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懂事的孩子
2328300000027

第27章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2)

有着较强自卑的孩子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做游戏的时候,他们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是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对于父母、老师,甚至是伙伴的评价,自卑的孩子都十分敏感,甚至会耿耿于怀。长期下去,这样的孩子就有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责怪自己。

4.贬低他人

自卑孩子的另一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忌他人,比如,他可能会因为同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又或是因为别的同学挨了老师的批评而窃喜不已(哪怕是没有表扬他)。在和父母说起学校里的事情时,他往往会把别的同学贬低一文不值,借此来掩饰自己的自卑,却不知,这些正是他自卑的表现。

5.自暴自弃

大多数内心自卑的孩子往往会有自暴自弃的表现,这些孩子还会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再努力也是枉然,费那个劲干什么。甚至有的孩子还可能会有自虐的行为,比如,深夜不回家;生病不去看医生,还拒绝吃药和打针,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父母指责,便会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辩解。

6.回避竞争

有些孩子虽然自卑,但是他们也希望能够让自己不再自卑,可以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但是,自卑的孩子往往是没有自信的,就算他们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要参加一些比赛,却往往会在最后一刻放弃。不仅如果,当自卑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像正常孩子那样能够承受挫折。只要经历失败,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失败,也会让他们的自卑感更加强烈。因此,当他们面对一些竞争的时候,就会想都不想的拒绝,根本不会挑战竞争。

严重的自卑感会造成人的心理变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想要让孩子,摆脱自卑的阴影,树立自尊和自信,父母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让孩子全面地看待自己

有些孩子自卑是因为他们总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主要是没有能够全面地看待自己,没有能够正确地认为和评价自己。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看一个人要看他的全部而不是局部。不仅要如实地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当然也不能够忽略自己擅长的一面,更不可以因为自己某些地方不如别人就看不到自己的过人之处。如果孩子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在发现自己缺点的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那么,孩子自卑的心理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了。

2.让孩子正确地解释失败

如果孩子经历一次失败,就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力,或是觉得正是由于自己的无能才导致了这次的失败,那么,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孩子感到自卑。这个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彻底地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要知道,一件事情的失败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不只是孩子没有能力。如果孩子能够找出事情失败的其他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的自卑。

3.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自卑最大的敌人,如果孩子有了自信,那么,自卑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父母要适时地告诉孩子,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坚信自己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当然,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必须要考虑到做这件事情时将要面临的困难。这样的话,即使这件事情失败了,也会由于在事前做了心理准备而不至于自卑。

4.让孩子体验成功

成功会让孩子拥有自信,一个经常成功的人产生自卑心理的机会是很小的。因此,如果孩子出现了自卑的心理,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想一些以前成功的事情,以激发孩子的自信。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孩子体验一下成功,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兴奋,这样孩子慢慢就会摆脱自卑。

5.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自卑的孩子一般都有着比较敏感脆弱的神经,这样的孩子是经常一些挫折的打击的。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注意满足自我,让孩子学会知足常乐。在学习上,不要让孩子把目标定得太高。因为,太高的目标只会让孩子重重地跌下来,一次又一次地尝到挫败。如果孩子定的是一个适宜的目标,那么,孩子就容易获得成功。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能够达到自己所定的目标之后,可以尝试着调整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朝前走,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地增强。

消除孩子的考试焦虑心理

父母箴言

孩子害怕考试,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不管考试前后,父母都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对于孩子的期望不能过高。期望过高,或不切实际,对于孩子的杀伤力很大。父母应该尽量避免在考试期间,与孩子发生情绪上的冲突,增加孩子的压力。让孩子多做运动,发泄压力,是孩子平衡身心的好方法,适当的运动,可以让孩子的紧绷状态松懈下来。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考试充满了孩子的生活。本来,这些考试只不过是孩子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小部分,是检测孩子学习成果的一种途径,却在父母的过度重视下成为决定孩子未来的工具,决定孩子人生的手段。就是因为考试被父母所赋予了这种“使命”,以及考试所代表的某些意义,让孩子对考试充满了厌恶,在面对考试时却又会焦虑不安。

