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研究
1726300000027

第27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类型 特征和方式(1)

前两章论述了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理论依据,对西方社会交往理论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交往理论作了介绍,明确了社会交往理论对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的指导意义,并针对当今社会时代背景的变化,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发展形态及社会交往方式、交往手段的变革以及社会交往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即对社会交往的一般普遍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本章开始,笔者将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特殊问题进行研讨。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学会社会交往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社会交往的能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类型

社会交往,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这里的大学生社会交往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园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

以当代社会为背景,根据大学生发生社会关系的联结纽带,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类型可以划分为:学缘型、志缘型、趣缘型、地缘型、情缘型和网缘型社会交往等六种基本类型。

一、学缘型社会交往

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之中,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大学生的社会交往首要的是学缘型社会交往。

(一)学缘型社会交往的定义

学缘型社会交往是指以学业或所学专业为纽带而形成的人际交往关系。也可以说,学缘型社会交往是大学生以学业为基础构建的“业缘关系”。

(二)学缘型社会交往的内容

学缘型社会交往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宿舍关系等。

1.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一种业缘关系,即以共同的事业而形成的社会交往关系。也就是说,师生关系是教师以教育为职业,学生以学习为职业而形成的社会交往关系。师生关系中的教师包括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

(2)大学师生关系的特征

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学缘型社会交往关系的重要内容。大学中的师生关系与中学的师生关系有较大差别。中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偏小,老师课时较多,负责学生的数量较少,多数任课老师兼做班主任,所以师生直接接触的时间较长。学生除了在家的时间外,其余时间均在学校。另外,老师均以长者的身份对学生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学习状况等实行全方位管理,因而师生关系非常密切。

大学阶段,学生年龄进入成年,独立性增强;任课教师一般不兼任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而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大多不兼任专业课程的授课工作;专任教师的课时较少,专职辅导员负责的学生数量较多。因此,大学老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时间较少。老师一般只负责学生的某些方面,或专业学习指导,或思想工作和日常管理等,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但是,大学老师一般具有知识较为丰富,对专业研究较为深入,社会阅历广,视野宽,对社会与人生理解比较深刻等特点,因而老师对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业上给予指导,而且能够在正确认识人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上给学生以启迪。正如梅贻琦先生所形容的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大学的师生关系虽形式上较松散,但内涵上较深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大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身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师生关系是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特殊形态。对此,后面还要专门研讨。

2.同学关系

(1)同学关系的定义

同学关系是指以共同的理想为基础,以共同的学业维系的一种社会人际关系。

(2)同学关系的种类

同学关系是大学生学缘型社会关系的基础内容,是大学生社会交往中最普遍、最广泛的关系。在同学关系中同班同学关系是大学生最为主要的关系。因为同班同学能够朝夕相处,学业上相互帮助,认识上了解深刻,情感上相互依赖,这种“同窗”关系大多都能保持终身。此外,同学关系还包括同专业、同学校以及校外同学之间的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竞争意识、开放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的同学关系又可以分为合作型与竞争型两种。

合作型的关系是指同学之间形成的在学业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人际关系。

竞争型的关系是指同学之间你追我赶,相互比拼的人际关系。

两类同学关系各有长短。合作型的同学关系有助于形成友好、和谐的氛围,但容易缺少活力,出现“哥们儿义气”。竞争型的同学关系能够产生压力,激发学习动力,形成充满活力的氛围,但容易引发嫉妒、猜忌等负面心理乃至不正当的行为。

3.宿舍关系

(1)宿舍关系的定义

宿舍关系是指因住同一宿舍而形成的人际关系。

(2)宿舍关系的特征

宿舍关系是当代大学生学缘型社会人际关系不可忽视的内容,具有两方面特点:

