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书读完投资学名著
1667000000046

第46章 风险规避类名著(1)

1929TheGreatCrash

《1929年大崩盘》

约翰·加尔布雷斯JohnKennethCalbraith

名著导读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美国,宽松的信贷和大规模生产奠定了轰鸣的20世纪从未有过的消费时代基调。可是危机也暗藏其间。引发美国股市大崩盘的1929年9—10月,被后来者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并且“把未来都吃掉了”。在危机发生后的4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0%,投资减少了80%,1500万人失业……

通过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初版于1954年的《1929年大崩盘》,读者可以了解到这次股市大崩盘的前因后果和代表性,他全面、系统、准确地评述了这一段令人窒息的日子,旨在“揭出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该书在1955年、1961年、1972年、1979年、1988年、1997年不断再版,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并成为学术界和证券投资界大量引用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时隔40年后为该书最新版所做的序言中,加尔布雷斯又从全新的视角审视了历史的教训及金融界盲目乐观和操纵权力的后果。

美国《财富》杂志将《1929年大崩盘》列为其推荐的75本必读商业类图书之首选。

《1929年大崩盘》是卓尔不群的传奇经济学家对人类经济史上最令人难忘的岁月精湛分析。

——《圣路易斯邮报》

经济文章很少以其娱乐价值而著称,但这本书却做到了。加尔布雷斯的文章雍容而机智,并且幽默地鞭挞了这个国家某些金融领域的智者和政策所犯的错误。

——《大西洋月刊评论》

理论精读

1.暴风雨前夜——盲目的乐观与悲哀的反思

加尔布雷斯认为:无论是股票还是房地产、艺术品的价格都有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当乐观情绪及其市场效应成为常规,价格会涨得很高,然后因为种种原因跌到谷底。价格的下跌总比上涨更加迅猛。

20世纪20年代对于美国来说是值得回味的美好岁月,但是很少有人能预见到暴风骤雨的悄悄逼近。

(1)人人都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盲目乐观。包括美国总统先生。

(2)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导致房地产市场的炙手可热与虚假繁荣。

(3)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放松银根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股市,从而推动股票价格的上涨。

(4)大人物们对股市的推波助澜。

(5)胡佛总统的当选进一步使股市大热。

(6)保证金交易制度使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华尔街。

那么当时有没有人精确地预感到这场风暴的来临呢?答案是有。

普尔出版社出版的《商业投资周刊》,在1928年秋天就曾提及股票大骗局,而《商业金融时报》也一改往日作风,开始大幅报道坏消息。《纽约时报》也刊登股价已涨得太高,股市必会崩盘的报道,并多次宣布股市其实已经崩盘。美国股市分别在1928年6月、12月及1929年2月休市过几次。但不幸的是,对股市走势存疑的投资人,仍无法从中嗅出任何蛛丝马迹,因为股价仍持续走高。

在股市上涨的荣景中,投资人整天都将股票经纪人的办公室挤得满满的,大家宁可留在屋里注意股价的变动,也不去关心都发生了什么。1929年9月初,股市开始下挫。当时大家并不特别担心。技术分析师巴布森预测在9月5日:“……工厂会关闭……大家都会失业、经济加速恶性循环,结果将导致严重的经济大萧条。”此言一出,旋即遭到股票经纪人和媒体的同声谴责。

结果灾难到来了,纸上富贵付诸东流。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对过去进行反思,在1929年年初,股市大热时,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有意识地策划股市下跌,一旦听之任之,日后将会发生严重灾难。

(1)当时的美联储采取了两种收效甚微的传统的控制手段:

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证券,收进现金。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各商业银行不在此列,可以照旧为股市提供现金;无法长期坚持抛售等。

提高再贴现率(各商业银行向所在辖区的联邦储备银行借款利率),由于各方反对,一直拖到1929年夏天,错过最佳时期。

(2)联邦储备系统本身不作为。出于谨慎的目的,它未要求提高保证金比例;对火爆行情,它关心的不是限制投资,而是推卸责任。

(3)由于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沉默,市场恐慌情绪蔓延。1929年3月26日,股市大跌。米切尔的国民城市银行的出尔反尔,招来一片批判声。从而让美国政府与联邦储备当局全选择了不干预政策。

2.不够明晰的崩盘迹象

事实上,大众所意识到的大崩盘是1929年,美国的经济已经开始进入困境,工业生产、货物运输和房舍建筑的效益均逐渐下降。但是,这种萧条的情况并不算太严重,若在股市崩盘前说经济会有所好转,这倒是合理的假定。加尔布雷斯指出,股市崩盘时,大家都未预测到经济大萧条即将来临。

