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都抱怨自己的孩子浪费了太多时间,很多孩子也抱怨自己的时间总是不够用,那么,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时间呢?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时间利用的效率太差。因此,我们首先要教孩子认识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
32. 你的时间,浪费太多了!--孩子时间利用效率太差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每天忙忙碌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表面上看非常用功,但是成绩却总也上不去。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百思不得其解,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其实,导致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效率太低。而导致孩子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有很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孩子时间利用的效率太差,也就是不会利用时间。
李洋13岁了,还有几个月时间就要参加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他的学习在班级位于中上游水平,正好处于重点初中录取线的边缘地带。所以,李洋每天刻苦学习,他早晨起得很早,然后开始晨读,晚上吃过饭后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学就学到11:00。
但是,学校组织的第二次摸底考试,李洋的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妈妈非常着急,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于是,妈妈决定利用几个晚上的时间,亲自观察一下李洋学习的情况。
很快,妈妈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李洋每天晚上都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但是,他随意性太强,想看哪本书就看哪本书。有时候,李洋拿起数学书做几道练习题,如果遇到难题,不知道怎么解答了,他就会放下数学书,拿起语文书,如果觉得语文书太枯燥了,他就又换成了英语书……好像每一科都看了一些,其实都只是略知一二,实际的收获却非常少。
针对李洋的情况,妈妈神秘地说:“儿子,妈妈想到了提高你学习成绩的好办法。”
李洋高兴而又惊讶地问:“什么好办法啊?”
妈妈耐心地说:“就是每天晚上安排一下自己学习的功课,比如,今天要看哪门功课,看哪些内容,大约看多长时间,等等。有这样一个大概的时间安排,你就会有进步。”
李洋疑惑地说:“真的吗?那我试一试吧!”
于是,李洋按照妈妈说的去做了。几个星期后,在学校组织的第三次摸底考试中,李洋的成绩果然上升了,学习也不像以前那么累了,学习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李洋虽然每天刻苦学习,但是却没有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有教育敏感度的妈妈通过细心观察,找到了原因,并针对这个原因,帮助李洋提高了学习成绩。
可见,学习的效果与学习的时间长短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不是说学习时间长,学习的效果就一定好,学习的成绩就一定会提高,关键还在于孩子是否懂得合理利用时间。
对于孩子而言,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但是他还不具备合理利用时间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帮助他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指导他学会管理时间,这样才能提高他的学习效率。
▲ 教孩子提前安排每天的学习
有的孩子在学习中会出现和李洋同样的问题,学习随意性太强,缺乏计划性,做事拖拖拉拉。这时,我们可以像李洋的妈妈学习,教孩子提前安排每天的学习,也就是合理安排每天学习的时间;学习一定要有目的性,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孩子每天晚上学习之前,我们就可以引导他想一想,今天晚上要学习哪几门功课?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学习这几门功课的哪些具体内容?每门功课的学习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这样有了一个大致的时间安排,就可以鞭策孩子尽量按照进度学习。
另外,孩子每天学习结束之后,我们也要引导他想一下,今天的完成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完成预计的学习任务?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又该如何去改进?这样一来,孩子就懂得每天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不足,及时改正,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 让孩子有针对性地学习
一个真正懂得利用时间的人,是不会把所有东西都往脑子里硬塞的。孩子每天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然而,面对着无限的学习内容,我们就需要让他有针对性地学习。也就是说,不要不分轻重地给所有科目分配同样的时间。
在学习上,孩子必须分清主次,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用有限的精力帮助自己取得尽可能高的学习效率。对于自己掌握得好的科目,可以少安排一些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比较弱的科目上。这样的学习会更有针对性,时间利用的效率就会提高。
▲ 为孩子排除外界的干扰
有的孩子学习时不够专注,房间外面有什么动静,他都会竖起耳朵听半天,看看有什么事情发生。等到他回过神来学习,他还需要寻找刚才学到哪儿了,刚才的思路到哪里了,这样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还降低了学习效果。
因此,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我们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尽量不看电视,不闲聊,而是能够安静陪他一起看看书,或是安静做自己的事情。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专心学习了。
而且,孩子长时间在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他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时间利用的效率就会提高,学习的效果会更好,成绩也会得到逐步提升。比如,原来1个小时才能做完的事情,现在30分钟甚至20分钟就能完成。
33. 学习,玩耍两不耽误!--劳逸结合,学习效果才最佳
我们看到“学习,玩耍两不耽误”这个标题的时候,是否会有疑惑,难道真的能做到吗?在生活中,我们很多妈妈经常是看到孩子在玩,就很不高兴,觉得他是在浪费学习的时间,于是赶紧叫他回去学习,并希望他学习的时间越长越好。我们不仅要求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且还要让他上一些培训班、特长班。
结果又是怎样呢?我们整天把孩子关在书房,他看似坐在书桌前“认真”学习,其实头脑昏昏沉沉,学习拖拖拉拉,学习的效果很差。因为,从生物学角度讲,如果孩子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就会感到头昏、头脑不灵活,这是由于脑神经过度紧张而引发的症状。
而且,当孩子感到非常疲劳的时候,他会表现出情绪急躁、厌烦、忧虑等心理问题,甚至还会引起厌学情绪。毫无疑问,这不仅降低了孩子的学习效果,而且还有害于他的身心健康。
可见,我们要求孩子整天学习,并未收到好的效果,反而影响了他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当孩子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应该引导他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让他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恢复到轻松、愉悦的状态,然后再回到学习中,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薇薇今年上6年级,是个听话乖巧、学习用功的女孩,爸爸妈妈对她都寄予了厚望。薇薇为了能顺利考入理想的重点初中,自觉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复习功课上。
但是,在一次班级组织的考试中,薇薇却出现了状况,答题的时候,她突然感到头昏脑胀,脑子里一片空白,平时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了……最后的考试结果自然也惨不忍睹。
这一次,薇薇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妈妈经过仔细思考和分析,找到了薇薇的症结所在。于是,妈妈开始改变薇薇学习时间的安排,让她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比如,薇薇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妈妈就会让她休息一下,有时让她在屋里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有时带她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等等。就这样,在妈妈的帮助下,薇薇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学习疲劳了,而是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
