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懂事的孩子
2328300000028

第28章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3)

虚荣心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然而,如果虚荣心超出了一定限度,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了。孩子过强的虚荣心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时时流露出来,如果父母能够及时捕捉到这方面的苗头,那么一定要立刻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开导。

山鸡天生美丽,浑身都披着五颜六色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鲜艳夺目,叫人赞叹不已。山鸡也很为这身华羽而自豪,非常怜惜自己的美丽。它在山间散步的时候,只要来到水边,瞧见水中自己的影子,它就会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骄傲地欣赏水中倒映出的自己那绝世无双的舞姿。

魏武帝曹操当政的时候,有人从南方献给他一只山鸡。曹操十分高兴,召来了有名的乐工,为他奏起动听的曲子,好让山鸡跳舞歌唱。乐工卖力地又吹又打,可是山鸡却一点都不买账,充耳不闻,既不唱也不跳。曹操的手下人拿来美味的食物放在山鸡面前,山鸡连看都不看,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走来走去。就这样,任凭大家想尽了办法,使尽了手段,始终都没办法逗得山鸡起舞。

曹操非常扫兴,气恼不已,斥责手下人说:“你们这么多人,连一只山鸡都对付不了,还怎么做大事!”

曹操有一位十分钟爱的小儿子,名字叫曹冲。曹冲自幼聪明伶俐,又博览群书、见识渊博。这时候,他动了动脑子,有了主意,于是就走上前对曹操说:“父王,儿臣听说山鸡一向为自己的羽毛感到骄傲,所以一见到水中有自己的倒影,就会跳起舞来欣赏自己的美丽。何不叫人搬一面大镜子来放在山鸡面前,这样山鸡顾影自怜,就会自动跳起舞来了。”

曹操听了拍手称妙,马上叫人将宫中最大的镜子抬过来,放在山鸡面前。

山鸡慢悠悠地踱到镜子跟前,一眼看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丽影,比在水中看到的还要清晰得多。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冲着镜子里的自己激动地鸣叫了半天,然后就扭动身体,舒展步伐,翩翩起舞了。

山鸡迷人的舞姿让曹操看得呆了,连连击掌,赞叹不已,也忘了叫人把镜子抬走。

可怜的山鸡,对影自赏,不知疲倦,无休无止地在镜子前拼命地又唱又跳。最后,它终于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倒在地上死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果让虚荣心战胜了理智,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现在有些孩子的虚荣心很严重。孩子的虚荣心,就是追求表面的荣耀。当然,适当的穿着打扮是必要的,整齐、清洁、仪表端庄,本来就是人的美德之一。但是,如果过分地打扮,过分地讲究外表,那就是一种浮华的炫耀,意在惊世骇俗,结果无形中孩子的虚荣心就开始形成了。

孩子虚荣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家庭。由于现代的家庭孩子少,父母总是害怕孩子受到委屈,于是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别的孩子差,别人的孩子买什么咱家的孩子也得买,决不能让人家比下去。于是在父母无意识的纵容下,孩子的欲望无限地膨胀。另外,独生子女的父母从溺爱孩子出发,总是爱讲孩子的优点,掩盖他们的缺点,甚至在亲朋好友面前经常夸耀自己的孩子,孩子听到的都是赞美的声音,很少有人指出他的缺点。由于孩子对自己客观评价的能力还很差,家长具有绝对权威性,慢慢的,孩子就从家长心中的“十全十美”变成自己心中的“十全十美”,再也容忍不了别人超越自己。

孩子过强的虚荣心往往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对自己的能力、水平估计过高,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特长和成绩。听到表扬就得意非凡,而对于批评则不以为然、拒不接受。

★常在同学和伙伴面前夸耀自己父母的地位或者家境的富足,以突显出自己的优越感。

★不懂装懂,喜欢班门弄斧,自以为是,如果别人指出了他的错误,就恼羞成怒,拼命要把方的说成圆的。

★讲阔气、赶时髦,特别注重穿着打扮,不关心衣服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貌,只关心衣服是不是名牌。

