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小时候很可爱,也很惹人喜爱,可是不知从何时起,他学会了发脾气,而且变得极为固执。无论妈妈和他说什么,他都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一个“不”字,就连平时最爱吃的巧克力,当妈妈问他要不要吃时,他也会说不吃。每次东东想干什么或想要什么时,父母必须立即给予满足,他根本就不容父母说话,为此,爸爸没少批评他,但也无济于事。
孩子对父母产生的对抗性的消极心理,是孩子逆反心理的具体体现,表现为父母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偏不做,而父母不让他们做的,他们却非做不可。孩子的这种逆反心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有时候,可接受范围内的叛逆行为,是和孩子的年龄有关系的,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孩子有少许的叛逆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认为他是学坏了,应该像以往一样关怀他、教育他,到了某个阶段,这种叛逆行为就会自动消失了。
矫正孩子叛逆的倾向,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耐心了解孩子的想法
大多时候,父母都应当超越自己的角色,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观察孩子叛逆的根源,因为有时候孩子叛逆的根源是在父母身上。父母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做孩子的榜样;如果原因是在坏朋友身上,就应对孩子讲明道理,禁止他们再和坏朋友来往。很多父母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但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因此,父母应该在必要时超脱家长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交流,耐心了解孩子的想法,从不同角度对待孩子,从感情上、从事件因果上与孩子达成一致,做一些适当的让步。
【2】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父母不要轻易地对孩子说“不”。当孩子们产生自我意识后,他们就希望自己和大人有平等地位,对大人的要求也是有选择的接受。此时,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应轻易干涉。如果需要孩子必须顺从的话,也不应用强制或命令式的口吻,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让他自己做出选择。对于孩子很喜欢做的事,父母最好也不要滥加命令。有些父母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威性,对孩子喜欢做的事也下达命令的话,孩子反而不做了。有个中学生,正准备看完电视就去做作业,结果妈妈说了一句“还不学外语去”,听了以后,他反而不想去了。所以,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以免使孩子形成对立的情绪。
【3】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强烈的自主愿望会使孩子什么都想去尝试,什么都想去做,父母如果过度地包办代替,就会使孩子失去许多学习探索的机会,而一味地斥责制止,又会使孩子和父母对立起来。做父母的应当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孩子想自己洗衣服、修理东西、买件自己喜欢的物品,父母都应给予鼓励。如果有些事情让孩子单独做不放心,可以给孩子指导,或做孩子的助手。当然,对孩子行为的约束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
【4】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
父母可以从孩子的言行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作为因材施教的依据。通常情况下,容易产生和父母对着干情绪的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父母应抓住孩子的这个特长进行正确的引导。
父母可以对孩子的长处或擅长的技能加以夸奖和表扬,孩子都有虚荣心,承认的赞美会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只要父母掌握了教导孩子的正确方式,孩子就会在指导下顺利地健康成长,逆反心理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了。
5.自负--孩子成长的羁绊
自负是安抚愚人的一种麻醉剂。
--德国美学家莱辛
记得一位外籍教师评价他所教过的中国孩子时,说过这样一席话:“我见到的中国孩子是世界上最自负的。他们不是自信,是毫无根据、毫无理由的自负!”可能他的话语有些极端,但不难看出我们教育的弊端。
自负心理就是盲目自大,过高地不切实际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以至失去自知。自负的孩子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孤傲、自大是他们惯有的常态,但是自负最终会让孩子付出沉重的代价。
当然,孩子一定程度的自负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斗志,使孩子克服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是,孩子的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孩子实际情况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自负的孩子虽然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他们往往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只会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错误。同时,自负的孩子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所以他们往往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此外,自负的孩子情绪也不稳定,如果他感觉别人不太注意他们时,他们就会感到垂头丧气;他们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可能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了进而变得自暴自弃。
许强4年前以省第一的成绩考入一所重点大学,进校后,学校领导,老师对他倍加重视,就这样许明成了学校的名人。老师的宠爱,学生的吹捧,像光环一样笼罩着许强,让许强沉浸在那种被人捧在云端的环境中,自负心理一点点产生了,这反倒成了许强成长的羁绊。
有一次班上组织学习委员竞选,许强落选了。许强认为自己很优秀,学习委员理所当然地要由他来当,还用投票吗?于是,他很委屈地向班主任老师说:“我现在学习成绩已经很好了,为什么不选我?”老师看着眼睛红红的许强,哑口无言。这毕竟是全班同学自己投票竞选的结果,再说是否适合当学习委员并不是学习成绩好就可以的,还要看能不能带动大家学习的兴趣,与同学的关系是否融洽,许强认为自己很优秀,但是他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对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漠不关心,对于比他优秀的同学他却总是挑别人的弱点。对老师的讲课也颇有意见,头脑聪明的许强认为老师都是些庸人,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讲些重复的死理论,一万句里找不到一句精彩的格言和奇特的妙语。
对学习的不屑和对老师的不尊,导致了他的学习门门挂红课,最后受不了,留下了遗书。最后死在了14楼老师的办公室内,因为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骄傲了。
父母要意识到自负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分析孩子自负的原因,并帮助他们摆脱自负的不良心理状况,莫让自负捆住孩子的双脚。
