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习惯: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
1502500000023

第23章 读书,“写”万里“录”——阅读写作学习习惯的培养(1)

习惯56.培养孩子晨读的好习惯

谚语,是一种民间的集体创作,这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从人类集体的创造上讲,谚语是大众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的结晶,是最好的警句格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谚语,是中国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我们从小就从父母口里听得,并一直成为激励我们珍惜大好光阴,努力读书学习,勤奋做人的谆谆教诲。

春天,是万木复苏,充满生命力的季节,春播、夏种、秋收。我们的祖先最知道春天的可贵。清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刻,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24小时为一个昼夜,白天,我们忙于工作或功课,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劳其心志,累其体肤,身与心都处在高度运转之中。作为学生,每天有满满的课程,大量的作业和太多的思考,使我们的头脑与思维不得闲。白日里,我们的大脑已被太多的信息、太多的思考、太多的问题挤得太满。因此,一天紧张的工作或学习下来,我们会感到疲倦,需要休息,需要睡眠。于是,夜晚的睡眠必不可少,以使我们的精力得以恢复。经过一夜的睡眠后,当我们清晨醒来,脑子会是一片清新,当天的记忆还是一片空白。这就好似一张白纸,好似最新最美的图画。再加上,早晨的空气经过了一夜的净化,也是最清新的时候,特别让人感到清醒。人的精力就像上足了力的发条,充沛而且旺盛,在淡淡的晨雾或晨光中,我们最应做的便是阅读。

晨读的效果,比一天中任何时刻都好,既少杂念,易于理解,又无记忆负担,最能留下清晰、深刻的记忆。晨读一遍的效果,会比白天在嘈杂声中读10遍都好。正因如此,古人、今人都有晨读、晨练的习惯,也才有那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经典之言。

一位高中同学在一篇名叫《快乐的晨读》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清晨,我被窗外竹林中清脆婉转的声声鸟鸣唤醒,睁开双眼,已见一抹晨曦从窗户中射进来。我赶紧起床,搞好个人卫生,便拿了书坐到向着东方的阳台上,细细读起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间……’读着读着,我竟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做功课,因为老师布置了这一课《荷塘月色》的精彩段要求默写。我这时读来,感觉是在清爽宜人的晨曦中享受名作,品味生活,毫无一点累与闷,反而是一种快乐,两遍读完,我竟可以背得。我又一次享受了晨读的美味。我于是在心里感谢我的爸妈和我自己,让我从上初中起,就养成了这一良好的晨读习惯。”

这位叫李娜的同学说,几年来的每日晨读,她从未间断过。她为自己算了一笔晨读的账:她每天晨读15分钟,一年便相当于有了将近122节课的快乐的阅读,几年来,她从相当于几百节晨读的阅读课中,不仅熟悉了课文、定理、定律,更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课外阅读——诗词阅读、名人名言与名著的阅读。这使她真正尝到了读书破万卷的好处。在晨读中,她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积累了大量的词汇,陶冶了美好的情操,享受了清新怡人的上千个美好清晨。这不仅有助于学习,更有助于养成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是有惰性的,必须要凭借一种毅力,来战胜自己的惰性。晨读,是培养自己战胜贪睡恋床坏习惯的最好方法。通过长期的晨读,获得的不光是知识,更有对时光的珍惜,培养了我们作为一名学生特别需要的那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实,良好的晨读习惯的养成,还可以培养我们生活的规律性,并通过每天快乐的晨读,来消除心中的郁闷、烦恼,并为新的一天生活、工作或学习奠定乐观饱满的积极情绪,带着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记住,清晨是一天的精华,少睡15分钟对一天的精力绝无影响,但15分钟的晨读,对你一生都大有帮助,但关键在于不可随意间断。所谓一日暴十日寒,好习惯绝难养成。

下面是指导家长之法:

1.与孩子一道提早15分钟起床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义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家长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应该先做到。每天早上,如果母亲或者父亲,能够有一人与孩子一道提前15分钟起床,将这15分钟用来晨读,那么,你的孩子就会被你的良好行为和晨读习惯所影响,也乐意让自己这么做了。

2.好的习惯贵在坚持

所谓“习惯”,就必须要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时间过程中习以为常,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形成规律,养成惯例。这需要努力,需要支持,需要督促,需要帮助与榜样。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缺乏生活的磨砺与岁月的锤炼,因此,作为家长,就要敢于用行动来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带动孩子,不要只当督察者,而是要与孩子一起去做。

