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躯体性紧张源
指那些由于我们的感知而造成的心理紧张的事物。例如,强烈噪声的袭击,突然的天气剧变,身体患病或不适等。
2.社会性紧张源
指社会动乱、变革、战争以及生活变故的影响等。
3.心理性紧张源
指发源于我们头脑中的某些信息所引起的紧张。例如,某些不良的猜测,“凶事”预感,心理冲突与挫折等。
4.文化性紧张源
指一个人从一个文化环境进入另一种生疏的文化环境时,在语言、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所遇到的新问题。
如何避免产生紧张情绪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人的身心健康与工作效果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尽量设法避免紧张情绪。避免紧张情绪的方法主要有:
1.避开紧张源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可以采取回避或躲开紧张源的方式,以减少紧张和由它所带来的不适感。
2.采用“自我防御机制”
常用的“自我防御机制”有否认、投射、转移、转化、升华、补偿、职离作用、文饰作用和幽默作用等。利用自我心理防护手段,常可起到缓和心理紧张与不安,减轻精神痛苦的作用。
3.建立乐观的情绪
胸襟宽阔、乐观开朗、心情愉快的人,敢于面对现实,一般来说,心理不易紧张。
4.培养良好的性格
有的人会因面临新的生活环境而不知所措,精神高度紧张。不改变这种性格,是难以有效地控制心理紧张的。
5.适度的体育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有节奏的适度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广播操、舞剑、游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助于防止长期的心理紧张。
专家建议
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然而,持续的紧张状态,则能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并导致疾病。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消除紧张状态,在找准原因、探求合理解决办法的同时,我们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的松弛练习:
1.开怀大笑,它既可以消除紧张也可以带来愉快。
2.放慢生活节奏,把一些琐事安排在日程表中。
3.在O℃以下的气温中“冷冻”3分钟,这样可以提升大脑的清醒程度,使头脑更镇定和冷静,从而使紧张情绪能够得到缓解。
4.当你情绪激动,就要大发雷庭的时候,请记住:不断按摩位于腹腔部位的腹腔神经丛是一个屡试不爽的缓解办法。
5.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这也有助于舒缓你的紧张情绪。
6.碰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时,要想到既然昨天及以前的日子都过得去。那么今天及往后的日子也会“车到山前必有路”。
7.真诚相处
在与别人交往中,应真诚坦荡,与人为善。虚伪不仅使人厌倦,而且自己也会因此而有不安全感,如不自觉地猜想别人会不会得知真象,猜想别人是否在背后议论自己,并为此惶惶不安,导致关系紧张。
8.想入非非
一般来说,通过想象自己喜欢与热爱的地方,把思绪集中到所想地方和东西的“看、闻、听”上,会起到放松精神的目的。所以,当你正在为即将当众演讲而紧张时,不要考虑与此相关的一切问题,幻想自己是一只身轻似燕的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幻想自己置身于大海之中劈涛斩浪奋击中流;幻想自己在百花盛开的公园中欣赏着百花仙子的优美舞姿,等等。通过这一切,调节自己的呼吸及心跳速度,不断提醒自己唯有保持心平气和,方可镇定自如。
9.收听音乐、观看球赛
即使你没有听音乐的习惯,你也应该尝试在精神紧张的时候,打开录音机、收音机,欣赏一下乐曲中的情怀和美妙的旋律,并试着在自己的心中对它做出评价。假若你自己能放喉高歌一首,不管是自己清唱,还是与他人合唱或用卡拉0K伴唱,都将更加有效地使你的精神得到放松。如果你是一个球迷的话。那么当你情绪紧张时,没有比观看一场精彩纷呈的球赛更能缓解紧张的了。
10.失眠与心理紧张是难兄难弟。为此,专家们的建议不是让你白天补足夜间少睡的觉,而是让您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上床。只有这样,你的睡眠才会慢慢变得有规律,告别失眠。
11.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化妆对心理健康十分有益,它能够抑制紧张激素的分泌,尤其是对女性而言。因此化妆不仅仅是一种美学和艺术行为,它同时能使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2.对于每天必须在计算机前度过许多时间的人,下面这个办法十分灵验:将两个手掌做成勺状,扣在睁开的双眼上,每次5分钟。半明半暗的光线和手掌的温度能够使眼球真正放松。
13.高谈阔论会使血压升高,沉默则可以降压。在没有必要讲话的时候最好保持沉默,听别人谈话同样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14.坚持做放松运动,每天2~3次,每次5分钟。方法是:坐在椅子上,头和背保持正确姿势,然后从上到下将身体每一部分的肌肉依次放松,顺序为颈部、背部、双臂、双腿和双脚。
