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学教授 矢守克也
关键词:地区防灾能力;自助·互助·公助;滨口梧陵;受害减轻力和灾害恢复力;东南海·南海地震·海啸
一、何谓地区防灾能力
很多大家平时耳熟能详的词语仔细想来,其词义其实是含糊不清的,或者意思过于泛泛,“地区防灾能力”就属于其中之一。
关于地区防灾力的描述,现阶段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例如为了尽量控制由灾害造成损失的防御措施,除把生存与减少损失(Preparedness and Mitigation)作为地区防灾力的中心问题来考虑外,更侧重将受灾后的地区恢复力(Resilience and Recovery)作为重点来考虑的也是存在的。关于是否重视硬件设施(例如地区的基础设施整备等),及软件(例如对地区居民的防灾意识的启发等)也是同等重要的。虽然意义上各有细微的不同,但同样被归为“地区防灾力”这个词语意义的情况是非常多见的。除此之外,将以上所有的想法综合起来考虑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比如键屋(2005),永松、长坂、臼田和池田等(2009),特别是后者,就地区防灾提出了跨越多种主体及课题的“水平的相互关系(支配管理结构)”这样的学说。
接下来,我们来试着集中探讨一下“地区防灾力”这个用语的多义性及非确定性。当然,并不是想要给这个词语一个明确的定义,反而是要利用这个词的多义性和非确定性去强调地区防灾力的要点。换句话说,所谓的“地区防灾力”一词有其特殊性质,即只要一旦根据它的职责和内容去分析来把握的话,它的本质就会被忽略掉。也就是说,试图分别从“自助·互助·公助”这三者的侧面来强化,或者是通过分别推敲事前及事后的对策这样的手段,以此来提高地区防灾力是很困难的。对于地区防灾力,必须要争取时刻把握它的综合性(整体性)。
此外,之前提及的永松、长坂、臼田和池田,都有总结上述论述的优秀论文,最好拿来参考。
二、广村防堤——减少灾害损失、抑制和灾后重建的综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安政的东南海、南海被地震及海啸(1854年)袭击过的纪伊国广村(现在的和歌县广川街),当地很有势力的滨口槽陵(仪兵卫)为试图防灾减灾作了很多实践。特别是在综合理解地区防灾力的方面,可以从梧陵的业绩当中学习到很多。
滨口梧陵是雅玛山酱油(YAMASA)的第七代继承人,明治维新以后,他既是担任和歌县议会长等职务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实业家。而且,他也是作为海啸教育的素材,特别是印度洋大海啸(2004年),世界各地都家喻户晓的故事《稻丛之火》中的主人公(五兵卫)的人物原型。(稻丛之火研究会,2001;伊藤,2005;白石,2005)。梧陵1820年(文政三年)出生于广村,在他35岁的时候,当地遭遇了地震和海啸的袭击。当时的他运用了巧妙的方法及时地避开海啸这场大灾难。关于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但是本文更倾向于研究他在灾害后的一些光辉业绩。
梧陵以日周月为单位,很快地将修复重建工作以及接下来的一些准备同时启动起来,即为了防止或者减少损失而所要做的工作。他非常明白这场巨大灾害在夺取了很多人生命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田地、船以及渔具等),村里的人们因此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关于这一点,即使是放到现代来说也是适用的。)所以,他制定了人口流出政策,在建造50所房子供给生活窘迫者的同时,分配农具、渔具,以及为商人提供灾后重建的融资。此外,他还制定了紧急雇用政策,在4年的时间里,不分男女老少,一天雇用500个人来工作,并且当天支付工资。
如此大规模的劳动力其实是用于“广村的防堤修筑事业”的。据说梧陵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担忧会再次受到海啸灾难袭击,而深切地感受到了堤防的重要性。这项庞大的工程广村堤防在4年后即1858年完成了。实际上,就完成时间来看,比小说更加神奇。广村(广川街)在92年后即1946年再次受到了海啸的袭击,此次海啸被称为昭和南海地震海啸(未来是否还会发生这样的灾难仍是悬念)。广村堤防(现存)虽然经过了100年岁月的洗刷,但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减少灾害的损失有着很大的贡献。
梧陵的尝试还远远不止这些。建造防堤用地,以及加重一些被预测的有可能发生海啸区域内的田地的税金,以此促使人们撤离出来,对于服从的人则给予减免税金的奖励。经过时间的推移,这个税金制度(社会制度),确实会使人们的行动彻底发生改变,可以说是使人的活动与大自然相适应的一种尝试。关于这个政策,在之后的胜海州中也被高度评价为是“一举两得的计策”(白户,2005)。而且,在为了加固堤坝而种植的野漆树的树林中,可以采集木蜡,以此作为可以换钱的物品,这样便成为了可以维持村民生活的一个助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个被称为一举两得、完善的地区防灾力计划是很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并且,梧陵很早就对与西洋医生进行交流以及对西洋的学问饶有兴趣,他在自己的家乡开设了“练习场所”(现在的县立耐久高校),承担培养当地青少年人才的职责,致力于培养具有智慧以及技能的优秀人才。
三、以“整体”的眼光来看地区防御力
关于滨口梧陵的事迹,还有一个需关注的地方就是他不仅仅是对如何防灾持有兴趣,在酿造酱油的老本行、国内外的政治状况、学问与科学(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洋等新兴西方思想这两方面)、现在所提及的志愿者活动(对于生活窘困的村民们的援助)等方面,他都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有联系。因“稻丛之火”而闻名的安政的东南海、南海地震对村民的援助,在灾前和灾后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改变。总而言之,防灾从好的方面来看,只不过是梧陵人生中的一部分罢了。
梧陵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对那个时代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存在那个时代的制约和限制(一段时间倾向于尊皇攘夷的思想,对于酱油经营者存在很严苛的评价等等)。但是,反过来说,在除了防灾之外的诸多社会问题(例如孩子的教育、歧视、人权问题、老龄化、人口稀少或过多的问题,和平和战争,或者说是地球环境问题等)上,作为精通这些领域的专家是否将它们与防灾相结合,以综合的视点来思考以及实践关于地区防灾力的问题,包括笔者自身在内,看来需要进行很大的反思。
如在第一项叙述中那样,地区防灾力应该作为地区社会的总和的(整体的)潜能来看待,是理应被提高的一种防灾力。现在看来,防灾减灾已经作为专门领域被确定下来了,正因为此,更要以批判封闭性和直线性的眼光来重新学习滨口梧陵的综合性处理办法。(袁博/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