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1473300000002

第2章 李文海教授在“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代序二)

各位来宾、各位学者、老师们、同学们:

首先,我热烈欢迎各位同行专家到中国人民大学来参加这一次学术盛会,这么多学术名家和青年才俊的光临,是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科的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开好这次会议的最根本的保证。

选择“汉唐盛世”作为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治世,有乱世;有盛世,也有衰世和末世。不论是治世、盛世,还是乱世、衰世都会从不同的方面,给我们提供极为丰富的历史借鉴。鲁迅曾经把历史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另一种是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应该怎样来理解鲁迅的这句名言呢?我以为,对这句话,不能作简单的理解。事实上,鲁迅是从更高的社会追求,也就是从“人应该像人一样尊严地生活”的标准作出这样的历史判断的。这同恩格斯说过的一句话的意思十分相近,恩格斯说:当大多数人不能摆脱少数人的专制统治的时候,当人们还不能摆脱对物的盲目依赖的时候,人就不能真正地像人一样生活,大多数人只能沦为社会的奴仆,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就是不可能的(只是大意,不是原话)。毫无疑问,从历史发展的总规律来看,从宏观来看,这个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从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来看,对历史进程作微观的考察,那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治世和乱世,盛世和衰世,不论在经济的发展增长还是停滞破坏,文化的活跃繁荣还是萎缩凋零,社会的稳定和顺还是混乱动荡,以及老百姓生活的相对安定还是水深火热,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事实上,鲁迅也从来没有把盛世和乱世看作没有什么区别的东西。他不仅曾经引用民间的谚语,发出“离乱人不如太平犬”的感叹,而且在《看镜有感》这篇著名杂文中,用明确的语言,称赞汉唐盛世的“豁达闳放之风”,认为由于汉唐国力的强盛,所以在文化上能够充满自信,“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他说:“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看镜有感》,见《鲁迅全集》,第一卷,300~301页)

回顾过去的历史研究,我们也许会发现,以往的研究视野,往往较多地放在社会矛盾冲突尖锐,社会秩序剧烈动荡的历史时期,相对来说,对太平盛世的研究比较薄弱。认真研究社会的矛盾冲突和深刻变革,不能说不对;但忽略或轻视太平盛世的研究,却不能说不是一个缺点。因为盛世无疑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历史经验教训,在很多方面更加具有切实的现实借鉴作用。

我一向认为,简单化是历史研究的大敌。相对忽视太平盛世的研究,也可以说是简单化的一种表现,究其主要原因,大概是害怕有美化封建主义的嫌疑。当然,简单化还有许多另外的种种表现。如何看待乱世和衰世,刚才黄宽重教授已正确地指出宋代当然是弱势的时代,但它也有辉煌的一面,即取得很大的历史成就的一面。这个看法我是很赞成的。事实上,即使是最反动、最腐败、最昏庸的政权统治下的社会,如鲁迅所说的代表“中国的脊梁”的那部分社会力量,也从来不会停止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斗争。因此,即使是那样的时代,历史也不会是“漆黑一团”的。历史的发展有如长江大河的奔流,它会有曲折,有迂回,甚至会有倒流,但永远不会停滞自己前进的脚步。乱世并不只是“漆黑一团”,同样,太平盛世也并非是“一片光明”,在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同时,自然也还是有许多消极的方面和黑暗的方面,历史永远在社会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开辟自己的道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都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

刚才荣新江教授谈到史学的边缘化问题,我很赞成,很有必要从另一角度说点鼓气的话。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社会大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发出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重要文件,而且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就有两次是专门讨论有关哲学社会科学问题的。一次是一个星期以前,学习内容就是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另一次是半年以前,专门邀请了两位历史学家,讲解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历史。在那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还要学习世界历史;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既是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现实要求,也是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人文社会科学的战略地位得到了加强,发展所需要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在这种情况下,史学工作者就有更大的责任,在学术上多出精品,以满足社会对史学研究的迫切要求。

对于古代史,我完全是个门外汉,没有什么发言权。所以在这里说几句外行话,无非是应主办者的要求,表示一下对会议的祝贺而已。我衷心祝贺会议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取得圆满的成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