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嶓冢:山名。西隈:西山边。曛黄:黄昏之时。
[16]开春、发岁:春的开始,一年之初。
[17]茝:一种香草。搴:拔取。
[18]玩:欣赏。
[19]萹(biān)薄:指成丛的萹蓄一类野草。“萹”原讹作“篇”,据洪兴祖《楚辞补注》改。交佩:左右佩。
[20]离异:离弃。
[21]儃佪:徘徊。南人:南方少数民族。变态:异态。
[22]窃:私,隐藏不公开的。扬:捐弃。厥凭:愤懑之心。
[23]泽:污秽、垢腻。
[24]承:继承、承接。
[25]闻:声名。章:同“彰”,明也。
[26]理:提婚人、媒人。惮:害怕。举趾:抬起脚步。
[27]褰:撩起、揭起。濡:霑湿。
[28]登高:指侍奉皇上,得到高位。入下:指混迹世俗。
[29]容与:迟疑不前之貌。
[30]广遂:多方求证。前画:指弘扬圣道德计划。
[31]命则处幽:命中注定不得显达。罢:通“疲”。
【段意】
题目是思美人,按照《抽思》篇“矫以遗夫美人”的逻辑推断,美人就是指楚国君王。虽然具体指怀王还是顷襄王,各家说法不同,但从王逸所说,应该还是楚怀王。
这首辞是屈原在江南放逐途中所作,抒发的情绪仍旧不出思国怀君、疾害刺恶等;所使用的修辞也仍是香花芳草的譬喻。在结尾,屈原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向南方走去,只是为了追随殒命的彭咸。这一篇大致可以分为四段,首段叹息思念君王而无法沟通。二段回顾在朝中所受的冤屈。三段表示愿意观赏南方的土俗。末段则表达及时回返朝中的愿望。篇末没有乱辞。
这首辞是否为屈原所写,在近现代出现了一些争议。我们认为从抒情的理路和文笔特色来看,本篇应当还是出自屈原的手笔。
惜往日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诗[1]。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2]。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3]。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4]。
心纯厖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5]。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6]。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7]。
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8]。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9]!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10]。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11]。
卒沉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12]。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13]。
独鄣壅而蔽隐兮,使贞臣而无由[14]。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15]。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16]。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17]。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18]。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19]。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20]。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谩而不疑[21]。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22]。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23]?
何芳草之蚤殀兮,微霜降而下戒[24]。
谅不聪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25]。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26]。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27]。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28]。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29]。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30]。
乘氾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31]。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32]。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33]。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34]。