在家庭生活中,不乏会听到这样的问话:一家人正在吃饭,妈妈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对正吃得起劲的孩子说:“你们最近考试了吧。”听到妈妈的问话,孩子咬着夹菜的筷子,说了声:“考了。”听到孩子的回答,妈妈紧接着又问:“你考得怎么样?”这个时候,孩子或者停下动作,低下头,闷闷地说:“考得不是很好。”或者说:“成绩还没有下来。”更有些孩子,任凭父母怎么问,就是不说话。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不再追问下去,孩子可能会偷偷地喘一口气。如果父母继续问:“为什么没有考好?”或是:“难道你的心里没有谱吗?自己考得什么样都不知道?”抑或是看到孩子不说话,就直接认为孩子没有考好,对孩子进行一顿严厉的批评。其实,不管是哪种方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伤害,让孩子更加害怕面对考试。

君君在平常的学习中表现得非常好,深得老师的喜爱,但是,每次考试君君却不能够取得好成绩,这让老师和父母都感到莫名其妙。有一天晚上,妈妈发现君君房间的灯一直亮到很晚,第二天,妈妈特意注意了一下君君,发现君君显得有一些焦虑。妈妈问:“今天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吗?”君君皱着眉头说:“明天要考试。”后来,妈妈又发现了几次君君有那种焦虑的情况,每次问有没有什么事情,君君都说要考试。妈妈怀疑君君有一种对考试的恐惧,因为只要是第二天要考试,君君在前天晚上就会睡不好觉,并且有焦虑的表现。

像君君这样对考试的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惧,是指因为考试压力过重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一旦有了这种情绪,孩子在考试期间就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能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甚至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一系列症状。

如果孩子因为不能摆脱这种焦虑的情绪,孩子在以后的考试中就不会取得好成绩,相对就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焦虑,一方面是因为父母和老师在无意或是有意之间向孩子透露出了这样一个信息:考试非常重要,不能出错!孩子为了能够让父母和老师不失望,也为了不让自己失望,孩子的内心会因为这些而产生过多的压力,造成一遇到考试就会产生焦虑情绪的情况。当然,还有来自社会的原因,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需要人才,而孩子知道,只有自己成为人才,才有可能融入社会,才有可能被社会接纳。因此,他要努力学习,努力考出好的成绩,为自己能够成为人才而努力。

父母要知道,孩子面对考试产生焦虑是一种心理障碍,应该根据孩子具体的情况,帮助孩子消除考试焦虑感。

1.减轻孩子的压力,让孩子放下沉重的包袱

想要消除孩子的焦虑,首先要减轻孩子的压力,让孩子卸下压在肩上那沉重的包袱。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考试是其接受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不可能不让孩子面对考试。再说了,不让孩子面对考试也只不过是一种逃避,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其实,让孩子有一些压力是必然需要的,但是,过多的压力就会产生反作用。因此,父母可以相对地让孩子减轻一些压力,不要让孩子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比如,在孩子平常的学习中,父母不要总是催促孩子不停的学习;不要在孩子考试完之后追问孩子考试的成绩;当孩子考得成绩不好时,不要对孩子摆脸色,更不能打骂孩子。

2.让孩子端正自己的动机,改变自己的认知

有些孩子的考试焦虑完全是自己找的,他们对考试这件事情的认知完全是不正确的,从而导致他们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这样的孩子通常会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自己出现一丁点儿的错误。他们还会错误地认为,如果自己没有考出好成绩,就会产生严重,甚至是可怕的后果。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让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有一些改变,让他们知道,其实考试的失败并没有什么可怕。还要让他们知道,其实,很多时候,如果能够用轻松的心情去迎接考试,往往会比用紧张的心情去迎接考试的效果好。

3.不要让孩子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

有些孩子在考试前会有焦虑的表现,有时候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学习和休息。有的孩子为了备战考试,就会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去,不注意休息和休闲活动。即使有一点空闲也会想着学习,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留给自己。有人说,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这话一点都不假。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生活有张有弛,这样才能够用最好的状态去学习。也只有最好的状态下学习,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4.让孩子用平常心对待考试

有的孩子平常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从来没有考出好成绩过。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在考试时过于紧张,以至于孩子的水平没有得到正常发挥。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要教孩子学会用平常心看待考试,这样才会把自己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

