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自巴黎一路南下
1263300000003

第3章 里昂之歌

文/君实

刚到法国受冲击的事情是:他们的天空那么的蓝。后来有人跟我说,外省的天空更漂亮,有时会带一些绚烂的色彩。等我在车上睡了一路,来到里昂发现这个城市果然绚烂,居然在午后看到了彩虹。

到了里昂火车站,继续坐地铁和火车,去住的地方:Celibatel,单身公寓。二话不说扔掉行装我就直奔超市,附近只有一个叫Casino。有些时候用流利的英文交流的效果比蹩脚的法文差远了,因为这是在法国外省。于是我第一次向一个法国老头询问了怎么买盆,费了很大的劲边比画边英法单词拼写,终于让他明白了我的意思,满头大汗的法国老头告诉我在前面能买到,街对面。一个叫LeaderPrice的地方。

中国人就是喜欢贪图便宜,我也一样陆陆续续买了许多破烂来。牛奶便宜得要死,不到一欧一瓶,味道浓香。果汁很纯,挺好喝的,同样一欧左右。这样第一次买东西就乱七八糟地搞掉五十欧,伍佰元原来就这么不经花,后来人家说,要是买东西都想象成人民币,就会饿死在法国,所以只硬着头皮花欧元,把一欧元看成一元人民币了。

我住的是里昂市八区,离市中心有点儿远,不过治安还凑合。初来乍到晚上不太敢出门,街上没有多少人。站在小阳台看着楼下的法国小街道,都是小车子,路上没什么人。半夜憋不住出门买夜宵,我走在街道旁,呼吸这新鲜得过分的空气,看着墙垣上的小花,还有闪亮亮香喷喷的面包店,觉得一切都这么真实。cestlavie,cestvrai.

住的下边就有kebab店,当地人都喜欢吃这个。解释下kebab就是穆斯林肉夹馍,在法国遍地都是,甚至出现了“肉夹馍大王”、“肉夹馍世家”之类的。肉夹馍四欧左右一个。看到两个中国人模样的年轻人也买,居然用汉语问他们哪儿的。原来是昂大的两个韩国人,他们告诉我这里有个孔子学院。看来和韩国人聊天孔子是个不错的话题。里昂早上很有味道,被雾气笼罩,城郊还有牛儿在雾中吃草。

提到里昂就不得不提纺织业了,第二天我便慕名探索这个丝绸中转站的痕迹。位于里昂市区第一区的CroixRousse,历史悠久,所以才会是第一区。这里地势略高,呈缓坡状,可以俯瞰整个里昂市以及大教堂。该地区出名最早,早在拿破仑时期,照片里那片树丛组成的花园,就被无数丝织手工作坊所代替。丝绸业,一个来自古老中国的艺术,在这里成为里昂发家致富的最早起点。

周围的房子,看似普通,却非常法兰西,几乎都是几百年前的建筑物,和深邃的空气混合起来令人感受到浓厚的异国情调,仿佛自己置身于中世纪。许多洛可可式、哥特式的房屋彼此相连,成为历史的见证。在拿破仑统治时期,里面每扇窗户就是一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放有一个高达几米的纺织机,只有里昂人才知道它的名字,反正就是“碰”“擦”“嘶”之类的拟声词。工人就在这样拥挤的房子里吃喝拉撒睡,给工场主生产丝绸,自己每天只能得到巴掌大的一块丝作为报酬。这里因而产生了最早的工人阶级,为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对象,同样也建立了群众基础。

因此,法国第一个工人工会在此建立,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带领下蓬勃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地区政治氛围比较重。工场主为了增加每栋织布楼的人数和机器数,在地上通过挖坑盖楼的方式,使得每栋楼都有八层左右,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

当然,现在的法国人过得就轻松了,他们通过以前铺成的楼之间的小路,四处串门。然后打打这种地滚球的游戏,算是法国门球了。法国人很愚蠢地使用百年前的历法——通过数窗户数量来定房屋缴纳的税,窗户多,说明房子好,缴纳的税就高。后来法国的楼主们决定,把窗子封起来,以表示我这里税交得少,房钱便宜。