第一,宿舍是大学生在学校的特殊家园。

宿舍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学校的“家”,是他们日常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同宿舍的同学不仅朝夕相处,彼此接触时间长,而且地理距离最短,是零距离接触,无论是学习还是起居生活均在一起。因此,宿舍内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精神风貌、学习态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二,宿舍关系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校实行学年制时,班级集中活动时间较多,班级对学生的影响大于宿舍,所以宿舍关系的重要性不很凸显。现今高校实行学分制,班级集体活动的时间较少,宿舍活动的时间增加。因此宿舍关系对学生的影响超过了班级关系,宿舍关系的重要性凸显。

好的宿舍关系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2009年6月《湖北日报》以《6个宿舍学子全部考上研究生——湖工大考研出现“扎堆”现象》为题,报道了湖北工业大学6个寝室24名学生同时考取研究生的情况。

报道说,来自该校生物与工程、电气、计算机、管理等学院的6个学生宿舍的学生全部考上了研究生,考取的学校包括中科院和一批全国“985”和“211”重点高校。

在记者采访生物与工程学院2005级生物技术1班的两个男生宿舍时,8个全部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一致认为,宿舍的团结与和谐是集体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家”一般的温暖给了他们精神动力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同学们相互督促,相互关心。每天谁先醒来,就会把其他人叫醒。考取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梁乐说自己以往习惯晚起,室友们就每天早上敲击他的床沿,督促他早起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都尽可能为他人着想,尽量统一作息时间。考上华中农大的陈路冬天时患上感冒,室友马上为他带回热腾腾的汤粉和感冒药。被广东医学院药理学专业录取的刘冬入学时基础较差,室友就为他细心讲解知识点,使其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暑假备考时,他们一起复习,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交流各种信息。他们还分别进入不同的考研公共课辅导班学习,拿回资料,集体共享。17栋304寝室有3位同学报考华南理工大学同一院系的不同专业,但彼此都没有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而是乐于将自己搜集的信息与他人分享。每当压力袭来,感到心理疲惫时,宿舍同学们就会坦诚交流,相互鼓励,并通过打篮球、卧谈、一起看励志电影来缓解压力。去年7月,报考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的黄进因为突然听说专业课考试没有指定教材,一度焦虑,室友们就从各个角度为他分析解忧,使他的心情从苦闷中得到了释放。

不好的宿舍关系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紧张的宿舍关系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如2008年1月18日的《光明日报》报道,大一新生程明刚刚结束了第一个学期的生活,可他却有自己的烦心事:自从同宿舍的两个同学因琐事争吵后,只有4个人的宿舍生活变得尴尬和别扭起来。一直到现在,两位吵架的同学还丝毫没有缓和的样子,这让他和另一位同学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程明甚至担心,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都会在室友的这种关系中度过。在大学校园中,这样的“宿舍危机”并不是个别现象。

正反两方面的情况都证明了宿舍关系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二、志缘型社会交往

(一)志缘型社会交往的定义

志缘型人际关系是指为实现某一抱负、理想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志缘型社会交往是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通过相互了解,在建立了共同志向的基础上结成的人际关系。

(二)志缘型社会交往的特征

志缘型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交往者之间在政治上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强烈的认同感。交往者乐于交往,在交往中能够密切配合、鼎力支持。这种关系一般都能比较牢固、持久,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志缘型社会交往,形成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奋斗群体。如2008年,兰州交通大学2004级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专业一个宿舍的7名女生全部考上了研究生,进入了理想的院校:唐艳被推荐在本校继续深造;王校利考入河海大学;赵倩考入武汉大学;蔡林芳和单桂敏一并考入天津大学;王英考入西安理工大学;李军秀考入兰州交通大学。回忆起成功的道路,她们认为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共同的志向、坚定的信念以及党团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使她们互相帮助,齐头并进。

面对当前就业的压力,广州大学城在教育部门党团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组成了一个由23名大二、大三学生自愿参加的自主创业团队。该团队成员利用兼职积累的资金,采用“无店面”的经营模式,开起了一家外卖店,提前锻炼自主创业的能力。共同的志向让他们忙碌着,使他们在相互的支持和鼓励中,体会着创业的苦与乐,积累着创业的经验。

