该架起真诚的桥,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点真诚,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真诚互信的。
真诚犹如人生旅行的一张通行证,它是一种让人信赖的信物,它是一种让人怀念的信物,它是一种让人感觉亲切的信物。在人际交往中如果缺乏真诚,就等于缺少了车辆,缺少了帆船,缺少了桥梁,缺少了纽带,社会无法将你送往成功的彼岸,无法将你送往胜利的山巅。而一个人如果有了真诚,就会变得心胸宽阔,心地善良,心底坦荡。
东汉时期,曾经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阎敞,一个叫第五常。两人来往密切,交情深厚。特别是阎敞,人品端正,诚信无私,深得第五常的敬重。
有一天,第五常来到阎敞家中,说道:“阎兄,小弟奉命调京城供职,因路途遥远,且限日到京,行程匆促,携带钱物很不方便,我想将一百三十万贯钱先寄放在兄长这里,以后再来取,您看行不行?”阎敞急人之所急,满口答应,说道:“你放心,我一定代贤弟妥善保管,你什么时候来取都行。”于是,第五常就把一百三十万贯钱送到了阎敞家中,阎敞当面把钱封存好。
第五常起程赴京那天,阎敞十里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临别时,第五常说:“那笔钱阎兄如果需要用,您尽管用就是了。”
天有不测风云,第五常到京后不久,京城突然爆发了一场瘟疫。第五常一家不幸染上此症,先后死去,只留下了他的一个小孙子。第五常在临终前对他的小孙子说:“我有三十万贯钱,寄放在家乡你阎敞爷爷家中,你日后可以取来维持生计。”
第五常的孙子记住了爷爷的话,知道他在家乡的阎敞家中寄放了三十万贯钱,但当时年幼,路途又远,无法去取回这笔钱,只能靠他家在京的亲戚朋友接济度日。
十几年过去了,第五常的小孙子长大了,这才返回故里。为了安置家业,他想去找阎敞取回爷爷存放的钱,但心里总觉得口说无凭,手中没有任何凭据,这么多年过去了,能拿得到这笔钱吗?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拜见了阎敞,说起爷爷第五常,阎敞才知道他原来是第五常的孙子。
阎敞听说了第五常一家的不幸,回想起过去两个人的友情,百感交集,为朋友哀伤。第五常的孙子还没有启齿问钱的事,阎敞就对他说:“你的生计暂时不用发愁,你爷爷有一百三十万贯钱寄放在我这里,你现在可以拿去用。”
第五常的孙子一听,着实吃了一惊。他将爷爷临终前的话说了一遍,问阎敞说:“您老人家是不是搞错了?没有那么多,只有三十万。”阎敞忙说:“没有错,没有错!孩子,我估摸是你爷爷在重病之际,头脑兴许不清醒,把话说错了。”说着,忙到储藏室将第五常当年寄放的一百三十万贯钱搬了出来,亲手交给了第五常的孙子。第五常的孙子接过钱来,含泪告辞。
人与人之间有了真诚,便有了互信的沃土,便有了融洽的氛围,便有了友谊的桥梁,便有了关系的和谐。只要有真诚存在的地方,那里永远阳光明媚,只要人们和谐共处,每个人都会自由地呼吸、生活。
我们崇尚真诚,对待朋友要真诚,对待异己更需要你付出加倍的真诚,这才有可能化敌为友,使敌人成为自己的朋友。
7.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做人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壮志凌云,气冲霄汉。诸葛亮以“宁静以致远,淡泊而明志”为座右铭,是说人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在人们看来,壮志凌云和淡泊名利似乎自相矛盾。刘禹锡的《陋室铭》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讲的都是淡泊名利、回归田园、淡化理想。但这两点其实并不矛盾,而且还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当今社会,个人的名利得失比之于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要有更加宽阔的胸怀和更加高远的志向,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古代先贤尚且可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我们现代人更应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我是一个普通教师,教学平平,工作一般,不够推荐院士条件,我要求把申报材料退回来。”1999年,马祖光得知学校把为自己申报院士的材料寄出后,就十万火急地给中科院发出这样一封信。他的理由是很多比他优秀的学者还没有成为院士,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话发自内心。
2001年,新的院士评审规则要求申报材料必须由申请者本人签字,马祖光却拒绝签字。在申报期限的最后一天,原校党委书记李生只好以校党委名义到他家做工作。
“我年纪大了,评院士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应该让年轻的同志参评。我一生只求无愧于党就行了。”马祖光还是不同意签字。
“你评院士不是你个人的事,这关系到学校,是校党委作出的决定。你是一名党员,应该服从校党委安排。”李生接着他的话题聊起了学校的党建工作,这激起了马祖光对入党以来的美好回忆:“我这一辈子都服从党组织的安排……”李生赶紧接过话头:“那你再听从一次吧!”
“迂回战术”奏效了。马祖光勉强签了字,半天不吭声。申报后,马祖光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他说:“第一是党的教育和培养,第二是依靠优秀的集体,第三是国内同行的厚爱。”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中科院审阅马祖光的院士推荐材料时,产生了疑问:作为光学领域知名专家,马祖光的贡献有目共睹,可许多论文中他的署名却在最后,为什么?
哈工大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胡孝勇说:“他为别人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花了大量心血。他依据每个人的特点,把争取来的很多课题分出去,让别人当课题组长。马老师没有半点私心。”
哈工大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月珠说:“马老师从德国回来后,把自己在国外做的许多实验数据交给我测试。测试后完成的论文他改了三四遍,我便把他的名字署在前面,他一口回绝,最后他的名字还是排在最后。”
几乎每一篇论文的署名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别人把马祖光排在第一位,他立即把自己的名字勾到最后,改过来勾过去,总要反复多次。
2001年马祖光评上院士后,学院给他配了一间办公室,并要装修。马祖光急了:“要是装修,我就不进这个办公室。”最后不但没进去,他还把办公室改成了实验室。马祖光和六名同事们挤在一个办公室里,大伙说太挤,他却说:“挤点好,热闹!
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正如马祖光所说:“事业重要,我的名不算什么!”
正确对待名利,一个人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应该清醒地看到:个人的力量和作用是有限的。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国家和人们。
李白曾在《将进酒》中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圣贤之所以会寂寞,因为他们志存高远而淡泊名利,因为他们高调做事却低调做人。空虚者是没有理想、无所期盼的;落寞者是有理想有期盼而不能实现的;苦闷彷徨者是能实现而不能把握的。这些,都是他们不懂人生所要经历的几大境界,也不能正确适度地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造成的。
性格豪放者心胸必然豁达,壮志无边者思想必然激越,思想激越者必然容易触怒世俗和所谓的权威。所以,社会要求成大事者能够隐而不发,高调做事,低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