3.鼓励孩子,把晨读的习惯坚持到底

孩子作为未成年人,总是有要求自己不够严格的时候。家长则应把好坚持关。要鼓励孩子别放弃,别间断,关键时刻咬咬牙,挺一挺也就过去了。如果放弃,好习惯绝难养成。假若你的孩子以前没有晨读的习惯,那么,你最好选择春、夏、秋3季的天气让他开始,因为气候好,开始阶段的难度会相对小些,孩子也容易接受。

习惯57.培养孩子读杂书的好习惯

广泛的阅读,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砝码之一。当你得到了这个砝码,就意味着你通向成功的路上少了一道崎岖。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某高中,有一位学生王伟,进校时成绩优异。但他本人在乎课本里的东西,其它的知识一概不去过问,知识体系单一,导致其学习成绩渐渐下降。虽然学习努力刻苦,但还是未能摆脱高考失败的命运。而班内另一名同学徐亮,喜欢读杂书,并且能把课外的东西应用于课内,学习成绩稳定,成为“千军万马”中的胜利者。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该不该读杂书。其实读杂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阅历,扩充知识面。在读杂书的过程中,是应该有很大的收获的。

据2001年全国中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学生中能坚持读杂书的同学只有8.32%,当然整天沉沦在武侠、凶杀、艳情、暴力的除外。这仅有的一部分同学,他们平时成绩都很不错。由此看出,读杂书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可以使你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也会让同学在日常学习中受益。

培根曾经说过,当你孤独时,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读书可以做为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就意味着力量。

一个人能有意识地去读杂书,就说明他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欲望,这也是上进的体现。在对自己知识储备不满足的情况下,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书籍,培养良好的读杂书习惯,会使你的阅历不断增长。

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大凡都是有着良好的读杂书习惯,而且他们对杂书的需求量,不管从数量还是从种类上看都是惊人的。

毛泽东从少年到晚年,都未间断过读书。就是在他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情况下,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领导者。同时,在文坛也树立起了一面高扬的旗帜。

拿破仑,在少年时专心苦读,凭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从一个平凡的炮兵练就成一名驰骋沙场的优秀的军事指挥家。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歌德曾这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绝对是一位出色的教师,我想有谁会拒绝“一位出色的教师”和“许多高尚的人”呢?

鲁迅有过这样的话:“我读杂书,有时甚至比正书还有劲,杂书中的笔记,我是手不释卷,午梦初回,清斋寂会,及至入睡之前,真仿佛是一席清淡,处处悠然了。”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随时要读。”

当我们在读杂书时,应当有目的性,自己在哪个方面有欠缺,自己在哪个方面知识不到位,那么就选择自己需要的书籍去读。

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关于《水浒》人物的题。而在这个班中,能做出答案的只有区区两名同学,这两名同学也正是平时有着良好的读杂书习惯的同学。不可否认地说,读杂书会让你受益匪浅。“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在这时已经很明了了。那从现在开始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一个人并不要求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更不苛求天上的知一半地上的全知。但懂得中华乃至世界的文明史发展史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多读书,读杂书。书读得越多,你的文化背景知识就越广阔,文化底蕴就越深厚。

记住古人的话:“勤于读书,逸于作文。”

下面是指导家长之法:

1.寻找富有激情的导师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很年轻,对书的判别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孩子寻找一位富有激情的导师,给孩子正确的选择。这会使他们看到,世界那么的大,而属于自身的东西还很少。让他们有着一种对知识强烈渴求的欲望。从而养成读杂书的习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少走一道弯路。

2.要有耐心,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孩子往往缺乏的就是耐心,或许在他们养成了读杂书习惯的时候,已经走进了误区。因此,家长要教导孩子,在对自己需要的东西的选择上一定要有耐心。不能盲目。读正书也好,杂书也好,有目的地读,才收益大;寻求一时趣味,于身心都没有多大好处。

3.孩子,我们支持你

在孩子的耳边常常会有这样的话:“一天别不务正业,学点有用的。”“别拿起那些不三不四的书不放,学点有用的。”“老是看闲书,有什么用啊?”……其实家长应该给孩子们的更多的是支持,应该鼓励孩子养成读杂书的习惯。使孩子能在多方面发展,知识体系的多元化会更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习惯58.培养孩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古代)荀子

