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了珍妮的身上。珍妮是一个漂亮的金发姑娘,遗憾的是,她患有先天性失聪,尽管还能听到一些声音,但她自己已渐渐丧失了信心。秋天的时候,珍妮的母亲找到了我,拜托我挽救一下这个可怜的姑娘。这对我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无论我给她讲什么,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她显然沉浸在自己的那份忧伤中不能自拔。我决定试一试新的方法,我对珍妮说:“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再用耳朵听声音了,让我们用心来听,听大自然的声音,也听我们内心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走到窗前把窗户打开,屋外就是一小片浓密的榆树林,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微微颤动,清凉的气息一阵阵从窗外飘来,小珍妮把手放在胸口,入迷地听着大自然的歌声,渐渐的,她脸上焕发出了神采。我知道,她正在聆听自己内心和大自然的对话。
两个月后,我把珍妮送回了家,她母亲激动地跑来告诉我说:“斯宾塞先生,真是太感谢你的帮助了。珍妮现在不仅能专注听别人讲话了,还整天蹦蹦跳跳,比以前活泼多了。”
4.一份自然教育的小计划
尽管相关的教具和课堂随处可见、俯拾皆是,但最重要的还是教育者能否把每一次与自然的偶然相遇变成一份必然的计划。
许多有益的事情都始于偶然而最终变成了必然,转变的关键在于你能否把最初的善意变成一项可行的计划。比如,当品尝到一串葡萄的美味后,有心的人就会把葡萄树苗栽种在庭院里,然后浇水、修枝,直到来年葡萄结果。关于孩子的自然教育其实也大致如此,尽管相关的教具和课堂随处可见、俯拾皆是,但最重要的还是教育者能否把每一次与自然的偶然相遇变成一份必然的计划。
我对小斯宾塞的自然教育,大致是这样来安排的。
(1)0~3 岁。这个阶段是孩子对世界产生最初印象的时候。他无法去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进行分类、定性,却可以全身心地感受它。对于教育者来说,这个阶段正是确定孩子“根性”的好时机,应多带孩子到自然中走走,多让孩子感受夜晚的月光和星空,感受早晨的日出和露珠。要知道,环境的清浊、眼界的宽狭是会影响一个人最初的性格的。关于自然环境对孩子日后性格和心性的影响,尽管到目前还没有得出定论,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好的环境使孩子性格温柔而富有同情心,坏的环境使其暴戾、易怒或沮丧、缺乏信心。因此,父母完全不必担心孩子过于贪恋大自然的美好,贪玩恰恰就是他幼小生命的天性。
孩子对大自然的感受是模糊却又强烈的,他用幼小的肺呼吸,用澄澈的眼睛瞭望,不放过大自然更替变化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父母应该懂得,所有这些对孩子心性的成长来说,就像牛奶和面包一样有益。所以许多孩子不愿待在家中,总是想方设法地要求父母把他带到更多彩、更洁净、更有趣的大自然中。孩子就像一个灵敏的测量计,可以测出什么环境对他有利,什么环境对他不利。
(2)3~6 岁。这是自然环境对孩子性格、智力影响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子对周围世界开始具有初步的分辨能力,开始注意到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功能和变化。他会把所见、所遇到的事物存留在思维和记忆中,或深刻,或浅显。遗憾的是,这时孩子的判断能力还是模糊的,他有可能把一种恶劣的环境当作最初的“玩伴”而接受下来,从此染上一些在他看来十分有趣,而在成人看来却是有害的习惯。不管他的父母是贫穷还是富有,是空闲还是忙碌,大自然对孩子都是公平的。因此,父母在这时应该系统地开始对孩子进行自然方面的教育,给孩子讲述自然万物的功能、特点、变化和联系。如果不知从何下手的话,就请教请教大自然,这位老师的教具完美且随处可取。
