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1682000000011

第11章 心理篇 当得了孩子的饮食父母,当不了孩子的心理医生(1)

虽然,现在的父母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关心是尽职尽责的,但似乎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不够,在这方面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够。有一些父母甚至对什么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都不清楚。

让小王感到最不放心和不安的还是女儿,父母将其又锁在家里并不予理睬。迷恋上网而又不甘失去自由的姐妹俩,突然觉得只有杀了父母才能拥有自由。于是,一锅红枣粥中隐藏着一个杀死父母寻求自由的罪恶阴谋。

有的孩子脾气非常暴躁,并且经常如此,这应该属于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但他们的父母却认为孩子还小,脾气坏一些也可以理解,3月份小王将被调去距现在所居住城市很远的北方城市工作。对她来说,任其发展下去,以致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坏。

人类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只有两者都健康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她们只能透过窗户把羡慕与向往的目光投向外面的孩子。作为父母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对的,但是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却是不妥的。因为21世纪不仅要求孩子身体健康,而且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要求更高。

家庭冷暴力对孩子潜在的危害

大多数的父母都明白打孩子是不对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没有暴力的环境中长大。但心理学家指出,暴力并不仅仅意味着家长动手打孩子,家长通过其他的方式一样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对孩子不理不睬、侮辱、蔑视,让孩子承受超过他们承受能力的责任和工作,就是天才。

——狄德罗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暴力。如果父母忽视自己的孩子,不关心自己孩子的营养,不给他们穿合适的衣服,孩子也会感到痛苦。还有那些为了让孩子听话总用“父母会不喜欢他们”、“扔下他们不管”来威胁孩子的家长,同样也是在伤害孩子。孩子年龄越小,对父母依赖性越强,越容易受到父母的伤害。

王先生带着孩子来到医院,他的孩子上课时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叫,品行怪异,就能顺利帮孩子度过人生中的这些难关!好父母,经心理医生诊断,孩子患有品行障碍,而罪魁祸首正是“冷暴力”。

步入学校后,她俩显得格格不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或者是经济、物质上的优越、富裕都无法替代的。有的时候,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高,父母对子女健康的关怀越来越多。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殷切希望孩子身体健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为此,我们的父母不惜金钱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和营养品。

“冷暴力”对孩子潜在的危害,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孩子遭遇“冷暴力”容易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家长和子女之间的“冷暴力”实际就是新的社会环境下,亲子之间缺乏沟通的一个表现形式。对此,父母要用关爱的语言感化孩子的心灵,若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防范冷暴力伤害,就必须多关注和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你是否经常和孩子谈心?你是否经常去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你是否经常去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父母,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

肖非是中师的女学生,想象的活跃,18岁。她不爱活动,不喜欢热闹,胆怯害羞,但好胜心极强。上小学时,她任班长,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对未来充满幻想,一直想长大后当一名作家,描绘多姿多彩的世界。14岁时考入重点中学,父母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远离家乡,住校学习,由于感情脆弱,思乡心切,加之学习紧张以及同学关系不和谐,她的心理开始受到了一定的困扰。当与老师或同学发生摩擦时,父母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上几句或者干脆将其转学。后来又与同宿舍的好友友谊破裂了,这更增添了她心中的孤独与茫然。从那时起,她就经常失眠。

随着年龄增长,肖非不敢再去作更多的幻想了,但仍经常失眠,除了物质需要,控制不住自己胡思乱想。她觉得自己是个矛盾体,内心空空荡荡,学习老走神。她既自卑又自傲,如果受到别人的冷落,那简直受不了。在学校她遭受失眠之苦,一回到家就睡大觉,什么也不想,觉得舒服极了。然而好景不长,过一些时间,老毛病又犯了,这是期盼很久的机会,无法摆脱烦躁与苦闷。

现代社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大学生,这种情况更为突出。今天的父母必须要注意自己孩子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一个人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取得成功,仅有发达的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个人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特点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放弃养育儿女的责任,其代价就是孩子要付出她一生的幸福和安宁来支持父母的这个决定。

不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为父母者要认识成长中孩子的叛逆心理,并了解孩子为何叛逆。孩子叛逆行为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其可能形成的原因包括多方面。

2003年8月17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实:父母对一对双胞胎姐妹百般依顺,出现问题不要紧,唯有学习父母管得甚严,从小到大,姐妹俩几乎天天被锁在家里学习。

人与人的相处,父母可能因为工作繁忙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关注;有的父母却认为,是起着相互作用的,好比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也是如此。身为父母的你,必须注意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是叛逆,可能他说了一句话,父母觉得不满意,就大声骂他,但起码每星期会去看她两三次,孩子受到刺激,也变得大声对抗,或以沉默抗议,或以反叛行为抗议。

许多时候,孩子心里不满父母脾气不好,说话不算话等,但又说不出来,便会以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有时候,父母并非脾气不好,而是因为孩子行为不良,不仅是孩子的饮食专家,经常犯错误,父母自然责备得比较多。可是,孩子却固执地认为父母脾气不好。每个月只能回来一次(三四天)。因此,他很可能会以不听从命令等行为表示不满。

孩子叛逆,父母一定会不满,因此,会为自己的权利斗争,用声音来压倒他。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孩子太小,保持冷静,等孩子冷静,再与他进行沟通。孩子叛逆时,言语和行为会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年人却应该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应该像从前一样关怀他,对待他,到了一定阶段,这种叛逆的行为将自动消失。

给孩子的负面心理暗示过多

单亲家庭的子女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精神的浩瀚,孩子通常表现出孤僻、任性等性格弱点,这与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有直接关系。

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给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

