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绾把矛头直指应征而来的士子们。
“所举贤良中,有学申不害,商鞅,韩非,张仪,苏秦的学说的,会祸乱国政,一律不要用,而应当马上扫地出门!”
卫绾这些年贵为三公,一直以忠厚长者的形象为人处事,景帝在位的时候,除了忠厚可嘉,也是抱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办公,结果反倒赢得了包括景帝在内的好感。
不过,这也并不难以理解,黄老哲学下,朝廷上下都是老好人,哪怕放个屁都能找出元凶,卫绾这样的厚道人自然就招人喜欢。
卫绾好不容易熬到自己的学生做了皇帝,本应该更有资格养尊处优,只拿俸禄不干活。可他却像换了个人似的,带头把一群人给得罪光了,更让人难以捉摸的是,他的折子获得了刘彻的许可。
很快,长安城只剩下一些儒家弟子,其余门派的弟子们都被打发干净了。
因为关系到饭碗问题,这件事情让信奉黄老的官员们非常紧张,他们看不出卫绾到底出于什么目的,但是从现实上讲,新皇上有扶持儒家的意思。
在官员们的串联下,卫绾由众人眼中老好人变成了黄老派的公敌,必欲除之而后快。
尽管有人来提醒卫绾,做事情别做绝了,卫绾也仍未在意,以他的资历和地位,朝中还没人扳得倒他。而且,他的本意也不是针对黄老派,作为刘彻的启蒙老师,他比谁都明白新皇上的心性和志气。出这么个主意,有取悦主子的意思,也有辅助学生成为有为君主的意思。
然而,卫绾万万没有想到,黄老派的官员们很快就能还以颜色。
卫绾整天围着刘彻转的同时,忽略了一个休养在深宫中的老太太,太皇太后窦氏,她可是黄老学派的铁杆支持者。
自从儿子景帝死后,窦太后元气打伤,一直在深宫中静养,未央宫朝议中为征召贤良方正和用不用儒生连日来吵翻了天,几乎都要打起来了,也没人敢来烦老太太。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老太后经历了两次,加上身体残疾(失明),谁也不知道她还有多大的承受力!
尽管如此,黄老派中还是有胆大不怕死的人把她给惊动了。
窦太皇太后听了朝中发生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愤怒,而是淡然地叫他们退下了。
老太太的反应不够激烈,不代表她什么都不做,只不过在她看来,现在的事情还轮不到她来出面,目前为止,她的孙子只是发布了求贤令而已,并没有实质上改变治国的方向。她的眼睛虽然瞎了,可心里却比谁都明白。孙子一上台,就明着阻碍他做事,这样也不利于他的成长,但也不能任由他胡来。
老太太的可怕之处不久就得到了应验。
卫绾在处理各种事务的时候,明显感到了来自于东宫的压力和不顺畅,他的学生刘彻也时不时被叫去东宫接受询问。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建元元年六月,丞相卫绾被免职了,同时被免职的还有御史大夫直不疑。直不疑虽然是信奉黄老的,但是因为不愿与黄老派共同对付卫绾,因此被孤立了,最后干脆一起卷了铺盖。
卫绾和直不疑走了,刘彻犹如少了左膀右臂。
他们的免职也让少年刘彻意识到,东宫的力量还不是他一个稚嫩少年所能撼动的。
来日方长。
聪明的刘彻为了不至于触怒太皇太后,给新丞相物色了一个绝妙的人选。
该人选正是老朋友魏其侯窦婴。
在窦家家族中,窦婴最被老太后倚重,而且他还是先帝的重臣,最让刘彻欣喜的是窦婴好儒,让他担任丞相,既能调解东宫与未央宫的关系,又能推进儒家治国策略,真是一箭双雕。
刘彻接着把太尉的职位给了同样好儒的舅舅田吩。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窦婴和田吩的第一把火也定位在给刘彻搜罗人才上,他们分别向刘彻推荐了很有名气的儒生王臧和赵绾。
这两个人同样上演了平步青云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