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多情爱因斯坦
1787100000019

第19章 米列娃伤心而去;爱尔莎悉心照料(2)

1900年,21岁的爱因斯坦给米列娃寄了一封情书,柔情万种地写道:“心中思情人,枕上如火焚。”

隔一年,仍然浓情蜜意,说:“无论将来怎样,你都是我最亲爱、最美丽的甜心。”

这是婚前两年的事情。

等到婚后第11年(1914年),他仍然写“家书”,只不过里头已经没有了情味。他说:“别再指望我爱你,我要你离开我的房间时,你得马上走,不得抗议。”

这些信,在我们看来也许很有趣,但米列娃一定觉得很无趣。

16年的婚姻结束后,爱翁娶了和他暗通款曲的表姐为妻。研究他的专家舒曼为他提出的解释是:“他爱女人,但他更爱物理。”

从这段爱因斯坦的感情历史上,可以看出爱情的“走势”:一条日渐下滑的K曲线--每一对佳偶都有一条曲线,迟早会面临低潮期,但看能否翻身。

从爱因斯坦的情书,或者可以让我们得出几个事实:一、热恋时是一回事,热恋后是一回事,每段感情都会变;二、当情人比当妻子有意思;三、一个人的人格与爱情性格未必有关;四、再伟大的科学家,也研究不出人生的“定律”。

爱国斯坦一定不知道,他的情书之所以会出现在拍卖市场,是为了要拿拍卖所得,以处理他自己后代之间的官司纠纷。

不管你多聪明或爱得多死去活来,百年之后,一切都不能预测!

患病得到表姐照料。

在与米列娃分居的4年当中,爱因斯坦一方面疲惫地扯进了分居和离婚的争吵当中;另一方面,这期间也是他拼命工作的时期,教学任务非常重,还要搞研究,高强度的思考,为反对战争的奔波和焦虑;战争期间食物供应紧张,因此得不到好的饮食;无规律的单身汉生活,常常不吃饭,或者忘记吃饭;还有,小儿子爱德华经常害病,使爱因斯坦感到极度伤心。

饮食糟得不可想象。1916年大灾,又正是一战白热化状态,在德国连土豆都吃不上,接着而来的冬天,是谈虎色变的“萝卜冬天”。

种种原因,使爱因斯坦的身体彻底地跨了,38岁的他不得不为自己“摇摇欲坠”的身体担心了。

开始爱因斯坦觉得不舒服,打不起精神来,但他还像以前一样毫不在意,但后来麻烦越来越多,从1916年到1917年之交,他先后出现了肝病、胃溃疡、胆结石,卧病在床,差点了账。3月份,医生叮嘱他要多饮水,坚持严格的病人饮食。

爱因斯坦幸亏得到了爱尔莎殷勤体贴、无微不至的悉心照顾,以及高超的烹调技术,他才好不容易从鬼门关爬了回来。期间,两人真正实现了“灵肉合一”。

1917年快到年底时,爱因斯坦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自去年夏天以来,我的体重增加了4磅,感谢爱尔莎的细心照料。她亲自给我做每一种饭菜。”

由于不能研究物理学,爱因斯坦看了几本小说。当他看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时,他说过一句话:“这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好的一本!”

正是在爱尔莎的悉心照料下,从治疗、饮食、穿衣到起居,爱因斯坦的健康方得以逐渐恢复。不但拣回了一条命,也使得他在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说,他后来与爱尔莎结合,有感恩的成分在里面。直到爱尔莎死后,他的心头才终于有如释重负之感。

那年冬天,当爱因斯坦和美国朋友艾森哈特夫妇一起吃饭的时候,爱因斯坦多次提到爱尔莎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艾森哈特太太问道,“看来您太太确实是所有的事都为您做了。那么您为她做了些什么呢?”他眼光一闪,答道,“我献给她我对她的理解。”

然而在另一位朋友--生物化学家利昂·沃特斯--那儿,他的说法却大不一样。他像萧伯纳或诺埃尔·科沃德那样满腹牢骚。他说--当时他脑子里显然想着爱尔莎--女人就像精密的科学仪器那样难以把握。从爱因斯坦对沃特斯的评价来看,这位朋友并不需要任何和婚姻有关的建议:“您一定是个非常体贴、非常爱妻子的丈夫。要是能把阿尔伯特送到这儿来拜您为师,那我该多高兴啊!”