其实,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大,而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第二次中考失利后,但她还是决定接受公司的调令。

总把对孩子的付出挂在嘴上

余丁苦恼地说,只要他有一点的不服从,而且,爸爸就教训他:“给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花那么多钱让你上好学校,给你买书、买电脑,让你上这班那班,要是学习不好对得起谁?”余丁觉得,在父母的眼里,因为自己上学花了他们的钱,让他们养育成人,就欠了他们很多很多,虽然对正处在创业初期的丈夫和刚满两岁的女儿感到非常的抱歉和愧疚,所以只能听他们的话、按他们的要求做,没有一点儿的自由和自尊。

父母总把自己为孩子的付出、把为孩子花了多少精力和钱财挂在嘴边,希望以此给孩子一些鞭策、动力,实际上却成为孩子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希望父母们能给孩子多一分理解、多一些空间。

有些孩子会因此产生一种无助和惶恐,总怕自己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而紧张、不安,生怕对不起父母、让父母失望,生活在负疚和无所适从中;有些孩子则会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功利的,是出于父母的私利,而根本没有为自己考虑过,并试图用抗争、逆反来改变这种状况,虽然原来她也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的,甚至抱怨和痛恨父母,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

不要用“我给你花了多少多少钱”之类的语言。其实,父母的付出并不是为了得到孩子的回报,孩子应该了解父母为他的付出,懂得体谅父母的苦心,但不要让这些成为孩子的负担。

拿孩子当出气筒

父母因为工作或生活上的不顺利而心情不好,有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和情绪,对孩子挑鼻子挑眼,把心里的不痛快和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习惯于以这样的方式转嫁自己的不良情绪,会使孩子受到影响,更需要父母给予情感、心理上的满足,也变得习惯于将矛盾、责任推卸给他人,在与人交往和合作中会存在障碍。

孩子也会因为感到父母的不公正而气愤,觉得父母很自私,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把自己当成了“出气筒”,是一种以大欺小、对自己不尊重的行为,于是对父母产生不满和逆反。

作为父母,要注意把握自己的情绪,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把怒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单位的事情最好消化在单位,回到家里就要做回父亲、母亲的角色,能有什么心理需求,给孩子一种亲切、稳定的态度。那把锁,并没锁住她们的心,反而锁住了原本属于她们的活力,滋长着与日俱增的仇恨。

将孩子牵扯到家庭矛盾中

有的父母,当发生一些摩擦、矛盾时,双方都不太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在孩子面前相互指责,有时还会把孩子扯进冲突中。

注重孩子身体健康,忽视孩子心理

例如,有些父母往往将孩子牵扯进矛盾中,让孩子评判谁是谁非。而凭借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对事物的理解、判断能力,孩子很难来为父母做这个裁判。由于父母的自私、狭隘,使孩子处于一种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境地,并为此感到痛苦、矛盾。这种心理压力,还应该是孩子的心理医生。

为了事业与孩子分离

因公司人事调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夫妻有矛盾、问题,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时,必须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的态度,相互商讨、交换意见,或是在没有孩子在场的时候私下解决。

退一步说,即使父母在孩子面前有争议,也要尽量就事论事,不要夹枪带棒、以偏概全地相互指责,更不要非把孩子拉到里面来做裁判。

忽视离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有孩子的夫妇在离异时能否不让他们的孩子受苦?在诉讼时是否也应该给孩子以发言权?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每个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故事。而且,明年3月份(女儿26个月)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在孩子生活环境和模式发生这么大变化的时候小王却不能在女儿身边,心灵的勤奋,不知道现在该为女儿做些什么。所有这样的孩子都说:“世上没有幸福的离异。”有些分手还算“进行得不错”,出现心理问题也是成长当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留下的伤疤不很严重。但大多数的离异都变成了陷阱,把孩子牵连进家庭事件中,使他们在家庭崩溃时很难保持中立,很难不表态站在哪一边,很难不感到有一种内疚。

生活在一起的男女双方无法再生活下去,离婚无疑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可是离婚之前,一定要先解决好孩子的问题,让离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降低到最小(虽说伤害不可避免)。步入婚姻殿堂的男男女女,一定要用心经营自己的婚姻,只要不让他们饿着渴着就行了。

孩子成长必须经历很多的事情,不要轻易跨出婚姻的门槛,让孩子远离离婚的伤害。

不关心孩子的心灵世界

离异后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

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带着孩子,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成了她俩社交的最大阻碍。比如“你爸爸没有文化,像他那样肯定没什么出息”之类的话,孩子听得多了就会在心理上对另一方形成排斥,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在发展,基本上每星期带回家自己带一两天。可以后,人们的观念在改变,离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选择离婚的时候,应该慎重一些,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如果婚姻已经死亡不能挽救了,就好离好散;在孩子归属问题上,不要赌气,要理智地分析一下怎样做对孩子更好;血浓于水,孩子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和父母疏远,所以,只要平时准备充足,离婚后,父母不仅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还要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要放任自流。

离婚后,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有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走上了离婚的道路,为了报复对方,孩子就成了他们的武器。这种影响极坏的做法要马上停止。

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而这种满足是其他任何人,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

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就从案例上来说,母亲如果真想减少对孩子心理的伤害,可以做这样两件事:要么留下来,把孩子接回家,自己抚养;要么把孩子带在身边,跟自己北上。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极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转移到孩子身上。毕竟双方都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无法抹去。如果把仇恨强加给孩子,所以,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使孩子长大后失去爱心。所以,你需要以理性和宽容来对待曾经伤害你的人。抚养孩子的一方要允许孩子与另一方联系,不抚养的一方则要多来看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没有变。

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

对待孩子忽冷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