(3)6~12 岁。通常情况下,孩子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上学,可以从书本和课堂里得到自然界的知识,他们的意志也开始成长。学校就像一个微型的社会,在那里他们会接触到同学、老师,也会面临新的冲突,比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肯定和否定之间、好与差之间的冲突,等等。这时的大自然除了充当一般求知对象外,也开始充当规律的导师,心情的调节者、暗示者的角色。
在这个阶段,美和真的冲突会表现出来,分析和对每种事物的定性开始出现,尽管它们是求知的必备工具,但对于美感来说,它们又是不利的。有许多人,他们虽然从事着植物学、动物学的研究,但自己对植物和动物之美的感触却逐渐丧失了。而这种对美的感触是启发人的悟性、灵感的必要条件。鉴于此,当孩子的年龄成长到了这个阶段,我们除了让他继续记录自然笔记之外,还应该教会他以下两点:一是学会从大自然中获得启示,二是学会与大自然进行交流。
我建议父母做这样的计划:
(1) 送给孩子一个自然笔记本并和孩子一起收集自然的每一种物象。
(2)定期给孩子讲自然界某一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3)经常带孩子去附近的山川、河流、花园或田野去野餐。
(4)收集自然中的种种事物,比如石头、 种子、 叶片……
(5)让孩子种下一棵写有他自己名字的树或其他植物。
(6)把你的计划存下来,制成挂图或表格。
5.热爱自然的孩子,是不可能变坏的
一个人的成就可能会有大有小, 但他的品质、 性格和智慧,一定与所接受的自然教育有关。
“一个热爱自然的孩子,是不可能变坏的”。一个人的成就可能会有大有小, 但他的品质、 性格和智慧,一定与所接受的自然教育有关。他在以后生活中是否感到幸福、快乐,也必然与自然有关。这是因为自然这位无处不在的老师早已把关于生命的本质,关于事物的规律、 法则等,通过它的力量向每一个愿意接受它恩赐的人讲授。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有信心去接近它,是否愿意去学习它,是否接受它的启示。
有太多的人在物欲中迷失了自我,他们把有价的东西看成是有价值的,而把无价的东西看成一文不值,这是自然这位导师最不愿意见到的。人们珍惜那些花钱得来的东西,比如房屋、汽车、电器等,却很少去珍惜那些不花钱就可以得到的,尽管它们对我们的身心有诸种益处。然而,最真实的情况却是:房屋可能在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汽车也会在使用数年后报废,而从大自然中所获得的爱的心性、智慧和品质,却永远不会过时。
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可能改变,但教育的法则却从不会改变,它存在于过去,也将存在于未来。试问有谁看到过生命的法则在改变吗?没有! 有谁有看到过大自然的法则在改变吗?也没有!同样,关于孩子的自然教育的法则也不会改变。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父母们如何遵循这一法则,开始自己的教育行动。
我建议父母做这样的计划:
(1)定期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 比如瞭望星空、欣赏明月,林中漫步或是河边小憩。
(2)确定一个自然日。在这一天里,不管孩子的考试成绩如何,得到的是奖励还是批评,父母都要和孩子一起到自然中放松,仅仅就是放松,同时要告诉孩子:我的头部放松了,我的颈项放松了,我的手放松了,我的脚也放松了,我的呼吸也放松了,我的思维也放松了,我看见……我听到……我感受到……
(3)每月和孩子一起发现一个自然的秘密。自然的本质是平衡,它体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规律,有的父母虽然没有受到过很多的教育,但他们对自然界的平衡关系也是了解的。这种平衡是生命的规律,是海洋和陆地的平衡,山峦与河流的平衡,春天与冬天的平衡,白天与夜晚的平衡,动与静的平衡,根与叶的平衡。要试着引导孩子去探索、发现并理解这种平衡的真谛。这样的讨论可以从一片树叶开始:诸如为什么它的叶脉是左与右的平衡,为什么它的形状也是平衡的,为什么你无法找到一片不合乎这些规则的叶子,等等。这是大自然的真谛,可以培养孩子形成和谐、平衡的心理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