★对别人的才能从不称赞,反而鸡蛋里挑骨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过强的虚荣心时,千万不要急躁,空口说教或者以命令的形式禁止都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父母应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纠正。

★父母应当以身作则,不要同别人攀比,以免孩子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要知道,想要消除孩子过强的虚荣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只有以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给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并且通过恰当的机会让他感受到虚荣心过强所带来的烦恼和痛苦,孩子才会慢慢走出虚荣的漩涡。

孩子爱攀比怎么办

父母箴言

孩子攀比的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希望自己可以比别人好,这种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上,孩子提出每一个“我也要……”都是经过缜密思考的,这时家长就要注意正确引导。利用好了孩子的攀比心理,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

方小姐有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儿雯雯,如今满5岁的雯雯正在上幼儿园,天天对自己的形象非常重视:为了梳小辫宁可早早起床不睡懒觉,皮筋、发卡必须自己来选;不鲜艳的衣服坚决不穿,在幼儿园演出完回家后不肯洗脸。方小姐每天去接女儿放学,和女儿谈论今天发生的事情。渐渐地,方小姐发现女儿雯雯老是注意研究和谈论其他小朋友的衣着打扮和饰物,甚至缠着妈妈买这买那,方小姐让孩子不要太注意其他小朋友的穿戴,可是发现效果都不大。

李小姐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一次听见8岁的宝贝儿子轩轩与其他小朋友讲自家房子如何大、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多高的职位。李小姐一听就紧张了,她想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学会和其他小朋友攀比房子大小,以后该怎么办呢?

……

小孩中出现攀比现象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们也有自尊心,希望自己可以比别人好,这种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孩子们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势必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好的、不好的,而这个时候的孩子辨别能力还不强,他们会无一例外地接受、复制。这个时候,如果事业成功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较多谈论换车换房等事情,就势必给孩子形成一种潜在的影响,造成他们同其他同学攀比的现象。同时,由于孩子不可能体会到家里条件的变化是因为父母辛苦工作得来的,他们往往会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轻松得来的,长此以往孩子们容易形成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助长他们对物质方面的过分追求。

条件优越的家长应该有一种平常心,在孩子面前尽量淡化家庭的优越条件,尊重别人,不炫耀自己,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而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家长,也应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孩子,面对孩子的一些比较,家长在不回避的同时应告诉孩子,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一样,对快乐的感受也不一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务活动中,力所能及地完成部分劳动,比如自己叠被子、洗红领巾等,培养他们“一分劳动、一分收获”的思想。

孩子的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以显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好过你,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然,孩子的攀比心理也隐含着孩子的竞争意识,因此要正确加以对待。

1.家长不要有求必应

家长有求必应会助长孩子奢侈的消费观念和攀比心态,还可能将孩子引入深渊。作为奖励可以偶尔为孩子购买一两件学习用品,这有助于增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至于养成不良习惯。

2.家长有必要对孩子的消费观念进行引导

由于孩子不太了解人的需求是要受一定条件制约的,往往借助对比对象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实际上,要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是不可能的。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懂得艰苦朴素。

3.干扰孩子的攀比心理

用反攀比或改变攀比兴奋点的方法让孩子明白不能样样与人攀比。例如:孩子看到别的孩子有电动火车时,他也想要,不妨根据孩子现有的心爱玩具,问他是不是每个朋友也都有。暗示孩子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别人同样的东西,每个人的条件不同,他所获取的东西也是不同的。

4.发掘榜样作用

通过历史名人的竞争故事,有意识地把孩子现有的条件与榜样作对比,找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千万不要提不同点),相同点越多,孩子越会向他们看齐,促进攀比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5.将攀比转为动力

