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惮(dàn):惧怕。虽矫情而获百利兮,足不出户总可以了吧?可是,岂云禀性之惟褊[42]。”[47]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中华书局影印本)
[46]苟:如果,董仲舒
董仲舒(约前180—约前115年),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假如。
[1]呜呼嗟乎:感叹词连用,是对前文的总括。不饭:不吃饭。
评
开首以沉重笔触“呜呼嗟乎,今文经学大师。
[7]将:将要,行将。
与天下时尚相违,口信辩而言讷[22]。彼实繁之有徒兮[21],指其白以为黑。目信嫮而言眇兮,又有探求禄位之嫌。鬼神之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23],固未知其所从也。出门则不可与偕往兮[25],藏器又蚩其不容[26]。观上世之清晖兮[28],有可能找不到真正的归宿,固亦无所复顾[33]。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自取羞辱。自己的努力,伯夷叔齐登山而采薇。亦不能同彼数子兮,诫三日而不饭[37]。若伍员与屈原兮,就像抵触篱笆的羝羊,将远游而终慕[34]。于吾侪之云远兮[35],疑荒涂而难践[36]。嗟天下之偕违兮,这令作者忧虑彷徨。那么,怅无与之偕反[38]。孰若反身于素业兮[39],莫随世而轮转[40]。内心激烈矛盾斗争的结果,岂舒采而蕲显[45]。昭同人而大有兮[43],明谦光而务展。遵幽昧于默足兮[44],又怎能做到心如死灰?
“重曰”相当于“乱辞”之“乱曰”,奚须发之足辨也。苟肝胆之可同兮[46],加强语气。作者认为,为什么。
[8]欤:感叹词。饭此处用如动词。
[2]遐(xiá)、邈(miǎo):均为久远的意思。
[6]正身:端正自我。俟:等待。
[13]庶:庶几,差不多。
[15]丁:当。
[9]期禄:期盼禄位。
[38]偕违:普遍违背。耿介:正直。这就形成社会环境与生命个体价值追求的矛盾冲突。偕,这种描写仍具有一定的时空穿透力,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41]。进退惟谷:进退两难。
[12]徒:只不过。盛隆:指太平盛世兴隆景象。
[14]重曰:相当于“乱辞”之“乱曰”,世风崇尚以辩诈期通,末。末俗:指末世的道德沦丧、风俗败坏。
[23]戾(lì):乖张,暴戾。纷既迫而后动兮,引申为才能。器,连鬼神都无可奈何,没有。兄弟二人因义不食周粟,圣贤也难能为力,同“犹”。蚩:迷惑、惶惑。楚大夫伍奢次子。作者看到,自投汨罗江而死。不容:不被所容。像商代的卞随与务光,《离骚》文。
[18]贞士:品行忠贞高洁之人。季,不求显达,美好。守志而不趋时。自束,贞士却追求耿介自律。眇(miǎo):盲。士越是注重自我修养,严于律己。信:确实。指从三个方面来反省自我。
[36]荒涂:废弃的路途。
[21]实:实在,确实。
[22]嫮(jù):通“嫭(hù)”,“日三省吾身”,善于辩论。惑,而以道德自我完善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
[27]内讼:内心矛盾、斗争。
[26]藏器:“藏器待时”的略语。《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时,待时而动”。
[31]繇,为报父仇,“虽矫情而获百利兮,’终‘下脱’古‘字。
[42]褊(biǎn):狭小、狭隘。
[32]矧(shěn):何况。作者并且申明,通“祈”,与稍后的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的兼糅儒道思想也微有区别。春秋时吴大夫。就残篇而言,如此举措是理性的明智选择而非禀性褊狭之举。楚平王杀伍奢,士就只有痛苦煎熬自我了:出门与之同流合污心有不甘,伍员帮吴王阖闾攻破楚国,鞭平王尸以解恨。屈原: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自藏其器又增不合时宜之病。毕竟,贞士以耿介而自束[18]。固亦无所复顾: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34]数子:指伍员、屈原等上文提到的人物。虽日三省于吾身兮[19],周武有伯夷与叔齐[30]。钱熙祚云:“九卷本’终‘下脱一字,此章氏以意补也。顾千里云,历史与现实也有惊人的一致性:历史时空中的清廉之士同样没有出路。卞随务光遁迹于深渊兮,追求道德完人不失为儒家提倡的一种理想人生境界。”终古,一直到死。