几个星期后的一次考试,薇薇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最终,她顺利考入了理想的重点初中。
从薇薇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和玩耍并不矛盾,如果懂得劳逸结合,反而可以提高学习效果。由此可见,一个不懂得劳逸结合的孩子,则不能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努力了半天,到头来虽然疲惫不堪,但学习上却很可能没有什么收获;而一个懂得劳逸结合的孩子,才能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
孩子理应以学习为主,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他爱玩的天性,因此,我们要改变观念,要认识到劳逸结合对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学习和合理地休息,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 引导孩子把“黄金时间”用在学习上
最好的时间应该用来学习,休息的时间不能算是浪费时间,但是,如果孩子在最佳学习时间段里休息,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了。我们想让孩子高效学习,就要让他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最佳学习时间段--黄金时间。
据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一天之内有4个学习的黄金时间,第一个黄金时间是清晨起床后,第二个黄金时间是上午8:00至10:00,第三个黄金时间是下午6:00至8:00,第四个黄金时间是入睡前1小时。如果孩子懂得把“黄金时间”用在学习上,就可以轻松自如地掌握、消化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还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时间规律和习惯。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充分利用好自己独特的“黄金时间”,养成在固定时间学习的好习惯。
▲ 帮助孩子学会有规律的休息
一般认为,孩子每次看书学习的时间应该在40分钟左右。当孩子学习了一定的时间之后,我们就要提醒他休息一下。当孩子学会了有规律的休息,就可以消除他大脑和身体的疲劳,恢复良好的记忆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休息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做一会儿眼保健操,向远处眺望一会儿,闭上眼睛休息一下,也可以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和他人聊聊天,做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等等。
▲ 指导孩子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当孩子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需要提醒他适度休息,当他的身心得到了彻底放松之后,就要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休息起来没完没了,劳逸结合的“劳”就被“逸”掩盖了,这样便失去了其中的意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有的孩子注意了劳逸结合,但是休息的方式却是不健康的。比如,有的孩子会一直看电视,有的孩子会上网玩游戏,等等。这些所谓的“休息方式”,并不能使孩子得到真正的休息。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休息方式,让他学会有规律的休息,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34. 他老是自由散漫,管不住自己!--提升孩子的自律性
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英国著名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经说:“自律自制是品格的精髓,美德的基础。”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哪怕对自己一点小的克制,都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可见,自律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孩子来说,自律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他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如果没有良好的自律心态,便会被诱惑牵着鼻子走,从而会让自己离成功的目标越来越远。
如果孩子总是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他就很难取得进步、得到真正的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规矩。
晓波今年10岁了,由于妈妈上班很忙,对他的教育有些疏忽,不管他做什么,妈妈基本不管不问。渐渐地,晓波开始变得我行我素,不管是谁说的话,他都不放在心上。
晓波在学校也是如此,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特别多,不是乱动书本就是用笔在纸上乱画,有时还和同桌说几句话,老师严厉地批评他,他也只能老实几分钟,一会儿就又管不住自己了。
于是,妈妈开始加强对晓波的管教,并一起制订了一份“自律计划”,把他平时的散漫行为,都以明确的方式写在纸上,比如,在家写作业拖拖拉拉,上课乱动书本,上课随便说话,等等,以此来告诉他,这些行为都是妈妈不喜欢的,也是不对的,并让他严格要求自己在一定时间段内改掉这些不好的行为。
而且,妈妈每天晚上都要检查晓波当天执行“自律计划”的情况,如果他做得好,妈妈就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他做得不好,妈妈就给予鼓励。
就这样,在妈妈的帮助和引导下,晓波有了明显的变化,虽然有时还会出现自由散漫、管不住自己的情况,但是他已经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并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好的行为了。
可见,晓波之所以会“管不住自己”,源于妈妈平日缺乏对他严格管教,缺乏对他进行有效的训练。当妈妈认识到这一点后,采用了制订“自律计划”的方法,让晓波知道了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并下决心改正,妈妈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才使得晓波有了明显的变化。
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做妈妈的就应该培养他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升他的自律性。
▲ 与孩子一起制订约束的规则
古人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想提升孩子的自律性,就要让他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一个具有较强规则意识的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他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才能保证将来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因此,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约束的规则,让他学有所循,行有所依,这样他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在生活中以规则为行为准绳。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可以制订约束的规则,比如,孩子回家要先写作业,写作业的时候不可以做其他事情,书桌上不准放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写完作业要认真检查,自己收拾书包,等等。
无论孩子是遵守了制订的规则,还是违反了制订的规则,我们都要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我们的表情、语言、动作中,孩子就会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他慢慢就会坚持遵守规则,自控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 通过游戏训练孩子做到自律
孩子天性爱玩,游戏是他最喜欢的活动,而且游戏本身都具有一定的规则性,遵守游戏规则是参与者的基本条件。如果我们经常和孩子玩游戏,就可以让他懂得游戏的规则,训练他遵守规则,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提升他的自律性。
▲ 教给孩子自我控制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行动前,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孩子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行动,也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因此,为了提升孩子的自律性,我们应该教给他自我控制的方法,让他学会“三思而后行”,先想一想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