其实,孩子与别人攀比,说明孩子当时的心理有竞争倾向,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如果能抓住这种心理,让孩子在学习、才能、意志力、良好行为等方面进行攀比,正确引导孩子发奋努力,勇于赶超,将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也可以将攀比化为动力,让孩子设法实现自己的需要,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此外,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认识更多东西,培养孩子对于文学、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兴趣,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更多地接触钢琴、舞蹈、绘画等方面的知识,和孩子一同选择其真正喜爱的项目,增强其在这方面的造诣。孩子的关注点转移了,就不会太局限于与其他伙伴攀比了。

怎样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

父母箴言

从小有暴力倾向、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时,父母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予以矫治。

有一个叫毛毛的男孩,在幼儿园被称为“小霸王”。“哇——”有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一边哭,一边用手使劲指着毛毛。唉,不用说,一定又是毛毛干的“好事”!毛毛的父母和幼儿园的老师都为毛毛操碎了心。原来,毛毛是一个爱打人的孩子。他一会儿打哭了真真,一会又推倒了鹏鹏……真是闯祸不断!毛毛的爸爸妈妈经常要面对上门来告状的父母:“你们家毛毛是怎么搞的?平白无故地就把我们家的孩子打哭了!”

毛毛并不比别的小朋友高大、强壮,但是他就是爱打人。当与别的孩子发生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他不是争辩,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了再说;别的小朋友不愿跟他交换玩具,他不是继续央求或者找老师反映,而是伸手便打;他甚至会无缘无故地打人,老师说:就算是为了表示对某人的好感,他也会采用这种手段。

毛毛的“战术”很多,他有时用手打,有时用脚踢,有时用牙咬,还用指甲抓、脑袋撞……全班所有的小朋友身上,都有他留下的“记号”,差不多每天都会有一个小朋友带着新的伤痕回家去。

幼儿园里所有的孩子都怕他,因为大家时刻都在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遭毛毛打。

毛毛的行为确实给别的孩子带来了很大伤害,这种无缘无故打人的坏习惯,说明孩子有“暴力”倾向,这种现象的发生反映了我们家庭教育的失误。

现在的“小皇帝”由于家长的溺爱,有“小霸王”作风的并不是个别现象,这是应该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一个问题。有的“小霸王”到哪儿都欺负别人。对此,父母可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与他玩:同时警告“小霸王”:不许欺负人。

有些父母惯于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孩子,表现出攻击行为。有的父母只要孩子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嫁”到别的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暴力倾向。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父母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形成暴力倾向。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是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行为。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孩子,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如果孩子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偶然几次的攻击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好处”,其攻击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的赞许,其攻击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对于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有关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1.教孩子懂得宣泄情感

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

2.引导孩子进行移情换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攻击者在看到受害者明显痛苦时,往往会停止攻击。然而,攻击性很强的人则不然,他们会继续攻击受害者。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告诉孩子,攻击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再让孩子换个位置想想,如果你是受害者,那么,你将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让孩子从本质上消除攻击行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冷处理”

所谓“冷处理”,就是在一段时间里不理他,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他的攻击行为,如把孩子关在房间里,让他思过、反省,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孩子提供呵斥、打骂的攻击原型。如果把这种方法与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4.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

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愤怒。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爱怜之心。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5.及时制止

如果孩子打了人父母不制止,打人就成为攻击行为的“奖励物”,使孩子觉得打人并没有什么不对,以后还可以去打别人。所以,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处理,使孩子认识到什么行为是错的,应该怎样做才对。

6.创造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

实践证明,生活在一个有良好家庭气氛、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多种多样玩具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父母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耍时间和玩具,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

7.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与邻里相处不要动辄诉诸武力,营造团结和睦气氛。要教会孩子从小宽厚待人,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克己、宽人,真诚、友爱。要让孩子懂得,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文明的表现;有宽以待人之量,才能成为一个懂道理、识大体的孩子。

正确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箴言

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是一种必然,可能有的孩子的叛逆不是很明显,让人感觉不出他正处于叛逆期,但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出现逆反心理,只不过是逆反的程度不同而已。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孩子,对于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认真对待,那么,就可以让孩子不那么叛逆。