记得前几年流行的一句话叫“赏识你的孩子”,家长们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表扬教育”。“表扬教育”是来自美国的舶来品,美国很注重这种赞美、表扬。在他们的生活里,如“宝宝真乖!干得真好!做得漂亮!你是最好的!你是非凡的!你真是妙不可言!你是我欢乐的源泉!”之类的赞美,很平常、自然,时时不忘夸赞自己的孩子,孩子做得多么不好也要想方设法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着力表扬一番。不仅如此,父母还生怕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任何委屈,纷纷请求老师的教育以表扬为主,多多鼓励孩子,老师当然也不放过孩子进步的细枝末节:上课举了一次手,人比以前坐得更端正了,上课废话少了,小动作少了等等,都成了老师表扬的对象。“你真棒!”“你进步了!”“看,某某今天上课真专心!”教师也希望自己的表扬能激励孩子越来越好。
可是我们今日的“表扬”教育是否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我们看到长期沉浸在表扬中的孩子往往无法接受别人的批评,难以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取得一点成就会自鸣得意,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看看现在的孩子很是了不得,老师根本不敢管,浑身是缺点,也不敢批评,一批评马上就又哭又闹。家长也听得不得对孩子的批评,只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一不小心,小孩子受了一点委屈,马上就电话到教育局投诉。
受到非正当表扬的孩子还会没有任何勇气面对挫折和失败,这是新闻中不断出现一些优秀的孩子因接受不了老师的偶尔一次批评,发生自杀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父母在表扬孩子时一定要掌握好度,不要因为溺爱孩子就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更不能为了讨好孩子,在客人面前没完没了、不切实际地夸赞孩子。只有在进步、正确、有利引导的情况下,正确的表扬、赞美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否则,只能是把你的孩子带到自负、狂妄,没有正确的是非观的道路上,然后毁掉他的一生。
6.嫉妒--孩子心中的一根刺
嫉妒是万恶之源,怀有嫉妒心的人是不会有丝毫同情心的。
--法国作家拉罗什福科
嫉妒,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品性,从理论上来说是因为对别人拥有的东西或能力怀有“本应该属于我”的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怨愤情绪或行为。和大人们一样,孩子也会嫉妒,而且他们的嫉妒心理往往更加强烈且奇特。当孩子发现别人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绪。
一般来说,爱嫉妒的孩子情绪变化快,一会儿幸灾乐祸、得意忘形,一会儿又咬牙切齿地打人、骂人或搞恶作剧,一会儿又自怨自艾,意气消沉。容易妒忌他人的孩子一般学习较差、朋友少、做事能力差,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也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9岁的虎虎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一个星期天,邻居带着自己三岁的儿子到虎虎家玩,虎虎妈妈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开心地逗邻居家的儿子玩耍。刚开始,虎虎也挤过去亲了亲小弟弟,但没过多久,他看见妈妈抱着小弟弟,一点也没有放下的意思,还又亲又笑的,觉得受到了冷落,就有点不高兴了。
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虎虎开始大声唱歌,可还是没有引起妈妈的注意,虎虎又跳起了自己最擅长的舞蹈,可是妈妈还是把心思放在了小弟弟身上,虎虎终于忍不住了,他忽然间摔坏了自己的杯子,然后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把邻居和妈妈弄得非常尴尬。
很多孩子都有虎虎这样的心理,当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比自己受到更多的宠爱时,甚至有些大人意想不到的举动都能引发他们的嫉妒心理。
在学校里,许多孩子也存在着不健康的竞争心理,比如,有的学生害怕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不是见贤思齐,而是在背后对别人进行诋毁,或者破坏别人的学习。
琪琪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聪明伶俐,成绩优秀,很惹人喜爱,但是她看不得周围的人比她好。乐乐是和她从小就在一个小区里长大的同班同学,学习成绩不如琪琪好,琪琪一直对她挺友好,也很照顾她。
可是上周,因为乐乐作文写得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琪琪却没有,她就很不高兴。
前两天,琪琪的妈妈突然在女儿的书包里发现了乐乐的作文本,原来,她在听到老师对乐乐的表扬后,心里很难受,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乐乐的作文本放在桌上,就想把它撕掉、扔掉,最后就把人家的作文本偷偷藏了起来。
嫉妒对孩子身心的危害是很大的,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还会破坏集体的团结和良好的心理氛围。
嫉妒还会造成孩子个人的内心痛苦。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一个嫉妒心强的人,常常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
本该天真单纯、心理充满阳光的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嫉妒心理呢?孩子产生嫉妒心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环境的影响。如果在家里,大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
其次是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有些孩子的父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比如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某某做得那么好,就你做得这么差”或者是“××同学的毛笔字写得真漂亮,你看看你,什么都不会写!……或者只是一个微笑、一个耸肩的动作,甚至抬一抬眉毛都可能被孩子解读为“比较”,他们更容易对那些比他们强的孩子感到嫉妒。
此外,有的孩子能力较强,能力较强的孩子,会因为自己经常得到肯定而形成一种惯性,如果有一次没受到重视和关注,就容易产生嫉妒。
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都是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的。克服嫉妒,参与正当的竞争,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也是未来对孩子的要求。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竞争中求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是我们最迫切的愿望。这就需要家长教给孩子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哪个阶段上,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用客观的态度去认识他人,宽容他人的长处,以平衡自己的心理,也就不会轻易地妒忌比自己强的人了。
7.虚荣--孩子美好心灵的腐蚀剂
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不如说是由于自以为出类拔萃,因而不惜耍弄欺瞒、谋略的手段,使虚荣心获得最大的满足。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
虚荣心会使孩子骄傲自满,破坏孩子与他人的关系,使孩子处于孤立的境地。虚荣心强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导致情绪不稳定等,还会造成孩子行为上的迷失。
张宇华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元旦前夕,班主任给学生家长发了一封信,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