15躺在床上,在眼睛上盖一条毛巾,然后全身放松,试着不去想任何事情,如此坚持10分钟,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健康提示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总是难以避免紧张,当紧张感袭来时,你可以以轻松的步伐出去散一会儿步,做一做深呼吸,哼一段小曲或是吹吹口哨,这些都能使你的紧张之弦得到适度的放松。
◎战胜内心的焦虑
现实生活中,焦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你面临重要抉择或成败攸关的时刻,便会产生焦虑,如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以前,在会见某位重要人物之前,在作出某项重大决策之前,在得知孩子患了某种疾病的时候,常常会感到焦虑不安,这是因为这些事情对你很重要。但是也有人会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虑,他们常常被这样的焦虑情绪深深地折磨着,整日惶恐不安,却又不知如何解脱。
典型案例
31岁的王女士,是潮洲一位家境富裕的家庭主妇,丈夫经营建筑行业,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近一年来她总是感到心烦,全身不适,失眠,背部肌肉紧张,精神不佳。以前是个急性子,一个人带四个孩子,洗衣、做饭,全部家务都是一个人干,精神还觉不错。现在最小的孩子也上小学了,家里也没什么活了,可是却开始觉得心慌意乱,浑身不舒服,晚上睡不着觉。有时听到建筑上的事故新闻,就马上担心丈夫的工作不安全;有时听到有关疯子冲到学校伤人的新闻报道,又担心孩子出事。整天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出冷汗,手抖动,感觉背上有块肌肉象打了结一样紧。发起病来便不想动,渴了连杯开水都不想倒,电视也不想看,头上像蒙了一大床棉被似的。一个人在家心慌,孩子、丈夫回来更心烦。感觉好累,有时有担心自己会发疯,会死的念头。
心灵解析
焦虑是指人们对于所处的不良环境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反应。由于有焦虑的产生,迫使人们萌生出逃避或摆脱这种不良环境的主观意愿,故在一定程度上,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任何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体会。
正常情况下,人们对所接触的环境或事物可以产生出不同的情绪反应。随着处境的改善,产生的症状会慢慢消失,情绪趋于稳定,这就不能算病。而像王女士这样听到一些与己无关的负面消息都会引起强烈的不安情绪就是病了。
在临床上,我们把由于很轻的原因所引发的,以比较严重焦虑为中心的一组症状称为“焦虑症”。按照现代心理学的划分,焦虑症属于中度心理不健康的范畴。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患焦虑症的人数不断上升。
引起焦虑的因素
人们为什么会面临如此众多的焦虑?从自然界、社会、人的心理及认识活动以及人格特征来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
1.意外的天灾人祸
意外的天灾人祸会引起紧张、焦虑和失落感或绝望,甚至认为一切都完了,等待破产、毁灭或死亡。
2.追求完美化
在工作、生活、健康方面稍不如意,就十分遗憾,心烦意乱,长吁短叹,充满了过度的、长久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心,这些担心和焦虑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因。比如,他们会成天为家里的经济情况而担忧,即使他们的银行账户上的存款远远超过了六位数;或者他们会成天为自己孩子的安全担心,生怕在学校里出了什么事;更多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就是感到极度的焦虑。
3.没有迎接人生苦难的思想准备
没有迎接人生苦难的思想准备的人,总希望一帆风顺、平安一世,一遇到矛盾,就会惊惶失措,怨天尤人,大有活不下去之感。
4.神经质人格
这类人的心理素质不佳,对任何刺激均敏感,一触即发,对刺激做出不相应的过强反应,承受挫折的能力太低,自我防御本能过强,甚至无病呻吟,杞人忧天。他们眼中的世界无处不是陷阱,无处不充满危险。他们整日提心吊胆,脸红筋胀,疑神疑鬼,如此心态,怎么不焦虑。
焦虑产生的负面影响
焦虑不仅可以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也可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焦虑时,人会变得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搓手顿足、心绪不宁,甚至有灾难临头之感。
1.影响工作和学习
焦虑时心中杂念万千,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犹豫不决。
2.影响睡眠
焦虑会引起失眠、多梦或噩梦频繁,白天头昏脑胀,感觉过敏,怕噪音、强光及冷热,容易激动,常会有不理智的激情发作。
3.生理反应
出现唇焦舌燥、口渴、多汗、心悸、血压升高及发热感,同时大小便次数增多。
4.引发疾病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以引起诸多疾病,如焦虑性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糖尿病、神经性皮炎等身心疾病。急性焦虑发作时,往往易引起脑血管破裂或心肌梗塞而死亡,故应对焦虑发作给予及时处理及治疗。
专家建议
医学心理学理论认为焦虑并不是坏事,适当的焦虑,对个体的生存保持警觉性、激发人的积极性,对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有好处。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勇气。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达到焦虑症,这种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