1929年9月20日,大家发现英国企业家哈崔原来就是一流的大骗子,他伪造股票、发行未经授权的股票。有些人认为这项丑闻危及了投资大众对纽约股市的信心,同时也是股票大崩盘的导火线。另一解释则是,公用实业麻州分部,在10月初驳回波士顿爱迪生公司股票分割的申请,并对外宣称股价已飙得太高,引发投资大众的恐慌。

加尔布雷斯认为这种种迹象和时间都未能充分解释股市大崩盘的起因。事实上股市大崩盘如何开始并不重要,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让投资荣景破灭,这正是投资荣景的本质。

尽管股市“回档”,但在9月和10月间,并未出现任何崩盘的明显迹象。在9月间,经纪人融资给顾客的金额暴增了6.7亿美元,创下单月增加金额的新高。隐遁的金融专家克鲁杰,接受《周六晚报》访谈,令投资大众相当振奋,但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大骗局。同年10月15日,费雪教授发表著名演说,指出“股市已上涨到相当平稳的状态,我预期股市在几个月内,还会创下新高、成交量会比现在更好”。

尽管如此,几天以后股市又传出另一项坏消息。像《纽约时报》这类对股市现状持悲观看法的媒体,不断小心地提醒投资大众股市即将崩盘。同年10月21日,星期一股市交易量略微超过600万美元,是历年来美国股市单日成交量的第三大。连续几天的庞大成交量后,股市行情板无法显示即时的价位,在中午时仅能报出1个小时前的股价,到当天收盘时前,差异已拉大到仅能报出1小时40分钟前的股价。在股价大涨的多头市场,这种时间差异倒还不打紧,但在股价开始下跌时可就不一样了。这种无法显示即时行情的缺失,不但让投资人更为紧张,也促使投资人加速抛售股票。

3.投资信托——双向的杠杆作用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股市大热中,出现了新的疯狂的投资品种,就是购买投资信托或投资公司股票,以满足公众对普通股的狂热需求。

投资信托的最让人着迷的魔法并不是管理者的知识面、操纵技能或理财天赋,而是杠杆原理。在投资信托中,杠杆是这样发挥作用的:通过发行债券、优先股和普通股来购买不同的普通股组合。当投资信托公司购买的普通股价格上涨,信托中债券和优先股的价格是固定的,那投资信托所持有的证券组合因增值而产生的利润将全部或大部分分配给投资信托发行的普通股。导致投资信托公司股票的价格奇迹般疯狂上涨。

以上还不是杠杆效应的全部魔力。要是某投资信托公司上涨的普通股被另一个相同杠杆倍率的投资信托持有,那么这些普通股的价格将会呈几何级数疯狂上涨。

在这种巨大的诱惑面前,投资信托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迅猛发展,将人性的贪婪暴露无遗。但是贪婪的人们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可能没想到杠杆效应是双向的,它可以让股票上涨得让人瞠目结舌,也会让它一文不值。

加尔布雷斯举了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高盛公司。

高盛公司直到1928年12月4日才涉足投资信托,成立了第一家投资信托公司——高盛贸易公司。

运用杠杆原理,短短的几个月,高盛贸易公司像滚雪球般疯狂发展,公司最初只投入了1000万美元,占全部发行股票的10%,而其余的90%股票以104美元每股的惊人高价卖给了公众,几年后股价为悲惨的1.75美元。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4.股市崩盘——幻想的破灭的过程

1929年夏天,股票市场持续火热,普通股价格一路上扬,经纪人贷款规模也在惊人扩大,短期贷款的年利率不停上升,一度达到了令人吃惊的15%。经济学家与金融界人士盲目乐观,来自忧患集团的声音是那么微不足道。技术分析师巴布森针对9月5日股市下跌提出了忠告,却遭到了华尔街的猛烈抨击。

许多不同阶层和社会地位的人都纷纷进入股市。股市投机成为美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与市场失去联系,使热衷于炒股的人难以忍受,变得失魂落魄。

在1929年发生了若干影响股市的事件,秋季股市崩盘后华尔街把泡沫破灭归因于三个事件:

(1)经济指标的下降。1929年秋,美国经济陷入萧条。

(2)英格兰的哈特利公司因违规而倒闭,打击了市场信心。

(3)波士顿·爱迪生公司事件。马塞诸塞州公用事业局不允许该公司拆分股票。

接下来,股市从9月至10月一直呈震荡下跌趋势。

10月19日,股市下跌。10月21日下跌。10月22日震荡略升。费雪教授与米切尔依旧认为市场基本面是健康的,只有巴布森唱空。10月23日继续下跌。

10月24日(史称黑色星期四),大崩盘的第一天。股市陷入了疯狂的竞相抛售,恐慌一直持续到中午。各大商业银行决定联手救市。下午股市止跌回暖。

10月25日与10月26日股价平稳。市场焦虑情绪开始平息。大人物们纷纷认为市场基本面良好。极少数唱空的不“和谐”声音被淹没在唱多的七嘴八舌中了。

10月28日(星期一),股市放量一路下跌,跌幅大于上周整个星期。

10月29日,成交量远远大于黑色星期四,跌幅与前一天几乎持平,最糟糕的是投资信托股票,由于杠杆效应的反作用,跌幅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有行无市,无买家接盘。

