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然而,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的人们没有一个走出沙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想离开那儿,而是尝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肯·莱文对此表示难以置信,于是他亲自做了个实验,他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这使得比塞尔人惊悟:原来他们中根本没有人向北走过,第一个试图走出沙漠的人都是沿着他前面那个人走过的路线走的,从来也没有人想过另辟蹊径。
如今的比塞尔已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达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这样,我们就能够于出奇之处制胜。从麦凯恩和奥巴马两个人的欧洲之旅比较,我们就可以找到奥巴马“出奇制胜”的影子。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局:麦凯恩的欧洲之旅波澜不惊。但是,奥巴马却在欧洲掀起了一阵“飓风”。
奥巴马把他的首战放在了德国的柏林。当他到达的时候,柏林掀起了“奥巴马飓风”,他在柏林所受的待遇不亚于美国的总统——700名警察护卫,20万人顶着酷暑提前进场聆听他的演讲。作为一个尚未当选的美国总统候选人来说,奥巴马在德国受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奥巴马之所以将德国放在首位,并不是因为德国是美国在欧洲盟友中最重要的伙伴,相反,正是因为历任美国总统都没有将德国作为欧洲最重要的战略伙伴,麦凯恩的欧洲之旅也没有到访德国,所以,奥巴马希望通过德国之旅,吸引更多的报道和关注。此外,德裔白人比率居美国各类白人比率之首。走访他们的“亲戚”,自然会引起选民的好感。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20万名柏林观众推动的“奥巴马飓风”席卷了欧盟。
一个人能走多高首先取决于你站在哪儿,更重要的是你是否选准了方向,然后持久稳健地走上去,如果做到了这样,那你就有望达到“顶峰”。但是,生活中,当我们选择前进的方向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去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因为我们偏执的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就不会不错。话虽是这样说,但是,要知道,跟着别人走,那你就永远也只能成为第二。而且,走别人走过的路,容易迷失自己的脚印。而且,我们还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逆向思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商机。
无独有偶,下面也是一则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而实现成功的例子。
鲁国有一个人,非常擅长编织麻鞋,他的妻子也是织绸缎的能手,他们准备一起到越国做生意。有人劝告他说:“你不要去,不然会失败的。你善编鞋,而越人习惯于赤足走路;你妻子善织绸缎,那是用来做帽子的,可越人习惯于披头散发,从不戴帽子。你们擅长的技术,在越国却派不上用场,能不失败吗?”可鲁人并没有改变初衷,几年后,他不但没有失败,反而成了有名的大富翁。
一般来说,做鞋帽生意,当然是应该去有鞋帽需求的地区,但鲁人则打破了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认为就是因为越人不穿鞋不戴帽,那里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销售潜力,只要改变了越人的粗陋习惯,越国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鞋帽市场。鲁人成功的秘密就在这里,逆向思维帮了他的大忙。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虽然要很大的勇气,但是,如果设想一下,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就可以发现别人从来没有发现的“风景”。那是一种怎样的满足?
转换思维:四两就能拨千斤
我当选后,你也来当我幕僚吧!