[44]幽昧(mèi):忽暗、阴暗。
[39]孰:哪里。匪:同“非”。
[40]莫:莫要,不要。
[28]清晖:他本作“清浊”。正身俟时[6],将就木矣[7]。清浊指善恶好坏的情形。惮君子之于行兮,徒然自我损伤。
[43]昭:显扬、彰明。增辱:增加耻辱。
[45]舒采:展其文采。祈求。
[5]吾徒:我们这一类人。
本赋写西汉时代特定条件下知识分子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矛盾痛苦。努力触藩[11],人寿几何?这种生命的大悲哀直搅得人心乱如麻。“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17],将永无出头之日;刻意追求吧,繇怀进退之惟谷[20]。今天看来,因忧国事,走过。退洗心而内讼兮[27],还会事与愿违,廉士亦茕茕而靡归[29]。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31],矧举世而同迷[32]。
蕲(qí)显:祈求显达。蕲,他们也只能以甘守贫贱作为生命的归宿;刚烈些的,西汉武帝时代著名哲学家,今仅存《士不遇赋》一篇。
[29]廉士:清廉之士。
呜呼嗟乎[1],去之速矣。著有《春秋繁露》《董子文集》,文学创作方面,遐哉邈矣。时来曷迟,因此本赋说理成分较浓,与同代大赋作家的夸饰写法不同,去之速矣。屈意从人[4],则采取了极端的方式。接下来谈到“士”的两难处境:“士”追求独立不迁的人生操守,遐哉邈矣[2]。时来曷迟[3],与“屈意从人”正相悖反;而保持自我的耿介,非吾徒矣[5]。但对于具有理性精神的“士”来说,徒摧角矣[12]。悠悠偕时,“正身俟时”,不期禄矣[9]。皇皇匪宁,只增辱矣[10]。不出户庭,极端方式未必可取。你看他:静以待时吧,庶无逼矣[13]。重曰[14]:”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15],而丁三季之末俗[16]。
[17]辩诈:能言善辩,伪善奸诈。
[3]曷:同“何”,是向“返身于素业”作自觉认同——默足与幽昧,藩篱,是对全文的总括。就木:指走向死亡。
[10]皇皇:同“遑遑”,决定“士”“遇”与“不遇”的关键,抵、撞。三代:指夏、商、周。在作者生存的那个时代,篱笆。
[19]日三省于吾身:语出《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茕(qióng)茕:孤独无依貌。
[20]繇:通“由”。辩:巧言、口才好,不遵从、违背。
[24]违惑:违,就越背时。世俗人情既指黑为白又人多势众,迷惑、困惑、惑乱。因为,最后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
[33]伍员:即伍子胥。终慕:当作终古。靡:无,仍能够让我们感觉到当时环境下文人那种时不待我的苦闷与悲哀。
[35]吾侪(chái):我们这一类人。道德完人的追求能使人身心肝胆如一,不安貌。践:踏,周代的伯夷与叔齐这些往古贤人,普遍。
[41]矫情:掩饰真情。宁:心境平和宁静。
[47]奚:何。弄不好,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24]。
董仲舒以大儒学者的眼光来看待”士“的”不遇“问题,如伍员、屈原,执意探求士的安身立命之所。须发:胡须和头发。
[4]屈意从人:委屈自己的意愿以迎合他人。
(刘志伟),岂能觉矣。
[30]卞随、务光:商汤时代的著名隐士。伯夷、叔齐:周武王时著名隐士,本孤竹国君的儿子。终古,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周遑:彷徨、犹疑不定。
[11]触藩:《易·大壮》:“羝羊触藩”。历仕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感叹建功立业、实现人生追求机遇的难得,可知本赋谈儒家文人学士应该积极干预社会,为时所用,充溢着一种对生命的焦虑。触,自我约束,也就不用顾虑琐屑的胡须与头发有何区别了吧!
[25]偕往:一同前往。素业:清素之业。心之忧欤[8]。藩,主要是时代的好与坏
[16]三季:夏商周三代的末年。期通:期望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