国内,现在正是夏末秋至,但是温度依然会很高,听说某些地方依然不低于30度,非常给力。里昂这边则是以一种冰火两重天的形式表现这个不知道是秋天还是夏天的季节。刚来的时候,在飞机上就听说地表温度只有11度,赶紧摸出一件长袖穿着。但是在搬到住处的时候,却热出了一身汗,外面的阳光晒死人。于是,天天如此,早晚冷死,中午热死,出门不知道穿啥好。常早晨穿毛衣,下午穿短袖。阴天穿外套,晴天穿T恤。当地人倒是自在,索性全穿长袖,有的时候我发现整条街只有我闲得穿着短袖短裤出门转悠,据说这样的天气,常年如此。

交通方便也有点儿特色,那就是开车还不如步行来得快。尤其每个斑马线,都必须有红绿灯罩着。法国人非常尊重行人,总是让过马路的先走,你要是不走,人挥挥手让你走,你让我走,我就赶紧过去,不给你耽误时间。

虽然是法国东南部,和地中海有点儿距离,可是还是领教了“地中海气息”。那就是老外身上的味道,简直让我成为酸奶。当初害怕我带的衣服材质不好,出汗后会有味道,现在发现,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老外身上那股人肉味,绝对让你直接窒息。难怪超市里面那么多大大小小的除臭剂,也难怪法国香水业那么发达。

在中国随处可见“办证”,不过老外也喜欢办证。到哪里证越多越好。不过人家不作假,因为用处不同嘛,办个卡刷一下什么都有,出门不带现金的很多。我发现他们从来不去仔细辨认欧元是真是假,随便就一塞。

因此,我也开始搜集了当地超市的家乐福卡、会员积分卡,攒钱用的,还给优惠券,当然你要消费满多少欧后,才能使用一张优惠券。国外欧尚的卡,简洁大方,目前开发出来最好的超市,便宜、折扣多、积分多,可以用积分买很多的东西。在里昂所有的公交车、有轨电车和地铁随便坐,每个月交出二十来欧就行了,算是比较划算。我想这边的人还买啥车子呢?当然办了个交流学者学生证,可以当饭卡用,也是门钥匙,麦当劳等能打折。

其实在法国看到的也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习俗。在里昂各个街区的街上随时可以看到跑步锻炼的人,在白菜果广场各种悠闲的鸽子站在路易十四的雕像上。肥硕的鸽子,甚至在饭馆里穿梭。这些鸽子都不怕人的。

当地很多社区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热衷于参政议政。回来的路上发现公交司机又罢工了。我觉得浪漫自由的法国人,不闹点儿事情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安逸平常了。闲得找无聊,随意罢罢工,也变得像是一种文化了。就像下雨天一样,抗议示威是法国首都日常生活的常规特色。加拿大新闻记者让-伯努瓦纳多在《六千万法国人不可能错》一书中如是说。

法国那真是热血加鸡血的国家。就说最近的法国大罢工吧,为了退休制度年轻人也要气盛地抗争一番。

那天刚好我碰到游行队伍,于是好奇的我猥琐地跟着罢工队伍的屁股,竟然被一个小萝莉逮住,并要我给她烟抽。看来外国女孩子对于抽烟跟我们吃糖一样随便。后来警察把我们前后堵截在马路的一个十字路口,大家开始找垃圾桶,撬钢管,点烟火。游行队伍很亢奋,呼喊着压向正前方的军警,军警拿着防暴盾牌处乱不惊地看着,貌似见怪不怪了,突然感觉什么辣椒水催泪瓦斯就在身边像雨水般倾泻。然后我老老实实蹲在一个胡同的墙角,贴着后墙捂住嘴巴看他们被驱散。

既然大罢工,那我何不去中心看看呢?怀着“串联”的革命情怀,在大罢工结束的第四天,毅然决然的我从里昂的PartDieu车站出发,前往巴黎,想去看看那边的活动。一路上几位黑大叔和我做伴,他们说话的腔调让我觉得完全是RAP。不过貌似是非洲说唱,声音大到我戴耳机也能顺便欣赏他们的音乐,不是谈话。