——奥巴马
避敌之锐,不以硬对硬
面对强敌进攻,在自己尚不具备速战取胜的条件的时候,采取“安守勿应,以待其敝”的防御方针,无疑是稳妥而正确的决策。因为,对于来势凶猛而又急欲决战的强敌,只有避敌之锐不与其交锋,才能保存自己的实力。三国时期魏将司马懿挫败蜀相诸葛亮进攻的渭南之战,就是较好的体现了“安守勿应,以待其敝”作战方针的突出一例。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十万从斜谷出兵进攻魏国,而扎营于渭水之南。魏国派遣大将司马懿率军进行抵抗,其部将都主张部队前往渭水之北设阵以等待诸葛亮军,司马懿却说:“百姓和军资都在渭水之南,这里是必争不弃之地。”于是督率魏军渡过渭水,且背靠渭水而扎营布阵。司马懿因此对部将说:“诸葛亮如果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当会北出武功,依托山地而向东扩展。如果他要向西而上五丈原的话,我军就平安无事了。”此时,恰值一颗流星陨落于诸葛亮营垒的方向,司马懿据此推知诸葛亮一定会失败。
是时,魏明帝根据诸葛亮率军远道而来利于速战的情况,一再命令司马懿要慎重战事,以等待蜀军内部的变化。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都不应战。诸葛亮为此又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用的头巾和发饰,企图来激怒他出战,但是,司马懿始终坚守壁垒而不为其所动。
司马懿之弟司马孚写信询问战事情况,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志向远大但不善于选择时机,多于谋划但缺少决断,喜好用兵但不懂权变。因此,他虽然拥有十万大军,但却落入我的谋划之中,打败他是必定无疑的了。”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不战一百多天后,赶上诸葛亮病死于军中,蜀军将领烧掉营垒而逃走,当地百姓跑来报告消息,司马懿便亲自率军随后追赶。这是后话。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司马懿通过避敌之锐,不与诸葛亮硬对硬,在顺化随和中抓住有利瞬间击倒对方。当面对不能正面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躲开对方的正面攻击,那就能将对方的攻击化为无形。奥巴马也是此中高手。
有一次,在奥巴马和希拉里参加的一次电视辩论中,有现场观众问奥巴马:“奥巴马参议员,你旗下汇集了不少前总统克林顿时期的外交顾问、国策顾问和海军军官。你本人的外交经验又非常少,你既然网罗了这么多的前朝旧臣,又怎么能够依赖这些前朝旧臣来实现你改变前朝政治的愿望呢?”听到这个问题,希拉里开心地笑了,她把脸转向奥巴马:“我很想听听你的答案。”奥巴马对希拉里说:“我当选后,你也来当我幕僚吧!”希拉里闻言哈哈一笑不置可否。奥巴马接着解释道:“我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管他来自哪里。”
有观众事后评价说:“奥巴马这个人,实在不简单。”确实,奥巴马很简单的一句就巧妙地避开尖锐的问题,同时表明自己必胜的决心和自信,还不忘顺带戏谑一下对手希拉里,吃点豆腐。所以,在生活当中,如果我们碰到了类似的情况的时候,我们不妨也来这招“避敌之锐,不以硬碰硬”来化解面临的危机,这样不到能够给人留下机智的印象,还可以让事情有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相反,如果我们“迎难而上”,和对方硬干起来,不但有失形象,还有可能给大家留下咄咄逼人的印象。
以退为进,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在整个选战过程中,奥巴马去了两趟夏威夷,一趟去“度假”,另一趟则是去看望病重的外祖母。
奥巴马去夏威夷度假的理由是疲劳。去夏威夷度假消息甫一传出,立即招来了攻击和担忧。
事实上,奥巴马的疲倦并非主因,在选举的关键时刻,主将焉有疲倦托辞。他的目的是要缓和一下选民的“审美疲劳”。民主党打了六个月内战,选民早就失去了兴趣。有关研究中心八月份的调查表明,48%的选民开始厌烦奥巴马,而麦凯恩只有23%。孙子兵法说:“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去夏威夷度假,暂时淡出选民视线,首先是为了选民得到休息。只要不被麦凯恩赶上,或者即使赶上而只要不超过太多,奥巴马就还有机会。况且,麦凯恩的支持者也会出现“审美疲劳症”。
从战术上将讲,这就是一种“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的策略。示之以弱,能够起到暂时麻痹竞争对手,为自己积蓄能量的作用。人生中会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在适当的时机,明智地掩盖自己的锋芒,转个身,退一步,你会发现,你已积聚了更多的能量。比如说下面的这位博士。
一位留美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思前想后,他决定收起所有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
不久,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岗位。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于是老板又提升了他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博士证,老板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或许往后退一步、两步、三步,都不失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载有重物的汽车,它爬坡的时候,司机会减挡前行,而不是运用加挡,之所以会采取退的方式,就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能屈能伸,能上能下,正是跑赢职场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的效果要比硬碰硬式的短兵相接的效果好很多。在谈判场合中,如果双方相持不下而形成僵局时,一方立即压低“姿态”,就隐含了一种强烈的暗示:“我都让步了,你也应该退一点吧。”这时候,对方也会很有默契地降低条件,以凝聚双方的共识,进而达成协议。
让步是一种暂时的虚拟的后退,是为了进一尺的时候所做出的退一步的忍让。让步是一种修养,并非懦弱,更不是失去人格。退一步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地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