【注释】
[1]曾信:曾经信任。命诏:君王颁发诏令。昭诗:彰明典章制度。
[2]先功:祖业。嫌疑:指对法令有怀疑的地方。
[3]贞臣:忠贞之臣,屈原自况。娭:游戏、玩乐。
[4]秘密事:王逸《楚辞章句》注为“天灾地变”之事。
[5]纯厖(mánɡ):本义为石头很大,这里指淳厚。
[6]澈:洪兴祖《楚辞补注》:“一作澂(chénɡ)。”可从。清澈:即澄清、弄清事实真相。
[7]参验:参较验证。
[8]盛气志:大怒。过:督责。
[9]离谤:遭毁谤。尤:责备。
[10]惭:悲忧。光景:即光明。诚信:真实。备:具备。
[11]玄渊:深渊。
[12]壅君:被蒙蔽的国君。
[13]抽信:陈述一片忠诚。恬:安。不聊:不苟生。
[14]鄣壅(zhānɡ yōnɡ):蔽隐,这里指重重障碍。无由:无路进用。
[15]百里: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后被晋国俘虏,晋献公把他当作陪嫁女儿的奴隶送给秦国。后逃至楚国,秦穆公闻其贤,以五羊皮赎回,授之国政,后助秦穆公成霸业。后面的缪,指的就是秦穆公。伊尹:原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后来任商汤的相,辅助汤攻灭夏桀。
[16]吕望:即姜尚,俗称姜太公,他的先代封邑在吕,所以又姓吕。传说他本来在朝歌当屠夫,老年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重用了他,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宁戚:春秋时卫国人,他在喂牛时唱歌,齐桓公认出他是贤人而任用他。
[17]吴:指吴王夫差。信谗:指听信太宰的谗言。弗味:不能玩味辨别。子胥:伍子胥,吴国的大将,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之后,伍子胥认为越是吴的心腹之患,应该灭越,夫差不听,反而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不久吴国就被越国灭亡。
[18]介子:介子推,春秋时晋文公的臣子,晋文公未做晋国国君时流亡在外十九年,介子推等跟随,据说曾割自己大腿的肉给晋文公吃。晋文公回国即位后,众人争功求赏,介子推不屑与争,独奉母逃隐山中。文君:晋文公。寤:觉悟。
[19]禁:封山。大德:指介子推割自己的股肉给晋文公吃的事情。优游:形容大德宽广之貌。
[20]思久故之亲身:“之”字原缺,据洪兴祖《楚辞补注》补。缟素:白色的丧服。
[21]谩(yí màn):欺诈。
[22]按实:核实。
[23]泽:臭。申旦:通宵达旦。
[24]殀:同“夭”,死亡。
[25]蕙若:蕙草和杜若,都是香草。
[26]佳冶:美丽。嫫母:传说是黄帝的妃子,貌极丑。自好:自以为美好,这句是说嫫母自以为十分美好。
[27]西施:春秋时越国著名的美女。
[28]白行:表白所作所为。
[29]见:现。错置:安排、陈列。
[30]载:设置。
[31]氾(fán):同“泛”,浮起。泭:同“桴”,即筏子。
[32]心治:凭个人的主观意志去治理国家。
[33]溘死:忽然死去。流亡:流而亡去,指投水而死。
[34]毕辞:话说完。
【段意】
《惜往日》,顾名思义,写的是对往日的追思与叹息。又是以首句来命名篇名,自然全辞都是从追忆开始的。在很多学者看来,这首辞是屈原临终前的作品。而临终之时的书写,往往从追忆开始。
这篇作品分为四层,内容仍是抒发从追忆当初自己被宠信的时光,到如今流落此地、无以进谏的痛苦。第一层,追怀曾经受到怀王信任那些愉快的经历。第二层,讲述因为馋人的诋毁而逐渐被君王疏远的过程。第三层,屈原不厌其烦地复述历史上那些被他在辞中一遍遍提到的名字:忠臣明君和佞臣昏君。当后代的读者从这种重复的历史追述中感到厌倦的时候,屈原本人应该也不能忍受自己了。所以,第四层,写他只有走向死亡,也必须走向死亡。
关于本篇是否为屈原的临终作品,历来有各种看法。林云铭《楚辞灯》认为《怀沙》为绝笔,王夫之《楚辞通释》等认为《悲回风》为绝笔,但也有不少人认本篇为绝笔,如蒋骥《山带阁注楚辞》、陆侃如《屈原评传》、郭沫若《屈原研究》、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等。证据自然集中在最后的一段辞句:“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这句辞如此强烈地写到了死亡,似乎死亡成了他还要对这个世界做的唯一的事情。因此,本篇是否属于绝笔很难定论,但一定是写于屈原自沉前夕。
这篇作品亦长期存在着是否为伪作的争议。最早提出的是南宋魏了翁《鹤山渠阳经外杂抄》,因为篇中提到伍子胥。伍子胥曾经为楚国人,但他为报父亲伍奢被楚王杀害之仇,帮助吴国攻打楚国并攻破郢都,鞭楚平王尸。因此伍子胥应该是“楚奸”,屈原作为楚国的忠臣不该把伍子胥写进来。明代许学夷《诗源辨体》和清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根据作品语气而认为是伪作。清代吴汝纶《评点古文辞类纂》以《怀沙》为绝笔,又因本篇文辞浅显,也怀疑本篇非屈原所作。今人陆侃如、冯沅君、刘永济、谭介甫、胡念贻等人,也都以本篇无标题等原因,对本篇的作者提出疑问。
这些疑问都有一定的说服力,但都显得不够充分。比如伍子胥,他虽助吴破楚,但是最后却帮助当时被迫害的太子一党复国,不能简单地认定他就是“楚奸”。至于语气、言辞浅显等理由,则更加不充分,因为不能认为屈原所有的作品都是艰深的。而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更说:“《九章》惟此篇词最浅易,非徒垂死之言不暇雕饰,亦欲庸君入目而易晓也。”所以,他认为这篇作品还是应该属于屈原所作。