这一天,银行家们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救市。

在崩盘的第一个星期,遭“屠戮”的是无知的新手。而在第二个星期里,经验老到,财力雄厚的老将也受制于这个灾难。各证券交易所从不久前的门庭若市变得门可罗雀。

这一天,有人建议股市休市一段时间。但纽约证券交易所管委会未同意休市,只是妥协为缩短开市时间为半天3小时。

10月30日,股价奇迹般止跌回升。大人物又纷纷发表谨慎乐观的言论。

10月31日,开市3小时。在一些刺激市场的宽松政策影响下,股市又回升了一些。

11月1日—11月3日,股市休市三天。这一个周末,各种利好与不利消息纷至沓来。人人在忐忑不安中度过这个周末。

11月4日,股市一开盘就出现骇人听闻的暴跌。投资信托股票成了股市疲软的根源。由于杠杆效应的反作用,一些投资信托普通股票开始变得一文不值。有些财力雄厚的投资信托公司开始回购自家股票,在当时情形下无异于慢性自杀。

11月5日,州长选举日,休市一天。

11月6日,开市半天。股市再次出现了令人发疯的滑坡。市场外传来基本面恶化的消息。

在这些不堪回首的日子里,大多数美国人心情郁闷、沮丧,甚至有人绝望到自杀。悲观气氛笼罩在美国上空。

5.贪婪的恶果——股市崩盘对国家的影响

(1)自杀谣言的大肆传播

有些传闻完全是凭空捏造,事实上,自杀率并没有随股市崩盘发生提高,只不过是媒体的恶意炒作。

(2)股市崩盘大大提高了贪污盗用公款罪的发现率

股市暴跌,导致犯罪分子无法清仓变现。当时最引人注目的盗用公款案发生在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的联合实业银行。

(3)“安抚行动”悄然出现

首先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对卖空交易展开调查。不过,调查毫无结果。

然后是胡佛总统宣布削减税收。

最令人感到好笑的是,为了表明政府的努力,胡佛总统经常召开一系列收效甚微的务虚会议,这几乎成了总统先生摆脱当时尴尬处境的“绝好”办法。

(4)股市温和上涨

在这些所谓的安抚行动下,股市在1929年11月中旬停止了下跌。在11月下旬与12月,股市温和上涨。

1930年1—3月,股市大幅反弹。4月开始,反弹结束。6月,再次大幅下跌。直至1932年6月止。股票价格已经低到其浮动没有什么意义的地步了。尤其让人叹息的是投资信托的股票几乎变得“一文不值”。

(5)经济基本面的恶化

基本面恶化的现状有目共睹,没有人再会说基本面是健康的言论了。

股市崩盘对美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经济水平大幅倒退:

(1)股市崩盘不仅断送了几十万美国人的发财梦想,也严重败坏了一些知名人士的良好名声。

(2)纽约最大的两家商业银行——蔡斯国民银行与国民城市银行饱受股市崩盘之苦。

蔡斯国民银行的总裁威金先生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了名目繁多的内部交易,买空卖空,中饱私囊。退休后,他的行动受到调查,终身薪水被取消。

至于国民城市银行,问题严重得多。总裁米切尔先生因违规操作,逃税漏税被指控。

(3)爆发了那一时期华尔街最大丑闻——惠特尼事件。

对惠特尼的指控是长期大肆非法侵占他人证券财产。惠特尼对指控未做任何辩解,披露了自己所从事的全部交易。

惠特尼事件的发生导致政府在规范证券市场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

颁布了《1933年证券法》及涉及面更广的《1934年证券交易法》,规范了股市的以下几方面行为。

发行新股被要求充分披露公司信息。

内部交易与卖空被宣布为不合法。

联邦储备委员会受权制定保证金比例规定。必要时提高到100%,完全杜绝保证金交易。

联手坐庄,虚假交易,散布虚假信息,以及其他控制和操纵市场的手法全部受到禁止。

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分业经营。

最重要的是,政府设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专门负责实施政府对交易所的管制。

6.崩盘原因——沉静后的反思

导致1929年股市崩盘的原因是什么呢?加尔布雷斯给出了他的答案:

(1)金本位放松了银根,刺激了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