三、趣缘型社会交往

(一)趣缘型社会交往的定义

趣缘型人际关系是指因情趣相近、爱好相同而结成的社会人际关系。

(二)趣缘型社会交往的特征

大学生的趣缘型社会关系一般具有成员兴趣浓,情感投入大,产生速度比较快,对学生锻炼和培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等特点。

趣缘型社会交往关系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大学生正处于“早晨八九点钟”的时期,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对专业的共同兴趣,对艺术和体育的共同爱好等等,使他们中的一些人交往密切,形成了正式的与非正式的群体。在校园中,科技创新、诗社、剧团、球类等丰富多样的社团,就是大学生趣缘型社会人际关系的体现。大学生在社团中交流思想,相互切磋,展示才华,培养能力,增长才干,拓宽视野,发展兴趣。由趣缘型人际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是大学校园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地缘型社会交往

(一)地缘型社会交往的定义

地缘型社会交往是指因地域相同或接近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地缘型社会交往就是同乡之间的交往关系。同乡关系是指由于原来居住在共同的区域,以地域观念为基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一所学校、一个学院、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宿舍总会有几个来自同一省、地区、市县的同学。由于这些同学生长在相同的地方,有着共同的语言习惯和生活习惯,因而在人生地疏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距离小,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

(二)地缘型社会交往的特征

大学生的地缘型人际关系具有自发性强、较为松散等特点。同乡关系在刚入学的新生中尤为突出。如每当新学年伊始,大学里的“同乡会”就十分活跃,老生们兴高采烈地查找新生同乡,新生们更是兴奋异常,同乡的出现使得他们在陌生的异地感到乡情的温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大学生社交面愈益扩大,纯粹的同乡关系会逐渐减少。

五、情缘型社会交往

(一)情缘型社会交往的定义

情缘型社会交往是指交往主体为满足情感需要所结成的朋友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的情缘型社会交往突出地表现为朋友之间,特别是恋人之间的关系。

(二)情缘型社会交往的特征

大学生中的恋人关系一般具有盲目性较大、理智性较弱、不持久等特点。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由于生理上的成熟和性意识的觉醒,产生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关注。同时,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相仿,学习、生活朝夕相处,交往密切,加之校园交往环境较为宽松,所以有些以业缘、地缘、趣缘开始的交往,就有可能发展为情缘交往,特别是发展为异性间的恋人交往。目前,高校校园恋人的身影随处可见。

六、网缘型社会交往

(一)网缘型社会交往的定义

网缘型人际关系是指交往主体以网络为纽带,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发生互动并形成的社会交往关系。大学生网络型社会交往是指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学生通过聊天室、电子公告栏系统、网络新闻组、QQ等聊天方式而彼此建立的人际关系。

(二)网缘型社会交往的特征

大学生的网缘型社会交往关系具有虚拟性,关系建立容易,沟通轻松,较脆弱等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从以往的高科技信息平台转变为人类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成为现实中人们生存的“第二空间”。2009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3亿,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领跑全球互联网。

大学生是上网一族中的主力军。他们通过互联网以电子邮件和网络新闻组、电子公告栏系统、聊天室和QQ聊天以及多用户网络游戏等形式与网友进行交往。网络交往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他们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大胆地直抒胸臆,释放个人的情感;可以通过网际的沟通,扩大交往人群的范围,寻求与自己理想、志趣、观念相投之人。

同时,网络交往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现实人际关系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如影响一些大学生的学业。有的大学生成天迷恋于网络,晚上上网聊天,打游戏,白天旷课在宿舍睡觉,导致考试不及格,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很差,在就业中遇到挫折。有的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依赖行为,用网络交往来代替现实交往,导致出现心理问题,从而疏远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