孩子任性怎么办

父母箴言

孩子一般比较任性,如果父母听之任之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助长孩子的固执、好强等不良性格。因此,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巧妙地磨平孩子的任性锋芒,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可以说,每个人在童年的时候都会有一段任性的时期,在那段时期,孩子会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说话。孩子任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小时候并没有确立起是非概念、好坏的标准,他并不知道他的要求是不合理和超越了常规的。

当孩子任性的时候,父母不要因此而火冒三丈,或是大发雷霆。当然了,也不能对孩子迁就姑息,任其吵闹下去。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应该开始教育孩子怎样做人的时候了。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做人,单靠说理是行不通的,孩子也不会接受说教。比较可行的方法应该是发现孩子的良好表现,并通过表扬孩子的这些表现来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当孩子在吃东西时,遇到了其他的小朋友,父母应该叫孩子把东西分给小朋友吃。如果孩子这样做了,父母就应该立即给予表扬:“宝宝真乖,这样爸爸妈妈才会喜欢!”

一个孩子是不是任性,可以从其对待别人的态度中看出来。当一个孩子对别人没有礼貌,甚至动手抢别人的东西时,那么这个孩子绝对是任性的,这种任性甚至是父母惯纵出来的。比如,当孩子和爸爸在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不知怎的,孩子突然打了爸爸一下。此时,妈妈不仅没有斥责孩子,反而鼓励孩子:“打,打爸爸!”这样一来就为孩子的任性打下了基础,让孩子从此无法无天。还有一些爸爸,甚至是爷爷,为了能够搏得孩子一笑而趴在地上做狗爬,甚至做马让孩子骑。

任性的孩子通常脾气都很大,不仅不听父母的劝说和教育,而且还会坐到地上,大声叫嚷,双脚乱踢。对待这样的孩子,父母既不能抓住孩子痛打一顿,也不能就此屈服迁就孩子。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批评和说服。如果孩子不听的话,父母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冷处理”,让孩子自己去发作一番。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地就退让和迁就,那么孩子就会把他的这种“抗议”举动变成对父母施加压力的武器。有时,还会得寸进尺,以至于无法收拾。

本来是一些应该拿来批判的东西,有些大人却公然让自己的儿子或孙子来学习仿效。有这样的榜样当然不会教出好孩子,这样做只会把孩子培养成无礼、霸道的孩子,即使当孩子走上社会也只会危害社会。因此,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让孩子不再任性。

1.父母不要强化孩子的错误动机

当孩子用一些不合理的方式来吸引父母注意力的时候,父母可以不予理睬,及时地撤离“战场”。从表面看来这样做似乎对孩子有一点不负责任,毕竟,孩子犯错误父母应该纠正。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孩子对父母的话都不会理睬,常常是对自己的行为范围作试探,看看自己能得到多大的自主权。如果父母和孩子进行正面冲突,只会鼓励孩子的错误动机继续发展,对于解决问题并不能起到丝毫作用。

2.父母不要轻易向孩子妥协

父母在带孩子出去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任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通常都会因为面子问题而迁就孩子,满足孩子一些无理的要求。然而,父母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无法无天。如果父母不轻易向孩子妥协,那么,当孩子在明白父母不会纵容自己之后,就会放弃自己无理的要求。

3.父母必须做到有令必行

快到睡觉的时间了,6岁的蜜雪儿还没有去洗澡,反而拿了一本新买的故事书向妈妈走来:“妈妈,给我讲这个故事。”“蜜雪儿,你洗完澡了吗?”“还没呢。”“那你先去洗澡,等你洗完了妈妈再给你讲。”“不,讲完这个故事,我再去洗。”蜜雪儿不答应。“听话,先去洗澡。”“你不给我讲这个故事,我就不去洗。”妈妈和蜜雪儿一来一往地争执起来。最后,妈妈烦不过:“好,好,快拿来,我给你讲,讲完你要马上去做洗澡。”“嗯。”蜜雪儿答应了一声。

妈妈刚开始时想让蜜雪儿先洗完澡再给她讲故事,但是妈妈并没有坚持下去,而是屈从了蜜雪儿,因为她不想和蜜雪儿争下去,免得浪费时间。但是妈妈没想到,正是怕一时麻烦,纵容了蜜雪儿不听话的习惯,给以后造成了更大的麻烦。

帮助孩子消除虚荣心

父母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