从车站出来,就得看复杂的巴黎地铁图——简直就是一团乱糟糟的意大利面条,居然可以这么绕。外面下着雨,地铁过道处随时有几位流浪艺人,弹奏着不知道名字的美妙乐曲。居然还有猫猫狗狗等小动物也占了个地方,铺个摊子睡觉给你看就好了。等我上了地铁,居然有位衣着时尚的大叔也跟上来,手里拉着琴,顺便赚钱。手风琴可算是巴黎特产了,给人相当欢喜的感觉。当走到“意大利门”站时,我想起这里就是《暴力13区》某一拍摄现场。不过为什么墙是弧形的,我还是喜欢直线的顶棚,不过没有柱子空间感还是可以的。想起孙燕姿的MV就有这么带感的镜头,明亮不压抑,温馨又俏皮。

还是老样子找住的地方,我推荐一个叫国际居留中心(巴黎)的地方,跟招待所一样。其他的都一般,好处就是便宜,并且干净漂亮。

巴黎的夜景是我最喜欢的,想起张悬有一首歌,名字叫《城市》:“喜悦与伤痛是命运于交涉中当时多嘴的舌,聊遍了所有的万千脸色还是再等一瞬的心动。人们火热宗教理想娱乐……所有浮生万千的脸孔让我因为你们而隆重。”

尤其是香榭丽舍大街的灯光,凯旋门黄色的光。在香榭丽舍逛了几家时装店,一个字“贵”,其实也就是瞧一眼罢了,不知道为什么一条裤子要2998欧,很“村”地认为在国内290RMB就能拿下。在路边的咖啡店喝咖啡,能喝的标价都是十几欧,我说的能喝是指质量,也就是星巴克大陆店普通30元的咖啡。当然也有品质相当不错的,可是不是我这样穷学生能奢侈的了。不过晚上要吃好,这是我的宗旨。当然吃正宗的法式大餐,不过一道一道地等,我依旧不习惯。法式菜半生不熟要有心理准备,你当然可以要求几成,不过感觉都差一点儿熟呢。套餐因人而异,其中蚝、鹅肝、蜗牛、白兰地酒是必点的。不过我还是喜欢吃新疆风味的羊腿。

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协和广场肯定是要去的。有人说塞纳河太冷峻,去卢浮宫感觉像是逛菜市场。推荐坐地铁在NOTREDAME下,可以去巴黎圣母院看下。因为巴黎经常下雨,我到时还未到晚饭的时间,灰蒙蒙的天气,绵绵的细雨,圣母院一派冷清的景象。进到里面,信徒们正满堂而坐,在这里虽然潮湿微冷,但是你却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为信徒信仰里的虔诚而觉得幸福。

说到底,我还是喜欢去图书馆,因为图书馆太不巴黎,相对来说比较符合我的喜好。推荐一个叫弗朗索瓦·密特朗的图书馆,就是以那个法国总统的名字命名的。一共有四个角,看上去就像圈起来一样。图书馆中间是个花园,现代感与自然巧妙结合,让我感受到巴黎图书馆的时尚与科技的融合,确实和国内公共图书馆不一样。

不远处就是有名的“磨坊大学”。现在不磨面了,成为艺术专业学生的宿舍。这其实是个大学城,有好几所大学,都知道巴黎的艺术院校相当开放,看过他们的作品,我只觉得很黄很冲击。法国人引进大学城概念比较晚,不过他们还很引以为傲地向我们介绍这个大学城的起源,而事实上,中国早有大学城了,只不过是全封闭的大学城罢了。

在半道上我跑到街边面包店买了个又大又圆里面有各色馅的bagnat,一个金融专业的法国人和我搭讪,问我吃得惯这玩意儿吗?重点不是这个面包,而是这位同学的名字。他叫Guelile,直译过来就是“给力”。Guelile是一个姓氏词汇,在法国有上百名给力法国人居住在北边和东南边。

巴黎的雨天很是恼人,看来我是住惯外省的乡下了。回到里昂去酒吧看到少男少女们打台球,可以说穿衣服没有最少只有更少,有时我看着都冷。自己小饮几杯,独自走在里昂小巷内,或许有时能遇到像《蓝色情挑》里的饱含故事的比诺什,时而会碰到像小尼古拉调皮可爱的放牛班的孩子们,有时会闻到《夏日时光》里的温润香甜的气息,但是我依旧会记得,也一直在寻找《杀手里昂》里的雷诺。

或许法国人都有这种特点,自由随性就像杀手里昂带着那盆植物一样,没有根。当遇到爱与希望就会被灌溉,贴近自然,永远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