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刚柔之道
213800000029

第29章 (6)

第一篇刚性董明珠 第四章做行业的领跑者6

追求工业精神

董明珠喜欢看美国著名电影《阿甘正传》,特别喜欢主人公阿甘。董明珠一直把踏踏实实做事的工业精神作为格力的发展信条之一。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她自觉地承担起了工业精神的领跑者。但是,和阿甘不同的是,她在自己的身上增加了太多的责任和压力,她不光要自己领跑,还要带动其他人一起跑。如果说阿甘是一个无意识的精神领袖,董明珠就是一个有意识的精神领跑者。

工业精神是董明珠进入商海多年提出的理念。2006年3月,在全国人代会上,她提出要弘扬工业精神,并且提交了倡导这一精神的议案。她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方面要在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多干实事、少说空话、长期作战,要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要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根本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企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同时,她还提议设立中国工业家奖项,由国务院每年举办一次评选,专项奖励中国制造业界具有独特精神内涵的企业及企业领导人,成就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强国的民族梦想。

与工业精神相对立的是人们热情追捧的商业精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整体浮躁,很多企业都在用商业精神来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一切以赚钱为目的,完全抛弃了对社会负责任的精神。其实,这不仅是企业界的一种现象,政府部门也在单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社会的协调和整体发展。

从表面上,商业精神和工业精神都需要追求利润,但如董明珠所说,我们不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从获利的方式来看,就会发现商业精神和工业精神的本质区别。与商业不同的是,工业与科学技术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工业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的延伸。与商业精神相对照,工业精神更讲求信用,讲求公平竞争,讲究长远利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格力多年的发展轨迹看出端倪。

与商业精神不同,董明珠所理解的工业精神是指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全心全意关注消费者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企业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企业必须勇敢自觉地承担起对未来的责任。简单说,就是要发扬吃亏精神。有了这种工业精神,就可以把人的力量和智慧结合起来,实现最大程度的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推动中国的制造业和经济向前发展。

在空调行业习惯于靠价格战来占领市场份额的喧嚣时期,格力潜心于工业制造,每年都拿出巨资进行产品的研发试验,并且在原材料上涨、空调利润微薄的情况下,毅然采用名牌压缩机、电机以及优质镀锌钢板、螺纹铜管,丝毫不在材料上偷工减料,这就是工业精神的表现。可以说,工业精神不仅仅是吃亏精神,它还包含着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

董明珠说,过于强调商业精神容易使企业变得懒惰,这句话很有道理。为了赚钱,人们用尽各种方法,喜欢靠“捷径”赚钱的企业自然也就忽视了产品的研制开发,最后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往往受制于人,总想着在短时间内赚取暴利。时间长了,产品的技术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最终还是要被市场淘汰。

从短期效益来看,工业精神确实是一种吃亏精神,因为企业要耐得住寂寞,要投入巨资潜心进行技术开发,这一切,在短时间内都看不到效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的,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人做事,都不是短期行为。格力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它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赞誉。

2007年1月20日晚,“2006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董明珠这位“工业精神”的提出者与倡导者,捧走了经济年度人物桂冠。

这一桂冠意义深远,从评选的结果来看,本次榜单充溢着资本、环保、国际化等现代化语境,而作为传统制造企业掌门人的董明珠能够跻身榜单,与其近年来的出色表现密不可分。在颁奖晚会现场,董明珠表明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把格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名牌产品,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十多年来,董明珠坚守“一个有责任的人,要敢立潮头勇担重任;一个有责任的企业,要产业报国造福社会”的信念,已经将格力打造成为2006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拥有国内外四大生产基地的全球知名企业,使格力电器12年稳坐国内空调产销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冠军的宝座,2005、2006年连续两年荣登世界空调销售冠军,为国家创造了65亿元的利税,缔造了家电行业的奇迹。

格力在责任、创新、影响力和推动力四方面的出色表现更让董明珠为家电制造行业赢得了荣誉。纵览格力2006年的新闻,很少有对概念的炒作,放眼望去的尽是获奖与头衔。在商业精神泛滥的今天,她依旧坚守并高扬起甘于吃亏的工业精神的大旗,不打价格战、概念战,老老实实做产品,踏踏实实做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董明珠的当选代表着中国制造在经历了初步的装配制造阶段之后开始向高端制造挺进。

正如颁奖词所说的那样,“10年磨一剑,她永不妥协,专注如一,用‘中国制造’创造世界纪录。她让全球为东方明珠喝彩:好产品,中国造”。

董明珠愿意扛起民族工业的大旗,积极主动做工业精神的领跑者,她必将找到中国制造业走出困境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