这里所引的一段话,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在其名著《荀子》里《劝学》篇中的一段名言。荀子告诉我们,善于利用车马当交通工具的人,并不是因为他的腿脚有多利索、快捷,却能致千里之远。善于利用舟船的人,并非他们会游水,却能横越江河或行走于江河之上。这些聪明的人,并不是他们生来跟大家不一样,而是他们善于凭借相关的物质,相关的工具而已。荀子为啥在他《劝学》的文章中讲到这些呢?这位古代先哲就是在告诉人们要善于利用工具。

应当说,工具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劳动与创造的结晶。人类之所以为人类而高于任何其他动物,正是因为人类在劳动、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思维与知识,创造发明工具。这些人类发明的工具中,除了荀子所举的古代交通工具,还有千百年来人们发明制造的生产工具、学习工具。在我们用于学习的工具中,每一位学生都要接触和使用的,便是工具书——学习中能够当作工具来使用的一种书。

工具书十分多,如语文方面,便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和更丰富、更完善的《汉语成语大词典》等,这些工具书,都是我们学习相关知识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就像我们出门要乘车,上天要乘飞机,过河要乘船一样。每一本工具书,都是这一类相关知识的高度总结和具体阐释,并教导你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如上面所举的几种字典、词典,就集中了语言文字与文学方面的字、词、音、义和相关知识、成语典故、历史、文学等等。在学习中遇到相关疑难,你只要打开它们,便会得到专家、学者、教师们百问不厌地帮助、讲解,让你在工具书的帮助下,解惑释疑,完成作业,增长知识。

最忌一种坏习惯,是对学习中的问题似是而非,一时不懂,又不愿凭借工具书仔细弄懂,结果不是一时不懂,而是一世不懂,以至在学习与生活中话说错了,字读别了,意会错了还全然不知。例如有的人,对于“恶”、“好”、“为”这些一字两音两意甚至多音多意的字,总是搞不准确,老把“凶恶”与“可恶”不分,把“很好”与“喜好”不分,把“为了”与“作为”不分等等。其实,这些都是非常容易解决的问题,只要打开工具书,就都会让你明明白白,可不少学生就是养不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有学者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就是知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查找,如何去运用工具书。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工具书,知道你所需要学习的东西在哪里,这就是知识。专家、学者、科学家能够从无到有地发明、创造出机器、车辆、飞机、轮船、科学仪器和各种工具书,而我们连使用都不会,都不愿的话,那岂不是辜负了这些人类的宝贵财富。

打开《现代汉语词典》,你便打开了现代汉语的知识宝库。从中学到大学以至今后的工作与长期学习中,它都能够成为我们最忠实的老师和帮手。只要你养成了查阅它的习惯,有事要查,无事也查,那么,天长日久,积累下来,你的相关知识就会日渐丰富,用之不完。一本《汉语成语大词典》,是近40名语言学家毕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的集大成。它收录例举、阐释了古今所用的17000条常见成语及其变体,并包括古今常用的俗语和谚语。这本词典的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对我们学习、使用汉语词汇进行交流、表达、写作都是极有帮助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使用即查阅它的习惯。

应该说,我们要拥有必需的工具书并不难,难的是是否养成了查阅它、使用它的习惯。

记住,工具必须使用,否则它便会失去价值。不要忘了先哲的教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只要你善于运用学习的工具,你就一定能比别人聪明、博学而多才,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是指导家长的之法:

1.让孩子自己查阅工具书

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个孩子在学习中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难,如果是在家长身边,也许许多家长乐于解答,以为这就是在帮助孩子学习。但作为家长,首先要看看孩子遇到的疑难属于哪一类,凡是通过查阅工具书可以解决的,家长一定不要代劳,让孩子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有3个好处:一、培养独立自学能力;二、不养成依赖性;三、形成查阅、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为孩子准备工具书以外的相关学习资料和参考书

帮助孩子丰富知识,并在独立的自学中扩充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养成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的习惯,就是对孩子一生最好的学习指导。应该明白,一个人仅凭记忆要记住太多的东西实在太难,但查书是不难的,只要知道你所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能够找到,这就可以了。做学问、搞写作、从事科研工作,光凭模糊的记忆是不行的,记忆有时似是而非,并不可靠。只有查阅资料方可准确无误。

3.告诉孩子别轻信记忆

记忆有时会出错,有时会张冠李戴,有时会是假象,没有谁没被记忆欺骗过。因此,别轻信记忆,尤其是生活中久远的东西,知识性的东西,需要准确与精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