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1]。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2]。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3]。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4]。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5]。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6]。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7]。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8]。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9]。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10]。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11]。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12]。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13]。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14]。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15]。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16]。
【注释】
[1]后皇:皇天后土。嘉:美。徕:同“来”。服:习惯、适应。
[2]受命:禀受天地赋予的生命。
[3]深固:根深稳固。
[4]荣:花。
[5]曾:通“层”。曾枝,层层枝叶。剡棘:尖刺,橘枝有刺。圆果:指橘子。抟(tuán):圆圆之貌,指橘子的形状。
[6]青黄杂糅:橘子皮色有青有黄,相互错杂。文章:文采,指橘子之颜色。烂:灿烂。
[7]精色:橘子颜色鲜明。内白:橘子内瓤洁白。类任道:原作“类可任”,据洪兴祖《楚辞补注》改。按:黄耀《楚辞讲义》认为“道”、“丑”同属幽部,当以作“道”为是。好似以弘道为己任的担当者。
[8]纷缊:同“氛氲”,香气盛貌;一说茂盛之貌。姱:美好。
[9]嗟:叹词。
[10]廓:宽广,此指胸怀开阔。
[11]苏世:保持清醒于俗世。横:横立世上,喻正气充溢。不流:不随从流俗。
[12]自慎:慎独。终不失过:意谓始终不做错事。
[13]参天地:参配效法天地。
[14]岁:岁月。并谢:一齐凋谢。与长友:长与橘为朋友。
[15]淑离:贤淑美丽,离,通“丽”。淫:惑乱。梗:直。理:纹理,以橘之正直有纹理比喻人之坚守直道。
[16]比:比美。伯夷:商末孤竹君之子,周灭商,伯夷与弟叔齐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中,是儒家表彰的气节之士。置:植,立。像:榜样。
【段意】
这是一篇精短的小辞,共36句,遣词和意象也都不晦涩,堪称楚辞中的精品。从题材上说,这首辞又可以看作中国第一首咏物言志的辞。作者以橘为题,寄予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的作品,一向以香花芳草作吟咏的对象。这一篇却独独赞美橘。为什么呢?南方产橘,楚国自然也不例外。《史记》说“江陵千树橘”,这是地理的造化。不过这种造化,也规定了橘树的习性。《晏子春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橘树必须长在南方,否则就会变质。
正是这种必须生长在故土的特性,使屈原不得不赞美它,这首辞的开头就提到橘树的出生地,更关键的是“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这几句话,分明透露了屈原对橘树的赞扬的原因。
全辞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写橘树的来历和美丽的外表,第二层写橘树内在的君子精神,第三层表达对橘树的赞美。全辞不仅是赞美橘树,而且是屈原的自况。他尤其称赞的,仍然是独立的君子人格、独立不迁的作风、与天地并列的精神。
古往今来的学者对这首辞的写作时代有不同的推测。有的认为写于屈原年轻的时候,持这种观点的有郭沫若、刘大杰、马茂元等;有的认为写于自杀之前,如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认为本篇“愀然有不终永年之意焉,殆亦近死之音矣”。我们认为,从此辞咏物抒情的单纯性和理想性来看,此篇应当是作于屈原年轻时代。
陆机《文赋》说“赋体物而浏亮”,就此篇咏物言志的特色而言,这是一篇近赋的作品。
悲回风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1]。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2]。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3]。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4]!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5]。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6]。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