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道咸至同光时期
成都会馆公所在乾嘉之后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已知建设年代的清代会馆公所中,7家是这一时期建立的,随着白莲教起义等问题带来的影响,会馆公所的建设高峰已消退,但这一时期会馆公所仍有所发展。会馆的宗教色彩减弱,更加公开化,会馆公所直接以其真实名目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如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对成都会馆公所做了详细的记录。另外,会馆公所的宗教功能与祠祀身份被掩起后,其经济功能进一步彰显出来,更多地倾向于商业协调、互助等公众服务。在城市恢复早期,出现的会馆大多以联络乡情及互助为主要功能,其主要活动一般是设立义冢、资助回乡等等,如乾隆六十年盐茶道王启焜倡修的浙江会地小天竺,其主要功能就是"举葬会盖仿古周礼,四闾为族使之,相葬遣意,斯举也,族师闾长所不及施之,令行数千里外众力共擎之谊"。而后期的会馆很多以公所的名目出现,其功能转向规范和协调同业的关系,参与城市管理,扩大影响力。我们看到行业公所中有川东机坊主行会--川东公所、酱园公所等都建于这一时期。
一些会馆也在原会馆名加上了公所名。如贵州会馆旁有了黔南公所,安徽会馆此时又名皖江公所。改名意味着其功能的变化,由原来的聚会联谊功能更多地转向了经济功能。此外,还有除会馆之外又新修公所的。如陕西会馆之外道光年间又在北门出现了陕甘公所,湖广会馆之外又东丁字街又出现了两湖公所,安徽公所也在东门出现,与安徽会馆分立。这些在道光年间新出现的公所的作用和江南其他城市作为行商会所的功能完全不同,是官绅们新建的,过去的会馆在乾隆之后逐渐被其本地商人控制,特别是道咸之后,中小商人占据了会馆的主要资源,而官员们也为了突显身份,另修小规模的公所以作为本地宦川人士的休闲聚会场所。这种现象说明:一方面成都城市经济在乾隆后更加繁荣,过去由官绅和大商人主宰的各地会馆变成由中小商人占据更多份量、公选"会首"主持会馆的局面;另一方面说明四川作为内地城市,官绅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沿海城市那样密切。
这种演变是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活跃的必然结果。会馆的功能由感情因素发展到经济因素,由同乡之间的互助、同籍官坤之间的联谊发展到由同乡、同行商人间提供规范竞争,由保护外地移民、外来官坤士子,避免其在异乡受排斥、孤立无援发展到联合同乡、同行商人与地方官府及土著周旋。
二、清代成都会馆公所的分布
成都的会馆公所在城内的分布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多分布在商业区集中交通便利的区域;二是分布在官署衙门等权力机关的周围。
成都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接近对外交通路线的地方,如成都城墙的东门、北门、南门的入口干道以及在金水河的两岸。成都东门是成都与重庆的陆路交通起点,也是长江水道经金水河进入成都的入口之一。因此在东门水道入口所经过的东大街附近,由于储货运输的服务最为便利,成为会馆公所最为集中的地区。城内商业繁华之区也集中在这一带,在商业场、东大街、总府街、湖广馆街、提督街、大小什字、盐市口这一区域直到今天仍为城市商业中心区,湖广会馆、广东会馆、金玉街的浙江会馆、棉花街的广西会馆、江西会馆等等,西江公所、两广会馆、江南会馆也都集中在这里。而在会馆分布最为集中的这一带,也是成都旅馆众多,高等茶社、戏院、商铺最为集中的区域,服务业与商业的密集使这一区域成为清代成都最为繁华的商业区。
另外,金水河也是成都城内重要航道,外来客商就近投店,城市市民生活所需粮食燃料也可水运入城,便商便民。在清代成都,金水河沿岸一直是成都商业和手工业重要的集中区域,也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故陕西会馆、两湖公所等会馆公所都分布在这里。
会馆公所也集中在北门一带,清代北门外商业十分繁荣,橹声不断,一派繁忙景象。成都大规模建设工程建筑所用的木材,在成都油水河畔的上河坝、水津街进入成都市场,这里形成了成都最大的木材市场。木行、水运行的公所会馆都在北门。北门的繁华不仅仅是商业带来的。这里是由成都向东北经德阳、绵阳、梓潼、昭化、广元到陕西的出口,自古以来它就是成都通往北方的官路,在清代,整个西北省份及中央与成都的交往都系在这条川北大道上。因此,我们看到,官办会馆在北门附近为多,如贵州会馆、陕甘会所、云南会馆等都在北门,北门是连接北方官道的入口,迎接圣旨及重要官员入京皆在此道,而这些以本籍官员联谊互助之所的官办会馆集中在此地更为方便。因此北门附近成为官办会馆的集中地之一。
此外、在这些会馆公所的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掌握城市命脉的各级重要官署衙门的周围聚集着这些会馆公所,如布后街上的河南会馆、燕鲁公所、湖广会馆、福建会馆都簇拥着布政使司,同时在会馆公所所形成的商业圈内还有按察使司、总督府、提督衙门等重要的权力部门。这种现象形成不是偶然,会馆大多是官商合办,许多会馆早期的创建也以官办开始,后期才变为官商合办,即使是商人会馆也需要官府的庇护。
一些会馆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会馆所在的街道开始以会馆命名,而旧名开始消失。如江南会馆所在的街为江南会馆街,燕鲁公所所在的街为燕鲁公所街,湖广会馆所在的棉花街被湖广会馆街取代,贵州会馆所在的东玉沙街被贵州会馆街取代,山西会馆所在山西会馆街,金玉街后因这条街集中了江西、浙江、广西会馆后被三道会馆街所取代。同时会馆也改变着城市的功能分区,会馆集中区使商业更加繁华,商业中心在会馆公所的发展中开始形成。
三、成都会馆的种类
会馆公所的种类繁多,从建置看,有的会馆公所规模宏大,有正殿、附殿、戏台、看楼、义冢、议事厅,有的会馆公所仅为一小室,以供一神或数神为满足;从经费来源看,有官捐、商捐、喜金、租金、抽厘、放债生息等名目,各个会馆公所又各有侧重;再从内部管理看,有的是官绅掌印,有的是商人主管,有的还可能是手工业者或农民自理。成都的各省会馆公所中"以福建为最壮阔,以河南会馆为最狭小。基金以福建、山西、浙江、陕西为最富,其余规模亦多宽广美备者"。
会馆的种类一般分为同乡人的会馆和商人的会馆,也有人把它们分成会馆与公所,但在成都会馆的各种种类与江南的城市不同,界限非常模糊,城市呈现出多种会馆公所并存的兴旺景象,并且各种会馆公所的界限日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