当你被焦虑情绪所困扰时,不妨采用以下方法来战胜焦虑:
1.对自己说,我不是完美无缺的
有些人因为过于顾及脸面和名誉,总是在寻求完美,生怕有所缺陷,一旦难以达到这个目标,就会焦虑不安。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人人都有缺陷,都有不足。因此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不是完美无缺的,我只想尽力而为。这样你的心情就会慢慢松弛下来,不会总是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状态之中。
2.对别人说,你的评价仅供参考
人产生焦虑还因为过多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自己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得不到别人的赞扬。实际上一个人的情感、观点、说话、处事等,很难得到所有人的称赞,总会遇到反对意见。所以要有勇气对别人说:你对我的评价仅供参考,我不能为了迎合你的意见而生存。这样就不会为了顾及他人的需要而整日心神不定了。
3.对挫折说,没关系,我可以排除你
生活中充满意想不到的挫折,挫折会构成心理压力,特别是一些女性的焦虑就是由此而引起的。因此遇到挫折时,可以用宣泄的方法来释放内心的郁闷。如向好友一吐为快,或外出旅游,让湖光山色冲淡不良心绪等。总之,要尽快走出由挫折所造成的困境,不要让挫折变成心理上的压力。
4.增强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我的一种认同感。加强自我意识是治疗过度焦虑的一个良方。简单地说就是要正确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和接纳自己。重视你自己的人格和自我价值,并充分开发利用之,会使你充满自信,从而化解焦虑。
5.不断开拓视野
谦虚地去学习或接受现实生活中各种人和事物,多观察、多体会,多接纳,以获得他人的间接经验和教训,这均有助于自身焦虑的化解。
6.行事迅速果断
凡事越拖延、越拿不定主意的人,就越容易焦虑,而凡事当机立断、勇于行动的人,则不易被焦虑所困。故当焦虑来临时,要积极寻找原因,努力化解,即使一时找不到化解之法,也应即时行动,为下一步的化解创造条件。当自身能力有限时,不妨求助于可以信赖的人,借他人的智慧来化解自己的焦虑。
健康提示
当身心面临焦虑的迫害时,正当的饮食非常重要。咖啡因、酒精、糖、白面粉制品、腌肉、油炸食品、辛辣刺激的调味料等都应注意避免。正确的饮食将强化身体,使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状况俱佳。
◎掐灭嫉妒的火焰
嫉妒作为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嫉妒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嫉妒有时能够转化成为前进的动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有时又带有病态倾向,常常会导致中伤别人、怨恨别人、诋毁别人等消极的行为,属于危险的需要干预的情绪之一。
典型案例
某地一所著名的医科大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故意伤害事件:一名即将毕业的医学研究生用水果刀将自己的导师刺伤,随即举刀自杀未遂。而造成这种恶果的根本原因是这个研究生的嫉妒心理。原来,那位导师所在的医科大学获得一个去德国深造的名额,鉴于他的学识和威望,校方决定由他指定出国人员。该教授权衡考虑了整整一周,最后决定还是将另一个很优秀的研究生的名字报给了学校外事办公室。这个研究生知道此事后,先是与导师大吵大闹,一定要让导师把那名字换成自己。在哭闹不成之后,就以刺杀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嫉妒之火……
心灵解析
嫉妒虽然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将嫉妒之心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的并不多见。像上面故事中的研究生可以说也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本来拥有无限美好的前程,可是,因为她那根植于心的嫉妒,使一切都葬送在了自己手中。美丽的梦想,被嫉妒的欲火吞噬,所有的希望都已烧毁。等待她的,只剩下法律的严惩。嫉妒将一个本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优秀学生沦为了阶下囚。可见,过于强烈的嫉妒心不仅无法使人走向成功,还会将唾手可得的成功化为乌有。
自尊心过强是产生嫉妒主要原因
嫉妒心,从本质上说是看到与自己有相同的目标与志向的人取得成功而产生的不适应感,是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又不能正确评价他人的不良心理品质。嫉妒心并非天生的,其主要原因来自于自尊心过强。
一个人的自我评价过高,自尊心过强,就会走向妄自尊大、唯我独尊的地步,甚至会追求徒有虚名的荣誉。这是自尊的不健康心态。交往双方平时差不多时,这种心理冲突尚不明显。当一方有了显著的进步,这种唯我独尊就会恶性膨胀,与尊重别人形成尖锐冲突,这就形成了所谓嫉妒的心理特征。
嫉妒的对象及表现形式
嫉妒心理的产生,也不是漫无边际,无迹可寻的,其对象和表现形式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
1. 嫉妒的对象是与自己相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