许多年后,爱尔莎曾对查理·卓别林讲述爱因斯坦发现广义相对论时工作的情形。后来卓别林把这事记在他的自传里。这故事倒是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在这历史性发现的时刻是什么样子工作的,也可以看出当时爱尔莎是怎么照顾他的:

“博士像往常那样穿着睡袍下楼吃早餐,可是那一天却什么也没动。我想一定有什么问题发生,我问他什么事使他魂不守舍?

他回答:‘亲爱的!我得到了一个巧妙的想法。’

喝完咖啡后,他就走到钢琴前开始弹奏起来。几次停下来在纸上记录一些东西,然后重复地说:‘我得到了一个巧妙的想法,非常美妙的想法。’

他又说:‘这是很困难的,我仍需要进行工作。’

他继续玩钢琴,并且写下一些东西,这样半小时之久,然后走上楼去他的研究室,并且告诉我不要打扰他,他就一直留在房子里两星期。每天我上楼把食物送给他,傍晚时他就散一会儿步当作运动,然后回来继续他的工作。

最后他走下楼来,脸色显得苍白。‘这里就是我的发现!’他把两张纸放在桌上,这就是他的‘相对论’。”

而且,此前他在与米列娃冷战、热战最激烈的时候,都是向既是表姐、又是堂姐、也姓爱因斯坦的爱尔莎寻求安慰。

从初恋情人玛丽到先后两位妻子米列娃、爱尔莎,他们3位都比爱因斯坦年长,在爱因斯坦不同的人生阶段,多多少少担下了母亲至少是大姐的责任。

其实,最初尽管是由爱尔莎主动出击,爱因斯坦出于道义感,还是主动中止了与她的联系。后来,爱尔莎给爱因斯坦寄生日贺卡,向爱因斯坦索要通俗的相对论小册子,爱教授才恢复了与她的联系。爱尔莎曾多次劝爱因斯坦离婚,但并未成功。尽管爱教授与米列娃情分已断,但他深爱自己的两个儿子,不舍得与他们分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因斯坦受到爱尔莎的影响越来越大,爱尔莎的父母也不时地给爱因斯坦施压;所有这些,对爱因斯坦的匆忙决定起到了重要影响。

爱尔莎金发碧眼,谈吐幽默,举止优雅,颇有贵妇人的气质,为爱因斯坦所倾迷;而她对爱因斯坦的悉心照顾,更令爱教授感动不已。热情爽直的爱尔莎有一副慈母心肠。在柏林期间,爱因斯坦孤独地进行着试验和理论研究,长期的疲劳和忧郁使各种疾病接踵而来,几乎将他的意志摧垮。爱尔莎亲自为他做饭,精心护理,使爱因斯坦的病情迅速好转。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爱教授决定和爱尔莎结婚。

病好之后,爱尔莎很快升格为“不能解雇的雇员”。

但问题是,一旦爱尔莎转正为“夫人”,她的地位立即一落千丈。

据传记作家的说法,爱翁对女人“最大的奖赏”,就是“收用”她们为情人;但是,女人一旦被他收用,便立刻贬值万丈,成为他发号施令的对象、不屑一顾的累赘。

1918年4月,为庆祝普朗克教授60岁生日,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会发表演说。他说:“我同意叔本华说的,引导人们通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摆脱日常生活及其中令人痛苦的粗糙状态和无望的枯燥乏味,摆脱一个人自身总是在变化着的欲望的羁绊。……就像画家、诗人或者哲学家一样,科学家努力要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使这个宇宙及它的结构成为他的感情生活的支点,这是为了以这种方法去寻找到他在狭窄的个人经历的漩涡中无法找到的宁静与安全。”这其实是表达了爱因斯坦本人的心声。

好在一生对红颜无情寡信的爱因斯坦竟独向爱尔莎低头。他们1919年结婚,1933年移居美国,直到1936年爱尔莎病逝。在她临终前的那些日子里,爱因斯坦对饱受病痛折磨的爱妻关爱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